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基本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20.95 KB
- 文档页数:7
钢筋知识点的总结一、钢筋的分类1. 按用途分类:主筋和箍筋。
主筋用于承受混凝土构件受拉力的作用,箍筋用于承受混凝土构件受压力的作用。
2. 按加工形状分类:圆钢筋、螺纹钢筋、带肋钢筋等。
3. 按强度等级分类:根据抗拉强度的不同,钢筋可分为HRB335、HRB400、HRB500等不同等级的钢筋。
二、钢筋的性能指标1. 抗拉强度:钢筋在拉应力作用下的抵抗力,通常以抗拉强度来表示,单位为N/mm²。
2. 屈服强度:钢筋在拉应力作用下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应力值。
3. 弯曲强度:钢筋在弯曲应力作用下的抵抗力。
4. 弯曲性能:钢筋在受弯矩作用下的变形能力。
三、钢筋的规格和尺寸1. 钢筋的规格一般由直径和长度两个方面来确定,直径常用的规格有6mm、8mm、10mm、12mm、14mm、16mm等。
2. 长度一般有9m、12m两种,也可以根据需要预先定制特定长度的钢筋。
四、钢筋的使用要求1. 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结构作用情况选择合适的钢筋种类和规格。
2. 应按照工程要求进行切断和弯曲加工,严禁随意改动。
3. 应注意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防锈和防摩擦措施,以免影响钢筋的使用性能。
五、钢筋的连接方式1. 焊接连接:适用于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
2. 打结连接:采用专门的钢筋连接套筒将两根钢筋连接在一起。
3. 搭接连接:将两根钢筋端头错开搭接在一起,然后用箍筋捆扎。
六、钢筋的施工注意事项1. 在施工现场必须有专业的钢筋工人进行操作,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连接和固定。
2.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检查钢筋的质量和位置是否符合要求,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3. 建筑结构中的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以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是钢筋知识点的总结,钢筋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对于钢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加以重视和总结。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钢筋工程的基本知识钢筋工程是指利用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起到加固和增强作用的工程。
钢筋是指用来承受拉力的钢材,通过将钢筋与混凝土结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强度更高、更耐久的混凝土结构。
1. 钢筋的分类钢筋可以根据其形状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钢筋有圆钢筋、带肋钢筋和螺纹钢筋等。
圆钢筋主要用于梁、柱等结构中,带肋钢筋主要用于板、墙等结构中,螺纹钢筋主要用于连接构件。
2. 钢筋的规格钢筋的规格一般以直径表示,单位为毫米。
常见的钢筋规格有6mm、8mm、10mm、12mm等。
不同直径的钢筋承载能力和使用范围有所差异,根据具体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钢筋规格。
3. 钢筋的加工与安装钢筋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加工和安装。
加工包括剪断、弯曲等操作,常用工具有钢筋剪、钢筋弯曲机等。
安装时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将钢筋按照一定的间距和位置放置在混凝土中。
4. 钢筋的保护钢筋在混凝土中起到加固作用,但也容易受到腐蚀。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钢筋。
一方面要防止钢筋受到大气中的湿气和化学物质的侵蚀,可以采用涂层等方式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要避免钢筋与水泥浆或混凝土接触时间过长,以免引起钢筋锈蚀。
5. 钢筋的受力性能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主要承受拉力,而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
钢筋的受力性能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等指标。
屈服强度是指钢筋在拉力作用下开始产生塑性变形的应力值,抗拉强度是指钢筋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6. 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需要连接在一起,常见的连接方式有焊接、机械连接和螺纹连接等。
焊接连接简单快捷,但对施工工艺要求高;机械连接使用连接套筒将钢筋连接在一起,适用于较大直径的钢筋;螺纹连接通过螺纹套筒将钢筋连接在一起,适用于要求连接强度较高的场合。
7. 钢筋的检验与验收钢筋在施工前需要进行检验和验收。
检验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查和力学性能检测等,以确保钢筋质量符合要求。
验收时需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验收,包括验收数量、验收质量和验收记录等。
钢筋(直条或盘条状钢材)钢筋性能1.普通热轧钢筋普通热轧钢筋按外形分为热轧光圆钢筋和热轧带肋钢筋。
(1)根据《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的规定,热轧光圆钢筋常用的牌号、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见表1.1和表1.2。
(2)根据《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2007)的规定,热轧带肋钢筋常用的牌号、力学性能及工艺性能见表1.3、表1.4、表1.5。
有较高要求的抗震结构适用牌号为:在表1.3中已有牌号后加E(例如:HRB400E、HRBF400E)的钢筋。
该类钢筋除应满足以下要求外,其他要求与相应的已有牌号钢筋相同。
①钢筋的实测抗拉强度与实测屈服强度之比不小于1.25。
②钢筋的实测屈服强度与表1.4规定的屈服强度特征值之比不大于1.3。
③钢筋的最大总伸长率不小于9%。
2.冷拉钢筋冷拉钢筋的力学性能如表1.6所示。
3.冷轧带肋钢筋冷轧带肋钢筋的力学性能如表1.7所示。
钢筋验收1 钢筋进场验收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必须进行质量验收,经进场质量验收合格的钢筋方可在工程中使用。
钢筋进场时施工单位应及时通知监理单位到场共同进行检查验收,并各自记录所有进场钢筋的批次、数量、种类。
验收时应检查以下内容:(1)能够代表该批待验收钢筋质量情况的产品质量证明书。
钢筋进场时,“产品质量证明书”必须随钢筋同时进场,且能代表该批钢筋质量。
钢筋包装、标志和“产品质量证明书”等应符合《型钢验收、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GB 2101—89)等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否则,钢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钢筋进场重量与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质量证明书”钢筋重量一致的,施工单位应留置“产品质量证明书”原件。
钢筋进场重量少于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质量证明书”钢筋重量的,施工单位应按下列要求留置“产品质量证明书”原件或复印件;否则,钢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①提供“产品质量证明书”原件的,原件上必须注明进货重量、规格和时间,经办人签字后加盖经销单位公章。
钢筋的基本知识钢筋的基本知识第一节钢筋的分类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化学成分、机械性能、生产工艺等进行分类。
一、按化学成分分碳素钢钢筋和普通低合金钢筋。
碳素钢钢筋按碳量多少,又分为低碳钢钢筋(含碳量低于0.25%,如I级钢筋),中碳钢钢筋(含碳量0.25%~0.7%,如IV级钢筋),高碳钢钢筋(含碳量0.70%~1.4%,如碳素钢丝),碳素钢中除含有铁和碳元素外,还有少量在冶炼过程中带有的硅、锰、磷、硫等杂质。
普通低合金钢钢筋是在低碳钢和中碳钢中加入少量合金无素,获得强度高和综合性能好的钢种,在钢筋中常用的合金元素有硅、锰、钒、钛等,普通低合金钢钢筋主要品种有:20MnSi、40Si2MnV、45SiMnTi等。
各种化学成分含量的多少,对钢筋机械性能和可焊性的影响极大。
一般建筑用钢筋在正常情况下不作化学成分的检验,但在选用钢筋时,仍需注意钢筋的化学成分。
下面介绍钢筋中主要的五种元素对其性能的影响。
碳(C):碳及铁形成化合物渗碳休(Fe3C),材性硬且脆,钢中含碳量增加渗碳体量就大,钢的硬度和强度也提高,而塑性和韧性则下降,材性变脆,其焊接性也随之变差。
锰(Mn):它是炼钢时作为脱氧剂加入钢中的,可使钢的塑性及韧性下降,因此含量要合适,一般含量在1.5%以下。
硅(Si):它也是作为脱氧剂加入钢中的,可使钢的强度和硬度增加。
有时特意加入一些使其含量大于0.4%,但不能超过0.6%,因为它含量大时及碳(C)含量大时的作用一样。
硫(S):它是一种导致钢热脆性、使钢在焊接时出现热裂纹的有害杂质。
它在钢中的存在使钢的塑性和韧性下降。
一般要求其含量不得超过0.045%。
磷(P):它也是一种有害物质。
磷使钢容易发生冷脆并恶化钢的焊接性能,尤其在200℃时,它可使钢材或焊缝出现冷裂纹。
一般要求其含量低于0.045%,即使有些低合金钢也必须控制在0.050%~0.120%之间。
二、按机械性能分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热轧钢筋,过去大都采用碳钢。
钢筋的基本知识一、钢筋的分类钢筋的分类见表1-1-1,钢筋的侧面截面图见图1-1-1 和图1-1-2。
表1-1-1 钢筋的分类图1-1-1 光圆钢筋图1-1-2 带肋钢筋二、钢筋符号的识读钢筋牌号和含义如表1-1-2 所示。
表1-1-2 钢筋牌号及含义三、钢筋的保管和检验注意事项(一)钢筋的保管(1)放入仓库内或棚内保管。
(2)分别挂牌堆放。
钢筋堆放如图1-1-3 所示,钢筋合格产品的检验铭牌如图1-1-4 所示。
图1-1-3 钢筋堆放图1-1-4 钢筋合格产品的检验铭牌(3)垛间留出通道。
(4)防止钢筋锈蚀。
(5)专人管理。
(二)钢筋加工操作安全注意事项建筑施工中,钢筋工程是构筑物建造过程的主要分项工程,其作业工序复杂、工作面广、施工时间较长、作业人员数量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建筑施工钢筋工程作业中,必须遵守安全注意事项。
1. 钢筋操作(1)每班作业前,必须检查卷扬机钢丝绳、滑轮、拉钩、地锚、电气设备、照明设施等,地锚及防护装置应齐全牢靠,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2)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了解机械设备的构造、性能和用途,掌握有关使用、维修、保养的安全技术知识。
并应按照清洁、调整、坚固、防腐、润滑的要求,维修保养机械。
(3)电动机械运行中停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收工前应按顺序停机,离开现场前必须切断电源,锁好闸箱,清理作业场所。
电路故障应由专业电工排除,严禁非电工接、拆、修电器设备。
(4)电动机械的电闸箱必须按照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并应灵敏有效。
(5)机械作业时必须扎紧袖口、理好衣角、扣好表扣,不得戴手套。
作业人员长发不得外露。
(6)机械作业前应空车运转,高度正常后方可作业。
机械的链条、齿轮和皮带等传动部分,必须安装防护罩或防护板。
(7)卷扬机运转时,严禁人员靠近冷拉钢筋和牵引钢筋的钢丝绳。
(8)导向滑轮不得使用开口滑轮,与卷扬机的距离不得小于5 cm。
维修或停机,必须切断电源并锁好箱门。
(9)用配重控制的设备必须与滑轮匹配,并有指示起落的记号或设专人指挥。
钢筋基本知识1.当锚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时,锚固钢筋长度范围内应设置横向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小于d/4(d为锚固钢筋的最大直径);对梁,柱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5d,对板,墙等构件间距不应大于10d,且均不应大于100(d为锚固钢筋的最小直径)。
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
3.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4.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5.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区内箍筋直径不小于d/4(d为搭接钢筋最大直径)间距不应大于100mm及5d(d为搭接钢筋最小直径)6.当受压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的范围内各设置两道箍筋。
7.当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5mm及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
8.纵向受力钢筋连接位置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
如必须在此连接,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
9.上柱钢筋比下柱多时见图1,上柱钢筋直径比下柱钢筋直径大时见图2,下柱钢筋比上柱多时见图3,下柱钢筋直径比上柱钢筋直径大时见图4.见图集57页。
10.墙上起柱,在墙顶面标高以下锚固范围内的箍筋按上柱非加密区箍筋要求配置,梁上起柱,在梁内设两道柱箍筋11.墙上起柱和梁上起柱时,墙体和梁的平面外方向应设梁,以平衡柱脚在该方向的弯矩;当柱宽度大于梁宽度时,梁应设水平加腋。
12.当墙体的水平钢筋伸入端柱的直锚长度》LaE时,可不必上下弯折,但必须伸至端柱对边竖向钢筋内侧位置,其他情况,墙体水平钢筋必须伸入端柱对边竖向钢筋内侧位置,然后弯折。
13.拉筋直径:当梁宽小于等于350mm时为6mm,当梁宽大于等于350mm时为8mm,拉筋间距为2倍的箍筋间距,竖向沿侧面水平筋格一拉一。
14.一级框架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15.当支座两边的宽不同或错开布置时,将无法直通的纵筋弯锚入柱内;或当支座两边纵筋根数不同时,可将多出的纵筋弯锚入柱内。
16.箍筋加密区长度:抗震等级为一级时≥2Hb且≥500,抗震等级为二~四级时≥1.5Hb且≥500.17.局部升降板的下部与上部配筋宜为双向贯通筋。
18.X向,Y向补强纵筋伸入支座的锚固方式同板中钢筋,当不伸入支座时,设计应标注。
19.当圆柱采用螺旋箍筋时,需在箍筋前加”L”20.当非框架梁配有受扭纵向钢筋时,梁纵筋锚入支座的长度为La,在端支座直锚长度不足时可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0.6Lab,弯折长度为15d,设计者应在图中注明。
21.非框架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支座和端支座的锚固长度对于带肋钢筋为12d,对于光圆钢筋为15d.钢筋锚固的原则:1、梁受拉钢筋在端支座的弯锚,其弯锚直段≥0.4laE,弯钩段为15d并应进入边柱的“竖向锚固带”,且应使钢筋弯钩不与柱纵筋平行接触的原则(边柱的“竖向锚固带”的宽度为:柱中线过5d至柱纵筋内侧之间);2、受力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不应全走保护层的原则,当水平段走混凝土保护层时,弯钩段应在尽端角筋内侧“扎入”钢筋混凝土内;3、当抗震框架梁往中柱支座直通锚固时,纵筋应过中线+5d且≥Lae的原则;4、梁受拉纵筋受力弯钩为15d、柱偏拉纵筋弯钩、钢筋构造弯钩为12d的原则;5、墙身的第一根竖向钢筋、板的第一根钢筋距离最近构件内的相平行钢筋为墙身竖向钢筋与板筋分布间距1/2的原则;6、当两构件配筋“重叠”时不重复设置且取大者的原则;7、节点内钢筋锚固不应平行接触的原则。
1、变截面柱墙插筋锚固为1.5Lae2、墙上柱纵筋锚固为1.6Lae3、上柱比下柱多出的钢筋锚固为1.2Lae4、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钢筋锚固为1.2Lae5、上柱直径大于下柱时应将下层柱的连接位置移到柱的上端,上柱连接位置下移。
6、顶层边角柱外侧钢筋全部伸入梁板内,长度为梁底以上1.5Lae。
也可采用12D(此时屋面梁上部弯折长度须为1.7Lae,避免节点顶部钢筋拥挤)和1.5Lae+20D(当柱外侧配筋率>1.2%)7、顶层中柱12D,当直锚长度大于锚固长度时可采取直锚。
8、暗柱和墙顶层锚固为Lae (自板底)。
9、框支柱部分纵筋延伸到上层剪力墙楼板顶,能通则通,弯锚部分伸入梁或板内Lae10、墙水平筋伸入端柱的长度取定:当满足直锚时为LAE,当不能满足直锚时为伸至端柱对边加弯折15D,平直段长度须>=0.4LAE11、剪力墙水平筋应伸至墙端,并向内水平面弯折。
12、转角剪力墙外侧水平筋应连续通过。
1、楼层框架梁钢筋端支座采用直锚时为>=Lae且>=0.5支座宽+5D。
2、楼层框架梁钢筋端支座采用弯锚时为伸至柱纵筋内侧+15D弯折。
平直段长度必须>=0.4Lae,这是对设计的要求,如果不能满足此条件,须用较小规格钢筋代替。
3、框架梁中间支座伸入支座内>= Lae且>=0.5支座宽+5D。
5、楼层高低跨梁低跨梁钢筋伸入高跨梁内为Lae,屋面高低跨梁低跨梁钢筋伸入高跨梁内为1.6Lae。
6、屋面框架梁上部钢筋在端支座的弯折长度为:1)伸到梁底;2)1.7 Lae;3) 1.7Lae+20D(梁上部纵筋配筋>1.2%)。
7、井字梁、次梁和纯悬挑梁下部钢筋伸入支座12D,当为光面钢筋时,直锚长度为15D.弧形次梁下部钢筋伸入支座为Lae。
8、纯悬挑梁、井字梁和次梁上部钢筋以及连梁端部为小墙肢时的上下钢筋取值同楼层框架梁。
9、连梁满足直锚时伸入墙内的长度为Lae且>=600.斜向交叉暗撑及斜向交叉构造钢筋锚入墙内为LAE。
10、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均为15D,当梁侧面为抗扭腰筋时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钢筋。
11、梁架立钢筋的搭接长度为150。
12、基础梁外伸时钢筋弯折长度为12D,无外伸时为梁高1/2,多出部分钢筋弯折长度为15D。
13、高低基础梁低跨钢筋伸入高跨内Lae。
14、基础梁底部负弯矩钢筋自柱中心线向跨内延伸的长度为跨度/3且>=1.2LA+梁高+0.5柱宽。
15、基础次梁无外伸时上部钢筋伸入支座(基础主梁)内为>=12D 且>=支座宽1/2。
基础次梁下部钢筋>=LA,外伸时上下部钢筋弯折12D。
16、板上部钢筋伸入支座内为LA,底筋伸入支座内>=5D且到支座中心线。
17、梁板式筏形基础底板上部钢筋和中部钢筋>=12D且到梁中心线,下部钢筋伸到梁箍筋内侧+弯折15D。
18、筏板外伸时上下钢筋弯折12D,U型封边筋长度:筏板厚-2*保护层+2*12D。
交错封边纵筋弯折长度:板厚1/2-保护层+75。
19、梁腋下部斜纵筋为伸入支座梁下部纵筋根数-1且不少于2根。
锚入梁内为LAE。
1.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纵向受力钢筋较大直径的35倍。
2.简支梁h=(1/12~1/8)L0.现浇板h=(1/35~1/25)L0.3.矩形截面梁宽b=(1/3.5~1/2)h.T形截面梁宽b=(1/4~1/2.5)h.4.纵向构造钢筋端部一般不必做弯钩。
5.当梁的宽度大于400mm且一层内纵向受压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梁宽不大于400mm但一层内纵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6.保护层越厚,裂缝宽度越大。
7.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只有抗压强度的1/18~1/10.8.在结构平面图中配置双层钢筋时,底层钢筋的弯钩向上或向左,顶层钢筋的弯钩向下或向右。
9.双向板肋形楼盖在梁交点处需设柱。
10.非抗震,梁的上部纵筋弯折锚固时,锚固总长度允许小于la11.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12.梁端箍筋构造(框架结构)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取较大值(mm)箍筋最大间距取最小值(mm)箍筋最小直径(mm)一2Hb,500 Hb/4,6d,100 10二 1.5Hb,500 Hb/4,8d,100 8三 1.5Hb,500 Hb/4,8d,150 8四 1.5Hb,500 Hb/4,8d,150 613.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14.(!)暗柱边的第一根墙筋距柱边的距离为50mm.(2)墙柱第一根墙筋距离混凝土板面50mm.(3)暗柱第一根箍筋距离混凝土板面30mm.(4)连系梁距暗柱边箍筋起步50mm.15填充墙的抗震构造措施: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 设2φ6的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应小于700,,;8.9度宜沿墙全长贯通,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层高的2倍时,宜设置构造柱。
15.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截面厚度不应小于楼层净高的1/20,也不应小于160mm.16.约束边缘构件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暗柱,端柱和翼墙,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打的变形能力,构造边缘构件的混凝土约束较差。
17.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间距,一级不大于100mm,二级不大于150mm.18.高规规定,连梁顶面,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la,且不应小于600mm,沿连梁全长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顶层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体的长度范围内,应配置间距不大于150mm 的构造箍筋,箍筋直径应与该连梁的箍筋直径相同,墙体的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19.一、二级剪力墙跨高比不大于2的连梁,除普通箍筋外宜设斜向交叉构造钢筋。
20.边框端柱的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8mm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
21.对多层砌体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1)建筑物立面高差在6m以上。
(2)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
(3)建筑物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对钢筋混凝土房屋宜调整平面形状和结构布置,避免结构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