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6
手术教程: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展开全文今日导读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都属于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技术。
两者都是通过经皮穿刺的方法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材料,以达到消除骨折微动、增强椎体的力学强度与缓解腰背疼痛的目的。
与PVP 不同的是,PKP 在注入骨水泥之前首先利用可扩张性球囊或其他装置置入椎体内并膨胀,从而尽量恢复椎体的高度并降低推注骨水泥的压力。
适应症及禁忌症有哪些?•主要适应症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或椎体肿瘤所致的顽固性椎体源性疼痛,术前应排除因腰椎退变、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引起的疼痛。
•主要禁忌症有:全身情况无法耐受手术、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局部或全身的感染未控制、有脊髓压迫症状者。
术前准备怎么做?1麻醉与评价身体状况一般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部分病例若无法耐受术中俯卧位,术前应常规训练患者数次。
适当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疾病。
2明确靶椎首先应进行详细的体检,针对叩痛最明显的骨折节段进行手术。
同时 MRI 的 T2 加权像上相对较新鲜的骨折椎体因伴有一定程度水肿,显示为高信号影。
或者骨扫描见放射性核素活性增加,是定位靶椎体的重要手段。
对叩痛与 MRI 高信号影相符合的病椎行骨水泥强化可以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
3确认手术器材手术器材主要包括穿刺器械和骨水泥注射器,PKP 还需要球囊或者其他扩张装置。
4填充材料的选择常用的有PMMA、磷酸钙(CPC)、硫酸钙(CSC)等各种骨水泥。
手术步骤详解1靶椎定位患者取俯卧位,前胸部两侧和髂嵴下垫软枕使腹部悬空。
连接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后,C 形臂 X 线机透视下定位。
正位透视下显示患椎上下终板呈一线影,同时双侧椎弓根影与棘突等距,然后在体表标记穿刺点,正位位于靶椎体椎弓根影外上缘位置。
2靶椎椎弓根穿刺以球囊 PKP 为例,在穿刺点处做一 5mm 小切口,用套管针透视下经皮经椎弓根穿刺入椎体。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手术步骤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一种用于治疗椎体骨折或其他椎体病变的介入手术,以下是一般的手术步骤:
1. 术前准备:病人在手术室内躺平,清洁手术部位,并选择术中疼痛控制方式(如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2. 引导针放置:医生使用X射线或者CT引导下,在病人的身体侧面或背面,确定准确的穿刺点,并通过皮肤和软组织将穿刺针(骨针)放入椎体。
X射线或CT扫描用于确保骨针的准确位置。
3. 确认骨针位置:一旦骨针到达椎体内部,医生会再次使用X 射线或CT进行确认。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注射造影剂以确保骨针所处位置的准确性。
4. 胶水注入:医生通过骨针将骨水泥(通常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入椎体中。
骨水泥填充椎体,稳固椎体,以减轻疼痛。
5. 结束手术:一旦骨水泥填充完成,医生会将骨针从椎体中取出,并覆盖穿刺点。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一般是间接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手术具体步骤可能会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的意见而有所不同。
术前和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疼痛程度,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步骤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是一种治疗椎体骨折的介入手术方法。
该手术通过经皮途径,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部,以加固和稳定椎体的结构,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下面将详细介绍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手术步骤。
1. 术前准备在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并告知患者手术的风险和预后。
2. 麻醉经皮椎体成形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
医生会在手术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患者无法耐受局部麻醉或合并其他疾病,可能会选择全身麻醉。
3. 穿刺定位在手术部位消毒后,医生会使用X射线或CT引导,准确定位需要治疗的椎体。
然后,医生会在椎体上标记穿刺点,并进行局部麻醉。
4. 椎体穿刺医生会使用特殊的穿刺针或导丝,经皮穿刺进入椎体。
在穿刺过程中,医生会通过X射线或CT引导,确保针头准确进入椎体的中心位置。
5. 骨水泥注入当穿刺针或导丝稳固地进入椎体后,医生会使用注射器将骨水泥缓慢注入椎体内。
骨水泥会充填椎体的空腔,增强其结构稳定性。
医生会根据需要注射适量的骨水泥,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6. 观察和结束骨水泥注入完毕后,医生会观察一段时间,确保没有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发生。
如果一切正常,医生会将穿刺针或导丝拔出,并进行简单的包扎处理。
患者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术后护理。
总结起来,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通过经皮途径,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部的介入手术。
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明显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患者选择适当的手术医院和医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患者而言,术前的全面评估和术后的恢复锻炼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经皮椎体成形术,从而更好地应对椎体骨折的治疗。
《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观察》篇一一、引言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其特征为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
其中,椎体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法多以保守治疗或开放手术为主,但存在恢复慢、并发症多等问题。
近年来,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
本文旨在观察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效果。
二、方法1. 病例选择: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XX例,其中单侧穿刺治疗XX例,双侧穿刺治疗XX例。
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其中,单侧穿刺组采用单侧入路,双侧穿刺组采用双侧对称入路。
术后进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评估手术效果。
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三、结果1. 手术情况:单侧穿刺组手术时间较双侧穿刺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少。
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2. 术后疼痛程度: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均有所减轻,其中双侧穿刺组疼痛减轻程度较单侧穿刺组更为显著。
3. 骨折愈合时间:双侧穿刺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较单侧穿刺组短,且愈合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4. 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但双侧穿刺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较短。
四、讨论单双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具有显著效果。
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该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双侧穿刺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减轻程度、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优势。
这可能与双侧穿刺能够更有效地恢复椎体高度、改善脊柱稳定性有关。
然而,单侧穿刺也有其优点,如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等。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椎体血管瘤
椎体转移癌
先天性椎体发育不良
【禁忌证】
1.骨水泥溶剂过敏;
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局部感染。
【术前准备】
脊柱正侧位平片
脊柱CT
脊柱脊髓MRI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材料准备:
椎体穿刺针,骨水泥,显影剂,骨水泥搅拌器,骨水泥注射器。
部分患者需要脊髓血管造影器材。
2.椎体穿刺途径:经椎弓根(胸腰椎),椎体侧方入路(胸椎)、椎体前方入路(颈椎。
)
3.治疗程序:
病人俯卧,严格消毒铺巾,局麻后在C型臂或CT的引导下将椎体穿刺针经椎弓根敲进椎体,针尖位于椎体的前1/3处。
必要时,行椎体造影判断有无动静脉短路,搅拌混有显影剂的骨水泥及其溶剂,在稀粥状态注入椎体。
正位透视图像观察骨水泥向左右弥散的情况,侧位图像观察向前后弥散的情况,特别注意向椎管内和静脉内溢出的情况。
拔针,局部压迫,无菌包扎。
术后患者静卧二十分钟后翻身。
4.术中术后给与抗菌素。
【注意事项】
椎体骨折,后板有裂缝者,要高度警惕骨水泥向椎管内溢出的可能。
有大的动静脉瘘或骨水泥过稀,有造成肺栓塞的可能。
【并发症】
过敏反应,心脏停跳;
肺栓塞;
脊髓或神经根压迫;
感染。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相关考试一、选择题1、通过椎弓根或直接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的方法,达到()为目的的一种微创外科技术[多选题]*A、增强椎体强度和稳定性√B、防止塌陷√C、缓解腰背疼痛√D、恢复椎体高度√2.术后饮食多食用()[多选题]*A、高蛋白、粗纤维√B、富含维生素√C、高钙√3.PVP的临床表现()[多选题]*A、局部疼痛且不能站,翻身困难√B、腹胀、腹痛√C、脊髓麻痹、脊髓损伤√D、截瘫√4.鼓励患者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预防()发生。
[单选题]*A、肋骨骨折B、气胸C、肺栓塞D、肌肉萎缩和神经根粘连√5.PVP的搬运方法()[单选题]*A、一人搬运法B、两人搬运法C、三人平托搬运法√D、四人平托搬运法6.术后卧床()h,可采取仰卧卜或侧仰卧。
[单选题]*A、3-6B、6-12√C、8-12D、12-247.如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应警惕()的发生。
[单选题]*A、肺栓塞√B、肺水肿C、气胸D、感染8.术后开始练习()[单选题]*A、直腿抬高及踝泵运动√B、有抗阻力伸膝、屈髋运动C、腰背肌锻炼D、小燕飞或五点支持9.术后第()天在医生允许情况下离带腰国床活动。
活动时必须有他人陪同,保证安全。
[单选题]*A、0B、0.5C、1√D、210.术后()开始腰背肌锻炼,可以起到稳定脊柱作用,需长期坚持锻炼,另外有防治腰椎不稳和椎间盛出作用。
避免负重、转体动作。
[单选题]*A、1天B、3天C、5天D、7天√二、判断题1、PVP术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不能进行任何活动。
对错√解析:PVP术后患者需要适当卧床休息,但在医生指导下可以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以促进恢复和预防并发症。
2、PVP术后患者应该避免进食高蛋白、高钙食物,以免影响恢复。
对错√解析:PVP术后患者需要进食高蛋白、高钙食物,以促进骨愈合和恢复健康。
3、PVP术后患者应该避免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以免加重疼痛。
对错√解析:鼓励患者进行主动的功能锻炼,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和神经根粘连,促进恢复和预防并发症。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32 例脊柱转移瘤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采取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实施PVP 治疗的脊柱转移瘤32 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接诊的实施常规放化疗治疗的脊柱转移瘤30 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骨痛评分均有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骨痛与生活质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7-056-01 脊柱是骨转移瘤最易发生的部位,转移病灶侵袭椎体与附件后可引发脊柱病理性骨折,使其稳定性降低,引发剧烈腰背疼痛、神经功能障碍等[1],使得生活质量降低,威胁生命安全。
脊柱转移瘤治疗方法较多,常用的方法为放/化疗、手术等,其中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是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手术,在脊柱外科中应用良好。
为了进一步探讨PVP 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效果,我院实施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62 例,均为我院接诊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入选时间为2012 年2 月-2015 年2 月。
入选患者均确诊符合脊柱转移瘤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 组,对照组实施放化疗处理,研究组实施PVP 治疗。
对照组:30 例,男18 例、女12 例;年龄30-82 岁,均值52.4±4.5 岁;颈椎5 例、胸椎18 例、腰椎17 例。
研究组:32 例,男19 例、女13 例;年龄31-84 岁,均值52.1±4.8 岁;颈椎5 例、胸椎19 例、腰椎18例。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概述
1984年由法国人(Deramond和Galibert)发明的新的脊柱微创手术,它主要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的治疗
1994年由美国的Wong等设计,通过对后凸的椎体进行球囊扩张和灌注骨水泥来纠正椎体后凸畸形,从而对一些骨质疏松、椎体肿瘤等脊柱疾病起治疗作用
1998年得到美国FDA的批准应用于临床
流行病学调查
美国每年有50万例患者发生与老龄化有关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引起持续性腰背痛;
25%的月经后女性发生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其中大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胸腰椎椎体骨折,10%的月经后女性X线可见明显塌陷,而X线可见椎体压缩塌陷的,84%伴有腰背部疼痛,4%的月经后女性引起神经症状
Vertebroplasty(椎体成形术)方法
在C-臂、G-臂或CT引导下,经皮经椎弓根插入特制套管针至压缩骨折椎体中线前缘,加压注入骨水泥
可增加稳定性、止痛,但不能矫正压缩的脊柱,潜在的骨水泥外渗漏可造成神经损伤、椎管狭窄
Kyphoplasty(椎体后凸成形术)方法
此法在Vertebroplasty基础上,先用特制的气囊将压缩椎体复位,然后在低压下注入骨水泥,减少渗漏
具有增强稳定性、止疼、恢复身高,但膨胀的气囊有可能进一步损伤椎体及邻近组
织
适应症
⏹骨质疏松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溶骨性病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
⏹恶性肿瘤引起的骨折破坏有骨折危险者
病人的选择
有MRI.CT.及X-RAY确定的VCF同时无任何骨折块突入脊髓或脊髓的损伤。
无任何肿瘤、感染、先天性畸形或心脑血管疾病存在。
手术时机的选择
VCF手术最佳时机尚无定论,一般保守治疗失败后即可进行. 多数研究者在骨折后1~4 mo行手术治疗, 但临床效果和骨折时间无统计学相关性.
陈旧性骨折有效率为87.5%,新旧骨折术后有效率比较P=0.146,但总有效率低于新鲜骨折
禁忌症
●椎体后缘骨折破坏者
●椎体压缩程度超过75%者
●骨碎片进入脊髓
●凝血机制障碍者
●严重的心肺疾患
●骨髓炎或全身感染存在者
●手术及术病人俯卧
●局麻或全麻
●经皮经椎弓根进入(C壁,CT引导)
●注入骨水泥
●术后2小时仰卧
●术后即刻CT检查,了解骨水泥的渗漏
并发症
低于10%的病人有骨水泥渗漏至硬膜、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导致疼痛增加。
肋骨骨折
血栓形成
过敏反应
感染
邻近椎体骨折
特点
◆对人体组织损伤小,出血少
◆操作简便,术程短
◆局部麻醉
◆风险小,并发症少
◆恢复快,效果明显
◆早起活动
椎体成形材料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磷酸钙骨水泥CPC
•其他材料
护理
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对经皮椎体成形术了解甚少,许多存在着思想顾虑,主要是担心手术会发生并发症和后遗症,而且怀疑该项微创技术的效果,护士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方法及效果,介绍其优点,如创伤小、起效快,或请已做过此手术患者现身讲解,使之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以减轻其焦虑提高信任感。
(2)术前体位指导:由于手术时需要采取俯卧位,故在术前2天开始训练指导患者的姿势,使患者能逐渐耐受俯卧位。
具体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胸部和两肩膀处垫小软枕,下腹及骨盆处使用大软枕,使身体处于过伸体位有利于PMMA有效填充,双手臂置于肩部上方,肘关节轻度屈曲或在两边感舒适的位置,时间要从短逐渐延长,要超过30分钟,每天进行2次【2】。
(3)术前常规准备:手术当日进行皮肤清洁,排空大小便,做好皮试。
术前不需要禁食,但是要告诉患者不宜进食过饱,以免术中俯卧位时引起胃部不适。
2 术后护理
PVP并发症与不良反应主要有骨水泥毒性刺激造成的血压下降、过敏反应、发热及骨水泥渗漏引起的肺栓塞、神经功能障碍等。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术后第一小时内每15分钟测1次生命体征,第二小时内每30分钟测1次生命体征,如发现患者突发胸痛、紫绀和呼吸急促,应警惕肺栓塞,及时给予氧气吸入,并与医生联系,保证静脉畅通,准备抢救物品。
(1)骨水泥外溢的观察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为骨水泥外溢。
术后6小时内要严密观察双下肢的感觉、活动、肌力的情况,如有感觉、活动、肌力的异常,神经根的疼痛,应及时报告医师,并给予对症处理。
本组未出现骨水泥外溢现象。
(2)穿刺部位的护理此种治疗发生感染的机会较小,术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穿剌部位局部用无菌敷料覆盖并固定,注意创口有无红肿及渗出,术后静脉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用5%碘伏消毒3天,无菌敷贴覆盖,每天更换至穿刺点愈合。
本组均无感染
(3)发热的护理发热为较常见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聚甲基丙稀酸树脂的聚合产热所引起的发热反应。
要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嘱其多饮水,进易消化的食物,做好口腔护理,增
加患者舒适感,高热者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可给予温水、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退热药等。
本组有一例患者发热,经过物理降温后缓解。
3 术后锻炼
患者术后24小时,就可在使用腰围下,下床在床边站立,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先摇高床头,让患者适应,如无头昏眼花再坐起下床站立,在这期间可能有腰背部的酸胀,轻微疼痛不适,要告之患者是正常现象,消除其顾虑。
然后慢慢指导患者在室内行走,注意要使用平地鞋,要在护理人员的看护下进行,防止意外的发生。
如患者身体耐受程度差,可借助助行器行走,同时在患者卧位时可行腰背部的肌肉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三点支撑、飞燕点水等。
如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不宜行三点支撑、飞燕点水等难度大的锻炼,以防止再次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