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911国家纪念广场
- 格式:pptx
- 大小:15.17 MB
- 文档页数:23
事件纪念馆案例
一个事件纪念馆的案例可能是9/11纪念馆。
该馆位于美国纽
约市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遗址,展示了2001年9月11日恐
怖袭击的历史和记忆。
9/11纪念馆中的展品和展览包括遇难者的照片、生存者的口述、恐怖袭击的录像和报纸报道、遗物等。
馆内还有一个声音回廊,播放着恐怖袭击当天的紧急呼救电话录音。
在馆内,游客可以了解恐怖袭击的背后故事,感受到那段历史所带来的震撼和伤痛。
9/11纪念馆的设计非常注重情感体验和教育性。
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可以进入恐怖袭击当天的地下避难所,感受当时的无畏和恐慌。
同时,通过展览介绍和多媒体技术,参观者可以了解到世界贸易中心的建造历程、恐怖袭击的策划者、调查和救援工作等相关内容。
除了展览和展示,9/11纪念馆还设有教育项目和纪念活动。
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参观逐年增加的教育展览,并参与相关的讨论和互动活动。
每年的9月11日,纪念馆还会举办仪式和纪念
活动,向受害者和英雄致敬。
9/11纪念馆的目的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这场悲剧,并将其作为历史的一部分深化对恐怖主义等问题的认识。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反思的场所,同时也是向受害者和英雄致敬的纪念碑。
【初中地理】“9?11”世贸中心遗址及国家纪念博物馆的意义"9·11"国家纪念博物馆,是为了纪念在9·11事件中失去生命的美国人民,它分为国家纪念馆和国家博物馆两个部分,位于纽约"9·11"恐怖袭击的发生地--世贸中心遗址。
纪念博物馆的建筑由以色列建筑师迈克尔·阿拉德和美国园林设计师彼得·沃克共同设计,并于2021年3月13日开工建设,2021年9月11日"9·11"恐怖袭击十周年之际纪念馆部分正式对外开放,而博物馆的场馆将于2021年9月11日开放。
首任纪念馆馆长是乔·丹尼尔斯。
世贸遗址就像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高高的塔吊成为新的景观,机器的轰鸣与都市喧嚣融为一体,每天会有众多游人穿梭于此,或驻足拍照,或唏嘘感叹。
在这个巨大的建筑工地南缘一角,有一座醒目的建筑,这就是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十周年当天对外开放的"9·11"国家纪念馆。
之所以醒目,是由于纪念馆入口处有两根顶端呈三叉戟形状的钢柱,高约21米,每根重约45吨,是原先世贸双子楼建筑结构中的一部分,在清理世贸废墟时被找到。
纽约市长布隆伯格曾表示,七层楼高的世贸"三叉戟"被放置在世贸遗址,象征着人们克服"9·11"灾难的勇气,也昭示着人们面对未来的希望。
此外,国家纪念馆最独特的设计,恐怕就是位于世贸双子楼原址上的两个陷入地下的方形瀑布池,很好地体现出设计师"倒映虚空"的理念,意在提醒人们反思这里曾经失去的存在。
国家博物馆会在2021年"9·11"恐怖袭击11周年之际开放。
作为与纪念馆合二为一的整体,"9·11"国家博物馆将陈列大量一手资料和死难者遗物,但博物馆馆长爱丽丝·格林沃尔德强调,这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
“911纪念馆”:以国家的名义悼念逝者警醒生者作者:沈黎明来源:《新青年》2018年第02期911纪念馆,全称“911国家纪念馆”,由供人们进行悼念的纪念广场和以实物、照片等反映“911事件”面貌的博物馆两部分组成,馆名中国家二字,表达了美国政府和人民对“911事件”罹难者最高规格的悼念之情。
购票进入纪念馆,首先步入纪念公园。
公园在原世贸中心双子大楼旧址上打造而成,园内栽种着数百棵白橡树,枝叶繁茂、蓊郁苍翠,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公园中有两个占地4000平方米、深6米的大型瀑布纪念池,它们所在的位置是被毁的世贸中心双子大楼地基。
水池四周设有人工瀑布,瀑布不间断地奔涌而下,直达池底。
纪念池铜铸的墙体上,密密麻麻镌刻着1993年2月26日与2001年9月11日世贸中心双子大楼两次遭受恐怖袭击时罹难的约2500名无辜百姓和400多名参与救援的消防队员、警察、记者等人的名字。
这些逝者,年龄最大的年过八旬,最小的年仅两岁,他们大多生前并不认识,甚至从未谋面,但如今却一个挨一个汇聚在这里,组成了一个以“911事件遇难者”命名的群体,只是往日鲜活的生命变成了冰冷的名字,看着让人心绪难平酸楚不已,很多来自美国或世界各地的老者、尤其女性参观者,久久驻足纪念池前,望着铜墙上的名字潸然泪下。
面对此情此景,我突然觉得,瀑布那晶莹飞泻的水花,好似上苍滚滚而下的泪珠,老天爷也在为这些遇难者落泪。
離开纪念池,我来到旁边的“911博物馆”。
博物馆整体为钢结构,外镶透明玻璃幕墙。
入口处竖立着两根高大的钢柱。
这两根钢柱是当年清理废墟发现并保存下来的,如今安放在博物馆入口,为的是表达馆藏物品的真实性。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那场灾难惨烈的画面,而是“911事件”发生那天早晨,双子大楼遭袭前直升机航拍留下的大楼原貌照片,展现着它们昔日的雄伟风姿。
馆内是盘旋下行设计,沿着设定的线路行走,一张标有恐袭飞机飞行线路的巨幅地图和地图边上投影仪中播出的事发当时各种信息的记录,简要介绍了“911事件”发生始末,将整个事件的概况印在了参观者的脑海中。
美国最壮观的纪念物作为一个文化和历史悠久的国家,美国拥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景点和历史遗迹。
在这些景点和遗迹中,许多人认为最令人着迷的是纪念物。
这些建筑和雕塑向我们提醒着过去的历史和事件,许多人在这些艺术品前感受着悲伤、榮耀和激励。
接下来,我将介绍并探讨美国最壮观的纪念物。
一、林肯纪念堂林肯纪念堂可以说是美国最复杂和引人入胜的纪念物之一。
这个纪念堂用巨大的大理石建成,其中包括众所周知的林肯雕像。
这座纪念堂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国家广场上,是纪念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的地方。
人们可以在林肯纪念堂中看到林肯的许多重要演讲的摘录,同时还有一些其他描绘林肯的展览。
在这里,人们可以深深地体会林肯的卓越领导才能和对美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二、总统山总统山是现代美国最引人注目的纪念物之一。
这座纪念山位于南达科他州的黑山国家森林中,是一座被刻上美国四位总统的山雕塑。
雕像高达60英尺,体积逾10万吨。
在这座纪念山的脚下,参观者可以了解总统的历史和生平,感受到他们的影响力和领导力。
此外,参观者还可以欣赏到周围壮丽的景色和山区风光。
三、911纪念馆与博物馆911纪念馆与博物馆是一个纪念美国历史上最悲惨事件的地方。
这座纪念馆位于曾经的世贸中心废墟处,其中包括两座著名的池塘,代表着两座被毁的世贸中心建筑。
纪念馆内有大量的文物和展品,讲述了911事件的故事,并缅怀了世贸中心遇难者和救援人员的英勇事迹。
这座纪念馆和博物馆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反思和对话的地方。
四、阿灵顿国家公墓阿灵顿国家公墓位于华盛顿特区之外,是美国最重要的公众墓地之一。
公墓的面积广阔,其中包括许多著名的纪念墓碑,其中包括肯尼迪总统和无名战士纪念馆。
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走路游览,感受到美国历史和英雄主义的重要性。
同时,它还是公众缅怀逝去亲人和祖先的重要场所,是践行美国价值观的精神中心。
五、自由女神像自由女神像是一个标志性的国家象征,代表着美国的自由、平等和独立。
它高151英尺,位于纽约港口,欢迎每天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
【纪念性景观】美国9.11国家纪念广场“整个广场设计呈现出一种坚韧的素雅,清晰的细节令人惊叹。
苍翠的广场树林与世贸双塔遗址处的方形坑洞瀑布水景池相互映衬,却又形成各自独立的景观语言。
尽管从这些图片中无法体会到瀑布水声所带来的心灵震撼,但此情此景依旧引人注目。
”——2012 年ASLA专业奖评语项目概况美国9·11国家纪念广场的建成是为了缅怀与纪念2001年9月11日在纽约市世贸中心大楼及五角大楼恐怖袭击事件中的罹难者,也是对1993年2月26日世贸中心大爆炸事件中罹难者的缅怀。
位于被炸毁世贸双塔遗址处的两个大型坑洞式瀑布水景池,与围植于周边的橡树林共同构成了重建后纽约市世贸中心的核心区域,并为这一充满着喧嚣的城市中心提供了一处冥思与回忆的宁静之地。
设计背景项目场地占地8英亩(约3.2公顷),位于曼哈顿下城区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市街区和世界商贸中心区内。
从诸多层面上看,该项目的设计与建造着实存在着相当多的复杂因素,同时还需要面对:从地方及国家政要到罹难者家属,再到多重繁复的客户方、户外设计评论家以及普通大众等社会各方的重重审视。
这也许是当代景观设计史上拥有最高社会关注度与公众期待值的项目。
设计与施工该项目的设计主体是位于世贸双塔遗址处的两个大型坑洞式瀑布水景池,这也是该项目的核心区域。
两个坑洞式构筑物的规模尺度设置都与2001年9月11日这个灾难性的日子密切相关,同时,两个水景池的池沿护墙上都镌刻着1993年和2001年这两次灾难性事件中的罹难者名字。
水景池周边的广场空间设计实现了以下四个主要目标:· 首先,强化与拓展人们在广场空间内对两个水景池的观赏视角· 其次,营造纪念氛围,让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缅怀罹难者的情境之中而不受外界干扰,这是纪念性景观环境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考量因素· 再次,将这处纪念空间与周边喧杂的城市街景与繁忙的都市生活隔离开去· 最后,为曼哈顿下城区营建一处环境宁谧、景致宜人,且具人性化的公共休憩空间。
全球10大建筑有哪些?建筑,自有其格调和意境。
如何让建筑自身,有更好的语言表达?在全球10大建筑设计中,我们是能够感受到建筑的力量与壮观之处。
1:纽约“911“国家纪念馆9.11事件后,美国911国家纪念馆,正式成立。
是建立在摧毁的世贸中心大厦的复原处。
纪念馆广场上,是有2个巨型喷池。
2、北京国家体育场,这个由两位瑞士建筑师设计的被称为“鸟巢“的体育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钢结构建筑,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会举办地。
3、美国大峡谷空中玻璃走廊这条俯瞰科罗拉多河的1220米高的空中走廊呈马蹄形,2008年开始接待游客。
走廊仅有一圈32厘米厚的强化玻璃将这些勇敢的游客和空中隔开。
4、洛杉矶的迪斯尼音乐厅这座音乐厅2003年起成为洛杉矶交响乐团的驻地。
据说弗兰克-盖里的这件建筑作品能保证营造出世界上最好的音响效果。
5、迪拜哈里发塔2010年1月落成的哈里发塔高828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
它有商住两用功能,也是迪拜阿玛尼酒店所在地。
6、瑞典马尔默市的旋转大楼这座钢结构建筑建于2005年,拔地而起的九块立方体造型呈直角旋转,是欧洲第二高的住宅大楼。
7、新加坡亨德森波浪人行桥这架用黄色巴考木建成的36米高的人行天桥横跨新加坡的亨德森路,将花柏山和直落布兰雅坡连接起来。
8、芝加哥世界公园这座占地24.7英亩的公园最著名的景观包括糖豆状的建筑“云之门“,JayPritzker Pavilion露天音乐厅以及众多的室外艺术展。
9、台北101大楼被称为“台北新地标“的台北101大楼于1998年动工,主体于2003年完工。
有世界最大且最重的”风阻尼器“:一个悬挂在大楼内部楼顶的重大660吨的铁球,为了在台风到来时保持平衡。
101大楼的总高度达到了508米。
10、盈峰·丰明中心以一组对称的塔楼构成设计的基本要素,在空间、建筑语言和美学上紧密联系而又各自独立。
方形塔楼、竖向线条、裙楼互通,彰显现代、简约、个性。
曼哈顿河畔的纪念公园911双塔爱尔兰大饥荒泪珠公园曼哈顿河畔的纪念公园911双塔.爱尔兰大饥荒.泪珠公园曼哈顿河畔的纪念公园 | 911双塔、爱尔兰大饥荒、泪珠公园斯人已去,记忆犹存,纪念公园的意义在于用景观的语言唤起对已逝人和事的默哀。
911纪念公园在双塔、庞大的瀑布、和静谧的森林中宁静沉思;爱尔兰大饥荒纪念公园一行镶嵌在石墙上的文字把人们带入大饥荒时代的现场;911空袭后纽约泪珠公园优美的青石墙点缀出都市景观和天然野趣。
在朝气蓬勃的城市中心,纪念公园提供了一处沉思与回忆的空间。
1911纪念公园为了纪念911事件,在双子塔原有的位置上设立了庞大的瀑布,周边设置了森林广场。
在纽约的中心,在这座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城市中心,有这样一片提供沉思与回忆的地方。
设计的宗旨是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双塔的存在,使人们的身心有种纪念性的体验,创造出一片宁静,美丽和谐的开放空间。
景观设计中的语言表达,是用设计的语言让人们反省缺失的一部分,为曾经逝去的人和事默哀。
景观设计的场所感更为突出,双塔原址做了向下跌落的30英尺的大瀑布,设计师沿建筑遗址四边轮廓布置了一圈并列的锥形跌落引水渠,这使得从这里跌落的水流效果更为美丽,同时也更为节能。
强烈感受到双塔的存在,水不断的流去象征生命的逝去,轰隆隆的声音使人联想楼轰塌的场面,设计师用不多的语言,让人们充分的感受到场地的属性。
设计师采用了节能环保的手法和简约的元素、材料。
比如花岗岩使用为单一品种,铺成道路,制成长凳。
草坪和攀缘植物面积克制,整个广场采用同一树种。
有限的色彩运用塑造出安静的氛围。
在整个科技和建造的过程中,可持续性的思想一直贯彻其中。
高效的雨水利用系统,树林灌溉系统使得纪念广场水循环平衡。
高密度的森林在各个季节都营造了令人舒适的微气候。
广场的设计单元都容易更换和维修,森林的土壤足够项目茁壮成长。
路面采用可再生的路面。
爱尔兰大饥荒纪念公园占地半英亩的纪念公园东低西高,夹在时尚摩登的豪华公寓与办公楼之间。
纽约的“9.11纪念碑”
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10周年的纪念日,位于纽约“归零地”的“9.11纪念碑”将正式揭幕。
这个纪念碑由建筑师迈克尔-阿拉德(Michael Arad)和景观建筑师彼得-沃克(Peter Walker)设计。
这个设计方案,是从来自63个国家的5,000个参加选拔的方案中选拔出来的。
它的特点是两个下沉式喷泉,每一个喷泉的面积接近1英亩,是“世界贸易中心”的双子
塔的“足印“。
在2001年和更早的1993年的恐怖袭击中遇难的每一个人的名字,将刻在纪念碑水池的边缘的青铜板上。
由“9.11恐怖袭击事件”遇难者的亲属和幸存者于9月11日举行纪念仪式之后,“9.11纪念碑”将于9月12日对公众开放。
一旦“9.11恐怖袭击事件”纪念广场向公众开放,由斯诺赫塔建筑事务所(Snohetta)设计的博物馆临时展出馆将能参观。
用双子塔的钢材制成的两把钢铁三叉戟,将放置在临时展出馆的中庭,作为对过去的提示。
这个博物馆的地下部分由凯达建筑事务所(Aedas)设计。
博物馆将于2012年9月对公众开放。
纽约911归零地—充满感动和怀念的圣地纽约911归零地—充满感动和怀念的圣地2016年9⽉11⽇ 08:19 阅读 3132美国911纪念⼴场 2001年9⽉11⽇⼀个让本世纪⼈铭记的⽇⼦。
国殇纪念中⼼向世⼈展⽰的不仅是纽约客们坚强的内⼼,更是⼀个伟⼤城市不朽的品格。
这⾥或许不是旅⾏乐园,但却是⼀个充满感动和怀念的圣地。
”在国殇⽇当天,位于纽约曼哈顿下城区的911纪念中⼼⽹站⾸页中醒⽬的填上了这样的⼀句话。
双⼦塔之光 Tribute in Light双⼦塔之光是由88盏探照灯排成两列⽽形成,这些光束在60英⾥以外也能看到,他们同样也照亮了纽约消防局的上空(FDNY:new york fire department) 从布鲁克林⼤桥背后拍摄到的景观致敬之光 那看似虚⽆⼜有实质意义的光线随着那些⼈们⼀起去往另⼀个地⽅,好似不曾离去只是睡去,死亡并不意味着离开,再见也不是永别。
许多遇难者家⼈们纷纷赶到这巨型⽔池旁,祭奠逝去的亲⼈,有⼈还会在他们的名字上插⼀朵⽩⾊或者黄⾊玫瑰,或是美国国旗,以表⽆尽的哀思。
纽约世贸中⼼交通枢纽站 ⽆论是为了纪念911,还是为了忘却911,这座在废墟上建⽴起来的⽩⾊建筑物都在⽤新⽣的⼒量去提醒⼈们:要怀揣希望,要不断前⾏。
纽约世贸中⼼交通枢纽站 倒影缺失2004年1⽉,以⾊列建筑师迈克·阿拉德(Michael Arad)的作品"倒影缺失"(Reflecting Absence)从63个国家的5000多份设计图中脱颖⽽出的,设计⽅案获得了由艺术家、遇难者家属、政府代表和当地市民共13⼈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最终认可,正如911国家纪念馆馆长乔·丹尼尔斯所形容的:"这个纪念馆会让⼈感到强烈的震撼,因为这种虚空和失去的感觉就是当年经历过这起事件的⼈们的真实感受。
当然,它也象征着两栋⼤楼的消失,是⼈们看到这种场景时内⼼感受的⼀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