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 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图二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 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 年冬起,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 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包括 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 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 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 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同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 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8.“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 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这场 20世纪50年代初的“暴风骤雨”就是土地改革。下列对当时土地改革 后的土地所有制理解正确的是( C ) A.由私有到公有 B.由公有到私有 C.由私有到私有 D.由公有到公有
10.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 最有价值的是( D ) A.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B.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C.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 D.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
11.1951年,著名民主人士梁漱溟参加西南地区土地改革之后对毛泽东 说:“土地改革是深得民心之举,很必要,也很及时。”同时,他也谈到 土地改革有过火现象。毛泽东说:“你说的情况别的地方也有发生…… 关键是土改工作队的干部,只要他们能执行好政策,就出不了大的偏 差。”这表明( C ) A.土地改革只在西南地区进行 B.梁漱溟极力反对土地改革 C.毛泽东对土地改革工作充满信心 D.各地土地改革没出现任何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