三维设计201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经济生活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93
2013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讲义《经济生活》部分环县一中 韩兆海 2014.7(注:整理第一轮复习思路耗费了本人大量精力,转载须注明原作者)前言1.原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哲理)★★★2.概念:经济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货币的本质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⑴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内涵)。
△从外延上看:物 品 ※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商 品 ※物品是一个永恒范畴。
▲判断:下列属于商品的是:①大自然中的水、空气;②农民自产自销的粮食;③农民自产自消的粮食;④人们脚上穿的皮鞋;⑤封建地租;⑥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⑦假酒;⑧礼品;⑨顾客乘坐的出租车;⑩中国租给美国的大熊猫。
答( )△在一定条件下,商品和非商品可以转化。
△某些非劳动产品也可当作商品来买卖,这是特殊现象。
⑵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的二因素)(两个基本属性)。
●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可能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生产者为了获得(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付出价值。
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业应当生产适销对路的、质量上乘的商品和服务,创造自己的品牌。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和物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人和人的关系(交换劳动的关系)(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经济活动 ①生产活动;②分配活动; ③交换活动;④消费活动△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 △决定着其它一切社会活动 ①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分配关系③交换关系 △其性质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 经济 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判断:①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②价值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7。
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效率和公平的含义,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以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的意义.能力目标:能辨证地认识和对待经济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并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善于在相互矛盾的复杂事物中进行分析选择,初步掌握解决社会经济矛盾、平衡利益关系的方法和技巧.能全面系统地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立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教学重点: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及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教学难点:效率和公平的含义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教学手段:投影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旧知巩固:投影问题,学生背诵,组内互查,教师抽查背诵或默写。
1。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的地位和基本内容是什么?3.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4.按劳分配有何作用?5.为什么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但是现实生活中对于收入分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收入差距过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是第二课时要学习的内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1.了解社会公平的重要表现,识记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及意义。
2.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明确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具体措施。
3.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把握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的具体措施。
让学生拿出下发的导学案,带着“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