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改革-精选教育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11.66 KB
- 文档页数:4
2024年模拟电子教学改革思路一、教学内容更新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应用和前沿技术的介绍。
因此,在教学内容更新方面,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基础理论的讲解。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应涵盖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电子器件等基础知识,并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其次,引入新的电子技术和应用领域。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应用领域不断涌现。
在教学内容中,应适当引入如集成电路、信号处理、传感器技术等新的领域和技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电子技术的发展前沿和实际应用情况。
最后,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内容。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内容中,可以加入一些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二、实践环节强化实践环节是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环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中,应强化实践环节的设置和实施。
首先,增加实验课时和实践项目。
通过增加实验课时和实践项目,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索。
实验项目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加强实验室建设和设备更新。
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应保证实验设备的先进性和完备性。
同时,应加强对实验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最后,引入企业实践项目。
与企业合作,引入实际项目,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术需求,更好地了解电子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中,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首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能否学好这门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影响很大。
这门课程基础内容经典,但知识更新迅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强。
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从课程改革思路、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新教法的采用、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对研究性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立体式学习仿真软件系统性思维1 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知识点多且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
学生在接触这门课程之前,往往习惯于采用数学分析求精确解的思维模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应用体验和实例解读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面向应用的创新意识。
另外从发展的角度看,课程的教学应该采用适当的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电子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广泛吸收国内外高校的先进教学成果。
因此,课程的改革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理论教学侧重基础知识、实践教学注重具体应用、考核方式多元化。
2 课程内容体系的更新模电课程内容多难度大,而课内学时往往有限,因此应对课程内容体系加以更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更好的衔接。
课程内容整体可以分为半导体器件基础知识、分立元件基本电路及其应用、集成运放及其应用。
每一部分适用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基础知识部分要保证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打好理论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应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主要通过理论介绍及习题的方式进行教学。
电路模型及其应用这部分,主要通过应用体验与实例解读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电路和设计电路的能力。
理论教学中对器件内部的工作机理、缺乏应用背景的解题技巧等不用具体展开,而对实际应用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如电路的选择、器件的选型、各种电气机械的接口扩展方式等通过具体实例进行详细展开;实践教学中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型教学环节。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进3.1 建设立体式学习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网络化教学应用方兴未艾,但是对于网上的海量教学资源学生常常感到无从选择。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OBE教学方法摘要:在工程类专业认证的视域下,针对高校工程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等多种问题,基于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工程教育理念,以成果导向为出发点,对核心课程的教学进程进行改革与设计。
以电子类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模拟电子技术为例,分别对学情分析,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改革思路,课程改革特色与推广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形成一套符合工程认证标准、与人才培养目标对应的新的课程教学设计方法。
关键词:OBE;工程类;核心课程;教学改革1学情分析与课程目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类人才培养的特点,基于OBE理念,对标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育人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本,以成果导向为前提,精选教学内容。
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代替原有单一线下面授或单一线上MOOC形式。
线上按知识点精讲,线下案例式串讲,以虚拟仿真形式在线下课程演示典型电路。
为实现工程类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升,以成果导向为思路,课堂教学与企业案例、科研、学科竞赛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鲜活性和生动性,同时体现知识的应用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经过课程学习后,学生可以达到应用理论知识,分析产品电路功能;设计满足需求的功能电路的能力,按照需求,制定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器件和单元电路,搭建、测试、调试出满足需求的完整功能电路。
课程目标紧扣培养目标,以学生学习效果(即成果)为导向,进行反向教学设计。
2课程教学改革思路2.1课程教学改革重点解决的问题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内容逻辑性强,难度大,入门难,学生畏难情绪大。
本门课程隶属于应用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目标中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理论结合实际能力、主动学习思考能力的培养,及自主电路设计思维的形成,而以从前的单纯线下讲授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差,学生能力提升不明显。
线下教学资源中的教材部分,无思政内容融入,重难知识点无视频、仿真等信息化手段辅助,不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习惯。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摘要】对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进行了教学改革。
将电子工艺与适量的双语教学融入课程设计之中,以撰写小论文的要求替代了传统的课程设计报告。
通过改革,使学生既掌握了小产品的开发和制作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查阅英文资料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为今后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双语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44-021 引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环节的必修课,其教学质量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
双语教学是教育部2007年推出的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已经在09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了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的双语教学,效果很好。
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为能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而设置的,因此学生必须经过实践教学环节的严格训练才有可能牢固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
电子技术起源于西方,西方电子技术的发展要早于我国。
为达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种更加适合自己特点并且又能够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2 对传统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反思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实践课程,该课程设计是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进行综合训练性质的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有关课题的设计和线路搭试调试,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工作中课程设计总是被看作理论教学的辅助性环节,例行的设计程序是学生根据教师已编好的课程设计指导书在面包板上搭试实验线路,机械地测试一些数据来验证所讲理论的正确性。
在此过程中由于面包板被使用多次,难免有些插孔会变松,一旦导线插进去后会有接触不良的现象,以至会造成电路调试困难。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9篇(一)一、教学方法的改革选择难度适宜实践性较强的教材。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多数学生文化基础不够扎实。
所以在选择教材时,考虑理论知识的深度是关键,一般不宜选择理论性太强、太抽象而实践举例及应用匮乏的教材。
应依据具体专业岗位工作者所必备的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双语教学模式来确定教材。
同时,为避免授课教师选材的主观性、片面性及差异性,学校就确定各专业教材而言应组建专业选材小组,通过对具体专业行业进行实时调研分析,统一确定合理教材。
夯实基础,重视第一课。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作为电类专业学生入门级基础课程,授课课时较多,理论知识较抽象,工程实践较少,独立学院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普遍反映该课程难度太大太枯燥。
因此,授课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
从笔者的教学经验而言,第一课的讲授是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关键。
笔者认为,第一课并不是粗略介绍课程概述、考试要求那么简单,而应在介绍的同时适当举例,举例应选择一些前沿的同学比较熟悉又感兴趣的数码产品,如:Iphone 手机、Ipad平板电脑、安卓手机等等。
通过简单说明这些数码产品的结构原理,引入该课程的研究内容、发展及应用,这样可以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在介绍研究内容时,教师应以“电子元器件→基本电路→电路系统”即“点→线→面”为主线,从局部到总体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总体学习思路。
之后将该课程的研究方法、意义以及在学科领域承上启下的作用相继展开,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该课程的学习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对该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手段的改进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普遍的教学手段。
浅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内容提要:在当今的电子时代的发展模式下,模拟电子技术在各类行业中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
但现存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的缺陷,不足以向社会提供专业的综合人才。
因而,本论文将在对模拟电子技术进行简单介绍并分析其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就其教学的几个重要的环节提出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现状、教学内容、改革1.前言: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电气信息类的专业性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要求作为电气类专业入门基础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也必须有所改进,以确保能够培养出大量兼具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人才。
然而,当前我国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仍相对传统,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对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的要求。
可见,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并日益严峻。
对此,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本论文则对模拟电子技术及其课程教学作简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缺陷,并进一步针对这些不足,从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等几个重要的环节进行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值得注意的是,与时俱进是事业发展的根本,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也不例外。
因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介绍及其现状众所周知,模拟电子技术作为电子信息专业必要的基础课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愈显其重要性。
从总体上来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复杂而抽象,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同时,模拟电子技术又作为集成电路、计算机等课程的基础内容,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走在时代的前沿。
半导体器件及其应用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它具有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复杂而灵活的特点,课程教学不仅涉及到抽象理论与分析计算,还需要进行适当强度的实验与实践操作,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鉴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一方面,要求学习者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与较强的逻辑思维;另一方面,要求其课程的教学内容丰富、实现教学方式多元化。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摘要文章对现阶段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因素联系实际情况对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措施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1 模电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模拟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所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这门课程相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接受,需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对理论学习最强有力的补充,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2 目前模电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2.1 对实验教学的不重视长久以来,大家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使得实验教学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实验教学向来都是依附于理论教学。
这种情况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态度。
虽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投入的时间精力的比重还是较少。
2.2 模电实验教学模式存在弊端现今,在大多数高校广泛使用的都是实验箱教学模式,这种方法是将已经定型了的实验电路或所需的电子元器件安置在实验箱上,学生进行实验时,只需遵照实验讲义上详细的实验步骤,用导线简单地把现成的电路接通构成完整的实验电路,然后按部就班,对电路与元器件参数逐个进行测量,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实验数据比较统一,便于统一辅导,因此是目前最流行的实验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学生操作过于简单机械,测量数据仅起到验证的目的,对于学生巩固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效果不理想。
2.3 模电实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目前,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是以教为中心的灌输型教学为主,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老师往往是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细节问题都一一进行详细讲解,而后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单调、机械地完成实验步骤。
偶尔碰到问题,也是急于向老师寻求解答。
如果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模电实验教学的话,不但无法培养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连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的作用都实现不了。
浅议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摘要]: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但却是令许多老师和学生头疼的一门课。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着本校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关键词]: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学中图分类号:n41 文献标识码:n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2)26-0202-01一、引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理工科院校的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工科学生最先接触的技术基础课之一,担负着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过渡,它在工科电气信息类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门课程也成为学生最难学的课程之一。
即使采用项目教学法,模拟电子的理论还是令学生头疼;而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做法也会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讨厌理论分析,从而削弱了理论对实验的指导作用,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模拟电子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做了很大的改革,以满足职业教育的办学需求。
二、教学内容改革我们的教学对象基本上都是90后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是“体验型”的学生,但同时他们本身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这就与我们信息化工业时代培养“能力本位”有些差异。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学类的基础,因其同时伴随着较强的理论,所以,一直是学生们较怕的一门课程。
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分析该岗位所应具有的技能和知识,选择相应的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进行有效衔接,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充实实践教学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1、合符目标教学优化原理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要从“传授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动手”。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教师通过演示,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讨论,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效果得到最优化的发挥。
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改革
Teaching Reform of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Li Ya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Branch of the Business School of Jilin,Changchun130062,China)
the power of a very important 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Analog
Electronics"education reform,specifically content,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methods,
practice,and other aspects of reform.In this paper,a brief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urses,described by the five areas of reform and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teaching methods,and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words:Analog electronics;Practice;Qualitative;EDA 、引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是工科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
要技术基础课程,其工程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它是继《电路分析 基础》之后又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并与《通信电子线路》 起为电子专业的学生提供有关模拟电子电路必备的理论基础知
:"Analog Electronics"is
in the teaching
识,也为其它实践性课程和专业课程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多、原理强、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分析方
法与以往的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再加上课程“学时少,内容多”,
学生学习起来普遍感到困难。
为达到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素质教育为教学目标,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
法为教学内容。
在将基本教学内容贯穿课程始终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贯彻落实。
二、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法
(一)强化基本概念,加强实践应用。
本课程有很多基本概
念,这些基本概念回答的是模拟电路最基本的问题, 构成了该门课程的根基,因此必须强化基本概念,并在应用中反复强调,进
步加深印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
应精选了最基本的和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综合实验项目。
实验过程中,注重介绍新仪表、新仪器的使用,这样学生
会直接感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方便,通过对企业及毕业生的
跟踪调查,进一步明确了知识体系的重点和难点,明确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核心能力。
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课程设计中完成)三阶段台阶式教学方式,教学目的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使学生从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电子电路的测试方法学
起,通过综合应用到创新的设计和实现,经历完整的科学的自主
的训练过程,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之在“硬件”实现和EDA技术的应用上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
并为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加上之后的“电子工艺实习”、“电
子设计大赛”和贯穿学生学习期间的课外科技活动,形成一个整体,使对电子技术感兴趣的学生能够有个性地健康发展,高的水平。
达到较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定性分析。
从工程思维观念出发,
不过分追求理论分析的严谨。
注重培养系统的观念、工程的观念、科技进步的观念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
例如,介绍
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选频特性时,先定性分析该网络对低频和
高频信号的相移,确定有一频率信号通过时相移为零,依据该特点再与放大电路配合,满足振荡相位平衡条件,则该选频网络就具有选频特性,其定量推导只给出思路和结果即可。
三)化大为小,化繁为易。
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采取化
大为小,化繁为简,各个击破的方法。
例如,负反馈组态的判断是一个难点,要根据反馈性质、取样方式、反馈方式进行判断,每一类判断又有多种方法,若三类判断混在一起讲,多种方法无重点的讲,学生一方面很容易混淆,另一方面每种方法可能都掌握不好。
为此,我们把三类判断分开讲,讲一种,练一种,学生掌握后,再讲下一种,把大难点分散为小难点,再各个击破。
讲判断方法时,先介绍定义法,然后引出短路法,最后引出更简单易行的方法――从结构判断,并重点练习,这样将繁琐的判断简
单化,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
四)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模拟电子技术是当今自动
化控制的基本手段,集成化技术发展非常快,因此及时调整教学
内容,追踪最新技术,增加新知识,讲授中对分立元件的电路从器件、电路产生的背景和需求入手进行基本原理分析,然后讲解其结构、作用和电路的分析,并将重点放在广泛应用的集成元件的电路分析和使用上。
五)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手段上,利用现代
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授课及实验仿真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将肢体语言与声光电有机的结合起来,全方位对学生实施情景教学,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课程实验的调试与测量,加大课程信息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为了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讨论课、练习课、提问课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采用启发式、仿真环节、边讲边练、理论与实践穿插进行的教学方法,在讲授完本节内容的同时提出新问题,为下面的新内容、新知识的讲授作好铺垫。
做到
提出问题―― ¬¬¬¬¬ 引导思考――求证归纳”,同时总结一些有助于学生形象化思维和记忆的窍门、比喻,通过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和教师达到互动,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随着电子技术学科的发展,如何更好地解决基础与发展、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理论与实践等矛盾,处理好
宽”“新”“深”的关系,建立先进和科学的教学结构,以适应不断更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始终是我们改革的重点。
本课程需要建立起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EDA教学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并使各教学环节各司其职,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实现
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创新”的同一个目标,并不断地研究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把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恰当地应用于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