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课后题答案人教版1、《雨中登泰山》作者写到天街上的“小店”典型特点是()[单选题] *新颖别致险峻狭窄(正确答案)古朴别致贫穷简陋2、“脍炙人口”中“炙”的读音是“jiǔ”。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望岳》作者的朝代()[单选题] *汉秦唐(正确答案)宋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槁暴pù輮使之然róu舟楫jì舆马yúB、蛟龙jiāo跬步kuǐ骐骥jì爪牙zhǎo(正确答案)C、镂金lóu 弩马nǔ洞穴xué生非异也xìngD、跂而望qì锲而不舍qì二螯áo 参省乎己xǐng5、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B.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C.宝玉挨打实是贾政将因金钏之死而引发的对王夫人的不满转到宝玉身上。
(正确答案)D.贾政痛恨宝玉离经叛道、不走仕途之路,不能兴振家业,甚至有可能会损害家族利益。
6、1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形散主要指散文取材广泛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神不散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集中。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放:驱逐,流放。
B.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擢:提拔,提升。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就:从事,上任。
D.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假:任命,授职。
(正确答案)8、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告辞(cí)菱角(léng)B、柔滑(róu)精致(zhì)(正确答案)D、晌午(shàng)吮吸(yǔn)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9、4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单选题] *A.人类远离了自然,难以感受到诗意是因为工业文明崛起,技术高速发展的原因。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本卷共80分〕班级座号姓名分数一、积累与运用〔27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10分〕①nì〔〕名②gān()尬③繁yǎn〔〕④xī〔〕利⑤jié()责⑥眼yì()⑦颔首〔.〕⑧污垢(.)⑨解剖〔.〕⑩文绉绉〔.〕2词语填空。
〔8分〕①油光可〔〕②翻来〔〕去③广〔〕无垠④冥思〔⑤粗制〔〕造⑥正〔〕危坐⑦〔〕然失色⑧郁郁〔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想〕欢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阔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已的家园一一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4、以下各句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翻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心旷神怡,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
....B、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
....D、他年近三十岁,留着“西洋装〞的头,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
....5、仿写句子〔3分〕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文阅读〔15分〕(一)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
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6、释以下句中加点的字〔4分〕(1) 有仙那么名(.(3)惟吾德馨(.7、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2)斯是陋室( ).(4)无案牍之劳.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3分〕A.自己和诸葛亮、扬雄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初二语文第一课课后练习题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到山里去采草药。
路上,我遇见一个老人。
老人对我说:“小朋友,你可知道我是谁?”我看着老人,犹豫了一下,然后答道:“您是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
”老人微笑着点了点头,他说:“你答对了,我就是春天。
”(2)老爷爷问我:“小朋友,你知道我为什么要穿绿衣服吗?”我看了一眼他的绿衣服,一时没做反应。
他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说:“绿色代表了春天的希望和生机,绿色的衣服给人们带来愉悦和温暖。
”我点点头,恍然大悟。
(3)我继续和春天的老爷爷聊着天。
我问他:“老爷爷,你为什么要走遍大地,给人们带来生机?”老爷爷笑着回答:“我是季节的使者,我用春天的阳光和雨水,带给大地万物生长的力量。
花儿绽放、树木发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4)我听着老爷爷的话,心里更加佩服春天这位老爷爷了。
我感叹道:“春天是多么美好的季节啊!不仅可以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还能看到大自然的生机。
”老爷爷慈祥地笑了笑,说:“小朋友,春天是大地的礼物,也是对大自然的感恩。
”我对春天充满了感激之情。
问题:1. 老人见到主人公后,问了他什么问题?2. 为什么老人穿绿衣服?3. 老人为什么要走遍大地?4. 为什么主人公对春天充满感激之情?二、完形填空阅读短文,从每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1)春天到了,大地变得绿意盎然。
小明和小红去公园玩耍。
他们跑到花坛前,发现有许多各种各样的花朵。
小明高兴地说:“春天的花儿真_1_!”小红也点点头,她拿起一朵红色的_2_,说:“小明,这朵花儿真_3_,快闻闻它的_4_!”小明低下头,靠近花朵,用鼻子轻轻地闻了闻,说:“嗯,真香!”(2)他们又走到小河边,看到一堆小鸭子在_5_。
小红指着小鸭子说:“小明,看,这些小鸭子真_6_!”小明点点头,他眼中闪烁着_7_,说:“是啊,它们好_8_!”(3)他们继续前进,走到了一个小山丘上。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生字词复习汇总第一课社戏1.生字词注音钳(qián)撮(cuō) 偏僻(pì)行辈(háng)照例(zhào)欺侮(wǔ)宽慰(wèi)嘱咐(zhǔ)怠慢(dài)礼数(lǐ)撺掇(cuānduo)凫水(fú)潺潺(chán)踊跃(yǒng)屹立(yì)家眷(juàn)皎洁(jiǎo )好歹(dǎi )归省(xǐng)橹(lǔ)叉港(chà)桕树(jiù)棹(zhào )楫(jí)弥散(mí)兽脊(jǐ)纠葛(gé)旺相(xiàng )惮(dàn )篙(gāo )蕴藻(yùn zǎo )絮叨(xùdāo )踱步(duó)2.多音字注音组词省(xǐng )归省相(xiang)旺相哄(hòng)一哄而散(hōng ) 哄抢(shěng)省略(xiang)相信(hǒng)哄骗3.形近字注音组词楫(jí)舟楫豆荚(jiá)竹篙(gāo )缉(jī)通缉汗流浃背(jiā)蒿子(hāo )辑(jí)编辑脸颊(jiá)嚆矢(hāo )揖(yī)作揖狭窄(xiá)嵩山(sōng )拾掇(duō)凫水(fú)屹立(yì)辍学(chuò)岛屿(dǎo )迄今(qì)点缀(zhuì)袅娜(niǎo )收讫(qì)4.解词。
消夏:避暑。
行辈:辈分。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省,探望、问候(多指长辈)。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礼数:礼节。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水:游泳。
自失:指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
蕴藻:水草。
旺相:茂盛。
铁头老生:老生,戏曲行当之一,扮演中年以上的男子,小旦,扮演年轻女子,小生:年轻男子,小丑,滑稽人物,老旦,老年女子。
第一课社戏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行辈(háng)絮叨(wēn)船橹(lǔ)撺掇(chuàn)B. 怠慢(dài)不惮(dàn)家眷(juàn)归省(shěng)C. 凫水(fú)旺相(xiāng)屹立(yì)潺潺(chan)D. 竹篙(gāo)晌午(shǎng)松懈(xiè)舀水(yǎo)【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
D项正确。
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絮”应读xù“,撺”应读cuān。
B项“省”应读xǐng。
C项“相”应读xià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绝壁膝盖脑怒欺侮B.困惑挑剔胆怯委曲C.叛徒诚肯鉴别宛转D.惊异鞠躬奖励家眷【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A项,“脑怒”应写作“恼怒”。
3.下列词语的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归省:从外地回到家乡探亲。
行辈:辈分。
B.委实:实在。
弥散:向四外扩散。
C.自失:丢失了自己。
依稀:模模糊糊。
D.絮叨:仔仔细细地说。
旺相:茂盛。
【答案】B【解析】A项“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C项“自失”:指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D项“絮叨”:指来回地说。
4.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借代)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夸张)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初二第一课练习题语文初二是一个新的开始,一切都需要重新适应。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对于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因此,在初二的第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系列练习题,旨在帮助同学们回顾暑假期间学习的内容,并对新的知识进行预习。
下面是我个人的解答,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
1. 请根据所学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某公司正在招聘售后服务专员,要求应聘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责任心强以及耐心细致。
材料 2:“作文必须要有开头、承接、结尾,编辑一篇文章时你需要把各个部分连接起来。
”材料 3:小明长大了要做一名科学家,他想研究未知的领域,探索宇宙的奥秘。
问题:请从以上材料中选取一段,简要阐述你的看法。
我的回答:我选择了材料3。
材料中提到小明想要成为一名科学家,他对未知的领域充满了好奇,并希望能够揭开宇宙的奥秘。
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看到的一部科幻电影《星际穿越》。
电影中的主人公通过时空的折跃,穿越到了虫洞的另一端,发现了一个崭新的宇宙。
这种对未知的探索精神让我敬佩不已。
我认为,科学家正是因为他们对未知的追求和好奇心驱动,才能够做出一系列伟大的发现和突破。
正如材料2所说:“作文必须要有开头、承接、结尾”,科研工作也需要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步都要扎实地承接上一步的发现,直到最终揭开问题的答案。
2. 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什么是诗?我的回答:诗是一种运用语言艺术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
它通过独特的韵律和押韵,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体验。
诗歌常常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读者感受到文字的美与力量。
问题2:简述古代诗的特点。
我的回答:古代诗的特点有:形式古朴,秉承着古代文化的气质;韵律严谨,常采用特定的韵律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言简意赅,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意境;重视意象,通过独特的意象描绘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书写方式特殊,常采用直书横读的方式以及特定的布局形式等。
3. 请根据所学材料完成文章。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读读写写看拼音写汉字第一单元第一课社戏1. 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qián()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
2. 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cuō()着吃。
3. 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piān pì()的,临河的小村庄。
4. 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háng bèi()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5. 这虾zhào lì()是归我吃的。
6. 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qǐwǔ()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
7. 母亲便kuān wèi()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
8. 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zhǔfu()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9. 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dài màn(),是待客的lǐshù()里从来所没有的。
10. 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cuān duo()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11.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fúshuǐ()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12. 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chán chán()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13.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yǒng yuè()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14. 最惹眼的是yìlì()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初二语文第一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面哪一句古诗是在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A.《七步诗》B.《春晓》C.《观书有感》D.《登鹳雀楼》2.“心比天高,身为柳暗花明。
心如槟榔,细语慢谈。
” 上面的句子属于什么修辞手法?A.倒装B.比喻C.对偶D.排比3.下列句子中,使用了疑问句修辞手法的是:A.夜空中最亮的星是哪一颗?B.春风吹过,万物苏醒。
C.他笑着站在那里,像一朵盛开的花。
D.阳光照耀,温暖了整个世界。
4.“第三段的文章中加入了一个问题句,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
” 这句话的语病是:A.虚词滥用B.主谓不一致C.同音同义D.逻辑敏感5.文章中“进一步,形象地描写了景物,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的思考。
”这句话的语病是:A.主谓不一致B.逻辑敏感C.同音同义D.虚词滥用二、阅读理解题初二的语文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散文、修辞手法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阅读理解题:1.阅读下面这篇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弱点。
石头记被列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它以贾宝玉的成长为主线,以“大观园”的兴衰为背景,展现了物质欲望与精神追求的对立。
《西游记》是一部镇星的神话小说,它以孙悟空等人的取经之旅为主线,通过描述唐僧一行人在途中遇到的妖魔鬼怪的各种冒险和困难,表达了作者的愿望,它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艺术瑰宝之一。
《水浒传》是一部以决斗为内容的古代武侠小说,它以宋江等108位英雄的江湖传奇为主线,描绘了农民起义和对抗封建统治的故事。
(1)哪一部小说以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2)《红楼梦》以什么为背景?(3)《西游记》以什么为主线?(4)《水浒传》以什么为内容?三、问答题语文课上学生们通常会学习一些古诗词,下面是一些古诗句,请你试着回答一下相关问题。
C.议论抒情D.说明议论5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 )A.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B.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
C.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
D.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二现代文阅读•(2016·贵州黔东南中考)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结合全文,请你简要说说选文开头画横线部分句子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联系上下文,从下列句子中任意选择其中一句的加线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①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②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3.选文中第二处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结合选文内容试分析其作用。
4.选文在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
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查看答案解析加入组题练习三综合性学习1(2016·福建福州中考)用一句话概括以下新闻的主要内容。
新华社联合国2015年2月26日电第69届联合国大会26日召开全会,一致通过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决议。
该决议决定联大将于5月召开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会议,认可各会员国对反法西斯战争有各自的胜利纪念日,决议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人类,特别是亚洲、欧洲等地区民众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社戏》课后自主学习练习题(附答案)【课文学习指导】一、自主学习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宛转絮叨怠慢蕴藻家眷渔父喝采旺相桕树楫子3、理解下面的词语。
惮:絮叨:撺掇:弄潮:依稀:宛转:悠扬:自失:皎洁:归省: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简要归纳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第二部分(第自然段):第三部分(第自然段):2、课文以“社戏”为线索,以“看戏”为故事主要内容,为什么开头要写在平桥村的生活?下面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交代出故事叙述的主要人物。
b、揭示出故事发生的主要环境。
c、写出“我”和小友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d、渲染气氛,介绍故事的特定环境,为情节的发展创造条件。
3、平桥村之所以“在我是乐土”,是因为(用概括的语言填写):⑴⑵⑶4、课文的第二部分写了看社戏的经过,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出看社戏经过层次表。
5、“我”第一盼望的是到赵庄看戏。
但一开始就遇到了波折。
在的帮助下,首先解决了的问题,接着又摆出三条理由:⑴;⑵;⑶;并说了“”的话,才解除了外祖母和母亲的顾虑,实现了“我”去看戏的愿望。
6、下面是对写这个波折的目的的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增加小说的生动性,使情节曲折,更吸引人。
b、表现外祖母对“我”的宠爱,刻画了外祖母慈祥的形象。
c、表现平桥村少年朴实好客的特点。
d、表现平桥村少年聪明能干的特点。
7、在下面句子的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动词,然后分析一下这些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后几步,即又()前出了桥。
答:8、课文写少年们夜行船有下面两句:①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归纳第一课《藤野先生》绯红fýihïng:深红色。
标致biüozhi:漂亮。
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外表、风度等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唤起美感上的极大享受的。
)落第luîd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bùxùn:无礼。
逊,谦逊。
(不恭敬,没有礼貌;骄横。
)诘责jiãzã:质问并责备。
托词,托辞tuōcí,tuōcí:找借口。
油光可鉴yïuguüngkþjiàn文中是说头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油光,形容特别光滑亮泽。
可鉴,清澈得可以照见人。
鉴,这里是照的意思。
)抑扬顿挫yìyáng-dùncuî:高低起伏,停顿转折。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或文章或诗文可读性强,朗朗上口,音调铿锵有韵。
深恶痛疾,深恶痛绝shýnwù-tîngjuã:极端厌恶和痛恨。
也作“深恶痛疾”。
第二课《我的母亲》翳yì:指引起黑睛(角膜)混浊或溃陷的外障眼病以及病变愈后遗留于黑睛的疤痕。
凡眼内、外障眼病所生遮蔽视线影响视力的症状皆可称翳。
责罚zãfá:处罚;惩处。
气量qìliàng:胸怀,度量。
质问zhìwân:根据事实提出疑问;责问。
广漠guǎngmî:广大空旷。
管束guǎnshù:遏制自由行动或言论;约束,使不越轨。
宽恕kuünshù:宽容饶恕。
文绉绉wãnzhōuzhōu:形容人言谈、举止文雅的样子。
第三课《我的第一本书》幽默yōumî:诙谐风趣而又意味深长。
凄惨qÿcǎn:凄凉悲惨。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第一单元第一课藤野先生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发髻.()解剖.()油光可鉴.()教诲.()诘.责()瞥.见()杳.无消息()畸.形()匿.名()不逊.()深恶.痛疾()2.为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含义。
①油光可鉴.()A.镜子B.照C.借鉴②深恶痛疾.()A.疾病B.急速C.痛恨③杳.无消息()A.消失,不见踪影B.幽暗C.深广④抑扬顿挫.() A.挫折B.挤压C.降低3.下面结合句意解释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掌故: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B.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落第:考试不及格)C.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不逊:不虚心)D.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模胡:马虎、不讲究)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B.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
C.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5.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暗线是。
6.名著阅读。
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
(1)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是)(2)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是)(3)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
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二、课内阅读(一)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共10篇)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一): 8下人教版语文练习册答案第10课10 组歌1.Jīn chì dǎo niù lán qióng xiān kù2.镶嵌璀璨吁壑凌翱翔3.略4.黎巴嫩《泪与笑》《先知》《沙与沫》泰戈尔5.略6.它是海岸的情人,是人世间的守护者7.海浪对海岸一往情深,作者借此表达对祖国的深厚情爱.8.我要守护这个世界,我对世间万物拥有满腹的爱情.9.略10.雨是奉献着和使者的形象,爱情不只包括情感传递,更意味着奉献.11.略12.(1)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2)绿荫中经常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13.纯洁神圣14.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15.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一点批评.16.雨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二):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8课《短文两篇》的研讨与练习的答案是什么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8课《短文两篇》研讨与练习的问题一、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的追求?二、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到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三、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
把两文联系起来阅读,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1.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2.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自己找,有很多很多的).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3 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鲜明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面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的这样写.将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的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盼光明的心情.啊啊啊啊啊,要抓狂了.我一个字一个字的打出来的啊,痛苦啊.质量保证!不然我真要疯了!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三):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练习册答案24课,第一题是背诵默写,25课和5单元达标测试答案,除这单元其他全有……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四):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课后练习题答案【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怎么理解2.”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3.“我的第一本书”有哪些深层含义4.“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含有怎么样的情感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5.这一册书以后再也不会用了,这一点作为教师的父亲不会不知道.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认真的修补呢1、不仅仅指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2、“人不能忘本”巧妙的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本”这里指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作者所指主要是后者.3、同第一题4、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百感交集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生活的苦难和学习条件与环境的恶劣.那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5、父亲细心、善良、伟大,表现了他对儿子和元贞的关心.他知道这书以后不会用了,但是作为元贞一生唯一的一本书,他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元贞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意义,也希望儿子能好好珍惜人生的第一课.好啦没啦选我吧!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练习册23课P80的参考答案买一本王后雄学案,挺全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练习配套练习册答案、1.zài sù méng jǐ yān è yǎn yǎn fān2.衍劫咎栖濒扼萌翩3.消(销)(2)逢(缝)(3)澜(斓)(4)竟(竞)(5)熔(融)(6)簙(薄)4.(1)装满(2)充满(道路)(3)内心(4)办法5.; .:“ .”6.(1)√ (2)× (3)× (4)× (5)×二、(一)1.种子都是有生命的.2.寿命短的一般种皮比较薄,寿命长的大部分有坚硬的外壳.3.控制温度和湿度.4.不能省去.“一般”表示在通常情况下,若去掉与实际意思不符;“有的”限定一些种子寿命很短,若去掉也与实际不符.5.略.(二)1.什么是雾(雾的定义)雾的消除(人工消雾)2.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3.时间顺序.4.雾对交通的影响是大家所熟悉的,故略写;雾对人的危害具有很大“隐蔽性”,故详写.5.(1)“适当”是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限制,从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2)“据测定”说明后边的结论是确定的事实,从结论的来源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七): 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练习册第三课答案一定是《配套练习册》上的答案啊.自从乔元贞走后,史承汉也跟转走了.铁三角在二年级时就只剩下二黄毛了.二黄毛不会念书,家里也不是很富裕,读了一年多后也就回去了,天天帮父母挑水种地,虽然智力上比不上别人,但劳动起来却非常卖力.他的父母因此也很欣赏他. 日子平凡地过着.一天,一支军队进入了村子.人们放下手中的活,围着街道,围看这群“不速之客”.二黄毛也挤在人群堆里,看着一个个士兵,仿佛在看着一尊尊佛像.后来经过打听,才知道是八路军的队伍,刚刚从前线撤回来,马上要到东北去抗战日本鬼子.二黄毛再也按奈不住了,跑回去给他爹说,他想参军.他爹当时就给了他一巴掌.他爹说:“你给老子好好在家种地.”他爹的话好像给了他一个当头一棒.然而,二黄毛并没失望,却自己私下做了一个决定.第二天,他趁爹不留神,扔下手中的活儿,溜到八路军住的那个破寺庙.来到大门口,站岗的士兵拦住了他,好说歹说都不让他进去.他只好到后院,翻墙而入,他来到一间房子外在,从纸窗里看见一个长官,于是他敲了敲门.“请进.”二黄毛推门进来了,那个长官仍然埋头伏案.二黄毛不知所措,恐慌了一会儿.长官见没声音,便抬起头来.“哟你是谁呀”长官惊奇地问.“我……我叫二黄毛,是这个村子里的人,我想参军.”二黄毛“吱吱唔唔”地回答.“呵,参军你参军吗”长官笑了笑说.“我要消灭敌人.”二黄毛坚决地说.“消灭敌人,你知道敌人是谁吗”长官问.“不知道,但敌人就是敌人.”二黄毛说.“你多少岁了,小同志”长官笑着问道.“十五,十六,不,是十七,噫”二黄毛急了.他开始摸腮.“哟,岁数都数不清,还是数清楚了再来吧.”长官说道.二黄毛连忙说:“长官,给我一次机会吧,我一定会干得很好的……”长官:“……”.二黄毛就这样随着八路军去东北抗日击倭.在北平,他们遇到了埋伏.“快撤离,到占领的战壕里去.”班长叫道.由于伤亡惨重,连二黄毛这样的炊事员也不得不端起枪,上了前线.看着战场,二黄毛惊呆了,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只听见爆炸声和枪声,浑在一起,不停地在耳边响.这时,长官冲了过来,给了他一巴掌说:“你还愣着干什么你不是要机会吗来了.快打呀.”“轰——.”血和土拌在一起,像草莓浆一样,洒在他的脸上,二黄毛以为他自己死了,便躺下了.…………一个日本鬼子用枪瞄准了他.“啪”,血溅了一地.二黄毛用剩余的力气抓住那把枪,打中了鬼子.鬼子倒下了.草莓浆从鬼子的头上涌出来.二黄毛醒了,他发现自己坐在床上,再看看旁边的那个人,也负了伤,他从那一层层绷带里,终于认出了那是长官.他拼命地叫他,但他始终不答应他.从这以后,二黄毛再也不害怕了.他带领大家冲锋战斗.也负过几次伤,但都不太严重.后来,因功勋卓著调入了侦察队里.夜里,二黄毛随着几个兄弟去敌人阵里去偷资料.他们成功地翻铁网,没有被人发现,他们继续深入营地时,一个鬼子看见了他们,大叫起来,二黄毛听见了拔腿就跑.这时,一个鬼子瞄准了他.“啪”,像草莓浆一样,血溅了一地,二黄毛倒下了.草莓浆从他的头上涌出来.他用剩余的力气去抓那把枪时,枪是那么近,却永远也抓不到.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八):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创新练习期末综合检测卷答案1.D2.C3.B4.B5.C6.A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7.C 8.B(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9.B10.(1)有的人(2)这11.小人害怕他,就用钱财来引诱他,他神色非常严肃,瞧也不瞧.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3.他洁身自好,清正廉洁,皇上了解其秉性,保护他.(三)古诗文积累.(8分)14.(1)骈死于槽枥之间(2)化作相思泪(3)沉舟侧畔千帆过(4)草色遥看近却无(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7分)15.“我”斩钉截铁地断定这一排樟树必定会死去.原因:这一排树毫无生机;栽种的地方土不肥沃,水分又少;植树节过去好些日子了,接连几天的气温都那么高,又没有下雨.16.时间树的形态我的心情两星期前光杆司令,毫无生机怀疑、固执、悲观两星期后发芽吐绿,绽放绿意惊喜、愧疚、关爱17.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启发:对别人的缺点、不足要宽容,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的未来;要扶持和关爱他人,而不是断然地否定.18.(1)示例:“光杆司令”一词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樟树栽下去的时候直挺挺、光秃秃的形态.“与其说”“不如说”“更不要说”这几个词语突出地表现了作者内心对樟树的形态十分失望.(2)示例:“一丝绿色”“一抹绿色”“一片绿色”,短语之间只有一个字的区别,却写出了樟树变化的过程,用词简明扼要,表现了作者对樟树的关注.19.示例:莫言,他身处逆境,遭到别人的歧视,但他就像文中的樟树一样不断克服困难,顽强不屈地展现自己的精彩,绽放着自己的美丽,在文学的道路上大胆探索,最终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3分)20.①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②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发泡水泥“安全节能”的特征.(答到其中两点,意近即可)21.①阻燃;②抗压强度较高,不变形,抗裂性强;③安全环保;④使用寿命长;⑤保温、隔音效果好.(答到其中四点,意近即可)22.举例子.用近年来多座大楼失火的实例来说明失火是由易燃的保温材料被火花点燃引起,这种保温材料亟需禁用和替代,由此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发泡水泥.23.(1)× (2)× (3)√24.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1)示例:①交通、旅游部门要及时发布道路、景区预报,指导百姓出行;②游客要及时关注相关信息,制定好出行计划,避免在拥堵时段、路段出行;③国家出台日常的带薪休假度,方便普通百姓灵活选择出行时间、出行路段.④有出行计划的百姓就近选择旅游目的地.(2)示例:明明,班主任也想让大家过一个愉快的暑假,不然他(她)也不会组织同学们来出谋划策的,眼下放弃出游计划,不是因为班主任,而是因为上级有明文规定.我想这也是出于集体安全的考虑,所以请你理解班主任吧记住要评最好啊!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九):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册第七课《背影》答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配套练习册答案2.(1)不幸的事接连发生.(2)凄惨暗淡,不景气.(3)犹豫.(4)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情郁于中:感情积聚在心里.琐屑:细小而繁多(的事).3.(1)√(2)× (3 ) √ (4 )√4.D5.A二、(一)1.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上火车.2.因为他爱子情切,别人去不放心.3.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4.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表明“我”痛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二)1.jǐ lù x iǎn g bó2.为下文写那位父亲托孩子骑在自己的脖子上看电影做铺垫;同时也是与后文形成对比,今昔相比照,父亲由年轻的电影迷变成“不想凑什么热闹”的老人,由那时能托起我看电影的健壮变成了如今的花白头发的驼背.3.平日的生活里“我”很难记起,很难注意父亲表达父爱的方式,因为对这“爱”似乎已“习以为常”了.可是,眼前这位父亲的举动勾起了我对童年,对这相似一幕的回忆,而这一举正是浓浓的父爱啊!4.父爱如山,父爱是海,无论我们长多大,无论我们走到哪,无论我们飞多高,父亲无私的爱会永远伴我们左右,而父爱是无价的,父爱的高度是无法丈量的,因为父爱是没有终点的.八年级下册语文练习册答案人教版(十): 八年级语文配套练习册第二单元综合练习答案1. (1)Wù (2)pī (3)chāi (4)chǔ(5)jié (6)méng (7)han (8)kè2.(1)嫉(2)伎 (3)沛(4)懒(5)烦琐(6)掷(7)卸(8)颓(9)藉3.(1)掸——惮(2)燥——噪(3)淘——啕(4)籍——藉4.(1)惨淡(2)趴(3)颠沛(4)寂寞5(1)外貌描写(2)动作描写(3)外貌描写6.人生如歌每一拍都是悦耳的人生如剧每一幕都是美丽的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一)我的老师我的老师①春天又到了.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③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⑤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⑥他的课讲得极好.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⑦他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大声地说:“好!满分!”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些鼓励.这情景,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⑧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⑨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笋.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飘起得意十足的稚气,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⑩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永远陪伴着我的心,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1.请从第②段中找出与画线句“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的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或“迎春花举起……生命之歌”.2.第③段画线词语“情不自尽”中的错别字是,其正确的写法是 .3.为什么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留给“我”的印象最深(1)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在放风筝时表现出生命的力量震撼了“我”;(2)刘老师对生活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4.阅读④—⑦段,完成下表.(1)流老师旋转着写板书(2)刘老师动情地讲课.(3)学生心头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又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4)乐观向上、身残志坚、敬业爱生、热爱祖国.(二)一个美丽的错误上一个论坛,读到网友发的一个帖子,感动莫名.那帖子的大概内容是:一次数学考试,毛毛有一道题做错了,老师在旁边扣了1分.还有一道连线题,左边竖列的是“一车土”“一块砖”“一张纸”,右边竖列的是“1吨”“2公斤”“3克”.毛毛在“一块砖”和“3克”之间连了道线.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上要求学生写一段话,这段话是不计分的.毛毛的那段话里有这样的句子:“我爸爸是个挑砖工.我希望所有的砖头不要太重,每块砖只有3克就好了.我爸爸太累了.我爸爸太辛苦了.我爱我的爸爸!”老师用红笔在旁边加了1分,还写了一段话:“爱心加1分.你得了满分——爱心满分.祝贺你!”爱心满分!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个毛毛呢天真,孝顺,联想丰富……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他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怜惜与挚爱.那么,又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那位老师呢耐心,智慧,善解人意……一个多么可敬的老师,是她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天堂,是她为孩子的爱心增添了光明的亮度.学生故意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老师也跟着存心“错误”了下去,一道连线对接起来的,也许是两颗同样纤细质朴的善良的心……我不禁想起了一个让我鼻子发酸的故事:一个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阿爹还没走(当地人称人死为“走”)的时候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当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听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作文刚好一页,字歪歪斜斜的.那一页,老师没有给分,只是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接着,我将自己想成了这个“怪”孩子的老师.当我看到这篇作文,会不会感动呢说实在的,此时此刻,我真的也想像毛毛的老师那样犯一个美丽的错误,在这篇作文上画一个红红的勾,倾心聆听一次孤儿寡母的爱与哀愁,轻轻地抚摸一下失去父亲的孩子的创痕,拓宽一个孤寂孩童爱的出口.《圣经》里说:“你们如果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就一定不得进天国.”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孟子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而我想说的是,我爱那个在艰难的生活夹缝中仍懂得感恩的孩子,我爱那个在无邪的心灵前深深凝视的老师,我喜欢那个美丽的错误……1.因为毛毛爱爸爸,为表达自己减轻爸爸生活重压的真诚愿望,他虽然知道如何正确解答却故意将题错答.毛毛通过故意错答题的方式,表达了对辛苦劳作的父亲的同情、怜惜和希望减轻父亲劳苦的纯真想法;体现出了天真孩童的拳拳爱父之情.2.两则故事都涉及了热爱和孝敬亲人的内容,都体现了“感恩”这一共同的主题,因此二者之间联系密切.用意:丰富了文章的表达内容;更能引发读者反思自己的行为,激发自己的爱与感恩之心;通过故事中两位老师截然不同的做法比较,启发教育者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学会捕捉和感受儿童细腻的感情,珍惜儿童所保有的“真、善、美”.(答对两个要点即可)3.纯真、善良、孝顺、懂得感恩,富有爱心.4.含义:错误是真实的,做法是朴素而美好的,通过这个“错误”所折射出得毛毛的纯真与爱心是美好的.作用:体现反常思维,使文章题目显得新颖独特,更能引起读者阅读与探究的兴趣.5.点评见解独到、深刻,表达通顺即可.6.叙述要通顺,情感有表现力,思想要健康.。
语文八下第一课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 选择正确的字音填空。
1. 潺潺(chán chán)/潺潺(chàn chàn)2. 恍若(huǎng ruò)/恍若(huàng ruò)3. 沉默(mò)/沉默(mù)4. 蜿蜒(wān yán)/蜿蜒(wān yǎn)2. 选择正确的字形填空。
1. 传()播/传()递2. 淹()没/淹()死3. 悠()闲/悠()久4. 恍()然/恍()惚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潺潺流水B. 恍若隔世C. 沉默不语D. 蜿蜒曲折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那潺潺的流水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B. 这条蜿蜒的小路,通向了远方的梦想。
C. 他的沉默,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力。
D. 恍若隔世的景象,让人陶醉其中。
二、词语运用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赢得了听众的热烈掌声。
B. 那里的风景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C.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让人感到惋惜。
D. 她的举止优雅大方,令人赞叹不已。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B. 他的性格内向,不太善于交际。
C. 这场雨下得很大,街道一片汪洋。
D. 他的歌声悠扬动听,让人陶醉。
三、句子仿写1. 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个比喻句。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2. 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个拟人句。
那条小河在静静地流淌。
四、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岁月静好文章内容:岁月如歌,静好如画。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
那是一种内心的平和,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未来的期待。
问题:(1)文章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藤野先生》测试卷班级:姓名:分数:一、基础知识:1、指出下面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和意义。
(1)油光可鉴.():(2)不倦教诲.():(3)抑.扬顿挫():(4)深恶.痛绝():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绯.红(fěi)不逊.(xùn)B、瞥.见(piē)畸.形(qí)C、诘.责(jié)教诲.(huǐ)D、驿.站(yì)托辞.(cí)3、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有一间地板便常不免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墙上。
4、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肚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答:(2)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答:5、填入下列句子中恰当的一项是()(1)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的著作。
(2)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3)日本报纸上很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4)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A、学问学术斥责诘责B、学术学问诘责斥责C、学术学问斥责诘责D、学问学术诘责斥责6、将下列几句话按照正确的次序重新排列,并说明这样排的理由。
(1)其实这三件事儿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高等动物的特征。
(2)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3)别的动物也都吃生的,只有人类会烧熟了吃。
(4)别的动物,除了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走路都是让身休跟地面下平行,有几条腿使几条腿,只有人类直起身子用两条腿走路,把上肢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活儿。
(5)正是因为说话跟吃饭、走路一样平常,人们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选择题:
第一课的标题是?
A. 《春》
B. 《背影》
C. 《记承天寺夜游》(正确答案)
D. 《藤野先生》
下列哪一项不是本课作者所描写的景物?
A. 明月
B. 竹柏影
C. 繁星(正确答案)
D. 庭院
本课中,作者与哪位友人共同夜游?
A. 苏轼
B. 张怀民(正确答案)
C. 李白
D. 王羲之
下列哪一句是本课中的原文?
A.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正确答案)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D.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本课作者通过什么来表达自己豁达的心境?
A. 对月亮的赞美
B. 对友人的怀念
C. 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正确答案)
D. 对往事的回忆
下列哪一项不是本课所传达的情感?
A. 宁静
B. 忧伤(正确答案)
C. 闲适
D. 豁达
本课中,作者用“积水空明”来形容什么?
A. 月光下的庭院(正确答案)
B. 清澈的湖水
C. 明亮的星空
D. 竹柏的影子
下列哪一项不是本课中的写作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正确答案)
D. 借景抒情
本课的作者是哪位文学家?
A. 鲁迅
B. 朱自清
C. 苏轼(正确答案)
D. 老舍。
八年级语文第一课《藤野先生》测试卷
班级:姓名:分数:
一、基础知识:
1、指出下面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和意义。
(1)油光可鉴.():
(2)不倦教诲.():
(3)抑.扬顿挫():
(4)深恶.痛绝():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fěi)不逊.(xùn)
B、瞥.见(piē)畸.形(qí)
C、诘.责(jié)教诲.(huǐ)
D、驿.站(yì)托辞.(cí)
3、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有一间地板便常不免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墙上。
4、结合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肚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
..极了。
答:
(2)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答:
5、填入下列句子中恰当的一项是()
(1)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的著作。
(2)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3)日本报纸上很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4)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A、学问学术斥责诘责
B、学术学问诘责斥责
C、学术学问斥责诘责
D、学问学术诘责斥责
6、将下列几句话按照正确的次序重新排列,并说明这样排的理由。
(1)其实这三件事儿都是极不平常的,都是使人类不同于别的高等动物的特征。
(2)语言,也就是说话,好像是极其稀松平常的事儿。
(3)别的动物也都吃生的,只有人类会烧熟了吃。
(4)别的动物,除了天上飞的和水里游的,走路都是让身休跟地面下平行,有几条腿使几条腿,只有人类直起身子用两条腿走路,把上肢解放出来干别的更重要的活儿。
(5)正是因为说话跟吃饭、走路一样平常,人们才不去想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6)同样,别的动物的嘴只会吃东西,人类的嘴除了吃东西还会说话。
(7)可是仔细想想,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3)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4)实在标致极了。
(5)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6)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的意思。
“这样”是指。
这句话表达作者
2、这两段写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1);(2)
;(3)。
3、第(2)句用的修辞方法是,它的作用是。
4、第(4)句用的修辞方法是,它的作用是。
5、第一段中有四个“也”字,其中有一句的“也”与另三句用法不同,这个句子是,不同的理由是:。
文中的“顶”字,其中一个与另外两个不同,是,理由:。
6、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反映了他到东京的目的是: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大学生
(1)那人胸前戴着枚校徽,显然是大学生。
(2)中年男人于是走过去,在他身后站住。
柜台上躺着一本厚厚的书,大学生翻着,思量着是买还是不买。
(3)书店营业员走到大学生面前:“这是最后一套啦,买吗?”大学生犹豫着。
(4)“一套《鲁迅全集》比整个书店还值钱……”营业员把手中的售书单扬了扬,“开票吧?”(5)大学生往喉咙里咽了一口唾沫,“可是……”
(6)营业员同情地瞥了大学生一眼,拿起柜台上的那本第一卷:“我给你留下来行吗?”(7)大学生尴尬地点点头。
(8)“我买!”中年男人忍不住大叫一声,把大学生吓了一跳,营业员也惊疑地抬起头来。
(9)“不就是几百块吗?”中年男人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匝百元的票子,摔在柜台上。
(10)营业员为难地瞧着大学生,大学生一扭头就往外走,谁知大学生刚刚转过身,就被买书人拽住了胳膊,“别走!我是帮你买的!”
(11)谁信这是真的呢?大学生愣愣地看着陌生男人,眼瞧着他把钱递给同样吃惊的营业员。
(12)书买下了。
中年男人让大学生把书抱着走出了店门。
(13)正午的阳光下,他们先后站住了。
(14)大学生莫名其妙地问:“你这是……?”
(15)男人把他拉到一边:“这书,就是你的了!小兄弟,你是大学生,我想求你帮个忙……”(16)大学生心里一动,“只要我能做到……”
(17)中年男人笑笑,压低嗓门:“是这样。
我有个不争气的儿子,过两天要考技校。
他怕考语文。
“
(18)“嘿嘿,帮个忙吧。
……”
(19)大学生没出声。
(20)男人垂下上眼皮,“孩子无能,我也难受,要不,这次招工又吹了……”
(21)大学生依然沉默。
(22)“如果嫌少,我再加点儿。
”
(23)“恐怕……”
(24)中年男人似乎猜透了他的心思:“你不用担心……两个监考的都是我的熟人……何况你长相也和我儿子差不多……”
(25)“好吧。
”大学生看了看那套《鲁迅全集》,狠狠心,但话刚出口,就有一丝后悔。
(26)两天后,大学生随人流走进考场。
他胸前的校徽已经摘掉了,拿在手上的是一张准考证,此刻他已经是另外一个人了。
大学生已经消失。
(27)三点半,大学生大步走出考场。
中年男子立刻迎过去,“怎么样?”
(28)“还可以。
”大学生回答,把校徽端端正正地别到胸前。
“我原以为是难题,其实再简单不过了。
”他轻松地说,推开中年男人递过来的书,“算了吧,只当我帮个忙。
”
(29)一个月后,中年男人收到儿子的考试成绩通知单。
语文是零分,白卷。
1、上文第(2)段中,书的量词用的是“本”,而(3)(4)(25)等段中都用“套”,第(2)段中的量词是不是用错了?为什么?
答:
2、第(4)段中,营业员说“一套《鲁迅全集》比整个书店还值钱。
”对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3、第(9)段中加点词“摔”换成“放”好不好?为什么?
答:
4、第(10)段中营业员为什么“为难”?
答:
5、文中的中年男人之所以“请“那位大学生代他怕”考语文”的儿子去考技校,是因为:(1)
;(2);(3)
6、第(26)段中,“大学生已经消失”的意思是:(1);(2)
7、第(28)段中“他轻松地说”中“轻松”是指:
三、小作文
你对哪些一位老师的印象最深呢?你还记得他的一个小小的细节吗?请你写一个片断,描述一下这个细节,不少于200字。
附:答案
一、1、(1)jiàn 照(2)huì教导(3)yì压制(4)wù厌恶2、D 3、
C 4、(1)油光可鉴:指头发上抹油,梳得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
标致:漂亮,此为反语,用来讽刺。
(2)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至极。
5、A 6、(2)(7)(5)(1)(3)(4)(6)
二、(一)1、只不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对留学生的失望之情2、(1)在上野赏樱花(2)不中不洋的打扮(3)学跳舞3、既是比喻又是夸张,辛辣地嘲讽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丑态。
4、反语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样。
5、也有解散辫子的,这个“也”字起连接作用。
顶得学生制帽,这个“顶”是动词。
6、寻求救国真理,志趣在有几本书买。
(二)1、没错,从第(6)段可知那是一套中的第一卷。
2、这是就《鲁迅全集》的价值而言的。
3、不好,用“摔”更符合人物自恃财大气粗,盛气凌人的特点。
4、因为他已答应为大学生把书留着。
5、大学生爱好文学;监考的是熟人;大学生长相与他儿子差不多。
6、他冒名顶替考技校,身份临时改变;这种舞弊行为不符合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形象。
7、他经受了一场人格的考试,卸下了思想包袱,所以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