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分数和小数的互化_第一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5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新授课。
教材第97、98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理解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②使学生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能力目标:在学生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过程的参与讨论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
学习过程:一、前情回顾沟通联系1、看图写出分数和小数。
小数表示:()分数表示:()小数表示:( 0.23 ) 分数表示:( 10023 ) 2、填空:0.3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0.17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0.009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教师:看来大家对分数和小数掌握的还是不错的。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小红和小明进行登上比赛,让小猴子当裁判。
从山下到山顶,小红用了0.8小时,小明用了43小时,哪位同学快?”谁有好的方法可以帮助猴裁判快速的宣布正确结果? 生1:小数化成分数,比较。
生2:分数化成小数,比较。
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要想比较两个人的速度,需要把这两个数统一成一类数,这样才能比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揭示板书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设计意图] 学生在四年级下学期学习小数的意义时,已经知道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前面学生又认识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因此,这里设计以上练习目的就是唤起学生的回忆,在分数和小数之间建立联系,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
二、自主探究,总结规律(一)教学例11、课件出示例12、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有几种方法?3、组际交流:教师根据巡视情况,选择两组用实物投影展示(主要以教材示例的两种方法为重点)。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教学设计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杨威中学赵大清一、教学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应用小数的意义把小数化成分数并约分;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点,能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分数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把分数化小数。
四、教学难点: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卡片。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利用杨威中学这一段时间同学们正在布置寝室、教室文化时,剪窗花引出分数与小数互化的问题:在本次活动中,小夏说她每分钟剪0.6张,小李说她每分钟剪37/60张,那么在本次活动中谁剪的更快?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这节新课。
(二)教学实施出示例1:把一条3m 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 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 段呢?( 1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请用小数表示计算结果和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的同学,分别板演到黑板上。
①3 ÷ 10 =0.3( m ) ②3 ÷ 10 = ( m )3 ÷ 5 = 0.6( m ) 3 ÷ 5 = ( m )( 2 )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 m 和0.3m 有什么关系?(0.3=( 3 )提问:能不能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数?如果能,怎么写?(4)复习小数的意义0.3 表示( )分之( ) , 写作 ;0.0009 表示( )分之( ) , 写作 ; 0.17 表示( )分之( ), 写作 。
( 5)小结方法: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就在1 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注意约分的要约分。
(6)练习:0.3= 0.6= 0.07= 0.24= 0.123=(能化简的要花简)(7)做一做10353103103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0.4 0.05 0.37 0.45 0.013通过做题让学生总结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第四单元第17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背景简述从本质上看,小数与分数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分数和小数可以互化,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沟通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深入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而且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可以利用小数表示除法的结果,也可以建立起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学生可以借助以往经验进行学习。
因此,通过除法建立分数、小数之间的桥梁,促进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加深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与学习困难,形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1.沟通小数分数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对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小数分数可以相互转化的根本在于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除法的“桥梁”作用,并通过自主尝试,在解决问题、交流想法的过程中加强意义的应用,加深对意义的理解。
2.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问题、解决方法为主体,给予空间与时间去经历观察、分析、尝试解决、交流、小结等过程,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学会知识,总结方法。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尝试解决分数转化小数时,学生可以借助小数转化分数时从意义出发的方法找到思路,进而勾连除法、小数、分数知识之间的联系。
同时在尝试解决分数转化小数时,渗透了分类思想,结合分数特点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在巩固练习中,学生在解决分数、小数混合比大小的问题时,不仅巩固了所学,还在解决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解题策略,提高了应用意识和优化思想。
二、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2.经历探索分数小数如何互化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在观察、比较、推理中,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一)小数转化分数1.谈话引入同学们老师在生活中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所学过的知识帮助老师解决吗?2.出示例题把一根3米绳子平均分10段,每段多长?如果平均分5段呢?3.学生尝试解决我们可以分别列出这样两个算式预设1:3÷10预设2:3÷5生1:结果小数形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互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互化》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旨在让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之间的互化方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分数化小数和小数化分数两个方面。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之后,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已经掌握了分数的读写方法,了解分数的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关系,能够进行分数的基本运算。
但是,对于分数和小数之间的互化,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化小数和小数化分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化小数和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规律,能灵活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和展示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购物时找零,引入分数和小数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化小数和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案【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第77页例1、例2。
【课标描述】了解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将分数化成小数。
【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能熟练正确的完成小数化分数。
2.经历探索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将分数化成小数。
3.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4.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评价方案】1.创设对比练习的环节,通过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的活动,关注学生是否明确分数与小数的方法,以评价目标1。
2.创设纠错和做一做的环节,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展示活动,关注学生是否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以评价目标2。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2.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1.出示教材第77页例1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请同学用小数表示计算结果和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并分别板演到黑板上。
3÷10=0.3(m)3÷5=0.6(m)3÷10=310(m)(2)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怎样能较快地把小数化成分数?学生经过讨论后,可以发现: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所以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
如:小结: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注意能约分的要约分。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课型新授课备课人执教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能力目标认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最简分数的特点,会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情感目标在知识探索过程的参与讨论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
难点会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创境激疑一、复习小数的意义1.在()内填上正确答案。
(1)0.1表示()分之()。
(2)0.3表示()分之(),写作2.想一想,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合作探究二、课程学习1.教学例题1: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问题:你能用小数和分数分别表示出每段绳子的长度吗?(学生独立计算,也可以让同桌两人合作,一人的计算结果用小数表示,另一人的用分数表示)(1)通过用两种方法表示等分绳长的结果:得出:(2)两种不同形式的结果是相等的,我们将它们直接用等号联结。
那么,能不能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数?如果能,怎样写?思考:怎样能较快地把小数化成分数?教学例2、把、、、、、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自己解答。
总结:一般方法:分子÷分母(除不尽时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拓展应用教材79页9、10题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完成做一做板书设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例题1: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问题:你能用小数和分数分别表示出每段绳子的长度吗?。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第1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教学内容】小数化成分数(教材第77页例1及第78页练习十九的1~3题).【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能熟练正确的完成小数化分数.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复习导入】1.填空.(1)0.7表示()分之().0.09表示()分之().(2)0.3表示()分之(),写作() ().教师小结: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2.教师提问:还记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分数的基本性质呢?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新课讲授】出示教材第77页例1,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请同学用小数表示计算结果和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并分别板演到黑板上.①3÷10=0.3(m)3÷5=0.6(m)②3÷10=310(m) 3÷5=35(m)(2)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310m和0.3m有什么关系?(0.3=310)(3)提问:能不能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数?如果能,怎么写?学生讨论,并试着完成教材第77页的“试一试”.0.07=7()0.24=24()=()()0.123=()()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想的.(4)小结方法: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注意能约分的要约分.【课堂作业】教材第78页练习十九的第1~3题.答案:【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谁愿意具体地说说小数怎样化成分数?【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第1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本节课的内容是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把分数化成小数以及把小数化成分数,在复习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互动,唤起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小数与分数互化关系的回忆,为学习新课扫清障碍,在教学中,教师安排猜想、探索等环节,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而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表达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比较分数与小数大小时,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能熟练正确的完成小数化分数。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填空。
(1)0.7表示()分之()。
0.09表示()分之()。
(2)0.3表示()分之(),写作() ()。
教师小结: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2.教师提问:还记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分数的基本性质呢?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二、新课讲授出示教材第77页例1,把一条3m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如果平均分成5段呢?(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请同学用小数表示计算结果和用分数表示计算结果,并分别板演到黑板上。
①3÷10=0.3(m)3÷5=0.6(m)②3÷10=310(m) 3÷5=35(m)(2)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310m和0.3m有什么关系?(0.3=310)(3)提问:能不能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数?如果能,怎么写?学生讨论,并试着完成教材第77页的“试一试”。
0.07=7()0.24=24()=()()0.123=()()请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想的。
(4)小结方法: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注意能约分的要约分。
课堂作业教材第78页练习十九的第1~3题。
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谁愿意具体地说说小数怎样化成分数?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确定分数化小数,还是小数化分数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第1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教学内容教科书P77例1、例2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78~79“练习十九”中第1、3题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分数与小数互化方法的探究过程,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分数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课件出示习题。
师:小数实际上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
师:还记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吗?分数的基本性质呢?【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回忆小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小数是分母为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引入新课。
在了解学生知识起点的基础上,把握本节课的教学起点,以便学生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正向迁移。
二、自主探索,掌握方法1.教学教科书P77例1:小数化分数。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计算吗?【学情预设】学生会想到用除法解决问题,结果的表示可能会出现分数和小数两种情况。
(2)全班交流,比较异同。
学生展示自己的算法,并和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
【学情预设】预设1:3÷10=0.3(m) 3÷5=0.6(m)预设2:3÷10=310(m) 3÷5=35(m)师:比一比,这两种结果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学情预设】学生能领悟到分数与小数之间的相等关系,分数可以写成小数的形式,小数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板书:0.3=3100.6=35【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能根据小数的意义将小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化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懂得合作、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具:小数点、分数线、教学板书等;•学具:学生课本、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通过举例:如1/2=0.5、0.25=25/100等,向学生展示分数和小数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分数和小数相互转化。
2. 讲解1.分数转化为小数:将分子除以分母即可得到小数;2.小数转化为分数:小数部分作为分子,根据小数位数在分母位上加相应数量的0。
3. 练习请学生完成以下练习: 1. 将0.6转化为分数; 2. 将3/4转化为小数; 3. 比较0.3和2/5的大小。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分数和小数表示方法不同,但是它们都可以表示同一个数值?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化方法,掌握了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的技巧。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相关知识。
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练习册相关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多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够用分数描述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2.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分数和小数进行计算和比较。
二、教学重点1.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能够准确运用分数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
2.熟练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在实际生活问题中。
三、教学内容1.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什么是分数及其基本概念•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运算规律•分数的混合运算练习2.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化方法•分数和小数的运算及应用实例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引入:通过实际例子介绍分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分数的意义。
2.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分数的定义、大小比较规则和运算法则。
3.例题演练:结合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
第二节: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复习:回顾分数和小数的定义及基本操作。
2.方法介绍:引导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化方法。
3.练习应用: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熟练运用分数和小数进行计算和比较。
五、教学反馈1.组织学生互相检查对方的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点名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解答他们提出的疑问。
六、课堂作业1.完成教案中的练习题,加深对分数和小数的掌握。
2.写一篇作文,描述一个真实生活场景中如何运用分数或小数进行计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和小数之间的互化方法。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熟练地进行互化运算。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四则运算和应用题解决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运算,但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互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2.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能熟练地进行互化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总结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例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找零、制作食物时的配料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来解决。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总结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
例如,分数可以通过除法转化为小数,小数可以通过乘法转化为分数。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分数和小数互化的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检查和纠正错误。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教材第7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九第1~5题和第8题。
1. 掌握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正确地将小数化成分数。
2.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教学,让学生感知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重难点:理解和掌握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投影仪等。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小红和小明进行登山比赛,从山下到山顶,小红用了0.8小时,小明用了小时,哪位同学快?”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生1: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比较。
生2: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要想比较两个人的速度,需要把这两个数统一成一类数,这样才能便于比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和小数互化的一般方法。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以问题入手,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的探究态度】1. 投影出示例1。
师: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想一想有几种解决方法?学生先独立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生1:3÷10=0.3(米)3÷5=0.6(米)师:同学们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表示计算结果,一种是用分数,一种是用小数。
师:大家想一想,能否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数呢?如果能,怎样较快地把小数写成分数?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小组汇报: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所以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即可。
师:我们可以根据小数的意义把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
注意能约分的要约分。
请同学们完成教材77页“自己试一试”。
【设计意图:结合小数的意义,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合作学习的目标】2. 投影出示例2。
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五年级石亚莉
教学内容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新授课。
教材第97、98页的例1和例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思想和感悟转化的数学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熟练地把小数转化成分数,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进一步沟通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深入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3、情感和态度: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自主学习、探索新知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分数、小数的意义,熟练地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学习过程:
一、课前复习建立联系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
的单位。
103
100
17
1000
9
2、填空:
0.3里面有()个十分之一,
它表示()分之()。
0.17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它表示()分之()。
0.009里面有()个千分之一,
它表示()分之()。
3十三百十七9千九17
教师: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分数和小数存在什么联系?
揭示板书课题: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二、自主探究,总结规律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
2、请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3、组际交流:教师根据巡视情况,选择两组用实物投影展示(主要以教材示例的两种方法为重点)。
4、让展示的同学介绍自己在做题时是怎么想的?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
5、根据前面同学的汇报,你对这两组答案有什么认识?
引导学生总结并确信两种不同形式的结果是相等的,同时注意最后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0.3m =
103m 0.6m = 53m (0.6 = 106 = 5
3) 6、比一比,看谁做得快。
(1)
(2)
① 生尝试独立完成,生代表板演。
② 集体订正。
7、从上面的几个题,你发现小数化成分数有什么简便方法?化成分数后要注意什么?
师引导生归纳: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
1、要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可以怎么办?在听完学生的描述后,课件出示以下内容让学生分析。
你认为谁的比较简单?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
1、让学生独自尝试,再交流,也可以小组讨论并尝试解决。
2、前两个分数109和10043可以直接写成小数,第3个分数25
7,有两种方法化成小数。
第4个分数45
11就只能用分子除以分母的方法,出现了除不尽的现象,按课本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课件出示
教材中的留空让学生自己填写。
3、应用方法,尝试练习
(1)生尝试独立完成,生代表板演。
(2)集体订正。
4、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怎么把分数化成小数
师引导生归纳:分数化成小数,(1) 特殊情况: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1后面有几个0,就从分子的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一般情况: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
如果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三、实践应用 拓展提高
1、把0.25化分数时,因为0.25是( )小数,所以就在1后面写( )个0作( ),把0.25去掉小数点作( ),最后是( )
2 、把1
1000
7化小数时,整数部分不变,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1后面有几个0,就在分子中从( )起,向( )数出( )位,点上( )结果( )。
3、布置作业:练习十九 第3、4题 四、总结回顾 建构知识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总结:
1、小数化成分数:只要根据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写成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写成百分之几,三位小数写成千分之几……(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小数:(1) 特殊情况: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1后面有几个0,就从分子的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一般情况: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
如果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布置作业:练习十九 第
3、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