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探数理统计
- 格式:doc
- 大小:100.00 KB
- 文档页数:4
数理统计方法数理统计方法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在科学研究、经济分析还是社会调查中,数理统计方法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数理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常用技术和应用领域,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理统计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数理统计方法的基本概念。
数理统计是通过对已知数据的分析和推断,来对未知总体的特征进行估计和推断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个方面。
描述统计是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汇总和图表展示来描述数据的基本特征,如均值、方差、分布形状等;而推断统计则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
在数理统计方法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学、抽样调查、实验设计等。
概率论是数理统计方法的基础,它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为后续的统计推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数理统计学则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推断来对总体特征进行估计和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
抽样调查和实验设计则是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数理统计方法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自然科学领域,数理统计方法常用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如物理实验数据的处理、生物统计学中的生物数据分析等。
在社会科学领域,数理统计方法常用于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如经济学中的经济数据分析、教育学中的教育调查数据分析等。
在工程技术领域,数理统计方法常用于工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如质量控制中的质量数据分析、可靠性分析中的可靠性数据分析等。
总之,数理统计方法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理统计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为科学研究、经济分析和社会调查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化探异常圈定、分类、评价及查证目录●1/5万地球化学普查 (1)1.异常圈定 (1)1.1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 (1)1.2异常浓度分级(带)方法 (3)2.化探异常分类 (3)2.1 找矿意义分类 (3)2.2按采样介质分类 (4)2.3按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划分 (4)2.4按异常范围与强度(浓度)划分 (4)3.化探异常优选及评价 (5)3.1化探异常的特点 (5)3.2异常优选与评价准则 (5)3.3 化探异常本身的评价参数 (6)3.4 化探异常的初步筛选 (8)3.5优选化探异常的方法技术 (9)3.6非找矿目的化探异常评价 (10)3.7异常评价和查证工作程序 (10)3.8异常评价与找矿效果 (12)4.化探异常查证 (12)4.1化探异常查证的目的 (12)4.2化探异常查证方法 (13)4.3化探异常查证须配快速分析 (1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13)1.1原始资料 (13)1.2成果报告 (14)2.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14)3.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14)4.异常的解释推断 (14)附录F 土壤测量地球化学异常登记卡 (16)●1/5万地球化学普查1.异常圈定1.1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地质情况较简单,元素呈单峰分布,或者可以看出分布中有一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就可以在全测区内(剔除高值点)计算出一个统一的背景平均值及异常下限,单峰分布时其计算式为:对数背景平均值:∑∑=ffXX L 对数标准离差:1)(22--=∑∑n nfX fX L L λ对数异常下限:λ2+=L L X T∑=57f ∑=9.83L fX ∑=53.1252L fX ∑=21.7039)(2L fX 对数背景平均值: g g f fXX L /lg 4719.1579.83μ===∑∑其反对数,即背景平均值 g g X /64.29μ= 对数标准离差:)/(lg 1909.0565721.703953.1251)(22g g n n fX fX L L μλ=-=--=∑∑ 对数异常下限: )/(40.71)/(lg 8537.11909.024719.12g g g g X T L L μμλ==⨯+=+=当1:5万化探普查区部署在异常区或矿区外围时,往往在频率分布中有一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交迭而出现双峰,或频率分布曲线呈不对称的正向偏斜,此时一般可利用众值m 。
立志当早,存高远项目研判的工作程序分为三大阶段六个步骤项目研判要考虑的因素有三个:矿业权的唯一性和合法性、工作地区的人为环境、矿业权地的资源情况。
项目研判分排查与初判、会诊与详判、终审与决策三大阶段和六个步骤。
排查与初判(投资的可能性研究)。
根据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地质特征的分析对找矿前景作出初步研判,即项目可能性决策。
这一阶段分两大步骤:——资料收集与基本分析。
收集工作区地理、交通、水电、人文环境;区域矿权设置及本矿区矿权设置;矿区地质勘查历史及前人工作程度;1∶20 万矿产地质调查报告及矿产图、地质图;1∶5 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各种比例尺地质填图等;基本分析区域矿床矿点分布规律,大地构造背景及构造演化,矿区构造地质特征,地层层序、岩性及所反映的成岩环境,岩浆活动、岩浆分异及演化,火山活动,岩石变质程度,热液蚀变,矿化地质特征,可能的矿床类型等。
确定项目是否能满足本企业的要求和发展。
这个过程需1~2 周。
——初次野外地质调研。
路线地质踏查,矿点检查,重点矿化带或蚀变带、铁帽编录和采样。
少量岩石地球化学和土壤地球化学剖面剖面(1∶2000),少量探槽或浅井揭露。
了解现有工作程度、工程布置情况、核实资料、考察矿化规模和强度,重点地段拣快取样化验,大体了解矿化强度和规模,确定矿床类型,确定是否有必要开展普判。
这个过程需时约1 周。
会诊与详判(投资的充分性、科学性研究)。
全面收集资料,根据资料综合和系统取样,对矿区矿化强度和规模作出评价,即为研判提供客观的、真实的、科学的依据。
详判是整个研判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决定项目投资的关键。
主要目的如下:矿床类型或矿化类型的确定;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充。
内蒙古扎赉特旗东芒合矿和哈拉街吐矿化探数据处理及图件编制方法1 化探数据质量评价的数据处理(分矿区)⑴统计重采样和重分析抽查样所占样品总数的比例比例 = (重采样和重分析抽查样数/工作样总数)100%⑵作出SSPS数据文件将重采样和重分析样分别作成SSPS数据文件。
文件中列出项目为:①重采抽查样重采样号元素含量相应的工作样号元素含量②重分析抽查样重分析样号元素含量相应的工作样号元素含量⑶计算各元素相对误差重采样和重分析抽查样相对误差均按RE(%) = |C1-C2|/0.5×(C1+C2)×100%计算。
C1为重采样或重分析抽查样的分析含量C2为重采样或重分析抽查样的相应的工作样的分析含量| |为绝对值RE(%)≤30%为合格,>30为超差(不合格);(Au:RE(%)≤50%为合格,>50为超差)⑷计算各元素的合格率η= (抽查样品中合格的样品数/抽查样品的总数)100%合格率(η)应>80%,即这批样品的分析结果是可信的。
⑸列表表示检查或分析质量结果表××化探重采样抽查各元素的合格率(%)Cu Pb Zn Cr Ni Co Sn V Ag Ti2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的数据处理(以哈拉街吐为例)⑴作出SSPS数据文件作出下列SSPS数据文件:①文件1:整个矿区数据文件;②文件2:矿区地层数据文件;③文件3:矿区岩浆岩数据文件;④文件4 :下二叠统大石寨组(P1d)数据文件;⑤文件5 :下白垩统大磨拐河含煤组(K1d)数据文件;⑥文件6 :华力西晚期侵入岩数据文件;⑦文件7 :燕山期早期侵入岩数据文件;⑧文件8 :燕山期晚期侵入岩数据文件;⑨文件9:已知矿附近一定范围数据文件每一数据文件的内容项目包括:序号野外号 X坐标 Y坐标各元素的含量⑵整个矿区和各地质单元(各地层、各岩浆岩)样品各元素含量特征统计统计的参数包括:①元素含量平均值;②最大值;③最小值;④标准离差;⑤变化系数(标准离差/含量平均值);⑥浓度克拉克值(元素含量平均值/该元素的克拉克值)整个矿区和各地质单元统计结果含量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用表表示。
第三节 数据处理
将14种元素的原始数据及坐标属性等全部输入计算机,完成以下数据处理。
一、地球化学特征参数
地球化学特征参数有四类,代表集中性的、代表分散程度的及上述二类综合的和代表元素分布型式的。
其中,代表集中性的参数有算数平均值、几何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等,代表分散程度的特征参数有均方差、极差,综合特征参数有变化系数、分位数等,代表元素分布型式的偏度、峰度等。
随着地球化学理论的发展和找矿实践经验的积累,除上述通用的地球化学特征参数外,有些化探工作者从地球化学找矿的角度出发衍生了与找矿潜力评价有关的地球化学参数,如叠加强度、蚀变-矿化强度、矿化系数、矿化强度、矿化规模等,这些参数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元素成矿潜力的大小。
据此,本报告首先选用前三种参数,并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的选用与找矿潜力大小有关的参数一并作为本报告选用的地球化学特征参数。
二、异常下限计算
采用叠代剔除大于x +3S 的计算方法求取14个元素平均值及标准离差,作为计算异常下限及划分地球化学色区的依据,异常下限计算公式为T=x +2S 。
三、主要特征参数计算公式
本报告涉及下列地球化学特征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1、平均值(x )
∑=⨯=
N
i Xi N
X 1
1
2、标准离差(S )
∑=--=
n
i x xi n s 1
2
)
(1
1
3、变异系数
%100⨯=
X
S Cv
4、浓集克拉克值(K 1)
01X X
K =
,式中X 为调查区平均值,0X 为新疆地区元素平均值
5、区域浓集克拉克值(K2)
12X X
K =
,式中X 为调查区平均值,1X 为调查区元素的平均值
6、叠加强度(D )
21
21s s x x D ⨯=
,式中1x 、s1及2x 、s2为剔除前后平均值与标准离差
7、蚀变-矿化强度(KQ )
n
x x kq ⨯=
21,式中1x 、2x 分别为剔除前后平均值,n 为剔除的异常点数。
8、面积(S ):计算机直接读取 9、衬度(Ac) T X
AC =
,式中X 为平均值、T 为异常下限
10、规模(NAP )
Ac S NAP ⨯=,式中S 为面积、Ac 为衬度
11、离散度(Cg)
x Cg δ
=
,式中δ为标准离差、x 为平均值
12、矿化系数(F ) Cg Ac
F =
,Ac 为衬度、Cg 为离散度
13、矿化强度(I )
%
100⨯=
G X I ,式中X 为平均值、G 为元素成矿的边界品位
14、矿化规模(D)
S I
D =
,式中I 为矿化强度、S 为面积
15偏度(Cs )
3
3
S C =
μσ
,式中μ3为三阶中心矩,
3
3
1()
i x x n
=
-∑
μ
;σ为标准离差;
16、峰度(Ct ) 44
3t C =
-μσ
,式中μ4为四阶中心矩,
4
4
1()
i x x n
=
-∑
μ
;σ为标准离差;
地球化学图色区划分按照表3-11执行。
色区划分表表3-11
第二节元素分布及富集特征
一、研究方法
元素分布及富集特征研究方法较多,常用的地球化学参数有变异系数(Cv)、浓集克拉克值(K1)、区域浓集克拉克值(K2)、叠加强度(D)、蚀变矿化强度(Kq)等五个。
其中,富集系数(K)描述的是元素含量的富集程度,叠加强度(D)反映了地质体遭受后期各种地质作用叠加的影响强度,变异系数(Cv)反映了元素在岩石中的活化或分异程度。
一般而言,除同生沉积矿床之外,矿床的形成均要经过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或后期多种地质作用的叠加,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富集成矿。
但是,由于成矿作用过程具有长期性、多期性和复杂性,导致部分元素的含量在地质体中呈现富集或贫化。
这种富集或贫化是基于元素背景值基础上的高低变化,是地质-地球化学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异常点”是高于背景值+2倍标准离差的含量值,“异常点”越多,说明蚀变-矿化越强烈,越有利于成矿。
上述关系可以通过“蚀变-矿化强度(Kq)”来表述。
一般而言,此值越高,表明该种元素成矿潜力较大。
因此,本报告采用上述五个参数进行元素分布类型划分,力求把元素在岩石或地质体中的活动性、富集程度、多种地质作用的叠加程度及多种成矿作用形成的蚀变-矿化强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描述。
(一)特征参数计算
应用相关软件分别计算了调查区(表4-2)、各个地层单元(表4-3)、侵入岩(表4-4)等主要地质单元中14个元素的变异系数(Cv)、浓集克拉克值(K1)、区域浓集克拉克值(K2)、叠加强度(D)、蚀变-矿化强度(Kq)等五个地球化学参数。
(二)元素分布类型划分
1、分布类型等级确定
根据Cv、K1、K2、D、Kq值的大小将元素分布类型进一步划分若干等级,方案如下。
(1)元素分异程度等级划分
①均匀型:Cv<0.5
②弱分异型:0.8>Cv>0.5
③强分异型:1.2>Cv>0.8
④极强分异型:Cv>1.2
(2)富集程度等级划分
①贫乏型或亏损型:K<0.5
②低背景型:0.8>K>0.5
③背景型:1.2>K>0.8
④弱富集型:1.5>K>1.2
⑤强富集型:K>1.5
(3)叠加强度等级划分
①同生型:K<1.5
②改造型::3.5>K>1.5
③叠加型:7.0>K>3.5
④强叠加型:14.0>K>7.0
⑤极强叠加型:K>14.0
(4)蚀变-矿化强度划分等级
①弱蚀变-矿化型:Kq<50
②一般蚀变-矿化类型:100>Kq>50
③较强蚀变-矿化型:150>Kq>100
④强烈蚀变-矿化类型:Kq>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