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摩擦力
- 格式:docx
- 大小:12.18 KB
- 文档页数:4
第5课运动与摩擦力
共有三个活动。
第一,感知摩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通过在桌子上拖动手掌等方法感知摩擦力,通过测量物体刚刚能运动起来需要的力来感知摩擦力。
感觉摩擦力的方法很多,比较手掌按在桌面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时的用力大小,方法简单,感觉明显。
教科书提出“还能用什么方法感觉到摩擦力?”是希望学生自己去发现更多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
测量摩擦力,教科书要求“沿水平方向”拉物体,指出“刚刚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是它受到的摩擦力,这是指动摩擦力。
这也是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标准。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会认同摩擦力的存在,认同摩擦力对运动的阻碍作用。
第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粗糙的关系。
这个问题的推测和实验都不难,所以教科书要求用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来检验推测。
设计实验时,教科书强调了弄清楚“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怎么改变”,“不能改变什么条件,怎么保持不变”两个重要问题。
这是对比实验要注意的关键点,现在和今后都要强调和练习,本课不但要求讨论,还要求记录在记录表中。
在这个实验中,除了改变接触面光滑程度外,其他条件都不能改变。
第三,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过程与上一个实验类似,要求学生独立地完成这个实验。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运动物体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在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在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物体重,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二)过程与方法1、能基本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近似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验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近似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二)难点匀速直线运动时收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实验准备:弹簧测力计(5N),两面粗糙不一的木板,毛巾钩码,塑料盒;(二)教师准备:微视频(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方向近似匀速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表面光滑,摩擦力小;表面粗糙,摩擦力大;3、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1、学习测量摩擦力的大小;2、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小学科学3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运动与摩擦力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次教学设计,我将帮助学生理解运动与摩擦力的概念,并能够在具体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运动与摩擦力的概念,能够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描述和解释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与摩擦力的概念和区分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解释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实物准备:书、铅笔、纸、不同材质的物体等。
2. 实验器材准备:平滑的桌面、线性运动的小车、油纸、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引入摩擦力的概念,提出问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摩擦力?有哪些例子?”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思考与摩擦力相关的现象。
2. 理论讲解(15分钟)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介绍运动和摩擦力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是由物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造成的,并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尚未开始滑动时的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已经开始滑动时的摩擦力。
学生可以用书和桌子之间的摩擦力作为例子来加深理解。
3. 实验演示(3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1)实验一:观察物体不同材质的摩擦力。
通过将不同材质的物体(如塑料、玻璃、木头等)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物体在静止和滑动时的摩擦力。
引导学生思考材质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2)实验二:观察涂油对摩擦力的影响。
将一张油纸放在桌子上,并放置一个小车,学生观察并记录小车在静止和滑动时的摩擦力。
然后,将油纸上的油移除,再次进行观察和记录。
让学生思考涂油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4. 实验总结(10分钟)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并引导他们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与之前的理论知识进行联系。
运动与摩擦力的实验方法与结果
实验方法
1. 准备工作:
- 需要一块平滑的水平桌面或台面。
- 准备一个金属块或塑料块,作为试验物体。
- 准备一个弹簧尺或其他测量长度的工具。
- 准备一些不同类型的表面,如金属板、布料、纸张等。
- 准备一些不同的力量测量仪器,如弹簧测力计、拉力计等。
2. 设置实验条件:
- 将水平桌面或台面放置于平稳的地面上。
- 选取一个表面进行实验,例如金属板。
- 将试验物体放置在选定的表面上。
3. 测量摩擦力:
- 将测力计固定在试验物体上,以保持一定的拉力。
- 沿着选定的表面施加水平力,使试验物体开始移动。
- 当试验物体移动时,记录下所施加的力量和移动的距离。
-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在不同表面上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条件和测量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不同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不同,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也不同。
- 摩擦力与施加的力量成正比,与试验物体的质量无关。
- 在相同的表面上,摩擦力与试验物体施加的力量的方向和大小有关。
通过以上实验方法和结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运动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并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确保实验结果有效性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实验时需要保持细心和精确。
运动与摩擦力教案运动与摩擦力教案1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测、制定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依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看待摩擦力;培养同学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制定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同学:装有笔等的文具袋、测力计、毛巾。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
教师:自制玩具小人;大米、玻璃杯、一支筷子;自制演示实验材料两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组合装置一套;上下用木块,两侧各用海绵连接围成的矩形框子、条形木板、大理石块等组合装置一套。
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同学有的教师也有一份〕四、教学过程〔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感知摩擦力1 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小人在这根绳子上可以随便移动,而且特别听老师的话,老师叫它停它就会停在哪里,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筷子提米。
为什么筷子能把大米提起来呢?这与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摩擦力的秘密有关。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
〔板书课题〕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纹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如果穿着花纹磨平的旧鞋子走在结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样?怎样做才干不滑倒呢?〔制定意图: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同学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同学牢牢吸引住。
〞课始以俩实验创设愉快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同学的新奇感,高度集中同学的注意力,激发同学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物体的运动与摩擦力物体的运动与摩擦力是物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相互阻碍运动的力量。
通过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摩擦力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程领域中。
一、物体的运动规律物体的运动规律是描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的基本原理。
牛顿三定律是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
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 = ma,其中F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力。
二、摩擦力的产生原理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
物体在接触面之间存在微小不规则,这导致了摩擦力的产生。
摩擦力的产生主要包括两种情况: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静止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
它的大小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具有相关性,当施加力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时,物体保持静止;当施加力大于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运动。
动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表面粗糙度以及两个物体间的相互压力有关。
通常来说,动摩擦力小于或等于静摩擦力。
三、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和运动状态。
1. 改变物体的速度:摩擦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
当施加的力大于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运动,静摩擦力转变为动摩擦力。
动摩擦力会不断地将物体的速度减小,直到物体达到一个恒定的速度,此时动摩擦力与施加力平衡。
2. 改变物体的方向:当物体受到施加力使其发生运动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原始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可以减小或改变物体的运动轨迹,使物体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
3. 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摩擦力可以使物体保持相对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与摩擦力引言运动与摩擦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程设计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并且由于接触面之间的粗糙度而产生的一种力。
本文将探讨运动和摩擦力的关系,以及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
运动的基本概念运动是指物体相对于某个参考点或参考物的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经历的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直线轨迹移动。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直线方程来表示。
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用位移对时间的比值来表示。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沿曲线轨迹移动。
曲线运动比直线运动复杂,物体在曲线运动中会改变其速度和方向。
摩擦力的基本概念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趋于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的粗糙度而产生的一种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接触时,尚未发生相对滑动运动时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物体之间的粗糙度以及施加在物体上的压力。
动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接触并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通常小于静摩擦力,并且与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有关。
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摩擦力对运动有重要影响。
在很多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是受到摩擦力的阻碍。
阻碍运动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都会阻碍物体的运动。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试图使其移动时,物体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会抵消外力的一部分,从而减缓或阻止物体的运动。
保持运动在某些情况下,摩擦力可以起到保持物体运动的作用。
例如,在车辆行驶时,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提供了车辆的牵引力,保持了车辆的运动。
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状态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物体之间的粗糙度以及施加在物体上的压力有关。
当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增加时,动摩擦力也会增加。
结论运动与摩擦力是密不可分的。
摩擦力既可以阻碍物体的运动,也可以保持物体的运动。
运动与摩擦力引言运动是物质在空间中的相对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而摩擦力则是物体之间由于表面接触而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或相对运动的力。
在物体运动过程中,摩擦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运动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并探索不同类型的摩擦力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一、摩擦力的定义与分类1.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物体表面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或相对运动的力。
它与接触物体之间的表面特性密切相关,如粗糙度、材料性质等。
2.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当两个物体相对静止时,阻碍相对滑动的力被称为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的最大值。
•动摩擦力:当物体相对运动时,阻碍相对滑动的力被称为动摩擦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相对速度有关。
二、运动中的摩擦力1.运动中的摩擦力与速度关系根据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当物体相对静止时,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的最大值。
•当物体开始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会减小到动摩擦力的大小。
2.运动中的摩擦力与物体质量关系摩擦力与物体的质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物体的压力有关。
压力可以通过物体质量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来计算。
3.运动中的摩擦力与表面特性关系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的特性密切相关。
•当两个物体的表面比较光滑时,其摩擦力较小。
•当两个物体的表面比较粗糙时,其摩擦力较大。
三、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改变物体表面的特性通过改变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添加润滑剂等方式,可以减小摩擦力。
2.减小物体间的压力减小物体间的压力可以降低摩擦力的大小。
例如,可以减小物体的质量或减小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四、应用实例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应用实例:1.制动系统:车辆的刹车系统利用摩擦力来减慢或停止车辆的运动。
2.研磨工具:磨削、抛光等工具利用摩擦力来改变物体表面的特性。
3.运动鞋:运动鞋的鞋底设计采用特殊材料和纹路,以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提供更好的抓地力。
运动与摩擦力
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标】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1.了解汽车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启动和运动,也是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制动,摩擦力对车的运动有弊也有利。
2.了解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3.通过亲历小车的运动与摩擦力关系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对摩擦力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又需要利用摩擦力。
2.提高对摩擦力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每组学生:赛车或其他能灵活运动的小车。
2.教师准备:垫圈、胶带,相关的录像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探究小车的运动与摩擦力
1.引入。
提问:观察用手推动后运动着的小车,想一想它为什么最后会慢慢停下来。
2.初识小车运动与摩擦力。
仔细观察手中的小车,思考:小车在运动时,哪些地方会产生摩擦力?这些摩擦力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可能会找出很多地方存在的摩擦力:车轴与车身、车轴与车轮、车轮与地面。
提问:汽车运动需要克服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那么,是不是小车碰到的所有摩擦力都只有害处而无用处呢?
3.再识小车运动与摩擦力。
·播放录像:汽车车轮在淤泥里打滑,无法启动;下雨天,汽车在路面刹车,车子很难停下。
对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
·汽车启动和运动都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汽车要迅速停下来,更离不开车轮与地面的摩擦。
那么,小车刹车时摩擦力有多大?让我们来做个比较小车行驶时和小车刹车时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重温上节课的实验方法,设计对比实验方案。
用重力拉动小车的实验,从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直到用手轻轻敲桌子小车可以动起来,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
把上面实验中小车的轮子和车身用胶带粘上,不让轮子转动,再重复上面的实验,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有什么发现?汇报后得出: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比行驶时大得多,也就是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得多的原因。
二、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1.你认为生活中摩擦力有什么作用?对呀,有时候我们需要摩擦力小一点,有时候我们又希望摩擦力能大一些,不同情况下需要的摩擦力不一样。
2.在尝试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明白减小或增大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出示任务表格:如何完成以下这些任务?你们的办法及体会分别是什么?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件任务考考小组成员,看谁脑筋动得快。
3.出示挂图或播放录像:自行车链条中添润滑油,车轮胎的花纹、冰雪路上大货车轮上的防滑链,这些装置分别有什么作用?进一步领会减小或增大摩擦力的一些日常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