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学详解
- 格式:docx
- 大小:22.35 KB
- 文档页数:12
康复医学概述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科学,旨在通过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医学的范畴十分广泛,涵盖了康复理论、康复评估、康复治疗和康复管理等方面。
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生理学、病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康复医生可以了解到患者的身体功能、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康复治疗的手段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旨在通过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恢复到尽可能接近正常状态。
康复医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运动康复、康复护理、康复工程、职业康复等。
运动康复主要针对运动损伤或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康复护理主要针对有长期病患者或残疾人群体,通过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质量。
康复工程主要研究和开发康复辅助器具和设备,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职业康复主要帮助因工伤或职业病而导致的劳动能力丧失的人重新融入社会,找到适合的职业。
康复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康复医学借助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如康复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等,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康复治疗。
康复医学还与生物医学工程紧密结合,开展研究和开发康复辅助器具和设备,如义肢、假肢、轮椅等,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康复医学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实现最大程度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康复医生除了提供专业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外,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康复医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治疗疾病,更在于关注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福祉。
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科学,通过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医学涵盖了康复理论、康复评估、康复治疗和康复管理等方面,应用广泛,包括运动康复、康复护理、康复工程、职业康复等。
康复医学的内容康复医学是一门医学科学,主要关注人类身体功能受损或受限的情况,通过综合性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
康复医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康复评估:通过对患者身体状况、功能情况、社交和心理情况的评估,确定康复治疗的目标和方向。
2. 康复治疗:基于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多种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疾病症状,恢复身体功能。
3. 功能恢复:通过物理疗法、康复训练、职业治疗等手段,促进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和增强。
这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运动和活动能力的恢复等。
4. 职业康复:针对因疾病或意外事故导致职业功能受损的个体,通过评估和康复计划,帮助其重新融入工作环境,并提供必要的康复训练和支持。
5. 社交康复:通过社交技能训练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掌握应对社交场合、建立人际关系以及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6. 心理康复:结合心理学知识,通过心理治疗和支持,帮助患者处理和应对与疾病相关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7. 康复护理:提供全面的康复护理,包括疼痛管理、伤口护理、协助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等,促进患者康复的全面发展。
康复医学的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功能,以及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和综合性治疗,康复医学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和损伤,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疾病、运动障碍等。
8. 康复预防:康复医学致力于预防疾病再发和功能损害的发生。
通过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和生活指导,教授患者如何维持身体健康,预防病情恶化。
9. 康复研究:康复医学也涉及科学研究方面,通过开展临床实验和研究,探索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提高康复医学的水平和效果。
10. 康复教育:康复医学不仅关注患者的康复,也关注专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提供康复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提高康复专业人员的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
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多个专业人员的合作。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康复医学是指一种专门针对各种慢性病和残疾人士的医学模式。
康复医学主要通过全方位的综合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综合治疗。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对于从事该领域的医护人员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对康复医学基础知识的较详细的介绍。
一、康复医学的定义康复医学是指通过综合性医疗与康复作用的手段,帮助有失能和病残的患者重获身体和心理的自主性,让其有能力进行独立生活与工作。
二、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康复医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期,但在当时只限于与伤残军人相关的康复疗法。
1950年后,随着医疗保障的不断完善以及科技发展,康复医学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
1980年,联合国正在执行的残疾人权利条约明确提出了捍卫和促进残疾人权利与福利的义务。
这加速了世界各国在坚持残疾人权利方面的立法和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
三、康复医学的主要内容康复医学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1.康复医学的诊断:包括身体、功能、精神行为、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诊断。
2.康复医学的治疗:包括生理疗法、物理疗法、膳食指导、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多种手段。
3.康复医学的协调:包括在治疗过程中协调和配合多种专业治疗手段,以达到一个更好的治疗效果。
4.康复医学的评估:评估患者的康复状况是康复医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采用许多测试工具来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
四、康复医学的常见病症康复医学常见的病症有:1.脑卒中:中风后的身体每次发生缺氧缺血,肉蒲团形成。
2.肌肉萎缩症:主要是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肌肉组织萎缩。
3.骨关节疾病:骨关节疾病大多是因为人们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原因导致。
4.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肌梗死、高血压和冠心病等。
以上疾病在康复医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五、康复医学的挑战和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康复医学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
其中一个最显著的挑战是如何实现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以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另外,康复医学还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如物理治疗师、康复科医师、语言治疗师等等。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各个医学领域,旨在帮助患者重获健康、功能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康复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定义、范围、原则以及相关的治疗方法。
一、定义和范围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一门以康复为目标的医学学科,通过综合性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克服生理、心理、功能和社会方面的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康复医学主要应对各种疾病、创伤和残疾,包括但不限于运动系统损伤、中风、脑损伤、截肢、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康复医学的原则1.个体化:康复医学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不同患者的疾病特点、身体状况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康复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2.多学科合作:康复医学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医师、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
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互协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康复治疗。
3.综合治疗:康复医学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功能训练、心理治疗等。
综合治疗可以通过多个途径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4.长期关注:康复医学强调长期关注和支持,康复治疗不仅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
医生和患者要保持密切的合作和沟通,随时调整治疗计划,跟踪患者的康复进展。
三、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1.物理疗法:包括热疗、冷疗、电疗、按摩、理疗等。
物理疗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关节灵活性等。
2.功能训练:通过针对性的动作和活动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功能训练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
3.药物治疗:药物在康复医学中常用来控制疼痛、改善炎症、促进神经修复等。
具体药物的选择和用法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4.心理治疗:康复医学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疾病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和困惑,提高其心理抗压能力。
康复医学内容的三个方面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康复的学科,主要关注疾病、损伤或残疾患者的康复过程和康复治疗方法。
康复医学内容广泛,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康复评估、康复治疗和康复辅助技术。
一、康复评估康复评估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和康复潜力,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康复评估包括生物医学评估、功能评估和心理社会评估等多个方面。
生物医学评估主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疾病或损伤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身体功能受损程度等。
通过医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功能评估是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和活动能力,旨在了解患者在不同方面的功能受损情况,如行走、坐立、站立、上下楼梯等。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康复治疗的重点和目标,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心理社会评估则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系统、职业和家庭环境等。
心理社会评估可以帮助康复医师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社会支持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康复干预措施。
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核心内容,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个专业领域。
物理治疗主要通过运动疗法、物理疗法和功能训练等手段,帮助患者改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关节灵活性等,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职业治疗主要关注患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通过活动训练、辅助器具使用和环境适应等手段,帮助患者重建职业能力和自理能力。
言语治疗主要应用于语言和沟通障碍的患者,通过语音训练、语言理解和交流技巧训练等手段,帮助患者改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沟通效果。
除了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新的康复治疗方法在不断发展。
例如,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动作协调性和平衡能力;运用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可以实现精确的力量控制和运动模式训练。
三、康复辅助技术康复辅助技术是指应用工程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为患者提供辅助和支持,促进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临床康复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康复医学知识点1. 康复医学的概念:康复医学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各种慢性病、残疾和功能障碍进行综合干预,使患者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的医学学科。
2. 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康复医学起源于20世纪初,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康复医学体系。
3. 康复医学的原则:康复医学的原则包括个体化原则、全面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多学科协作原则和阶段性原则。
4. 康复医学的评估方法:康复医学评估包括生理学评估、心理社会评估和功能评估等多个方面,通过评估可以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5. 康复医学的干预手段:康复医学的干预手段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等。
二、康复治疗知识点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通过物理手段,如热疗、冷疗、光疗、电疗等,来恢复或改善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2. 作业治疗:作业治疗是通过各种作业活动,如手工艺、生活技能训练等,来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
3.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是通过言语专家对语言、听力、发音等问题进行干预,提高患者的言语交流能力。
4.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通过训练提高患者的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
5. 辅助器具使用:康复治疗中常用的辅助器具包括轮椅、助行器、矫形器等,通过辅助器具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
三、康复训练知识点1. 肌肉力量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是通过力量训练器械或体重训练,来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2.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是通过平衡练习和功能性活动,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避免摔倒。
3. 步态训练:步态训练是通过步态分析和步态训练,来改善患者的步行能力和姿势。
4. 器械训练:器械训练是通过康复训练器械,如器械自行车、跑步机等,来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体力。
5. 功能性活动训练:功能性活动训练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户外活动等,通过训练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和社交能力。
康复医学名词解释
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是继临床、预防两大医学之后产生的一门新的医学。
就是运用矫形、体疗、理疗、营养、心理、功能训练、职业培训等各种手段,对老年人、残疾者、病后体弱者及神经疾病后遗症患者进行医疗,使患者能重新康复的医学。
又称“第三医学”。
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
康复医学的核心工作内容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康复治疗三大板块。
康复预防是指通过下列有效手段预防各类残疾的发生,延缓残疾的发展。
通过一级和二级预防可以将损伤降低90%。
康复评定(RehabilitationAssessment)是康复治疗的基础。
康复评定越细致其康复效果越好。
康复治疗是康复的主体康复治疗四大黄金原则是早期介入、综合实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
康复医学的分类及研究领域康复医学是一门致力于恢复、提高和改善患者生理功能、认知功能、自立能力和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医学科学。
它通过研究和应用各种康复方法和技术,帮助患者从疾病、创伤和残疾中康复,重返社会和工作岗位。
康复医学的分类和研究领域如下:一、物理康复医学物理康复医学是利用物理疗法和康复器械,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和促进康复的学科。
物理疗法包括热疗、冷疗、电疗、按摩、理疗等,这些方法通过刺激和调节患者组织、肌肉和神经系统来达到康复的目的。
康复器械则是用于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运动,如假肢、矫形器、助行器等。
二、运动康复医学运动康复医学是通过运动和体育活动来促进患者康复的学科。
它包括康复训练、运动疗法和运动处方等。
康复训练通常由康复师或物理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通过特定的运动和锻炼来改善患者的肌力、灵活性和体能。
运动疗法则是利用特定的运动项目和技术来达到治疗和康复的目的,如水疗、呼吸训练和瑜伽等。
三、言语康复医学言语康复医学是通过言语和语言训练来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和听觉交流的学科。
它包括语言治疗、听觉训练和辅助听觉技术等。
语言治疗师通常通过语言训练和语言活动来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听说能力、语音发音和语言流畅性。
辅助听觉技术则是利用助听器、人工耳蜗等设备来帮助患有听力障碍的人恢复听觉。
四、社会康复医学社会康复医学是通过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来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学科。
它包括职业康复、教育康复和心理康复等。
职业康复师通过评估患者的工作能力和职业兴趣,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职业和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教育康复师则关注患者的学习和教育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支持。
心理康复师则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困扰和情绪问题。
总结起来,康复医学的分类及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物理康复医学、运动康复医学、言语康复医学和社会康复医学。
这些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为康复医学的发展和患者的康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
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帮助病患恢复生理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它涵盖了医学、康复理论和应用技术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促进病患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康复。
一、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的是患者的功能障碍和残疾问题,力求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干预和治疗。
康复医学强调个体化护理,针对不同个体的具体需求提供恰当的康复计划。
康复医学不仅仅是诊断和治疗疾病,更注重患者的功能改善和残疾预防。
它依靠多学科合作,包括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学家等,以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并监督康复进程。
二、康复医学的原理和方法1. 评估和诊断康复医学的第一步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这包括身体功能、活动水平、疼痛状况、心理状态等多个方面的评估,旨在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和潜在问题。
2. 制定个体化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康复团队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明确的目标、可行的方法和实施步骤。
计划必须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情况、个人意愿和社会支持等因素。
3. 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核心过程之一。
它包括物理治疗、职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功能障碍进行干预,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自主性。
4. 康复辅助技术康复医学运用了各种辅助技术来帮助病患。
例如,假肢和矫形器可以改善行走能力;助听器和辅助通讯设备可以改善听力和语言能力。
康复辅助技术的目的是增强患者的功能和独立性。
5. 心理支持康复医学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因此,提供心理支持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学家或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患者面对应对重大生活变化和情绪困扰。
三、康复医学的研究领域康复医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生理学研究生理学研究探讨康复医学中患者的生理变化和功能恢复机制。
通过对生理指标的监测和研究,可以揭示康复治疗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和改变。
康复医学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论【概述】1.康复:·概念:通过综合、协调的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最佳水平、重返社会(有的病理变化无法消除)·对象:病伤残(功能障碍)者·原则:提高功能、全面康复、重返社会2.康复医学: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3.康复医学的组成:·康复预防:一级预防:预防疾病伤残造成的身体结构损伤二级预防:限制或逆转身体结构损伤造成的活动受限或残疾三级预防:防止活动受限或残疾转化为参与受限+·康复评定:一般至少进行3次·康复治疗:原则是早期介入、综合实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各种疗法之间并列安排康复护理指导思想:变”替代护理”为”自我护理”,”功能评定”和”功能康复”贯穿整个过程4.康复医学管理:以病人为中心,协作组的工作方式【地位】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康复医学以功能为中心,以恢复患者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临床医学以疾病为中心·康复医学应该以临床医学同时并进,从医疗的第一阶段就开始进行【残疾的发生和预防】1.残疾的分类:·ICIDH-2(2000):分为损害失能、活动失能和参与失能·残疾:因残损使能力受限或缺乏,是个体水平的残疾·残障:因残损限制阻碍患者发挥正常的社会作用,是社会水平的残疾2.ICF分类:·ICF: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属肺诊断性,即适用于所有人的分类3.我国残疾分类:·五类:视力、听力、智力、肢体、精神残疾·六类:五类+听力语言残疾;不包括内脏残疾第三章康复医学评定【肌张力评定】1.定义:·肌肉组织在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是一种非随意、持续、微小的收缩·表现为静止性、姿势性和运动性肌张力2.异常肌张力:·肌张力增高:痉挛:多见于椎体束病变;牵张反射亢进,起始阻力大但运动阻力小(折刀现象)强直:多见于锥体外系病变,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收缩,各方向阻力一致(铅管样强直),伴震颤则出现阻力规律降低或消失(齿轮现象)·肌张力减低:被动运动时阻力降低,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肌张力障碍:常见于扭转痉挛、痉挛性斜颈和手足徐动症3.肌张力评价标准:·痉挛评定标准:Ashworth评定量表【肌力评定】·肌力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肉自然收缩可有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和等速收缩三种形式·测定方法可有徒手(MMT)、等长(IMMT)、等张(ITMT)、等速(IKMT)1.徒手肌力测试(MMT):·中心是3级:能抗重力完成全范围关节运动,但不能抗阻力【关节活动范围测定】1.定义:·关节活动范围(ROM):关节运动时通过的运动弧,即关节活动时可达到的最大弧度·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人体自身随意运动产生的,体现大脑对身体控制的动态过程·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通过外力帮助下产生的运动弧,通长大于AROM2.测量:·最常见通用量角器测量,误差允许3~5°·方盘量角器:不用确定骨性标志、操作方便快捷、精确度较高【步态分析】1.外周神经损伤:·臀大肌步态:鹅步,前后摇摆·臀中肌步态:鸭步,左右摇摆·屈髋肌无力:步长缩短·股四头肌无力:膝过伸、躯干前屈·踝背运动:支撑相中期踝背屈障碍2.中枢神经损伤:·偏瘫步态:划圈步态·截瘫步态:跨槛步态·脑瘫步态:踮足剪刀步态(痉挛型常见),醉汉行走姿态(共济失调型)·帕金森步态:慌张步态【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1.平衡评定:·平衡:身体保持一种姿势以及运动或外力作用下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姿势:躯体一种非强制性、无意识状态下的自然状态·身体重心落在支撑面内就能保持平衡·可分为静态平衡(一级)、自动动态平衡(二级)和他动动态平衡(三级)2.协调评定:·协调: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协调功能障碍又称共济失调【言语功能评定】·语言(language):由词汇和语法组成,表达出人类思想的符号系统·言语(speech):人们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言语-语言的构成要素:发声、构音、语言和流畅度·评定方法:Boston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ADE)【认知功能评定】·包括简明脑机能评定(MMER)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LOCTA)第四章康复治疗技术【物理治疗】1.运动治疗:·运动治疗按动力分类可分为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技术:根据是否借助外力分类可分为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和被动运动,其中主动运动有助于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软组织牵伸技术:目的为①改善或重新获得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伸展性、②降低肌张力、③增加或恢复关节的活动范围,④防止发生不可逆的组织挛缩·肌力训练技术:分类:可分为非抗阻力运动(主动、主动助力)和抗阻力运动(等张、等长、等速)作用:-非抗阻力:助力肌力-等张:动力性运动;利于功能性活动的实现,包括向心性和离心性-等长:静力性运动;保持肌力,防止废用(站桩功)-等速:增强肌力选择:肌力达到3级以上时进行主动抗重力或抗阻力训练以增加肌力·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技术:利用反射抑制异常肌张力Brunnstrom技术:下肢屈肌协同运作的引出DNF技术: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运动再学习疗法:步骤为①上肢功能②口面部功能③仰卧到床边坐骑④坐位平衡⑤站起与坐下⑥站立平衡⑦步行·运动处方:运动量占极量心率的60%-80%;耗氧量一般占最大耗氧的40%-60%运动疗法总结版本2分类综合介绍:1、被动运动2、辅助运动3、主动运动4、抗阻力主动运动适应范围:1、运动系统疾病,包括四肢骨折或脱位、脊柱骨折、关节手术后、颈肩腰腿痛、脊柱畸形、关节炎、骨质疏松等;2、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脑性瘫痪、脊髓炎症或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神经衰弱等;3、内脏器官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内脏下垂、消化性溃疡、内脏手术后等;4、代谢障碍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病等;5、其他,包括肿瘤术后恢复期、艾滋病、戒毒后、烧伤后瘢痕形成等。
康复医学知识点总结一、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医学科学,其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康复医学的定义:康复医学是一门以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为目的,通过综合性医疗手段和康复技术,对各种慢性病、残疾和失能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学科。
2. 康复医学的特点:康复医学是一门以整体观念为基础的医学科学,它不仅仅关注病人的身体健康,还关注病人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3. 康复医学的目的:康复医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病人的康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尽快重返正常社会生活。
4. 康复医学的原则:康复医学的原则主要包括全面性原则、个体化原则、多学科合作原则和病人参与原则等。
二、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早期阶段:康复医学的早期阶段主要是在军事医学中逐渐形成的。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治未病”的医学理论,这为康复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近代阶段:近代康复医学的主要发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两次世界大战中。
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大量的伤残,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
同时,20世纪50年代,药物和手术治疗的进步也推动了康复医学的发展。
3. 现代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健康的追求,康复医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目前,全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康复医学的发展,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加强康复医学研究和实践。
三、康复医学的疗法康复医学的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身体康复疗法:身体康复疗法是通过各种运动、物理治疗和手术等手段,改善病人的身体功能,促进病人的康复。
2. 言语康复疗法:言语康复疗法是通过言语治疗帮助言语障碍患者进行康复。
3. 心理康复疗法:心理康复疗法是通过心理治疗帮助病人解决心理障碍,促进他们的心理康复。
4. 职业康复疗法:职业康复疗法是通过各种培训和技能培养,帮助病人重返社会工作。
5. 社会康复疗法:社会康复疗法是通过社会支持和帮助病人融入社会,促进他们的康复。
康复医学基础知识概述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科学,旨在通过各种方法和技术,帮助患者康复,重获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
在康复医学中,广泛应用了物理疗法、职业疗法、言语疗法等多种手段,以促进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的康复。
本文将从康复医学的定义、目标、原则以及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概述。
1. 康复医学的定义康复医学指的是一种综合性医学科学,旨在通过诊断、治疗、康复和护理等方面的方式,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其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它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包括医学、心理学、康复工程学等。
2. 康复医学的目标康复医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康复治疗,使患者能够恢复其失去的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康复医学不仅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还注重帮助患者适应疾病、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残疾。
3. 康复医学的原则(1)个体化原则: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针对患者的特殊需求进行治疗。
(2)综合性原则:康复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包括医学、康复工程学、心理学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终身性原则:康复医学强调康复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关注和治疗,以保持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4. 常见的康复治疗方法(1)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康复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通过物理手段(如电疗、热疗、冷疗、运动疗法等)来改善患者的功能和减轻症状。
(2)职业疗法:职业疗法主要通过培养患者适应生活和工作环境的能力,帮助患者恢复和提高其日常生活和职业能力。
(3)言语疗法:言语疗法主要用于治疗言语和语言障碍,通过训练患者的咀嚼、吐字、语音、语调等能力,提高其交流能力。
(4)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康复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减轻焦虑和压力,恢复自信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5. 康复医学的发展前景康复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康复医学将会出现更多创新和突破,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治疗。
一、康复的定义: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
康复不仅是指训练残疾人使其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也指调整残疾人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
在拟订有关康复服务的实施计划时,应有残疾者本人、他们的家属以及他们所在的社会的参与。
二、康复的目标:康复的目标不仅是使疾病痊愈,而且还要帮助残疾者达到本人所希望和计划的、与其残疾水平相一致的最佳生理、社会、职业、非职业和教育潜力的状态,即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的主流中去,达到社会一体化。
三、康复医学的定义:康复医学是指以功能为导向,为了达到康复的目的,主要应用医学和工程的技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治疗和训练)的一门医学学科。
四、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康复医学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躯体残疾者以及各种有功能障碍的慢性病人和老年病人。
五、现代医学的基本内容: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是“四为一体”的现代医学的基本内容。
六、康复医学需要解决的主要功能性问题:•运动功能的障碍•痉挛和肌张力的异常•帕金森病和有关协调功能的异常•制动和废用•神经性膀胱和大小便排泄功能的异常•褥疮•儿童残疾问题•老年残疾问题•性功能的异常•职业的康复问题•社会的康复问题•康复医学中的急诊问题康复医学的主要医疗手段:一般临床医学治疗手段:必要的输液、药物治疗、必要的手术治疗。
康复医学所特有的医疗手段:物理治疗:指以各种电、声、热、磁、水、蜡、压力等物理因子作为治疗手段的一种疗法。
运动治疗:分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两个方面。
主动运动是指病人主动参加的各种运动,如关节的运动、肌肉力量的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
被动运动是利用机械力或徒手的方法进行治疗,如牵引、推拿、关节松动等手法治疗。
作业治疗:治疗方法有a.日常生活活动训练;b.职业训练;c.认知训练;d.辅助具制作。
言语治疗,选用发音器官、构音结构、单音刺激、物品命名、读字及会话等方法练习恢复患者的交流能力。
第一篇基础知识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述第一节学科内涵和特征一、康复1、定义康复(rehabilitation)直译是“复原”、“重新获得能力”、“恢复原来的权利、资格、地位、尊严”等。
中国大陆翻译为康复,香港翻译为复康,台湾翻译为复健。
20世纪40年代以来,康复的定义和内涵不断地演变。
世界卫生组织(WHO)1969年的定义是“综合和协同地将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措施应用于残疾者,对他们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以恢复其功能至最高可能的水平”。
1981年提出新的定义“康复是应用所有措施,旨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状况,并使他们有可能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体”。
2、基本内涵1)采用综合措施,包括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和工程等方面的措施。
2)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
3)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
4)以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二、康复医学1、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2、医疗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属于临床医学的工作内容,是应用临床医学的方法为康复服务的技术手段,旨在改善功能,或为其后的功能康复创造条件。
例如白内障患者在眼科进行晶状体手术摘除。
3、物理医学(physical medicine)与康复医学国际上物理医学的治疗主体是运动和理疗,主要目标是针对各种临床疾病,达到消炎、止痛、改善躯体功能等目标。
康复医学则强调采用综合措施,针对患者或残疾者的功能障碍进行以改善、适应、代偿和替代为主要特征的治疗,达到提供生活独立能力和回归社会的目标。
这两方面都是本学科的主要工作内容。
为了突出本学科在物理治疗以及功能康复的特征,美国等采取以“物理医学与康复(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作为学科名称;而许多国家采用比较简洁的名称-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详解健康:健康是身体,精神好和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而不仅是疾病和虚弱的消除。
康复:(rehabilitation)是达到下述目标的一个过程,旨在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或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以提高整体或者局部功能水平为主线,以整体的病人为对象,以提高生存质量最终融入社会为目标康复的方式:A.康复机构的康复B.上门康复服务C.社区康复(CBR)或基层康复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具有基础理论、评定方法及治疗技术的独特医学学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促进病、伤、残者康复的医学。
对象是损伤与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者。
康复医学组成:康复医学的理论基础、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治疗原则:早期介入,综合措施,循序渐进,主动参与。
康复医学的对象是患者及其功能障碍康复医学的核心:功能障碍的康复观。
功能障碍是指身体、心理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
功能障碍又分为:器官水平的病损、个体水平的残损、社会水平的残障.工作方式:一般采用多专业联合的作战方式,共同组成康复治疗团队。
康复治疗团队一般为康复医师,包括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假肢和矫形器师、文体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
康复的基本目标:是改善身心、社会、职业功能,使残疾人能在某种意义上像正常人一样过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地丧失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
广义的残疾包括病损、残障在内,成为人体身心功能障碍的总称。
残疾分类:1.病损:恢复或改善存在的功能障碍;预防和治疗并发症;调整心理状态,加强接受与克服的心理。
2.残疾:利用和加强残存的功能;假肢、支具、轮椅、辅助器的装配和使用,以补偿功能。
3.残障:改善居住和社会环境;改善家庭环境;促进就业,保证受教育和过有意义的生活。
我国残疾分类1.视力残疾2.听力残疾3.言语残疾4.智力残疾5.肢体残疾6.精神残疾残疾预防A.一级预防减少各种病损的发生。
最为有效,可降低残疾发生率70%。
优生优育产前检查预防接种合理营养合理用药B.二级预防限制或逆转由病损造成的残疾。
可降低残疾发生率10%~20%。
治疗结核病高血压基本的手术治疗C.三级预防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
减轻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评定也称评价,是收集患者的有关资料,检查与测量障碍,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解释并进行障碍诊断的过程。
康复评定是针对患者的功能状态及潜在能力进行评测,以确定患者目前的功能障碍程度或残存功能及潜力,为制定治疗计划、判断疗效提供依据。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分类: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异常肌张力:1.肌张力增高2.肌张力低下3.肌张力障碍(是一种张力损害、持续的和扭曲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肌肉收缩的类型:①等长收缩②等张收缩③等速收缩肌张力增高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痉挛,表现为折刀样现象(在被动屈伸其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突然阻力减弱),为锥体束损害现象。
强直,表现为铅管样强直(屈伸肢体时始终阻力增加),为锥体外损害现象。
构音障碍:指由于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发音器官的肌肉无力,肌张力异常以及运动不协调等,产生发音,共鸣,韵律等言语运动控制障碍。
分类;运动性,器质性,功能性构音障碍。
吞咽功能的测定方法:吞唾液测验,饮水实验,摄食-吞咽过程评定。
痉挛:是一种由于牵张反射高度兴奋所致的,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发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痉挛的评定标准: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
肌张力降低肌张力低于正常静息水平,对关节进行被动运动时感觉阻力消失的状态。
表现为迟缓性麻痹,多见于周围神经病变、小脑病变、脑卒中迟缓期、脊髓病损的休克期等。
肌力评定:肌力是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的力量。
肌力测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和肌群的力量,藉以评定肌肉的功能状态。
肌力评定方法:徒手肌力检查(MMT),简单机械的肌力测试,等速肌力测试。
常以度数表示,亦称关节活动度。
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之分。
AROM是指作用于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PROM是指由外力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临床常用量角器测量(由固定臂和移动臂组成)步行周期(gait cycle):是指一侧下肢完成从足落地到在此落地的时间过程,根据下肢在步行时的位置分为摆动相和支撑相。
支撑相:下肢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相,占步行周期的60%。
摆动相:下肢在空中向前摆动的时相,占步行周期的40%。
步行与跑步的关键区别:步行有双支撑相。
常见的异常步态:(1)外周神经损伤:1.臀大肌损伤—鹅步2.臀中肌或股四头肌无力—鸭步.踝背屈肌无力—垂足步态(2):中枢神经损伤:1.偏瘫—划圈步态2.脑瘫—踮足剪刀步态.潘金森综合征—慌张步态4.小脑共计失调—醉酒步态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牛顿第一定律)。
平衡分类:静态平衡(需肌肉的等长运动);动态平衡(需肌肉的等张运动)--分自动动态平衡,他动动态平衡静态平衡: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并保持稳定。
需肌肉的等长运动自动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
他动动态平衡:指人体对外界的干扰后,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保持平衡的三个重要环节:感觉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
感觉输入中视觉系统,躯体感觉,前庭系统对平衡调节有反馈和负反馈作用维持平衡的机制;踝调节机制,髋调节机制,跨步调节机制。
协调:是人体产生平稳、准确、有控制运动的能力。
协调运动的分类——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
协调功能障碍又称共济失调根据中枢神经不同分:小脑功能不全性协调障碍,基底节功能不全性协调障碍,脊髓后索功能不全性协调障碍。
协调功能的临床评定方法: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轮替试验,食指对指试验,拇指对指试验,握拳试验,拍膝试验,跟-膝-胫试验,旋转试验,拍地试验代谢当量(METs):是以安静、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
是评估心肺功能的常用指标。
划分残疾标准:<5MET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ADL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
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范围:ADL包括运动、自理、交流及家务活动等。
评定的方法:Barthel指数评分表(MBI)数字定级法0,5,10,15四个等级(0-10数字,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评定内容:1、躯体状况2、上肢功能3、下肢功能 4.、感官成分5、排泄功能6、精神和情感状况(6分——功能最佳,各项功能基本正常,>12分——提示独立自理能力严重受限;>16分——提示有严重残疾)独立生活的评定方法: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生存质量(QOL):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及价值体系下,生活的个体对他们的目标、愿望、标准以及自身相关的事物的生存状况的认识体验”是想当生命数量而言的一个感念,是一种个体主观评价。
物理治疗(PT):是康复治疗的主体,使用各类物理因子进行治疗包括声光电磁冷热等,人称三大项:运动治疗,器械治疗,手法治疗。
常用运动治疗技术:1.关节活动技术2.软组织牵引技术3.肌训练技术4.神经发育疗法5.运动再学习疗法6.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7.运动处方。
关节活动技术分类: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辅助运动关节松动技术治疗作用:缓解疼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本体反馈。
关节松动技术分级:I级:在关节活动范围允许范围的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推动关节。
II级: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推动关节,但不接触起始端和终末端。
)III级:在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推动关节每次都接触到终末端,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度。
IV级:在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推动关节每次都接触到终末端,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度。
(I、II级适用于因疼痛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III级适用于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
IV级适用于关节周围粘连、挛缩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运动处方是运动治疗处方的简称,是对准备接受运动治疗或参加运动锻炼的患者,由专科医生通过必要的临床检查及相关功能评定后,根据所获得的资料和患者的健康状况,为患者选择一定的运动治疗项目,规定适宜的运动量,并注明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包括运动治疗项目(耐力性,力量性,放松性,矫正性项目),运动治疗量(取决于治疗的强度,频率,时间),及运动治疗注意事项(包括:掌握好适应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个别对待,及时调整)。
器械疗法有1.电疗法2.光疗法3.超声波疗法4.磁疗法5.水疗法,6.石蜡疗法(有温热,机械,润滑作用)。
电疗法分类:1直流电疗法--衬垫法,电水浴法,眼杯法。
2低频电疗法(1~1000Hz)--镇痛TENS疗法,电体操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3中频电疗法(1~100kHz)--等幅中频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 4.高频电疗法(100kHz ~300GHz)—短波和超短波,分米波和厘米波疗法光疗法作用:㈠:红外线疗法:应用红外线治疗疾病的方法。
治疗原理: 温热效应(辐射热)。
治疗作用:改善组织血液循环、增强组织营养、促进水肿吸收、炎症消散、镇痛、解痉作用。
㈡蓝紫光疗法:以蓝紫光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治疗原理:胆红素吸收蓝光—>胆绿素—>易排泄。
治疗作用:降胆红素作用。
㈢紫外线疗法作用;1.杀菌消炎,增强机体方位和免疫功能2.镇痛3.脱敏加速组织再生5.生成6.光化学反应。
~6小时,局部出现界限清楚的红斑,红斑持续时间10余小时至数日,局部可有皮肤脱屑或色素沉着。
超声波的治疗作用:(1)机械作用(2)温热作用(3)理化作用(4)降低神经兴奋性和传导。
(5)提高结缔组织弹性,促胶原纤维分解。
磁疗法的治疗作用:(1)镇痛(2)消肿(3)消炎(4)镇静(5)降压(6)软化瘢痕与松解粘连的作用(7)促进骨痂的生长(8)对良性肿瘤的作用。
作业治疗(OT):是为改善患者功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日常生活活动、职业劳动、认知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对患者进行训练,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