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7课复习(X科)
- 格式:ppt
- 大小:437.50 KB
- 文档页数:38
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易混易错知识点1.生产决定分配在书制为主休、务艸所右 制经侪共同发展 决是_______ 按苛分配为主休"*种分配方式并祥提醒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1) 按劳分配乂公有制中的分配。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 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2) 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 按劳分配原则必然涉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效率问题,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这些效率密切相关。
3 •按要素分配(1) 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 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
生产决宦生产资料 所有制 决富解惑2按要素分配祠E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3) 意义①体现公平: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体现效率: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解惑3按劳分配只能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不一定都是按劳分配,在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福利性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等。
解惑4我国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直接原因是基本经济制度。
解惑| 5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
个体劳动收入或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
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一:分配制度(一)内容: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1)国家机关、公有制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2)公有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3)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
(3)、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资分配);(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由此决定不能实行按需分配);(3)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由此决定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4)、实行按劳分配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2)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5)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劳分配(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
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高密五中2012级政治复习课教学案 必修一 第三单元 No.7 收入与分配245 2421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下列行为与这一分配制度相悖的是( )A.很多企业根据企业家对企业的贡献以其独立的市场价格参与分配B.某村党支部书记把自己创建的企业和资产交给村集体带领村民致富C.某地为防止收入悬殊引发社会动荡对全体劳动者和经营者实行等额工资制D.某国有控股企业根据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对职工实行浮动工资制3.国务院公布201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7月1日起实行。
条例指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目前,济南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基本完成。
绩效工资是指根据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确定的工资,实施绩效工资( )①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重要体现 ②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所有劳动者的收入③实现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 ④能够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A .②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考点二 收入分配对公平、效率的影响1.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含义(2)关系:效率和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两者具有一致性,……公平与效率分别强调不同方面,两者存在矛盾。
2. 为什么要实现社会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生产发展,效率提高。
(3)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4)公平的收入分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5)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高一年级《经济生活》7—11课知识点复习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多层次性)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①存在的所有制范围:公有制经济②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A、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B、物质基础(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C、直接原因: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D、积极意义:a、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努力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社会生产发展b、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2)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①存在的所有制范围: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②类型:A、按劳动(力)要素分配B、按资本要素分配C、按技术要素分配D、按土地要素分配E、按管理要素分配F、按信息要素分配...........③意义(原因):A、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前提角度)B、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人民。
(意义角度)2、收入分配公平(1)含义: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2)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的要求(——总)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要求,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提高消费水平水平(劳动者角度)③A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公平是效率的保证);B有利于扩大消费,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促进生产发展(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C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