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写作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4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5篇)第一篇: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
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之为华语,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普通话。
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
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
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
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
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
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
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
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
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1.给本书我。
(给我一本书)我给一个苹果他。
(我给他一个苹果)提示: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bai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du础的方言,以典范的zhi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dao民族共同语。
精心为大家整理了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希望对你有帮助。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
一、概念不bai同
1、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du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zhi(官话)为基础方言dao,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2、方言中国人口中所称“方言”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实为“地方语言”,又称“白话”,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种叫法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二、法律地位
1、普通话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2、方言方言一般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不作为通用语言。
三、语法不同
1、普通话普通话中,动词后面带双宾语时,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面。
如“给我一本书。
”
2、方言一些方言有时(当动词表示“给予”的意义时)双宾语的语序与普通话相反。
如“给本书我。
”。
各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一、方言音与普通话的调值区别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且地域宽泛,除了现在全国推广的普通话之外,各个地方不同的文字发音,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汉语方言,方言与普通话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调值,调值是普通话发音的核心,声调发的是否标准,会直接影响普通话发音的准确性;各地方言如下图:二、调值的由来“一声平,二声扬,三声转弯,四声降”用这种方式发声会出现错误。
在普通话中一二三四称为“阴阳上去”,这是来源于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戏曲”。
五度标记法三、调值与声带的关系——看松紧1、阴平:阴平调值是55,发音时声带始终是拉紧,声音又高又平,阴平有为其它三个声调定高低的作用,如果阴平调值掌握不了,会影响其他声调的发音。
2、阳平:阳平调值是35,发音时声带由不松不紧,逐渐拉紧,声音由不高不低升到最高。
3、上声:上声调值是214,发音时声带由较送慢慢到最松,再很快地拉紧。
声音由较低慢慢到最低,再快速升高。
4、去声:调值是51,发音时声带先拉紧,后放松,声音从最高降到最低。
四、变调1、上声变调(1)上声音节在单念或处于句尾以及处于句子中语音停顿位置时,没有后续音节的影响,即可读原调214;(2)上声+上声,“上声+上声”→“阳平+上声”(35→214),如:保险;(3)上声+非上声,前面的变成半上211(日常当中经常发成这样)。
上声+阴平(211+55) 如:首都上声+阳平(211+35) 如:古人上声+去声(211+51) 如:本质上声+轻声如:奶奶(4)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
如果后面没有其它音节和语气词,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有两种变调,读的时候中间要停顿拆开来读。
2、去声变调(1)非去声前读本调;(2)去声前变53,如“秘(53)密(51)、暗(53)恋(51)、甚(53)至(51)”;3、“一”的变调(1)非去声音节前变去声(例:一起);(2)去声音节前变阳平(例:一切);(3)夹在重叠词中间念轻声(例:数一数、看一看);(4)“一”单念或在序数词中仍读本调—阴平;(5)例子:一(51)帆一(51)桨一(35)叶舟,一(35)个渔翁一(35)钓钩,一(51)俯一(51)仰一(35)顿笑,一(51)江明月一(51)江秋。
方言和普通话有什么区别区别:1、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在台湾及港澳地区称作华语。
2、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普通话的标准口音:语音方面,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基准,普通话发音图谱而不是以京音为主、也兼顾其他方音,语音标准是就整体而言,并非北京话每个音都是规范和标准。
国语、普通话、华语三大系统内部还存在标准口音和非标准口音的区别。
从这个角度上说,汉语标准语构成了汉语的一种大类方言。
即使是标准,三地也有区别,如消息一词。
大陆息读轻声,台湾读二声,新马同台湾(如同休息的息字读音,音同席)。
国语的情况与之相似:老派国语、新派国语都是被视为标准的;华语的情况则有些不同。
学习普通话及口音的有无与出身地域与教育程度有相当关系。
不标准的普通话古称蓝青官话,蓝青即是暗指发音夹杂方言口音。
标准口音和非标准口音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
以普通话为例:最严格定义的标准口音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发音。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绝大多数汉语使用者,包括许多播音员,其普通话都是带有口音的。
但事实上,许多人普通话的发音方式和口音用词上偶尔违反了中国国家语言文字标准。
明显受方言或其它语言影响的普通话,一般都会视为带有口音。
例如,声调系统与普通话声调系统差异过大,或有过多的字发音不准。
但台湾地区的取音不同与大陆地区,如垃圾、崖,中华民国国语文读乐色、ㄧㄞˊyai2,大陆普通话读拉机、牙。
方言的语言特征:①塞音和塞擦音声母大都有清声送气与清声不送气之分,而没有清声与浊声的对立,反映出清声母多而浊声母少的特点。
古全浊声母字在现代官话方言各支系中几乎都念为清声母字,很少例外。
一般古全浊平声念送气清声母,古全浊仄声念不送气清声母。
②韵母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辅音韵尾比较少。
③声调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调类的数目比较少。
四川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的声母差异宜宾口音在内的四川方言,仅就大多数地区而言,与普通话的声母差异,情况有三: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三、四川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所采用的声母不同。
分述如下:一、四川方言语音中比普通话多出有声母。
由于是对50年前的记忆,多出的声母原来用什么注音符号或拼音字母,已经留在了学生时代;笔者又毕竟不是语音专业人员,手里没有目前全面表示各种语音,甚至本主题讨论所涉及语音的现行表示方式的专业书籍或文献。
因此,在以下叙述中,只能以自己权宜杜撰(只用于本贴主题讨论)的,希望通过描述和举例能为泡友理解的非专业符号表示。
四川方言多出的声母为[ni:]和[gn],均为浊音.1. [ni:]。
发[ni:]时,气从舌颚间出,舌扁平;发音位置比普通话拼音字母的"n"靠后;发音时,摩擦通道较长,摩擦力较大。
如宜、义(含仪、议等义与形旁组合字),你、泥、拟、凝,等。
宜宾口音与普通话一样,也基本上没有这个声母,而分别成为宜宾口音和普通话的"y"(如宜、义等)和"n"(如你、泥、拟、凝,等)。
2. [gn]。
气从舌、颚最后部(近喉部)发出,摩擦力也较大,有如"g"的软浊音。
四川方言语音中的我(及如哦、俄、饿、鹅、娥等)、恶(及如垩)、额、厄、鄂(及如颚、萼、鳄、腭等)、讹、遏、……等。
宜宾口音中除个别字使用这个声母(如我、恶、厄等)外,大多数与普通话声母相同(如哦、俄、饿、鹅、娥,讹,等);而重庆口音中,连"我、恶、厄"等,都几乎与普通话相同,只不过音节中口形变化的过程没有普通话清楚。
记得,四川方言语音多出的上述声母,在50年前的汉语拼音字母表中,分别排列在g、k与h,和j、q与x之间,与其他由4个一排的声母,组成了较为整齐的方阵。
即:b p m f d t n lg k [gn] h j q [ni:] xzh ch sh r z c s二、普通话中比四川方言语音多出有声母。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普通话与方言是中国语言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普通话,作为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是全国各地公共场合、教育系统和媒体广泛采用的标准语言;而方言则是各个地方或区域所使用的本地语言。
一、语音区别普通话的语音是以北京语音为基础,以北方官话为主要特点,发音清晰准确,音调平坦。
而方言则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各个方言区域之间的语音差异非常显著,比如广东话的语音较为复杂,拼音与普通话拼音有很大差别。
二、词汇区别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不同于方言的繁杂多样,它的词汇更加标准统一。
不同地方的方言则具有各自的特色词汇,如四川话中的“吃饭”在普通话中叫“吃饭”,而在四川话中称为“吃饭”。
三、语法区别普通话的语法规范与现代汉语书面语相一致,故其语法体系较为规范。
然而,方言中存在大量的方言独特的语法结构和用法。
四、用途区别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场合、新闻媒体、教育系统和官方文件等场所。
而方言主要被本地居民用于日常生活的交流中。
五、地域区别方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几乎每个省份、地区都有其特定的方言。
而普通话则是全国统一的标准语言,在全国范围内通行。
六、影响区别普通话对于促进全国人民的交流和沟通具有重要作用。
而方言则是地方文化的瑰宝,对于传承地方历史和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用途、地域和影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在国家一体化和沟通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方言则是地方文化的表现,承载着地方的历史与传统。
无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都是中华文化宝贵的组成部分,应该加以珍惜和传承。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方言,以典zhi 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dao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不等于北方话或北京话,它也吸收了其他方言中的成分,比任何方言更丰富、更完善。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白话文学和"官话"的传播,使其规范逐渐明确,影响日益扩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普通话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发展。
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字形与读音的联系不很紧密。
因此,学说普通话必须注意正音。
语音的差别显而易见,不言而喻。
词汇上、语法上的差别也很大,如普通话说"赶集",在广西方言中则说"赶圩",前者说"你先走",后者则说"你走先"。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各有其特点。
现代汉语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等。
它们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逐渐形成的,因而它们都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频繁,方言的交际作用逐渐缩小。
但方言研究仍是一门学问。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
比如,古代汉语有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
研究现代方言里入声的情况就可以了解入声逐步发展以至消失的过程。
方言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构成及其特点,更好地贯彻我国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规范化的政策。
方言研究对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史、文化史等科学的研究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这一基础方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全民族使用的交际工具,北方方言在诸方言中威信最高、流传最广、使用人口最多。
因此,普通话是方言的高级形式。
方言则是某一特定地区人们所使用的交际工具。
普通话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从各方言中吸收营养,从而使其本身更丰富,更好地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
关于吴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之探讨关于吴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之探讨一、语音方面:(1)许多复韵母变成了单韵母。
如ian→i;an→i。
因而下面这些字就成了同音字:钱=缠=奇,剪=展=几,线=扇=细;联合=离合,尖刻=饥渴,烟厂=衣厂,面饭=米饭。
(2)声母分清浊,上海话辅音分三声,即送气清音,不送气清音;浊音普通话只区分送气清音,不送气清音,没有浊音(3)普通话有儿化音而上海方言没有二、语调方面:(1)上海话有五到八个音调(新派上海话音调合并),分别是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上海话有古汉语的入声,这是普通话里已经消失的。
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个音调。
上海话的连续变调是普通话所没有的,即单字音调和连读音调是不同的。
(2)完好地保留了古代的入声字。
唐柳宗元《江雪》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绝、灭、雪及笠、独等字都是入声字,带喉塞音韵尾,读起来特别短促。
三、词汇方面(1)其实,现在的吴方言是整个中国在古时候的某一阶段的通用语而已,因为地域偏远,远离政治、文化中心语音语言发展变化较快的中原地区。
所以,既然吴方言作为古汉语语音的一个时代的遗留(稍有变化)物,其词汇方面必然会受到古汉语词汇的影响,所以存在大量文言词汇。
(2)上海方言形象生动,入情入理耳朵叫耳朵皮,嘴唇叫嘴唇皮,眼皮叫眼泡皮,因为它们本质上都是“皮”;手叫手骨,腿叫脚骨,脊柱叫背脊(音吉)骨,因为它们主要是“骨”;鼻子叫鼻(音白)头管,因为是管状的,鼻涕叫鼻(音白)头,因为它是从鼻头管流出来的;睫毛叫眼眨(音霎)毛,因为跟眨眼有关,眉毛叫眼眉(音迷)毛,因为长在眼睛上面;胡子叫牙须(音苏),因为长胡子的地方里面就是牙齿;脑门叫脑磕头,膝盖叫脚磕头,两者都是旧时臣民磕头时所用的部位;腋窝叫肋胳肢下,因为它位于肋骨与胳膊相交处底下;手肘叫手挣支头,用它可以支撑头;手指叫指末头,脚趾叫脚末头,因为它们既是四肢之末,又可视作四肢之头;腿肚子叫脚娘肚,因其像孕妇的肚子,大腿叫大(音舵)脚胖,因其又大又胖;脚叫脚泥螺,因其形酷如泥螺;脚心叫脚底心,因为脚心总朝底,手心叫手天心,因为手心可朝天;脖子叫头颈,因为它连着头;胃叫饭包,因为它像装饭食的包;腰叫腰缚(音婆),因它是系腰带、裤带的地方;肠子叫肚肠,因为它在肚子里边;肚脐叫肚脐眼,屁股叫屁眼,因为都有洞孔如眼;右手叫顺手,因其做事灵活而顺,左手叫借手,因其做事不利索,手如借来的一般;不得不惊叹上海方言本身的魅力以及我们祖先创造的词汇是何等的富有哲理,富有情趣,富有想象力(3)有些复音词语素顺序与普通话刚好相反,如:人客、气力、牢监、蛳螺等四、上海方言在以下几方面具备普通话所没有的价值吴语的价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语音工具。
论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班级:[播音一班]学生姓名:[**]学生考号:[N3110720143]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23年5月6日语言,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交流的常用工具。
它像一朵温馨柔美的花儿静静地开在心灵的空间,暗暗地吐露着芬芳。
而不得不说,我们的普通话在这魅力无比的语言中独领风骚。
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官话”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力量广泛传播,成了全中国公认的标准语和共同语。
我来自北方,来自美丽的黑龙江,我的家乡说着地道的北方方言。
使用北方方言的人占中国人口的70%以上。
北方方言:又称“官话方言”,这里所说的“北方话”是狭义上的北方话,即华北方言。
华北方言是北方方言次方言区。
其中东北方言又是华北方言的六个土语群之一。
可见,东北方言的语音特点与现行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十分接近有着深刻的地域优越性,而也正因为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这一点我觉得无比高兴和荣耀。
虽然北方话和普通话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但若深入探索我们便不难发现其实我们的北方方言也“东北味儿”十足,也就说其实北方话和普通话也大有不同。
今天我们就来浅析一下北方方言和普通话的不同之处。
首先,我们在语音上来分析一下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相异之处。
普通话的语音特点在于音系比较简单,音节结构形式较少,而音节中元音占优势,清声母多听觉感觉都清脆、响亮。
普通话的声调系统比较简单,但变化鲜明。
而北方方言则可能忽略了普通话中得一些细节。
1.比如有些时候会不注意平仄舌的发声,例如在黑龙江的一些地区,询问别人你吃(chi)饭了么而被说成你吃(ci)饭了么。
2.多加鼻韵母nɡ的现象普通话中有一部分零声母音节,其中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音节规定了用y、w隔音的办法,而开口呼音节在发音时没有明显的辅音特性的起始方式,东北方言区部分地方习惯在这类音节前面增加一个明显的鼻辅音来起始。
在东北方言区,除一部分人习惯在开口呼音节前加一个前鼻辅音n外,还有一部分人喜欢在这一类音节前加一个后鼻辅音nɡ。
方言的内容以及方言与普通话的区
别是什么
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1、方言是我国汉民族聚集区的某一区域的语音,是该区域内的本地人沿袭下来的,并长期共同使用的一种有独特发音特点且有别于其他区域发音特点的语音。
其特点是:
(1)具有区域性;是某一区域内地当地人的通用语。
(2)具有区域独特性;方言的发音有区域特色,如江浙方言n-l不分,一律发[l];山西方言平翘不分,前后鼻音部分一律发后鼻音等。
(3)沿袭了古代汉语的发音特点;如入声字、广东粤语的[m]。
(4)具有排他性;不同方言区的人员在口语交流中会有听不懂或误解情况的发生。
2、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同时又是全国各地区和各族人民的通用语。
其特点是:
(1)具有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普通话说国家语言。
(2)具有融合性;如方言词汇的融合性。
(3)具有传承性;普通话是传承了中国历代的民族共同语的文化遗产。
(4)具有通用性;是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人们沟通交流使用的语音。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通俗叫法,是现代汉民族用来交际的语言。
在台湾称之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之为华语,在中国大陆称之为普通话。
以北方方言做为基础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现代汉语白话文为语言规范而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方言就是各个地方的地方语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
它不是同普通话并列的独立语言,而是同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但是,汉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方言分歧,给人民交往带来不便,因此需要一种通行全国的共同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
方言,是某一地区的人们的语言,具有地域性是方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国人口较多,比较复杂,所以讲不通的方言分区处理分析。
按照现代通俗的分发,现代汉语方言可分为七大方言区。
即北方方言(官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
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
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
世界大约有3500种语言,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情结。
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继续发挥增进乡情、亲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又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
方言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
但普通话毕竟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高于方言。
普通话的音素更为齐全,且用四声调配,节奏感、音乐性强,普通话的词汇和习语空前丰富,更富于表达功能。
如果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唱歌,或朗诵散文、诗歌,或宣读****声明,感染力与效果就明显有别。
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你在说普通话的时候也会这样说吗括号外是方言说法,括号内为普通话说法。
1.给本书我。
(给我一本书)我给一个苹果他。
方言和普通话对比目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普通话课程作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是高校素质基础课程改革的重点,但当前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表现出明显的缺陷。
提出了普通话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新方案,旨在通过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前,普通话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一张重要“名片”,很多职业对普通话能力的建议越来越明晰,普通话表达能力弱的人在当今的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
因此,职业院校大学生自身利益长远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考量,对普通话越来越注重,参加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也越来越多。
然而,由于高职院校订普通话等基础课程比较注重,普通话教学软硬件条件不高,师资水平有限等诸多因素影响,现阶段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高职院校普通话课程一般作为公共基础课,课时十分有减半,大多为30~40学时,加之主要目的就是出席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所以教学内容主要以语音为主,并且将语音作为单项训练予以机械地实行,主要实行教师示范点学生恶搞练的方式,导致教学方法单调,忽略了口语的综合表达能力训练。
普通话课程教学内容几乎都会偏向语音,全然忽略了口语的综合表达能力训练。
但后者恰恰是普通话口语课的教学目的之所在。
正是这种教学内容精心安排的偏颇,使学生存有了轻语音、轻表达的错觉。
只讲语音部分,不讲词汇和语法。
这就导致不太少学生在说道普通话时经常出现方言词语与方言语法,尽管就是普通话读音,但它们仍然不是普通话,当然也影响普通话测(二)教学非政府不科学,教学针对性高高职院校由于入学的分数相对较低,学生的文化水平比较差,语言基础高,很多学生的识字量只逗留在初中阶段,语言贫乏。
同时,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自于农村,有的甚至就是边远的山区,有的学生上大学之前一直处于自己家乡的方言区域环境内,从小就没有说过普通话,对这部分学生来谈普通话课程毫无意义。
普通话就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关系作者:徐雷雷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8年第08期一、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1.方言是我国汉民族聚集区的某一区域的语音,是该区域内的本地人沿袭下来的,并长期共同使用的一种有独特发音特点且有别于其他区域发音特点的语音。
其特点是:(1)具有区域性;是某一区域内地当地人的通用语;(2)具有区域独特性;方言的发音有区域特色,如江浙方言n-l 不分,一律发[ l ];山西方言平翘不分,前后鼻音部分一律发后鼻音等。
(3)沿袭了古代汉语的发音特点;如入声字、广东粤语的[m](4)具有排他性;不同方言区的人员在口语交流中会有听不懂或误解情况的发生。
2.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同时又是全国各地区和各族人民的通用语。
其特点是:(1)具有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普通话为国家语言。
(2)具有融合性;如方言词汇的融合性。
(3)具有传承性;普通话是传承了中国历代的民族共同语的文化遗产。
(4)具有通用性;是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人们沟通交流使用的语音。
二、方言与普通话的联系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说过:“在学术上讲,标准语也是方言,普通所谓的方言也是方言,标准语也是方言的一种。
”普通话原来是北方方言中的一支,由于它在历史形成中对全民族影响较大,所以大家规定拿它为基础向全国推广,成为全民族和全国的通用语。
称汉语的各种方言是普通话的地方变体,是不符合事实的,只有那种“地方普通话”才是普通话的变体分支,而像上海话、广州话等方言与北京话一样,至少都是汉语的分支和地方变体。
同一族的语言,主要在地理上的渐变出来的分支,通常称之为方言,分到什么程度是不同的语言了,往往是受政治上的分支的制约,与语言的本身不是一回事。
因此从语言学来看,方言和语言没有界限。
中国地域广阔,语言情况复杂,全国使用一种国家通用语在现代社会是大有好处的。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方言,以典zhi 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dao汉民族共同语。
普通话不等于北方话或北京话,它也吸收了其他方言中的成分,比任何方言更丰富、更完善。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近几百年来白话文学和"官话"的传播,使其规范逐渐明确,影响日益扩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普通话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发展。
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字形与读音的联系不很紧密。
因此,学说普通话必须注意正音。
语音的差别显而易见,不言而喻。
词汇上、语法上的差别也很大,如普通话说"赶集",在广西方言中则说"赶圩",前者说"你先走",后者则说"你走先"。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各有其特点。
现代汉语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等。
它们都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逐渐形成的,因而它们都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频繁,方言的交际作用逐渐缩小。
但方言研究仍是一门学问。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
比如,古代汉语有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入声。
研究现代方言里入声的情况就可以了解入声逐步发展以至消失的过程。
方言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构成及其特点,更好地贯彻我国文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规范化的政策。
方言研究对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史、文化史等科学的研究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这一基础方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全民族使用的交际工具,北方方言在诸方言中威信最高、流传最广、使用人口最多。
因此,普通话是方言的高级形式。
方言则是某一特定地区人们所使用的交际工具。
普通话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从各方言中吸收营养,从而使其本身更丰富,更好地发挥交际工具的作用。
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区别条城方言属北方方言大区兰银方言区兰州方言片中的一种方言,语音上与兰州、皋兰、榆中方言最接近,与景泰、永登方言较接近。
条城人的先祖主要是600年前明朝组织大规模移民时从全国各地迁来的。
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这是条城长期以来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主要原因。
"正宗"的条城指今天的榆中青城。
《明史.地理志》中说,金县(今榆中县)"东北有一条城,明万历二十五年(15xx)置"。
清末,这里还称"一条城",到了民国则简称为"条城"。
明末,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鞑靼势力的北退,青城人逐渐过黄河向北迁移,先水川、强湾,继而王岘、武川,还有景泰、靖远等其他一些地方。
今景泰、靖远两县大部分人的先祖是清朝年间从条城迁去的。
随着人口的迁徙,条城的外延也扩展了。
从一些地方志资料看,清末时还没有水川等地名,而称"一条城河北",强湾、王岘、武川等地统称为"五沟十三庄",民间则统称为"条城"。
现在,条城地区的范围大约是今榆中的青城(包括南山),白银的水川、强湾、王岘、武川及景泰南部的三台井等一些地方。
这个地域有xx平方公里左右,生活在这里的条城人近20万(不包括白银市区的10多万外籍人口)。
白银市区地处条城腹地,是白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外籍人口占多数(主要是近50年来从全国各地迁来的),语言上则以普通话为主,这对它周围的条城方言产生了极大影响。
另外,靖远的北湾和景泰的少部分地方的人也说条城方言。
随着白银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普通话的推广以及条城人文化程度的普遍提高,条城方言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在近几年表现的比较明显,尤其是条城新派语音的变化更明显。
条城方言与普通话的最大区别是在语音上,这在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都有表现,下面就条城方言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的特点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予以分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谓条城方言语音以条城地区水川乡老派语音为主。
另外,由于目前常用的几种文字处理软件都无法全部处理方言语音所涉及到的国际音标,因此为了尽量减少国际音标的出现,在前两部分中,凡是方言语音与汉语普通话语音相同的声母和韵母,都用汉语拼音代替,不能用汉语拼音代替的,就用国际音标,但是全部加[]予以区别;在后两部分中,则多用汉语拼音注音,其实际读音参看前两部分中所列条城方言对应的普通话声母、韵母及普通话声韵母的国际音标注音,如"我、晚",注音为"wo、wan",条城方言的实际读音则为[v]、[v]。
一.声母方面。
条城方言有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比普通话声母多1个齿唇浊摩擦音[v],其余22个方言声母(包括零声母)与普通话声母相同。
1.条城方言22个辅音声母(零声母除外)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描述及声母例字(方言声母后面为对应的普通话声母及普通话声母的国际音标注音):bb[p]: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例字:巴别部碑。
pp[p"]:双唇送气清塞音。
例字:旁喷谱怕。
mm[m]:双唇浊鼻音。
例字:麻灭们摸。
ff[f]:齿唇清摩擦音。
例字:翻肥福方。
[v][v]:齿唇浊摩擦音。
例字:稳万我伟。
dd[t]:舌尖前不送气清塞音。
例字:大党读东。
tt[t"]: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例字:探听拖条。
nn[n]:舌尖前浊鼻音。
例字:年脑能女。
ll[l]:舌尖前浊边音。
例字:龙郎冷练。
zz[ts]: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例字:曾赞早总。
cc[ts"]: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例字:草从粗蚕。
ss[s]:舌尖前清摩擦音。
例字:三素嫂送。
zhzh[tʂ]: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例字:振中主张。
chch[tʂ"]: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例字:超唱成冲。
shsh[ʂ]:舌尖后清摩擦音。
例字:山少是守。
rr[ʐ]:舌尖后浊摩擦音。
例字:人儒然让。
jj[tɕ]: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例字:军甲建交。
qq[tɕ"]: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
例字:权庆群秋。
xx[ɕ]:舌面前清摩擦音。
例字:学新下旬。
gg[k]: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
例字:共古钢鬼。
kk[k"]:舌面后送气清塞音。
例字:看空口可。
hh[x]:舌面后清摩擦音。
例字:辉好和汉。
:零声母。
例字:阿按俄恩语云望远。
2.以上声母的发音与普通话基本相同,其中zh、ch、sh、r发音时舌尖略前,h发音时舌面略后,零声母开口呼字前有轻微的舌根浊摩擦音[],如"阿[a]、岸[]、额[ɣɤ]、鸥[ou]、恩[ən]"等。
二.韵母方面。
条城方言有32个韵母,比普通话韵母少7个。
下面按"四呼"分类,将方言韵母的发音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进行描述(方言韵母后面为对应的普通话韵母及普通话韵母的国际音标注音):1.开口呼韵母12个,其中元音8个:[]i[]:舌尖前不圆唇元音。
例字:字词思祀。
[ʅ]i[ʅ]:舌尖后不圆唇元音。
例字:之尺诗曰。
[ɯ]er[ər]:舌面后高不圆唇元音。
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er。
例字:而二尔耳儿给。
aa[a]: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例字:阿腊刷尬。
[]e[ə]和o[o]:舌面后高不圆唇元音。
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e 和o。
例字:格舌可特、播坡莫佛我。
[][]和ai[ai]: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和ai。
例字:欸诶、带栽概海。
[ɔ]ao[ɑu]: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
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ao。
例字:到早包奥。
eiei[ei]:与普通话韵母ei相比,动程较小。
例字:倍非魏贼。
ouou[ou]:与普通话韵母ou相比,动程较小。
例字:州头漏狗。
[]an[an]:舌面前次低不圆唇元音。
条城方言中读为[]的鼻化元音,开口度比[]稍小,比[]稍大,介于二者之间。
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an。
例字:半甘山安。
enen[ən]和eng[əŋ]: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en和eng。
例字:文本分等。
angang[ɑŋ]:ang在条城方言中读为[ɑ]的鼻化元音,开口度比普通话的[ɑ]略小,韵母例字:方王丈党。
2.齐齿呼韵母8个,其中元音1个:ii: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例字:义你迷期。
iaia[ia]:韵母例字:家恰亚下。
ieie[i]:韵母例字:页叠灭列。
[iɔ]iao[iɑu]: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iao。
例字:要条交巧。
iou(iu)iou[iou]:韵母例字:九牛优秀。
[i]ian[in]: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ian。
例字:天堑先见。
ien[iən]in[in]和ing[iŋ]: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in、ing。
例字:民亲林信。
iangiang[iɑŋ]:韵母例字:两样强项。
3.合口呼韵母8个,其中元音1个:uu: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拼zh、ch两声母时为[v],摩擦较明显。
韵母例字:出土读书。
uaua[ua]:拼zh、ch两声母时,摩擦较明显。
例字:抓画夸瓜。
uouo[uo]:uo中的o唇较扁,例字:陀螺阔绰。
[u]uai[uai]: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uai。
例字:怀揣快拐。
uei(ui)uei[uei]:拼zh、ch两声母时,摩擦较明显。
例字:追随对推。
[u]uan[uan]: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uan。
例字:团缎专峦。
uen(un)uen[uən]和ueng[uəŋ]及ong[uŋ]: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uen、ueng、ong。
例字:春文翁用。
uanguang[uɑŋ]:韵母例字:狂装广黄。
4.撮口呼韵母4个,其中元音1个:[y]:舌尖前高圆唇元音。
例字:语区序举。
ee[y]:韵母例字:月学略决。
[y]an[yn]: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an。
例字:远全娟选。
nn[yn]和iong[yŋ]:作韵母相当于普通话的n、iong。
例字:云群军寻。
由以上叙述可见,条城方言与普通话相比,韵母的差别比声母要大,但是方言区的人对一些小的差别难以觉察。
三.声调方面。
声调中的调值用五度制数据表示,条城方言的调类调值为阴平33,阳平53,上声443,去声13。
四个调类的调值的起调不同,分别为3、5、4、1,而收调则都是3,这是条城方言的一个特点。
1.声调。
普通话有4个调类,条城方言也有4个调类(不包括轻声,古入声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归今去声,全浊声母字归今阳平),调类相同,但调值和调型不同,区别如下:普通话条城方言方言例字阴平55平调阴平33平调高山中开三天声音阳平35升调阳平53降调白银行为群云兰来上声214降升调上声443平降调雨水走手有九主柳去声51降调去声13升调月亮共汉夜字对无与条城方言比较接近的兰州方言的调类、调值和调型是:阴平53降调,阳平31降调,上声42降调,去声24升调,两个方言区的人通话无障碍,都感到差别不大,实际上调值和调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