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大道,无往不利——评赵士林《国学六法》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此书好在“六法”所提甚妙!《岳阳楼记》言:前人之述备矣!先秦之学问如通天大路,任后辈之驰骋,无往而不利!自汉独尊儒术,宋明理学以至于清,此六类不能同举,以儒为大,唐释稍强,至于法家,诚言如是,未有得善果者,或入酷吏传,孰不悲夫?违兵家之道事层出不穷,以萨尔浒之战为甚。
墨者为谁?清官渐少,污吏横行,至明清之际,素行者几?皆垒名利,恐其后。
道者,扶乩驱邪为能事,几毁正途。
而提法使其兼容并蓄,作用互补,岂不妙哉?
我解释一下上面我说的话——其实不必了,都看得懂:-)
国学之六大经典能够贯通的在一起说,而且深入浅出,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没给出好为人师的感觉,就更不容易了(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在阐述每一部分的时候是站在本部分的基础上发挥,并且能够把其它部分的辅助这部分的内容,如儒的说孝,仿佛有些乱,其实正是巧妙地将此六经典互用了。
不仅如此,广泛引用诗、集等内容进来,这也是国学的重要内容,虽然这里说的六大经典,但实际款曲互通,本就是一体的。
百度词条里称赵士林先生被誉为“国学最佳教授”,当当称“最受欢迎国学课最敢言、最个性的学院派愤老”,见附录可知矣。
《警惕文化的“三聚氰胺”——从“国学热”谈起》同样一篇很大的一篇文章,两几个针对性的文字,查了一下,指梅朝品、翟鸿燊等人,虽未指名道姓,但与直说没什么区别,称为愤老应该是很准确的。
其实赵老先生大可不必如此激愤,以仁而论,以心而论,于儒于道皆不适宜,仁,忠恕而已,以道养生,怒不可也,人各安其道,以禅清心岂不更好?翟先生之佛字解法大可理解成调侃之语,若跳出教义之外,连锁的说法未尝不正确啊。
新的时代确实要让经典国学重新焕发青春,这是土特产,滋补极品,当然体质不同,特产个别部分保质不同,又因为有度的把握,故而让我们有所区别,作为师级人物,自然要教给我们正确的东西,感谢赵先生,原汁原味,火候恰当——这点很难,如特评lee_li说,每个人其实都是内向与外向的混合体,不同的条件触发不同的特征而已,这六样国学其实也似如此,如何运用才是大道,也有人说十分钟看完了,只说明他很识字的,殊知任何知识过目极易,要应用才是硬道理,让我等慢慢体会吧,必有受用。
稍有想法是,易学本起自占卜,不必隐讳,汉之京房李,宋之邵康等又有所发展,所谓会易不占是指掌握易经的人不用起卦即可根据周围的变化等相关信息,揣测事物的发展态势,并不是说不屑占卜。
人对未来世界与事物的好奇是天经地义的,占卜未尝不是一种探索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