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考语文卷统计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2
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试题比较分析南宁外国语学校何英比较分析近三年(2007、2008、2009)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对于探究和把握2010年高考命题改革走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试卷结构从全国各省市高考试卷看,全国卷ⅠⅡ、北京卷、重庆卷、四川卷、安徽卷等都保持“30+120”七板块模式,结构上没有什么变化,相对稳定。
(一)语言基础知识(1—4题)12分(二)社科文小阅读(5—7题)9分(三)文言文阅读客观选择题与翻译(8—11题)19分(四)古典诗歌鉴赏、默写(12—13题)13分(五)文学类大阅读(14—17题)22分(六)语言运用(18—20题)15分(七)作文(第21题)60分二、命题内容及形式(一)第一板块:语言基础知识1. 题型齐全,相对稳定。
三年都考查了“成语”“病句”“连贯(逻辑排序)”三个考点,可谓简约有致,指向明确。
无论改错字,还是改病句,成语运用,都扣住了“常用”和“常见”这个关键词。
值得注意的是2007字型考察,2 008、2009年的第1题都是考察语音。
语音加字型考察值得关注,而标点与文学常识渐渐被挤到了语基的边缘。
2. 内容切合当下,与社会生活契合,体现人文关怀。
语料多来自现实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真实。
以2007年全国卷I为例:考查了“军旅生活”“志愿选择”“家乡变迁”“食用碘盐”“人际交往”“生态保护”“专利申请”“生命科学”等知识,大力加强人文内涵和审美教育。
复习设想:1.训练布点齐全,扎实有序地搞好训练,字音、字形、词语、熟语、病句、连贯、得体、修辞等逐个训练,循序渐进。
特别要求考生对常用字词熟练掌握。
2.病句类型重点注意:成份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句式杂糅)、语序不当等方面的问题。
病句常选摘于报刊,故平时要指导学生注意留心用错的词语成语,建议学生多看一些报刊新闻,多听广播,关心热点,关注社会事件,接受灵动鲜活的社会语言,培养语感,提升判断能力。
(二)第二板块:社科文小阅读年份选材题型、题量分值考查内容2007 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三题9 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筛选并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总体分析近三年的语文试卷,10年简单,而11、12年相当较难。
一、基础题部分1、读音:2010、2011年河北省考卷均考了读音,并且是常见误读字音。
而2012年河北省用的是新课标试卷,除去了读音这部分内容。
2、成语:近三年高考全考了成语,每年的四个选项中,最多有一个是不常见的,其余三个平时模拟题常见。
3、修改病句:搭配不当三年都考。
成分残缺和赘余三年全考,其中10、11年考的成分残缺,12年考的成分赘余。
结构混乱中的句式杂糅10、11年考。
词序不当12年考。
4、排序题:考学生的语言连贯能力,每年考试内容不定。
相对简单。
5、现代文阅读:每年必考。
12年新课标把现代文阅读放在了第一题。
现代文阅读以说明文或者科技文为主。
二、文言文和诗歌部分1、文言文阅读:近三年文言文全部是人物传记,而且相当简单。
考得实词都是重点实词,课本学过的文言文中都有相关实词;分析人物某一性格特征和总结文言文内容两个题,只要读懂文言文,基本不成问题。
文言文翻译部分,10年比较简单,11、12年相对比较难。
2、诗歌鉴赏11、12年考的是周邦彦和晏几道的词,属于名家作品,相对简单。
10年考的则不是名家名篇,因为作者不了解,理解起来相对较难,而且但情感比较容易理解。
3、名家名篇默写近三年默写侧重考的是文言文中的名句,诗歌默写相对较少,平时应侧重背诵文言文。
三、阅读10、11年依旧是杂乱的阅读,文学作品分类不明显。
12年开始则分文学类阅读和实用类阅读两部分,二选一来做。
文学类一般是一篇小小说或小说选段,实用类阅读则一般是人物传记。
学生做题有了选择权,可根据自己特长来选择,其实降低了考试的难度。
四、主观题(小题)1、仿写句子:每年都考,10、11年是考察比喻的修辞手法、12年考拟人的修辞手法。
2、选词填空:只有11年考。
3、补充句子:10、12年都考,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解和逻辑能力。
11年则考察了学生的长句变短句的能力。
五、作文10年是看漫画写作文,11、12年是材料作文。
【大数据】高考语文试卷近6年详细对比表高考历年的高考题对我们的学习有相当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通过对真题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在复习时更有针对性,今天就一起看看近六年高考语文试题的考查情况吧!▼一、近六年语文全国卷整体情况纵览2012到2017年全国卷试题:✫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2018还会延续这些特点!二、近六年全国卷语文各板块纵向分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年份试卷选材内容考查点2012 全国卷《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3 全国卷I 《〈老子〉的年代》①析理解文章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 《试论中国风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4 全国卷I 《美的奥秘》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②理解文章重要内容;③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
全国卷II 《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5 全国卷I 《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全国卷II 《艺术是什么》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016 全国卷I 《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全国卷II 《塞壬的歌声》①理解文中重要内容;②筛选并融合文中的信息;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近三年的文言文阅读题目通常选取自先秦至唐宋的文学作品,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文意,把握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
例如,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的文言文阅读题目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讲述了晋文公与周襄公的故事,要求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事件的因果关系。
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型包括信息筛选、内容理解、情感态度分析等。
以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的现代文阅读为例,选文为一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在生活中的感悟和思考,要求学生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古诗文鉴赏古诗文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歌、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题型包括诗句赏析、诗歌手法分析等。
例如,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II的古诗文鉴赏题目选自《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要求学生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手法,理解诗歌的情感。
四、作文作文是高考语文试卷的压轴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近三年的作文题目多以时事热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为主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以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的作文题目为例,要求考生以“劳动成就梦想”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五、题型特点1. 题型多样:近三年的高考语文试卷题型丰富,既有传统的选择题,也有主观题,如作文、现代文阅读等。
2. 考察全面:试卷内容涵盖了文言文、现代文、古诗文等多个方面,要求学生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素养。
3. 注重能力:试卷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更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语言表达等能力。
4. 时事性强:作文题目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要求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现象。
总之,近三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在题型、内容、考察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为广大考生提供了良好的备考方向。
2023年新高考语文试卷字数统计2023语文试卷新高考试卷减少了实用类阅读,整体文字有所减少,下边是针对新高考试卷文字的具体统计。
一、试卷字数:8700字左右。
二、试卷结构: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35分。
1.现代文阅读Ⅰ,共5小题, 17分。
(相当于论述类阅读)①材料:选择政论、学术和科普等材料,分两则,体现文体或论述侧重点差异,共1700字左右。
②设题:三道选择题,各3分,共9分,分别考查信息筛选、内容理解和推断;两道主观题,各4分,共8分,样卷的命题方向分别是语言分析,利用观点结合语境分析。
2.现代文阅读Ⅱ,共4小题,18分。
(相当于文学类阅读)①材料:小说(包括散文),1900-2000字。
②设题:两道选择题,各3分。
考查点一是分析鉴赏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考查点二是针对某一情节进行综合分析。
两道主观题,各6分。
考查点与老高考一致。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0分。
①材料:人物传记,680字左右。
避开“二十四史”。
②设题:三道选择题,分别是断句+实词与内容+内容概述,各3分。
两道主观题,分别是翻译(两句,各4分)+信息筛选与概括(3分)。
2.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与老高考不变,一道选择题(3分)+一道主观题(6分)。
3.名篇名句默写。
理解性默写,6空6分。
与老高考不变。
第三部分:语言文字运用(20分)1.语言文字运用Ⅰ,共3小题,10分。
①材料:一般选择450字左右的描写语段。
②设题:填三个成语题(3分)+修改划线句子的两处语病题(3分)+句子修辞分析题(4分)。
2.语言文字运用Ⅱ,共2小题,10分。
①材料:一般选择300字左右的说明语段。
②设题:填三个句子题(6分)+长句改短句题(4分),按“守正出新”的基本思想,最后一道语言运用题一般每年会变换。
第四部分:写作,60分。
“材料(含漫画)+具体写作任务”型作文。
【小结】1.相较于老高考卷,没有了实用类阅读,于是试卷的整体字数也降到9000以内。
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的发展,既带来了便捷,也带来了问题。
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因此,加强网络治理,提高网民素质,成为当务之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便捷,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
B. 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现象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C. 加强网络治理,提高网民素质,是解决网络问题的根本途径。
D. 文章主要论述了网络治理的重要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提出网络发展带来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B.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C. 文章在论述问题时,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网络问题的严重性。
D. 文章在论述解决网络问题的方法时,采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网络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网民等多方共同努力。
B. 提高网民素质是解决网络问题的关键。
C. 网络治理的重点是打击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
D. 网络治理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1万辆和125.7万辆,同比增长10.9%和3.5%。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52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5%和157.5%。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88.7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6.9%。
材料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免征车辆购置税、建设充电桩等。
一、现代文阅读文章:《流浪地球》节选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以“流浪地球”为背景,描绘了人类面临地球毁灭危机时,勇敢抗击外星入侵者的壮丽场景。
B. 文章通过刘启和韩子昂的对话,展现了主人公们在危机面前的坚定信念和勇敢担当。
C.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地球发动机”、“流浪者”等,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
D. 文章以未来科技为背景,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和面对困境时的团结协作。
答案:A解析:选项A中,“抗击外星入侵者”与原文不符,原文中并未提及外星入侵者。
二、古代诗文阅读文章:《红楼梦》节选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2】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B. 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如贾宝玉的叛逆、林黛玉的柔弱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C.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如贾宝玉的“通灵宝玉”象征着他对自由和真爱的追求。
D.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贾府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奢华和腐朽。
答案:C解析:选项C中,“通灵宝玉”并非象征着对自由和真爱的追求,而是象征着贾宝玉与众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三、文学常识【小题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B. 《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以唐僧师徒取经为主线,充满了神话色彩。
C. 《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众多英雄人物。
D. 《水浒传》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所著,讲述了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反映了农民起义的斗争精神。
答案:D解析:选项D中,“反映了农民起义的斗争精神”表述不准确,虽然《水浒传》中有农民起义的元素,但并非其主要内容。
四、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五年(2015-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赋分值调研报告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纵览2015到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2015到2019年,从试卷结构按排、题型以及题量上看,没有多大变化。
2015年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之后,而2017年的试卷则是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放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后,置于古诗文阅读之前。
2015到2016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属于选考内容,总分均为25分,由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2道6分的主观题和1道8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则取消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考察,这便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
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4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主观题和1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由1道3分的客观题(4选1)、1道5分的客观题(5选2)和1道4分的主观题构成。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6分,较2015至2016年选考时的25分多了1分,所以2017年的试卷中默写的分值由6分降为5分。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以及默写的分值较之前3年有所变化,其他版块的分值不变。
2018—2019年高考全国卷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7分,文学类阅读15分,由1道3分客观题,2道6分的主观题构成。
实用类12分,由2道3分客观题、1道6分主观题构成。
2015到2016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为2道主观题(5分+6分)。
2017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5分客观题(5选2)和1道6分主观题。
2018—2019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变成1道3分客观题和1道6分主观题构成。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模块考点赋分情况(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0页(第1页)2015年到2019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近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016-2020)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历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篇一:历届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字音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语文分项版之专题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1.(重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答案】a2.(浙江)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答案】c【解析】馄饨(tu n),令人咋(z?)舌..3.(天津)下列词语中加点安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答案】 d4.(山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磅秤/磅礴仿佛/佛手瓜....b. 钥匙/汤匙漩涡/涡轮机....刨除/刨根问底..调节/调虎离山..c. 驻扎/扎实亲事/亲家母伎俩/仨瓜俩枣......d. 果脯/胸脯胳臂/长臂猿倔强/强颜欢笑......【答案】d5.(全国)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6.(江西)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答案】 d7.(湖南)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答案:a.8.(广东)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协作/提携歼灭/忏悔畜牧/牲畜......b.豁免/庆贺膝盖/油漆载重/载体......c.胆怯/商榷扮演/搅拌反省/节省......d.储存/贮藏阻挠/妖娆传记/传奇......【答案】d9.(安徽)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角色∕角逐砥砺∕抵消载歌载舞∕载誉归来......b.贝壳∕地壳和蔼∕暮霭锲而不舍∕提纲挈领......c.和谐∕调和屡次∕步履称心如意∕拍手称快......d.模块∕楷模誊写∕家眷呱呱坠地∕沽名钓誉......10.(北京)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字音(10年天津卷)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答案b【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的知识,能力层级为a级。
一、题型多样化1. 阅读理解: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一卷阅读理解部分主要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判断和综合运用能力。
2. 写作:写作部分包括作文和微写作。
作文题型为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价值观。
微写作则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定字数的作文,考察学生的快速写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 基础知识与应用:考察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字词、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
二、题量适中新高考一卷语文试卷题量适中,有利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
阅读理解部分通常包含5-6篇文章,每篇文章后有3-5个问题;写作部分包括1篇作文和1篇微写作;基础知识与应用部分包含20-30道题目。
三、考察内容全面1. 阅读理解:考察学生对不同文体、不同题材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如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2. 写作:考察学生的思想深度、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独到见解。
3. 基础知识与应用:考察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字词、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
四、注重能力培养新高考一卷语文试卷在考察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价值观等。
总结: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一卷在题型、题量和考察内容上进行了较大调整,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阅读理解、写作和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以应对新高考一卷的挑战。
一、试卷结构
新高考一卷语文试卷分为两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1. 选择题(第I卷):共40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文学常识等四个部分。
2. 非选择题(第II卷):共60分,包括作文和语言文字运用两部分。
二、题型分布
1. 选择题(第I卷):
(1)现代文阅读:约20分,包括现代文阅读理解和文学常识题。
(2)古诗文阅读:约20分,包括古诗文阅读理解和文学常识题。
(3)语言文字运用:约20分,包括病句辨析、标点符号使用、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等题型。
2. 非选择题(第II卷):
(1)作文:约60分,要求考生根据给定材料或命题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800
字左右的作文。
(2)语言文字运用:约20分,包括修改病句、运用修辞手法等题型。
三、考试内容
1.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包括对文章内容、结构、主旨、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和评价。
2. 古诗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包括对诗词、文言文的理解、鉴赏和评价。
3. 语言文字运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修辞运用能力、语法知识、标
点符号使用等。
4. 文学常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了解程度,包括作者、作品、流派、体
裁等方面的知识。
5. 作文:主要考查学生的思想品质、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总结:
新高考一卷语文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阅读、写作、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对历年试卷的分析,考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考语文考试的题型、内容和考查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023年全国乙卷语文的字数统计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信息,2023年全国乙卷语文考试字数统计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和填空题:
全卷共计70道选择题和填空题,每题平均15个字,即总计1050个字。
二、阅读理解题:
本卷共计5篇阅读理解题,每篇约800字,总计4000个字。
三、写作题:
1.议论文题目:总计1篇,要求在500字以内。
这篇议论文主要是对某一议题进行辩证分析和立场表达。
通常会给出一些相关的材料供考生参考,考生需要通过阐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论据和例证等进行写作。
鉴于篇幅限制,一般不会超过500字。
2.古文阅读与写作:总计1篇,要求在700字以内。
考生需要阅读一篇古文,然后根据古文的主题或思想写一篇记叙文、说明文或议论文。
这部分写作一般不会超过700字。
3.作文题目:总计1篇,要求在800字以内。
作文题目通常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要求考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通过论证和举例等说明自己的立场。
作文部分没有具体的字数限制,但一般不会超过800字。
综上所述,2023年全国乙卷语文考试的字数统计约为5450个字。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占1050字,阅读理解题占4000字,写作题共计约为1400字。
近三年高考语文试卷字数
新高考语文试题包含10000左右的文字,近三年从9000多逐渐增加到了10000字,以后可能保持在10000字以上。
新高考语文试卷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单文本或双文本,五道题;
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双文本,三道题;
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四道题;
第四部分,古诗词阅读及名句填空,两道题;
第五部分,语言文字应用,五道题;
第六部分,写作。
近年来,新高考语文试题难度越来越大,文字越来越多,平常一定多学语文,才能考好语文。
高考语文大概有11000个字。
高考语文的满分是150分,高考作文60分。
每一个高中生都希望自己的语文成绩能够保持在120分以上。
如果高中生想要考虑全国重点大学的话就必须确保自己的高考成绩保持在600分以上。
高中生只有努力的习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