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现代科学方法论
- 格式:pdf
- 大小:866.03 KB
- 文档页数:41
第一讲(导论,参考第42页)1.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其内涵和特征是怎样的?人类认识社会的五种方式:——神话传说神话传说的内涵: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是远古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自身的精神产品,是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初级阶段。
那时的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不久,认识能力很低,主要是借助于原始思维对社会进行认知,其认识成果通过集体表象得以表达,以“讲故事”等方式流传。
神话传说的特点:第一,人类运用原始思维方式对社会进行认识,初步具备了在观念中把自己与对象区别开来并把自己与人的类存在联系起来的能力,进而在观念中创造出理想世界和理想人物,具有极度的夸张性、再造性和超现实性。
第二,神话传说常常通过“集体表象”得以表达。
(集体表象:是在原始集体中为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认识倾向或解释方式。
这种方式世代相传,先于个人而存在,对每一个成员的认识活动发生深刻影响,并引导原始居民以一种神秘的眼光感知、思考世界,从而引起该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对有关客体产生尊重、恐惧、崇拜等情感。
)第三,神话传说常常以“讲故事”的方式流传。
神话传说的局限性:很难传播那些广泛性、复杂性和精确性的知识。
特别是由于个体表达能力限制,传播过程中容易出现失真,以讹传讹。
——以史为鉴以史为鉴内涵:就是人类以自身的历史发展和历史经验作为认识社会和自我的参照系;其目的是为了理解现实、调节行为、创造未来。
这种方法是人们认识社会和自我认识的第一种自觉形式。
以史为鉴的特点:第一,人类在自身的历史活动及其结果中找到了反观自我和现实的镜子,意味着人类已经不仅能够把“主我”与“客我”区别开来,而且把“现实中的我”与“历史上的我”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
第二,表明了人们对自己活动结果的关注:现实的结果都是历史活动造成的,不仅物质生产如此,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生活也如此。
正是源于对历史发展过程中诸多“结果”的把握,人们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历史意识”。
第一讲方法论概述方法方法学方法论方法墨子在《天志》中说:“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
”这就是有名的“方法”与“圆法”,前者为度量方形之法,后者为度量圆形之法。
据说这是汉语中“方法”一词的最早出处。
“方法”后来演变成了做各类事情的办法或手段。
在英语中用method一词表示“方法”,根据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Third College Edition)的解释,method的含义为:(1)a way of doing anything; mode; procedure; process; esp., a regular, orderly, definite procedure or way of teaching, investigating, etc.(2)regularity and orderliness in action, thought or expression; system in doing things or handling ideas.(3)regular, orderly arrangement,而methodology的含义为:(1)the science of method, or orderly arrangement; specif, the branch of logic concer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reasoning to scientific and philosophical inquiry;(2)pl.-gies a system of methods, as in any particular science.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路、途径、方式和程序。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它既包括认识方法、表达方法,也包括实践方法;还可以看出它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的一个分层次的有机系统。
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1.方法方法一词起源于希腊文,其意是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在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之意。
概言之方法是指基于某种目标而进行活动的正确规则、方式或手段。
研究方法则是指在学术研究中基于某种研究目标而进行研究的正确原则、方式(手段)和理论。
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准则、程序、线路以及工具、手段和途径是有层次的。
第一层次的方法:是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内容,第二层次的方法来源于第一层次:一般方法是对特殊方法的概括和提炼,第三层次的方法:是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内容。
第二层次的方法是通常所说的科学方法,它是在第三层次方法,即最普遍的哲学方法的指导下,经过对第一层次方法的高度概括和抽象而产生的自然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第三层次的方法是对第一第二层次方法的抽象,又反过来指导第一第二层次方法的发展,有哲学认识论方法的普遍性决定。
2.社会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而具有追求统一性、一致性、简单性、必然性等特征。
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
如矛盾分析法,不仅要介绍矛盾分析法的内涵和形式,而且要认证其赖以立论的客观根据及其运用的基本原则。
3.过程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就是说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发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是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辩证法来看,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任何事物都不能永恒的存在。
4.系统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要素集合。
要素和要素间的联系构成系统的结构,系统结构决定其功能。
功能是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及自身生长进化的能力,功能决定系统自身的演化。
第4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起点——从经验事实出发❝内容提要❝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历史生成❝(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起点❝(一)从经验事实出发的科学性❝(二)选择经验事实的方法❝(三)马克思搜集材料的方法❝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历史生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近代以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较为科学的方法论,它有其特定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但是,它并不是凌驾于人类科学发展之上的绝对的和独一无二的方法论,而是人类社会认识逻辑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继承了以往一切积极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新内容。
❝为此,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体现为三种生态表现样态。
❝ 1.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又称之为经典马克思主义。
❝ 2.次生态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列宁和斯大林在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而形成的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斯大林思想。
❝3、新生态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核心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而形成的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指的是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论,这个基本方法论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之中。
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形成❝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即唯物史观理论创立于19世纪中期,以1845-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为标志。
统编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统编版(2019)必修4哲学与文化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备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地位、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关键能力:能够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史命;能够运用比较学习法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能够结合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认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思想。
2.科学精神: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3.公共参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精神力量。
1.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阅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导入新课在前面两节课时的学习中,我们对哲学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我们知道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便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2、新课讲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它的产生有带着怎样的使命呢?【背景介绍】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英、法、德、占据了统治地位。
在英法两国,经过数次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建立并巩固了自己的政权,这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弊端也日益显露。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已非常尖锐,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已开始由资产阶级争取政治平等的民主革命运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争取人类解放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
只有在哲学上实现根本变革,才能创立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需要的科学世界观,为无产阶级提供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理论武器。
146现 代 教 育现代企业教育 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力、会喧宾夺主。
因此,CAI应强调注意其辅助性,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只能辅助教师的教,只能辅助学生的学。
如数学例题的讲解,教师不可能知道所有学生的想法和做法,单靠媒体显然不能预料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因此有些必要的分析归纳过程和运算推理过程还应通过板书或板演充分地暴露给学生。
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辅助”的作用,以确保学生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合理推理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步发展。
3.3注意必要性CAI可以通过动画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模拟演示逼真的现象和过程,使书本上静态的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具有其它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在运用CAI时,最好不要将它与普通的媒体(如小黑板、幻灯片)等同用之,要注意运用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教材中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学生缺少感性认识而难以领悟的,其他媒体无法呈现的,现场演示条件不足的,介入CAI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茅塞顿开。
例如《球的体积》的教学中,对球体积的推导若以做实验进行说明,时间长、不方便,但若所做实验录成录象播放或用动画制作成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可以将这一难点顺利化解。
结语:计算机不可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夸大CAI的作用,试图以CAI代替传统教学是不现实的。
教学过程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为主导的活动,师生双边的活动是联接多种教学因素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而CAI始终处在辅助性的作用。
如何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威力,使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起辅助作用,起促进作用,是技术业界与教育界的共同努力。
□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范式开始于17世纪的工业革命,直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它作为一种主流运动已经结束,但它对社会全方位的影响并未消失,体现在教育和课程之中,就是现代课程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美国当代教育家多尔以后现代科学为基础,借助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皮亚杰的生物学世界观、怀海特的有机论思想,对现代主义的课程理念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勾画出以4R标准为框架的后现代课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