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4)视听语言
- 格式:ppt
- 大小:588.50 KB
- 文档页数:21
《视听语言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述1.1 视听语言的定义解释视听语言的概念,强调其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强调视听语言在电影、电视、广告等领域的应用1.2 视听语言的元素介绍视觉元素(如画面、色彩、构图等)和听觉元素(如音乐、声音效果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元素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第二章:画面与构图2.1 画面的概念与作用解释画面的定义,强调其在电影、电视中的重要性展示不同类型的画面(如特写、全景等)以及其表达效果2.2 构图的原则与技巧介绍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对称、对比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构图在视觉表达中的作用第三章:色彩与光影3.1 色彩的作用与表达解释色彩在视听语言中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作用展示不同色彩搭配的效果,让学生理解色彩的运用技巧3.2 光影的运用与效果介绍光影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如突出主题、营造氛围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光影运用的技巧和方法第四章:剪辑与节奏4.1 剪辑的意义与作用解释剪辑在电影、电视中的重要性,如叙事、节奏控制等展示不同剪辑技巧(如切换、慢动作等)以及其表达效果4.2 节奏的创造与感受介绍节奏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如引导观众情绪、增强叙事力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节奏创造的技巧和方法第五章:声音与音乐5.1 声音的作用与表达解释声音在视听语言中的重要性,如增强现实感、表达情感等展示不同声音元素(如对话、声音效果等)以及其作用5.2 音乐与氛围的营造介绍音乐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如营造氛围、表达情感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音乐运用的技巧和方法第六章:表演与角色塑造6.1 表演在视听语言中的作用解释表演在电影、电视中的重要性,如塑造角色、推动剧情等展示不同表演风格和技巧,让学生理解表演在视听作品中的影响力6.2 角色塑造的方法与技巧介绍角色塑造的基本方法,如外貌、语言、动作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角色塑造的技巧和重要性第七章:导演与视听语言7.1 导演的角色与责任解释导演在视听作品中的角色,如创意指导、团队协作等强调导演对视听语言的运用和掌控能力7.2 导演的视听语言运用介绍导演如何运用视听语言元素,如画面、色彩、剪辑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导演在视听作品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第八章:剧本与叙事8.1 剧本的意义与结构解释剧本在视听语言中的重要性,如故事构建、角色发展等介绍常见的剧本结构和叙事手法8.2 叙事技巧与观众引导介绍叙事技巧在视听语言中的应用,如悬念、冲突等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叙事技巧在吸引和引导观众中的作用第九章:视听语言的应用领域9.1 电影与视听语言探讨电影中视听语言的应用,如视觉特效、音效等强调视听语言在电影艺术中的关键作用9.2 电视与视听语言探讨电视中视听语言的应用,如连续剧、综艺节目等强调视听语言在电视媒体中的多样性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视听语言的总结回顾整个教程的内容,强调视听语言的基本元素和技巧强调视听语言在现代媒体艺术中的重要性10.2 视听语言的拓展学习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源,如书籍、电影、电视节目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视听作品的创作和欣赏,提高自己的视听语言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视听语言的基本概念:理解视听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其在电影、电视、广告等领域的应用。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601002 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视听语言》课程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这门课程以广播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的基本理论基础及实践方法为主要内容,系统地传授影视语言知识,是合格的电视节目编导与创作人才的必修课程。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影视编导与创作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具备电视节目编导、摄制的基本能力和进行电视节目创作的基本才能,从而能够适应社会对电视节目编导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并配以适当的观摩与实例分析,教师指导下的讨论等方式手段。
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求做到: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广泛性;课程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传授专业知识与培养专业素质相统一。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教学与课程阐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章教学与课程阐述第一节教学目的阐述第二节课程关键词解读:影像、声音、语言、科技、文化、艺术、媒介、光线、色彩、空间、空间调度等(重点关键词为科技、艺术:通过艺术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验证视听媒介是人类的一种艺术形态;通过各个元素解读,深刻理解电影综合性的概念)重、难点提示:通过关键词的形式解读,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的内容,对视听语言有一个宏观上的理解和把握第二章视听语言概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视听语言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第二节视听媒介媒介内涵;媒介的分类;媒介的发展历程;视听媒介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第三节视听思维从思维形态来看,视听思维不属于概念思维;视听思维不是线性思维,应打破文学线性思维的习惯。
重、难点提示:视听思维是一种非线性思维、情感性思维,和文学的线性思维不同。
第三章视听语言20世纪新语言(2学时)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一节视听语言含义第二节电影与人的心理现象视觉暂留原理似动现象完型心理第三节视听语言特点镜头没有最小的信息单位;视听媒介是一种单向交流媒介;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拟人的视听感知经验;视听语言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视听语言学分:3计划学时:48适用专业:摄影摄像技术1.前言1.1课程性质《视听语言》课程是专业拓展课程,视听语言是对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方式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对于影视专业类的学生来说,无论是进行剧本创作、镜头设计、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剪辑,都要掌握视听语言的相关理论与基本常识。
也就是说,对其它课程来说,视听语言起着一个知识的支撑和勾连作用,有着广泛的迁移功能,学生如果学好、学精了这一课程,就能为后续的技能课程产生很好的行动指导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影视镜头语言运用的普遍规律,学习如何通过画面和声音进行叙事、表情达意。
通过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影视创作的全过程,搭建起一个视听分析和影视类作品创作的理论。
1.2设计思路依据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分析岗位所需职业能力、职业目标与职业要求,围绕职业工作需要的核心能力,突出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的特点,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实施和考核。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掌握影视艺术创作中声画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规律;建立起影视编导专业学习的脉络和结构,了解各门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视听思维,能运用视听语言进行表达。
本课程的学分为3,总学时为48学时,建议学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相应调整课时计划。
2.课程目标2.1总体目标《视听语言》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掌握影视艺术创作中声画系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规律;建立起影视编导专业学习的脉络和结构,了解各门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视听思维,建立蒙太奇化的分镜头脚本构思能力、影视作品鉴赏能力,在熟练掌握视听表达的一般规律的同时,使学生在进行创作和表达时,可以从抽象的文字思维转换为声画结合具象的影视语言思维,在影视创作过程中前期能写出有画面感的用镜头语言来表达的剧本、分镜头本,拍摄过程中具备准确落实视听语言要求,在后期剪辑过程中,运用视听语言思维进行影视作品的内容表达。
《视听语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视听语言/ Audio-visual Language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动画专业(动画设计方向)课程学时/学分:32/2审定人:开课部门: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视听语言课程是动画艺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动态影像视听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视听语言的运用规律,在此基础上灵活地运用视听语言完成动画设计中的叙事、表现,并尝试和探索新的视听表现形式。
二、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第一章视听媒介与视听语言1.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2.视听语言主要研究的是电影、电视、多媒体等如何有效地传达信息3.视听语言与幻觉4. 视听语言的主要内容:影像、声音、剪辑第二章镜头、景别和角度1.镜头的概念2.景别的划分和作用3.角度的几种类型第三章明暗、色彩、透镜与镜头的基本运动方式1.明暗的运用2.色彩的运用3.透镜的类别4.镜头的基本运动方式第四章场面调度1.画框2.构图和设计3.空间间隔4.人物的五种位置和四种距离模式5.开放形态和封闭形态6.场面调度分析的元素第五章运动1.运动与心理学2.移动摄影3.运动的人为变形第六章声音1.声音发展的历史2.声音的分类:语言,音响,音乐3.语言:对白、独白与旁白4.音响的种类和作用5.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及作用第七章剪辑1.剪辑的基本作用2.剪辑的发展历史3.剪辑的基本流程4.画面剪辑5.声画剪辑6.剪辑节奏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1、掌握视听语言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规律。
2、掌握镜头的景别、运动、场面调度、时空表现、声音、剪辑等主要内容。
3、能够综合分析一部作品视听语言的艺术特点及其在表现影片内容、风格方面所起的作用。
4、能够综合运用视听语言表达自己的艺术构思,并尝试新的表现手段。
四、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先修课程:造型探索,动态构成,动态肢体语言,视频工具基础,声音设计,叙事跨媒介脚本写作,手工劳动,剧场构成后续课程:原动画设计,平面动画进阶,三维动画进阶,实验影像与动画,动画创新项目,媒介与广告,装置艺术六、实验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工具、器具名称无七、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式平时出勤占成绩10%,平时作业及课堂表现30%,结课作业60%八、参考教材及实验指导书1. 《认识电影》课程标准, (美)路易斯·贾内梯,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7年。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视听语言教学目的:《视听语言》是一门关于影视的基础理论课程。
主要通过对影视的一些基本艺术问题的介绍,结合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评价,来达到提高学生的电影艺术欣赏水平的目的。
通过欣赏影视作品,使学生正确掌握视听语言的特征,逐渐对电影艺术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
并且把理论运用在自己的作业中。
教学内容:详细阐述视听语言的基础知识,重点掌握视听语言的思维方式。
让学生了解影视语言的一般规律,学习如何通过视听方式来进行叙事,表达情感。
在大量观摩经典作品的同时,学生必须亲自动手才有可能掌握其中的奥秘。
教学模式:利用课余时间,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每周授课3课时(共11周)学习资料:《视听语言》张浩岚中国电影出版社适用专业:通用选用教材:《视听语言》张浩岚中国电影出版社1.课程标准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述(2学时)视听语言接受的心理基础视听思维与视听文化视听思维与文学的线性思维视听语言的基本含义和规律视听语言与文学等艺术语言的关系镜头的分类和概念第二章景别与角度(4学时)1、景别概念2、景别的划分3、景别运用规律4、拍摄角度内在涵义第三章:景深与摄法(6学时)画框布局的象征性含义画框分类(根据宽高比分):镜头的角度镜头的景深电影构图的复杂性构图的组成第四章运动与轴线(4学时)运动的认识运动方向而言与综合运用对运动的表现与移动摄影运动的目的镜头的运动演员的运动运动的象征手法移动摄影——比较固定拍摄第五章光线与色彩(4学时)光的原色与补色光的分类及形态电影色彩与绘画色彩的不同色彩心理效应的三个属性色彩的艺术功能构成影片总基调色彩创造象征与意味第六章速度与剪辑(4学时)剪辑:导演与剪辑技巧速度:速度的处理和剪辑节奏的处理控制辅助元素的运用音乐音响效果剪辑点类型画面剪辑点的选择第七章声音(4学时)声音的分类声音的造型价值声音的作用还原逼真感刻画人物表达情景创造空间第八章蒙太奇与长镜头(4学时)蒙太奇的简史蒙太奇的基本原理蒙太奇的产生有其心理学的原理蒙太奇遵循了艺术反映现实的美学原则蒙太奇的类型与功能长镜头的概念长镜头的产生和发展长镜头的美学特征及运用2.考核标准与程序2.1标准:总评成绩=平时表现成绩*60%+考核成绩*40%a.基础知识掌握熟练20%b.核心部分70%c.文件输入、输出与打印10% 2.2程序a.学习结束统一交结课作业3.工具、材料3.1工具、材料:电脑、投影设备、摄像机、教学光盘4.参考资料4.1书目:《视听语言》张浩岚中国电影出版社4.2图象、实物:学生的优秀作业、及教师自备范例。
视听语言什么是视听语言?视听语言的魅力在于通过对形象的复制、组合和塑造完成意义、意境、趣味的表达。
视听语言归根结底是一种艺术的把握世界的表达方式。
它包含着用视听技巧对世界的选择、组织和塑造。
分类:视听语言包括叙事性的视听语言、表现性的视听语言和象征性的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是以蒙太奇思维为基础的镜头一、景别的概念景别主要是指摄影机同被摄对象的距离的远近,而造成画面上形象的大小。
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的大小和范围。
景别是构图和节奏的基础,也体现出影视工作者的思维方式和创作风格,是参与情节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别的划分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以画框截取成年人身体部位的多少作为标准)远景:远景是指摄影机远距离拍摄事物的镜头,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体处于画面远处或者深处。
作用:(1)远景画面包含更多的视觉信息和更广阔的视觉空间。
多用于影视作品故事的起始部分,介绍和引入作用,增加画面的真实感。
(2)突出开阔壮观气势、表现山水情怀。
利用环境表达被摄主体难以言传的情感。
(3)远景通常使观众的心理上表现出一种过渡感和退出感。
使观众有一种“置身事外”的心态,常被用于开始或者结局或者是较长篇幅中间的过渡和间隔。
全景: 全景以表现人物全身或者某一个被摄对象的全貌的景别。
被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完全被呈现出来,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是非常常用的景别。
作用:(1)决定了被拍摄对象的位置及其他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通常作为定位镜头或者介绍镜头(2)全景景别能清楚完整的表现被拍摄对象的形体动作、动作范围和活动轨迹。
(3)全景将多个物体纳入画面,通过表现他们之间的关系来推动叙事结构向前发展。
(4)景别较大,具有一定的视觉距离,所以视觉节奏较为舒缓。
中景:通常指成年人膝盖以上或者物体的大部分或是场景局部的画面。
作用:(1)在有情节和行为动作的场景中,中景画面常被作为叙事性描写。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视听语言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影视创作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视听语言的基本元素,包括画面、声音、剪辑等。
3. 理解视听语言与传统语言的区别及其表达力。
1.2 教学内容1. 视听语言的定义与特点2. 视听语言的基本元素3. 视听语言与传统语言的比较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视听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语言运用。
1.4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一段影视作品片段,引发学生对视听语言的思考。
2. 讲解概念:详细讲解视听语言的定义、特点及其基本元素。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影视作品中的视听语言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其表达力。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视听语言的认识和感悟,互相交流。
第二章:画面语言2.1 教学目标1. 掌握画面语言的基本元素,包括画面构图、色彩、光影等。
2. 了解画面语言的表达力及其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1. 画面语言的基本元素2. 画面语言的表达力3. 画面语言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画面语言的基本元素和表达力。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影视作品中的画面语言运用。
2.4 教学步骤1. 回顾视听语言的基本概念,引入画面语言的话题。
2. 讲解画面语言的基本元素,包括画面构图、色彩、光影等。
3. 分析经典影视作品中的画面语言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其表达力。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画面语言的认识和感悟,互相交流。
第三章:声音语言3.1 教学目标1. 掌握声音语言的基本元素,包括音乐、对话、音效等。
2. 了解声音语言的表达力及其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1. 声音语言的基本元素2. 声音语言的表达力3. 声音语言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声音语言的基本元素和表达力。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影视作品中的声音语言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