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二氧化碳的冷凝剂说明
- 格式:pdf
- 大小:236.08 KB
- 文档页数:9
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之一是化学吸收法。
化学吸收法是通过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通入具有吸收剂的装置中,利用吸收剂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二氧化碳吸收下来。
常用的吸收剂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收集二氧化碳,并且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中对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
其次,物理吸附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物理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对二氧化碳进行吸附,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分子筛等。
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可以实现对二氧化碳的高效吸附和收集。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二氧化碳的低浓度气体进行收集,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
另外,冷凝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
冷凝法是通过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冷却至低温,使二氧化碳凝结成液体,然后进行收集。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高浓度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具有收集效率高、操作简单的特点。
此外,还可以利用植物进行二氧化碳的收集。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因此,可以利用植物进行二氧
化碳的收集和净化。
在室内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可以有效地净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总的来说,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化学吸收法、物理吸附法、冷凝法和植物吸收法都是常见的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它们各自具有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二氧化碳的收集和利用。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氧化碳的脱附方法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它在大气中的浓度不断增加,成为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控制和减少CO2的排放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
而二氧化碳的脱附方法就是一种有效的将CO2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技术。
二氧化碳的脱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吸附法和化学吸附法。
物理吸附法是利用物质的吸附性质将CO2分离出来,而化学吸附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CO2转化为其他物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
物理吸附法主要利用材料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特性对CO2进行吸附。
常用的物理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分子筛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
这些吸附剂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能够有效地吸附CO2。
在物理吸附过程中,CO2与吸附剂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化学键或范德华力,从而被固定在吸附剂表面或孔隙中。
通过改变温度或压力等条件,可以实现CO2的脱附。
化学吸附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CO2转化为其他物质来实现脱附。
目前常用的化学吸附法是氨吸收法和胺吸收法。
氨吸收法是利用氨与CO2发生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然后通过加热脱附出CO2。
胺吸收法则是利用胺类化合物与CO2发生反应生成胺盐,然后通过加热或减压脱附出CO2。
这些化学吸附法具有高效、可控性好的特点,可以实现大规模CO2的脱附。
除了物理吸附法和化学吸附法,还有一些新型的二氧化碳脱附方法正在研发中。
例如,利用离子液体、多孔材料和纳米材料等新型吸附剂来实现CO2的脱附。
这些新型吸附剂具有更高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可以进一步提高二氧化碳脱附的效率和经济性。
还有一些其他的二氧化碳脱附技术,如冷凝法、膜分离法和化学还原法等。
冷凝法是利用低温将CO2冷凝成液体,然后通过蒸发或压力释放将其脱附。
膜分离法则是利用薄膜的选择性透气性将CO2与其他气体分离开来。
化学还原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CO2还原为其他有价值的化合物,从而实现脱附。
二氧化碳的脱附方法是控制和减少CO2排放的关键技术之一。
物理吸附法、化学吸附法以及其他新型脱附技术都在不断地研究和发展中,以提高CO2脱附的效率和经济性。
二氧化碳产品说明
二氧化碳产品说明包含以下内容:
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1.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碳。
2. 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dioxide。
3. 企业名称、电子邮件地址、联系电话、产品代码。
4. 产品推荐用途: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制碱工业、制糖工业、在塑料行业有用作发泡剂的(很少见),也可以用于生产聚合物(研发阶段)。
5. 产品限制用途:非说明书规定用途的其他任何用途。
二、危险性概述
长时间过量吸入会引起昏迷、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呼吸停止、休克死亡。
三、别名与英文名
1. 别名:碳酸酐、碳酸气、碳酐、干冰(固体)、无水碳。
2. 英文名:Carbon diox-ide、Carbonic acid gas。
四、用途
1. 干冰:青霉素制造,鱼类、奶油、奶酪、冰糕等的保存,低温输送,灭火剂,冷却剂。
2. 液体二氧化碳:冷却剂、焊接、铸造工业、清凉饮料、灭火剂、碳酸盐类的制造、杀虫剂、氧化防止剂、植物生长促进剂、发酵工业、药品(局部麻醉)、制糖工业、胶及动物胶制造等。
3. 二氧化碳气体:在半导体制造中氧化、扩散、化学气相淀积,蔬菜保鲜,某些反应的惰性介质,石墨反应器的热载体,输送易燃液体的压入气体,标准气,校正气,在线仪表标准气,特种混合气。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建议查阅产品说明书或咨询专业人士。
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循环摘要:CO2是一种环保型的自然工质,它对臭氧层不产生任何破坏作用且具有较小的温室效应。
本文概述跨临界C02制冷循环的原理,提出几个影响该循环的技术关键。
介绍跨临界CO2循环的相关应用领域,指出CO2作为性能良好的自然工质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二氧化碳;制冷;跨临界循环引言由于制冷剂中氯原子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蒙特利尔协议》规定R12 等CFCS(氯氟碳)在制冷工质中被禁用,危害程度较小的R22 等HCFCS(氢氯氟碳)的禁用日期也一再提前。
目前已获应用的R134a,R410A,R407C 等HFCS (氢氟碳)仍是一类新的化学合成物,它们不仅制造成本昂贵,而且已被证明能产生较为严重的温室效应。
另外,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可能证明HFCS 在其它方面也有危害。
因此,在制冷系统中对地球生物圈中原来就有的“自然工质”进行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前沿课题之一。
二氧化碳(R744)目前被称作是一种被遗忘的制冷剂,它在19世纪被广泛地使用,从20世纪30年代后被冷落。
现在,大家认为:已经到了使用现代的高新技术重新利用二氧化碳的时候了。
1.CO2制冷二氧化碳基本上不会引起环境问题,它无毒不燃,具有氨和烃类制冷剂所不可及的一些优点。
另外它价廉,与一般的制冷设备和润滑系统都相容。
它可以高度压缩,因此可以利用先进设备及设计大大减小压缩机的体积和管道直径。
它在高压下良好的传热效果是该制冷剂的另一个优点。
总而言之,在满足制冷要求的情况下,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可以大大降低设备的投资。
2.工作原理跨临界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是利用气体液化后可吸收蒸发(汽化)潜热的特性以达到制冷的目的。
跨临界系统由压缩机C ,气体冷却器G ,内部热交换器I,节流阀V ,蒸发器E 与储存器A组成封闭回路,以CO2为工作介质,气体工质在压缩机C 中升压至超临界压力P2,在T 一S 图上为过程1一2 ,然后进入气体冷却器G 中,被冷却介质(空气或冷却水)所冷却。
C O2在冷库制冷系统的应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汤玉鹏一、C O2作为制冷剂的发展历史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前,C O2(R744),氨(R717),S O2(R764),氯甲烷(R40)等曾被广泛应用。
1850年,最初是由美国人A l e x a n d e r T w i n i n g提出在蒸汽压缩系统中采用C O2作为制冷剂,并获英国专利[1]。
1867年,T h a d d e u s S C L o w e首次成功使用C O2应用于商业机,获得了英国专利。
于1869年制造了一台制冰机。
1882年,C a r l v o n L i n d e为德国埃森的F K r u p p公司设计和开发了采用C O2作为工质的制冷机。
1884年,WR a y d t设计的C O2压缩制冰系统获得了英国15475号专利。
澳大利亚的J Ha r r i s o n设计了一台用于制冷的C O2装置获得了英国1890号专利。
1886年,德国人F r a n z Wi n d h a u s e n设计的C O2压缩机获得了英国专利。
英国的J&E Ha l公司收购了该专利,将其改进后于1890年开始投入生产。
19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将C O2应用于制冷。
1897年K r o e s c h e l B r o s锅炉公司在芝加哥成立了分公司,生产C O2压缩机。
1919年前后,C O2制冷压缩机才被广泛应用在舒适性空调中。
1920年,在教堂的空调系统中得到应用。
1925年,干冰循环用于空气调节。
1927年,在办公室的空调系统中得到使用。
1930年,在住宅的空调系统中得到使用,后来又被用于各种商业建筑和公共设施的空调制冷系统。
C O2制冷曾经达到很辉煌的程度。
据统计,1900年全世界范围内的356艘船舶中,37%用空气循环制冷机,37%用氨吸收式制冷机,25%使用C O2蒸气压缩式制冷机。
发展到1930年,80%的船舶采用C O2制冷机,其余的20%则用氨制冷机。
二氧化碳作制冷剂的原理
1、二氧化碳作制冷剂的原理
二氧化碳是一种既无毒又无害的环保制冷剂,在压缩机内提供压缩过
程来产生冷却。
其物理原理是:
(1)高压状态下的二氧化碳,由于有更高的压力,会拥有更多的温度,使得它变得更温暖;
(2)在压缩机管道中,二氧化碳利用压缩带来的转换原理,将高温转
换为低温,同时也将高压改变成低压,然后由压缩机管道向室内输送
低温低压的空气,从而将室内的温度降低;
(3)当二氧化碳经过室内的冷凝器,受到冷凝器的冷却和低压,其温
度将进一步降低,使得室内空气温度更低;
(4)二氧化碳会逐渐升华,形成气体,从而将室内的热量蒸发掉,室
内的温度降低。
2、二氧化碳优势
(1)二氧化碳是一种安全、无毒和环保的物质,对人体无害;
(2)极低的沸点和极高的压力可以产生大量冷却量;
(3)二氧化碳的蒸发冷却比较快,可以快速降低室内的温度;
(4)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噪音及振动均较大;
(5)二氧化碳具有低制冷效率,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维持制冷效果。
3、二氧化碳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
(1)二氧化碳制冷系统可以用于家用空调、商业制冷以及工业应用,特别是工业冷凝系统;
(2)R-744作为一种新型制冷剂,可以用于建筑和医疗系统;
(3)由于二氧化碳制冷系统更为节能环保,因此近年来在大型商场、冰酒厂及超市等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
一、概述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我国将于2005年禁止使用哈龙类型灭火剂,淘汰卤代烷自动灭火系统已成必然趋势。
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清洁、成本低、灭火性能稳定、绝缘性好、无污染等优点,其ODP值为零;GWP值为1,其环保性能大大优于卤代烷灭火剂1211和1301。
上述优点,使得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成为替代哈龙的主要灭火系统之一。
低压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是一项基于高压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原理开发,而性能更加优越的灭火设施。
该系统具有功能完善,自动性能好,工作可靠、准确等优点。
其主要部件有灭火剂贮存装置(其中包括安全阀,液位仪,测压装置,制冷机等附件),主阀,选择阀,电磁阀,装置控制柜,喷嘴,管道及管道附件等。
该系统能扑灭A类表面及深位火灾、B类可燃液体火灾及C类气体火灾和带电电气设备火灾,但不适用于扑灭D类火灾。
适用于浸渍槽、溶化槽、轧机、印刷机、纺织机、发电机组、煤粉仓、发电机油浸槽、变压器、液压设备、烘干设备、除尘设备、炊事炉灶、喷漆生产线、电器老化间、计算机房、数据储存间、纸库、棉花库、食品库、皮毛储存库以及船舶的机舱和货舱等场所的消防保护。
该系统在技术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是国际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自动灭火系统。
综上所述,低压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以其灭火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将会日益受到社会的青睐。
我公司生产的ZED型系列低压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符合GB19572-2004标准,其产品型号为:ZED□□□□X□X□保护区数储罐数二氧化碳灭火剂重量(kg)低压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如:ZED3000X1X2,表示灭火剂储存装置为一台3吨储罐,用于保护2个保护区的低压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
有关产品的运输、安装、调试等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请严格遵守后面各有关章节的规定二、技术特性1. 主要性能ZED系列低压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具有动作可靠、安全、操作方便、便于安装、复位、维护保养等优点。
二氧化碳在汽车空调中的应用汽运091-刘天文CO2作为最早采用的制冷剂之一,从19世纪初直到20世纪30年代得到了普遍使用,随着CFCs的出现,CO2很快被人们所抛弃,主要原因是在冷却水温高的热带地区,由于C O2的临界温度只有31.1℃,采用传统Perkin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时冷量损失较大,且存在着饱和压力过高,压缩机功耗过大的缺点,当然这也和当时的制造水平有关。
20世纪70年代,CFC及HCFC被发现破坏大气臭氧层及温室效应指数较高而面临全面禁用。
HFC1 34a也由于其温室效应指数较高而被认为是一种过渡型的替代物。
在此背景下,超临界循环的二氧化碳系统以其优良的环保特性、良好的传热性质、较低的流动阻力及相当大的单位容积制冷量,重新在制冷领域,尤其在认为用新型化合替代物同样会隐藏着不可预知潜在危险的欧洲得到了青睐,从1994年起BMW、DAIMLERENZ、VOLVO、德国大众、Danfoss、Valeo等欧洲著名公司发起了名为“RACE”的联合项目,联合欧洲著名高校、汽车空调制造商等研制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并计划在2003年欧洲生产的汽车一半装备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
目前已完成样机制备,并装车试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产品化指日可待。
与HFC134a相比,CO2作为制冷剂具有明显的优点:(1)ODP=0,GWP≈0(2)蒸发潜热r较大,单位容积制冷量相当大(0℃时单位容积制冷量是NH3的1.58倍,是R12和R22的8.25倍与5.12倍)(3)运动粘度低(0℃时CO2饱和液体的运动粘度只为NH3的5.2%,是R12的23.8%)(4)绝热指数较高K=1.30,压缩机压比π=PH/P0约为2.5~3.0,比其它制冷剂系统低,接近于最佳经济水平。
(5)适应各种润滑油和常用机器零部件材料。
(6)价廉,维修方便,无需再循环利用。
当前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产品一旦成熟,必将使其它制冷工质黯然失色,我国汽车空调业又将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本文对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系统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
CO2制冷系统技术应用的实际应用情况1. 应用背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对于低温制冷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CO2制冷系统技术应用由于其环境友好、高效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CO2(二氧化碳)是一种天然的制冷剂,不会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也非常低。
因此,CO2制冷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工业和家用领域,特别是在超市、冷库、食品加工和制造业等领域。
2. 应用过程CO2制冷系统技术应用的过程主要包括制冷循环、传热和控制系统。
2.1 制冷循环CO2制冷系统的制冷循环与传统的制冷系统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CO2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等组件。
首先,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CO2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将其送入冷凝器。
在冷凝器中,高温、高压的CO2气体通过传热与周围环境交换热量,冷凝成液体。
冷凝后的液体CO2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
在蒸发器中,液体CO2经过膨胀阀的控制,压力急剧下降,从而使得其温度下降。
在蒸发器内部,液体CO2吸收外部热量,蒸发成气体。
同时,蒸发后的CO2气体通过传热与制冷对象(如食品、空气等)交换热量,从而使制冷对象的温度降低。
2.2 传热CO2制冷系统中的传热过程主要包括冷凝和蒸发过程。
在冷凝过程中,高温、高压的CO2气体通过冷凝器与周围环境进行传热,将热量释放到环境中,使CO2气体冷凝成液体。
在蒸发过程中,液体CO2通过膨胀阀进入蒸发器,在与制冷对象接触的同时,吸收制冷对象的热量,从而使得制冷对象的温度下降。
2.3 控制系统CO2制冷系统的控制系统是整个制冷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控制制冷循环中的各个组件的运行。
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制冷需求来调节压缩机的运行状态,以达到制冷效果的最佳状态。
同时,控制系统还可以监测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工作状态,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3. 应用效果CO2制冷系统技术应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应用效果:3.1 环境友好CO2制冷系统使用CO2作为制冷剂,不会对大气臭氧层造成破坏,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也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