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课程大班数学(2020年整理).pptx
- 格式:pptx
- 大小:28.86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节幼小衔接——数学内容:❗️一、学习目标: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学会认数,对应数与量的基础对应。
2.初步形成数的概念,为将来的计算做基础。
3.在比一比的活动中,体验比较的方法,需认字:“比、多、少、高、矮、长、短”等字。
4.初步培养数感。
❗️二、课后作业:1.复习字:比、多、少、高、矮、长、短。
2.练习4面有标注日期。
(家长需帮忙读题目)❗️备注:今天第一天上课,各位小朋友对坐姿、握笔和课堂纪律还不适应,接下来我们老师会在这方面上课严格要求小朋友,希望各位家长理解,包括45分钟上一次厕所喝水,回家让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如遇不会的题目或做错请各位家长不要批改,谢谢!第二节幼小衔接——数学内容:一、学习目标:1.主要是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
2.培养空间观念,帮助孩子理解位置的相对性,并学会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3.引导孩子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发展孩子的空间观念。
4.1-5的认识及书写格式。
二、课后作业:1.复习字:上、下、前、后、左、右。
2.练习2题标注日期(家长需帮忙读题目)3.按要求规范书写数字1-5。
(田字本)剩下的写完。
4.复习空间方位。
5.订正上一节的内容(涂颜色和尺子的内容做对了但是画错了,重新画)❗️书写注意:1不能对角顶,4两边的长短是不一样,注意不要写成小红旗。
备注:空间方位相对比较难,在家里可用物体跟孩子进行互动,数字1-5的书写必须规范要求,书写格式如下图,田字格只写半边,另外,前后两个字相对难,很多孩子不会写,在家里可以握着孩子的手带写。
第三节幼小衔接——数学内容:一、学习目标:1.复习上一节内容空间方位。
2.1-5的基数含义,认读、写数的顺序,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通过让孩子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来强化数概念,帮助孩子初步建立数感与符号感。
3.大于号、小于号及等于号的认识、区分及运用。
幼儿园《幼小衔接第、的认识和加减法》大班数学课件 (一)幼儿园教育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在幼儿园必须有关键的科目,如数学,英语和语言等。
这篇文章将介绍《幼小衔接第一步:的认识和加减法》大班数学课件,以及它是如何帮助幼儿进行数学学习的。
首先,这个数学课件使用了生动有趣的图像和音频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其中包括了认识和加减法的概念。
通过图像和声音的互动,孩子们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也非常重要。
其次,这个数学课件设计了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教授数学。
其中有一些交互式游戏可以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数字和数学问题。
例如,一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数字和操作符,然后解决问题。
这样的游戏让孩子们觉得这些数学问题非常有趣,也让他们更自信地面对数学课程的挑战。
另外,这个数学课件还设计了许多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可以帮助孩子们在数学方面不断提高。
这些练习题包括了各种加减法问题和数学题目,可以让幼儿在自己的步骤中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
这些练习题也可以帮助教师们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因为这些练习题都是按照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来设计的。
最后,这个数学课件配置了详细的老师教学指南,这些指南不仅可以帮助老师使用数学课件,还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这些指南还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监测并纠正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总的来说,《幼小衔接第一步:的认识和加减法》大班数学课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幼儿学习数学。
这个数学课件不仅使数学学习更加有趣而有效,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数学基本知识,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幼小衔接大班特色数学课程课件20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幼小衔接大班特色数学课程》第20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并能够用相应的词汇进行描述。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观察两个物体,并准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2. 培养学生使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大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观察两个物体,并准确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难点:培养学生使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大小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故事课件、实物道具。
学具:学生手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故事中,两个角色在比较他们的物品大小,引发学生对比较大小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0分钟)讲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道具,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大小。
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比较大小的规则。
3. 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互相比较物品的大小,并使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活动,根据给定的物品,设计比较大小的游戏。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
六、板书设计板书比较大小的方法板书内容:1. 观察两个物体2. 使用恰当的词汇描述大小3. 遵守比较大小的规则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找寻两个物品,比较它们的大小,并使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作业题目:比较大小的实践活动答案:请学生将比较大小的结果和描述记录在作业本上。
2. 请学生设计一个比较大小的游戏,并与同学分享。
作业题目:设计比较大小的游戏答案:请学生将游戏设计方案记录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够使用恰当的词汇描述物体大小。
大班幼小衔接课件专用版全文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大班幼小衔接》的第二章节“探索数字与图形”,详细内容涉及认识数字110,了解基本的几何图形,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数感和空间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熟练掌握数字110,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2. 培养幼儿对基本几何图形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字与图形的结合运用,培养幼儿的数感和空间感。
重点:数字110的认读,基本几何图形的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图形卡片、磁性白板、磁性数字和图形。
学具:幼儿用数字和图形卡片、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引导幼儿观察故事中出现的数字和图形,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数字110的认读,以及基本几何图形的特点,通过例题展示如何进行数字与图形的结合运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发给幼儿数字和图形卡片,让他们进行匹配练习,同时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4. 团队合作实践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数字和图形,共同完成一幅数字和图形结合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数字110的认读,以及基本几何图形的名称。
2. 例题:数字与图形的结合运用。
3. 课程重点:数字和图形的匹配,数数活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和家长一起,用数字和图形卡片创作一幅主题为“我的家庭”的作品。
2. 答案:幼儿和家长可以自由发挥,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课后,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和图形,如家居、交通工具等,增强他们对数字和图形的认知。
同时,可以组织家长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亲子互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大班幼小衔接优质课件专用版(全文完整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字7的书写、组成与分解,能熟练进行7以内数的比较与排序。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为小学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字7的组成与分解,以及7以内数的比较与排序。
教学重点:数字7的认识,书写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教具、PPT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数字7的存在,激发学生对数字7的兴趣。
2. 讲解(10分钟):介绍数字7的书写方法、组成与分解,以及7以内数的比较与排序。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实际例题,讲解数字7的应用,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交流(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数字7的书写方法。
2. 数字7的组成与分解。
3. 7以内数的比较与排序。
七、作业设计(1)写出数字7的组成与分解。
(2)比较下列数的大小:7、5、3、6。
(3)用数字7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2. 答案:(1)7=5+2,7=3+4,7=1+6,7=2+5,7=4+3,7=6+1。
(2)7>6>5>3。
(3)加法算式:5+2=7;减法算式:73=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字7的认识和应用掌握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在组成与分解方面存在困难,需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其他数字的组成与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数字7的组成与分解,以及7以内数的比较与排序。
2.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题,讲解数字7的应用。
大班幼小衔接课件专用版全文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大班幼小衔接教材第三、四章内容进行设计,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认识与运算,以及基础图形的学习。
具体章节如下:1. 第三章《数的认识与运算》:数字010的认识,简单的加减运算。
2. 第四章《基础图形》:认识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能够熟练掌握数字010的认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让幼儿认识并区分各种基础图形。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字的加减运算,图形的识别与区分。
2. 教学重点:数字010的认识,简单加减运算,基础图形的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数字卡片:010的数字卡片,加减运算卡片。
2. 图形卡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卡片。
3. 画纸、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与数字和图形有关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数字卡片和图形卡片,进行数字认识和图形认知的讲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数字和图形的识别练习。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六、板书设计1. 数字010的排列。
2. 简单的加减运算示例。
3. 基础图形的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写出数字010。
画出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2. 答案:3+2=5;52=3;4+4=8;73=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幼儿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教师可布置一些与数字和图形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可推荐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图书和游戏,让幼儿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