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
- 格式:pptx
- 大小:4.50 MB
- 文档页数:25
t c d发泡实验发泡实验TCD发泡试验是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盐水激发试验方法,诊断心脏右向左分流,而心脏右向左分流主要有卵圆孔未闭造成。
有研究证明青年卒中患者约有40%存在卵圆孔未闭。
故TCD发泡实验对卵圆孔未闭所致脑卒中的筛查意义,有利于进一步针对患者病因进行治疗。
该试验方法让患者在护士的操作下通过非侵入的TCD配合盐水激发试验,配合医师、技师安全、快速、廉价完成检查,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真正体现了其优越性。
实验方法:(1)患者仰卧于床上,安装栓子监测设备,将探头放在颞窗,采用双通道单深度技术,主要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调节合适的取样容积和探测深度。
(2)准备3支20ml注射器,2支抽9ml盐水和一支抽1ml空气。
用三通开关将一支盐水注射器和空气注射器连接,另一端连接8号或更大的头皮针,在患者的肘静脉穿刺。
如果应用止血带,穿刺成功后去掉止血带。
用敷贴来固定针头。
通过三通开关将少量血液抽入1个针管。
(血液的作用是增加气泡在血液中的悬浮时间以确保可探测到)在注射前,应充分振荡盐水(2支注射器来回推注20余次)、空气和血液制成血、盐水和空气的混悬液,制造成激活盐水。
(3)将制作好的激活盐水静脉推注,观察10s内有无微栓子信号。
(4)将剩下的一支盐水注射器和空气注射器用上述的方法制造激活盐水在Valsalva动作时进行注射。
正常结果:注射手振生理盐水后,微泡将随着静脉血流从肘前静脉流到右心房。
当受检病人不存在右向左的分流时,微泡将进入右心室,沿肺动脉进入肺循环,而不会进入体循环动脉里。
所以TCD显示屏上将不会有频谱的变化。
阳性结果:当受检病人存在右向左分流时,微泡可从右房直接进入左房而不经过肺循环滤过。
再从左房到左室进入主动脉,再从主动脉三个分支进入体循环,TCD装置就可在脑部探测到微泡信号。
并可根据微泡的数量判断分流程度。
阳性结果判断标准(1999年威尼斯会议推荐标准):以10s内出现微栓子信号作为阳性标准,根据微栓子数量进行分级:Ⅰ级:无微栓子信号(阴性结果);Ⅱ级:1-10个微栓子信号;Ⅲ级:大于10个但未形成“雨帘”;Ⅳ级:形成“雨帘”。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Transcranial Doppler embolism detection,简称TCD-ED)技术,对受试者进行脑部血流情况的检测,评估是否存在心脏右向左分流现象,进而辅助诊断可能的心脏疾病及脑部血管相关疾病。
二、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随机选取的100名健康成年人,年龄在20-60岁之间,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备: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TCD)进行检测。
2. 实验步骤:(1)受试者平躺于检查床上,头部固定,保持安静。
(2)将TCD探头放置于受试者头部特定部位,如颞窗、枕窗等。
(3)通过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以产生微泡。
(4)观察TCD屏幕,记录微泡在脑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四、实验结果1. 正常组:100名受试者中,有95名结果显示为阴性,即未发现微泡在脑部血管中的流动,说明心脏右向左分流现象不存在;有5名结果显示为阳性,即发现微泡在脑部血管中的流动,提示可能存在心脏右向左分流现象。
2. 阳性组:对5名阳性受试者进行进一步检查,发现其中3名存在卵圆孔未闭,2名存在肺动静脉畸形。
五、实验分析1. 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是一种非侵入性、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对于评估脑部血流情况、诊断心脏右向左分流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2. 实验结果显示,95%的受试者未发现心脏右向左分流现象,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符。
3. 阳性组中,3名受试者存在卵圆孔未闭,2名存在肺动静脉畸形,提示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对于诊断心脏疾病及脑部血管相关疾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测方法,可用于评估脑部血流情况、诊断心脏右向左分流现象。
在临床实践中,该技术有助于提高心脏疾病及脑部血管相关疾病的诊断率,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七、实验建议1. 进一步优化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对阳性受试者进行跟踪观察,了解其病情变化及治疗效果。
3. 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心脏彩超、CT等,对阳性受试者进行综合评估,以明确诊断。
关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在临床上安全性分析及可能出现临床应急处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发泡试验在临床中的安全性以及不慎出现意外应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
方法:了解:①TCD发泡实验的概念;生理盐水微泡混悬液的概念;②以病理学作基础,结合护理学及临床医学内容,分析肘前静脉推入生理盐水在TCD发泡实验中是否可行。
结果:①对发泡试验的规程和机制进行掌握;②明白微泡混悬液的安全度较高。
结论:静脉推入生理盐水混悬液于TCD发泡试验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若检查时发生空气栓塞可能够在临床及时有效处理。
【关键词】生理盐水微泡混悬液;TCD发泡试验;处理措施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又称TCD发泡试验,该实验的基础物质为生理盐水,并以其进行激发,在TCD观测中查探脑部血管微泡信号;此查探可判定心脏是否为右向左分流,此外,还能够以观察到的微泡数为基础,判定分流程度[1]。
心脏右向左分流情况的缘由有多种,主要是由于卵圆孔没有闭合引起的。
卵圆孔未闭(PFO)为幼年时期心脏于心房间隔上需自动合闭卵圆孔而未能闭合出现的心脏异常通道,此情况是发生卒中的一大主要缘由[2]。
有研究发现部分患者的头痛同PFO相关联,且该类现象的主要人群为中青年。
本院现以TCD室为平台,结合神经外科、超声科等多个科室展开c-TCD,探究c-TCD流程的安全性,并总结对应的处理方案。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生理盐水微泡混悬液:选一次性螺纹头注射,每支10ml,共3支(连接三通时螺纹头不易掉落);1支抽空气1ml、2支抽生理盐水9ml。
取用三通开关连接空气注射器及生理盐水注射器,第三端接入不小于22号的静脉留置针,用敷贴将病人肘前静脉的针头固定。
经三通开关抽注少许血液于1个针管中。
注射前,将盐水震荡均匀,制成混悬液,使之成为激活盐水,下面称“微泡液”。
Valsalva动作:患者深呼吸并憋3s,后用力呼气(最好达到40mmHg),持续10s。
发泡实验TCD发泡试验是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盐水激发试验方法,诊断心脏右向左分流,而心脏右向左分流主要有卵圆孔未闭造成。
有研究证明青年卒中患者约有40%存在卵圆孔未闭。
故TCD发泡实验对卵圆孔未闭所致脑卒中的筛查意义,有利于进一步针对患者病因进行治疗。
该试验方法让患者在护士的操作下通过非侵入的TCD配合盐水激发试验,配合医师、技师安全、快速、廉价完成检查,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真正体现了其优越性。
实验方法:(1)患者仰卧于床上,安装栓子监测设备,将探头放在颞窗,采用双通道单深度技术,主要监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调节合适的取样容积和探测深度。
(2)准备3支20ml注射器,2支抽9ml盐水和一支抽1ml空气。
用三通开关将一支盐水注射器和空气注射器连接,另一端连接8号或更大的头皮针,在患者的肘静脉穿刺。
如果应用止血带,穿刺成功后去掉止血带。
用敷贴来固定针头。
通过三通开关将少量血液抽入1个针管。
(血液的作用是增加气泡在血液中的悬浮时间以确保可探测到)在注射前,应充分振荡盐水(2支注射器来回推注20余次)、空气和血液制成血、盐水和空气的混悬液,制造成激活盐水。
(3)将制作好的激活盐水静脉推注,观察10s内有无微栓子信号。
(4)将剩下的一支盐水注射器和空气注射器用上述的方法制造激活盐水在Valsalva动作时进行注射。
正常结果:注射手振生理盐水后,微泡将随着静脉血流从肘前静脉流到右心房。
当受检病人不存在右向左的分流时,微泡将进入右心室,沿肺动脉进入肺循环,而不会进入体循环动脉里。
所以TCD显示屏上将不会有频谱的变化。
阳性结果:当受检病人存在右向左分流时,微泡可从右房直接进入左房而不经过肺循环滤过。
再从左房到左室进入主动脉,再从主动脉三个分支进入体循环,TCD装置就可在脑部探测到微泡信号。
并可根据微泡的数量判断分流程度。
阳性结果判断标准(1999年威尼斯会议推荐标准):以10s内出现微栓子信号作为阳性标准,根据微栓子数量进行分级:Ⅰ级:无微栓子信号(阴性结果);Ⅱ级:1-10个微栓子信号;Ⅲ级:大于10个但未形成“雨帘”;Ⅳ级:形成“雨帘”。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在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中价值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隐源性卒中是指经过全面检查仍无法确定病因的脑血管意外事件,其发生在青年人群中,却带来了极大的健康风险和社会负担。
青年隐源性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身体和经济损失。
目前,现有的诊断方法在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中存在局限性,如留下了一定比例的病因无法明确诊断的问题,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在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中的应用及潜在优势,旨在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诊断手段,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在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中的价值和应用,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
具体包括:1.评估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在青年隐源性卒中病因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与传统诊断方法的比较,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3.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在不同病因类型的青年隐源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的诊断策略;4.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在指导青年隐源性卒中治疗和预防复发中的作用,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我们希望能为青年隐源性卒中的病因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2. 正文2.1 青年隐源性卒中的危害青年隐源性卒中是指在35岁以下的人群中发生的突发脑血管疾病。
这类卒中常常表现为突发性的头痛、视力模糊、言语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若不能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1. 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威胁:卒中可能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影响脑细胞的正常功能,严重时会引发脑梗死或脑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对患者的心理影响:突然发生的卒中事件容易给患者造成心理创伤,使其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181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泡实验(contrast-enhancedtranscranial Doppler,c-TCD)即TCD 发泡试验,通过用生理盐水激发试验方法,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测下探测脑部血管找微泡信号检查;检查可诊断心脏右向左分流,并根据探测到微泡数量判断分流程度。
而心脏右向左分流主要由卵圆孔未闭造成,其次为肺动静脉瘘及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 是幼儿时期(年龄>3岁)心脏在心房间隔上应自动关闭卵圆孔未能闭合心脏异常通道;是导致不明原因卒中疾病主要因素之一。
据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就诊患者头痛与PFO 密切相关,尤其对中青年偏头痛诊断[1]。
我院以功能科TCD 室为基础平台,联合多科室(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内科、超声科、ICU 等)开展c-TCD,进一步完善临床脑卒中防治诊疗检查,不断积累经验和完善细节。
本文分析和总结c-TCD 流程中临床上安全性,为经肘前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微泡混悬液,及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而采取相应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生理盐水微泡混悬液:准备3支20ml 一次性螺纹头注射器((1)螺纹头可在连接三通操作时不易脱落;(2)对比使用10ml 一次性注射器可避免反复推拉中活塞无菌区暴露过多而引起污染);2支抽9ml 生理盐水和1支抽1ml 空气。
用三通开关将一支生理盐水注射器和空气注射器连接,另一端连接22号或更大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固定在患者肘前静脉,用敷贴来固定针头。
通过三通开关将少量血液抽入1个针管。
(血液作用增加气泡在血液中悬浮时间)在注射前,充分振荡盐水(2支注射器均需来回推注10余次),制成生理盐水、空气和血混悬液,制造成激活盐水,以下简称“微泡液”。
Valsalva 动作:患者先深吸气,憋住3s 左右,然后用力呼出(有条件者使用测压表刻度达40mmHg),并坚持10s。
在病理学上:空气进入血循环后果取决于进入速度和气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