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本专科适用)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 格式:ppt
- 大小:848.50 KB
- 文档页数:23
第一章货币与经济1.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答:在发挥各种职能时的特点:a.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想象的、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b。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2.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的区别:狭义货币—是一个宏观经济学概念,以M1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与侠义货币相对,以M2表示,计算方法“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3.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有何作用:a.宏观经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传递信息和有助于实现宏观调控;b。
是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工具.第二章货币制度1.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的货币流通的特点:铸造权分散,铸币不断贬值。
2。
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规定货币材料,货币单位,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准备金制度。
3.纸币和货币的流通规律的联系:都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和纸币流通是第二性的,都要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 区别: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和商品价格总额关系不同;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4.金单本位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的原因: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其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5.保持货币稳定性所需的条件: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经济环境;有效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第三章信用与信用工具1。
信用的作用: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调节经济结构。
2。
信用的特征:以偿还为前提,到期必须偿还;偿还时带有利息。
3。
高利贷信用利息率高的原因:a.借款人借款的目的大多不是用于追加资本以获取利润,而是为了取得一般的必需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
b。
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情况下,不容易获得货币,而对货币的需求由很大,这为高利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4。
§3 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的特征信用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
1、偿还性:指归还本金之前所经历的时间2、流动性:指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 3、风险性:指本金有否遭受损失的风险 4、收益性:指所取得的收益与本金的比率
二、短期金融工具 1、商业票据商业本票:企业单位或个人签发并承诺在见票时或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商业汇票:是指由收款人签发,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一种票据。
2、银行票据银行本票:是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银行汇票:是汇款人将款项交存当地银行,由银行签发给汇款人持往异地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3、支票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印有“现金”字样的支票为现金支票,现金支票只能用于支取现金。
印有“转账”字样的为转账支票,转账支票只能用于
转账。
4、信用证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跟单
信用证与光票信用证可撤销信用证与不可撤销信用证 5、信用卡
三、长期金融工具 1、债券 a. 政府债券 b. 金融债券 c. 公司债券 2、股票 a. b. c. 普通股和优先股 A股、B股、H股国有股、法人股、公众股。
货币银行学-要点第一章货币与经济1.货币各职能及特点:⑴价值尺度;特点:只是观念上的货币,无需现实的货币;货币本身必须具有价值。
⑵流通手段;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不足值货币,甚至是纸币。
⑶贮藏手段: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必须具有价值,或具有稳定的购买力⑷支付手段:特点:货币支付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分离。
⑸世界货币:特点:必须具有十足价值;必须是贵金属块。
2.狭义货币:是指那些流动性最强,其承担的职能只要是充当交换媒介即流通手段的那部分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指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区别:统计口径(即包含内容)不同;流通性有差别;职能上有差异4.我国货币计量的统计口径:1.现金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2.狭义货币M1 = M0+企业活期存款+农村集体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个人信用卡存款3.广义货币M2 = M1+企业定期存款+自筹基建存款+城乡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如外币存款、信托存款)第二章货币制度1.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2. 主币基本特征及相应规定: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基本一致。
规定:本位币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自由铸造(3点经济意义);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规定本位币有(铸造和)磨损公差。
辅币:特点:按照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流通。
相关规定:规定辅币限制铸造(经济意义);规定辅币具有有限法偿力(注意特例);规定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
3.货币制度的演变顺序:银本单位制,金本单位制,金银复本单位制,金单本位制,纸币制度。
4.格雷欣法则:亦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复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5. 纸币的特点:1.本身无价值,不能与贵金属自由兑换;2.不能自动退出流通,因而不能自发调节货币量;3.不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只具有积累和储蓄的功能; 4.不能超越国界流通,因而不具有世界货币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