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联轴器找正的方法及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17.00 KB
- 文档页数:16
二、电机联轴器找正方法联轴器的找正是电动机安装的重要工作之一.找正的目的是在电动机工作时使主动轴和从动轴两轴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找正的精度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对高速运转的机器尤其重要。
两轴绝对准确的对中是难以达到的,对连续运转的机器要求始终保持准确的对中就更困难.各零部件的不均匀热膨胀,轴的挠曲,轴承的不均匀磨损,机器产生的位移及基础的不均匀下沉等,都是造成不易保持轴对中的原因.因此,在设计机器时规定两轴中心有一个允许偏差值,这也是安装联轴器时所需要的.从装配角度讲�只要能保证联轴器安全可靠地传递扭矩�两轴中心允许的偏差值愈大�安装时愈容易达到要求。
但是从安装质量角度讲�两轴中心线偏差愈小�对中愈精确�机器的运转情况愈好�使用寿命愈长。
所以�不能把联轴器安装时两轴对中的允许偏差看成是安装者草率施工所留的余量。
1�电机联轴器找正时两轴偏移情况的分析电机安装时�联轴器在轴向和径向会出现偏差或倾斜�可能出现四种情况�如图1所示。
图1电机联轴器找正时可能遇到的四种情况根据图1所示对主动轴和从动轴相对位置的分析见表1。
表1电机联轴器偏移的分析2.测量方法安装电机时�一般是在电机中心位置固定并调整完水平之后�再进行联轴器的找正。
通过测量与计算�分析偏差情况�调整电动机轴中心位置以达到主动轴与从动轴既同心�又平行。
联轴器找正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如下��1�简单的测量方法如图2所示。
用角尺和塞尺测量联轴器外圆各方位上的径向偏差�用塞尺测量两半联轴器端面间的轴向间隙偏差�通过分析和调整�达到两轴对中。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精度不高�对中误差较大。
只适用于电机转速较低�对中要求不高的联轴器的安装测量。
图2角尺和塞尺的测量方法�2�用中心卡及塞尺的测量方法找正用的中心卡�又称对轮卡�结构形式有多种�根据联轴器的结构�尺寸选择适用的中心卡�常见的结构图3所示。
中心卡没有统一规格�考虑测量和装卡的要求由钳工自行制作。
联轴器找正又叫找同心。
泵、电机都安装完之后,最后一项工作就是泵与电机找同心,也就是使泵与原动机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使之在运转中不致使振动。
新安装的泵进行找正时,联轴器的径向和轴向误差可能出现以下四种情况:方法一:一般的泵(水泵、小油泵)可以用平尺或塞尺进行粗测,但是对大多数设备都需要精测,用百分表进行测量。
一般机泵的水平度已找好,以机泵的对轮为基准,测定与调整电机对轮,来保证电机与机泵两轴对中。
注:a1、a2、a3、a4表示径向间隙,S1、S2、S3、S4表示轴向间隙测量时先测出百分表在0º时的径向间隙a1和轴向间隙S1,然后分别测出90º、180º、270º的径向与轴向间隙,并分别记录于上图所示的圆内与圆外。
测量回到0º时,必须与原始读数一致,否则要查找原因,一般由轴窜动或地脚螺栓松动所致。
最后测量数据还须符合以下条件,才表示计算正确。
方法二:两表找正把百分表架到泵端,将百分表对零,将对轮旋转一圈,每90度得到一个数值,最后百分表转回其始位时必须回零,左右读数相加应该等于上下数值相加之和。
然后根据读数分析出两轴的相对空间位置状况,根据偏差值作出适当调整。
首先调整联轴器的左右偏差到允许值,然后调整高低至标准之内。
找正公式:S1= ±(对轮轴向差值(张口绝对值)×支脚1到测点距离)÷测点直径±圆周径向插(差)值/2;S2= ±(对轮轴向差值×支脚2到测点距离)÷测点直径±圆周径向插(差)值/2。
第一个±:如果对轮是上张口,取“+”号;如果是下张口,则取“-”号可理解为从上往下盘;第二个±:电机低时取“+”;电机高时取“-”可理解为从上往下盘表是正写正是负写负。
S1是正的话(上张口且电机偏低),说明应该垫垫片,S1数即是要垫的垫片厚度。
另:测点直径为测表点旋转直径,而不是联轴器直径。
标示执行。
调整驱动电机联轴器端面与压缩机联轴器端面找正间隙,两端面找正间隙量为联轴器调整垫片厚度(20mm),确定电机端面与压缩机端面间隙时,必须先将电机转子磁力中心位置固定好。
2 联轴器对中找正2.1 找正程序将专用找正工具固定在压缩机主轴侧联轴器上、再将一个径向C表、两个轴向表A表与B表装在表架上,表架在全负荷下检查校正合格(图2),保证表针所测的轴向与径向面光洁度,径向测点的轴向面应与主轴轴心保持平行,对中找正前,将百分表调零,沿轴向拨动主轴使百分表在轴向串动,径向表值不得有变化,否则将导致径向百分表得数的偏差。
图2 全负荷下检查校正合格的表架径向百分表(C表)垂直指在电机联轴器轴向面上,百分表转在上面0°时,表针调整为零,将电机联轴器旋转180°,观测表针变化。
轴向双表(A/B表)垂直指在驱动电机联轴器径向面上,当轴向两表与联轴器表面垂直时,将上下表两同时调整为零,将电机联轴器同步旋转180°,观测表针变化。
找正时轻轻盘动压缩机主轴联轴器,通过一同时横穿两半联轴器螺栓孔的短圆柱棒去带动电机联轴器,每旋转一个90°,记录出径向和轴向表数据,根据正负数据进行机组对中偏差调整。
2.2 偏差值计算方法百分表上下相减为垂直差,左右相减为水平差,所减差值确定为对中偏差值。
如图3所示,径向C表顺时针每90°读取数据分别为C1、C2、C3、C4,轴向A/B表顺时针每90°读取数据分别为A1、A2、A3、A4/B1、B2、B3、B4,径向/轴向偏差(角偏差)值计算方法:径向偏差:垂直偏差=C1-C3/C3-C1;0 引言联轴器在安装时必须精确地找正、对中,否则设备运行过程中将会在联轴器上引起很大的应力,将严重地影响轴、轴承和轴上其他相关零部件的正常工作,甚至引起整台机器设备和基础的振动或损坏等。
因此,机组、泵和驱动机联轴器的对中找正是安装和检修过程中很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
联轴器找正的计算方法和调整步骤1前言联轴器是机械设备中的重要部件,在汽轮机组、水泵、风机等转动机械的联接中普遍使用。
为了避免联轴器不同心而使设备产生较大的振动、损坏,要求转动设备中的联轴器必须保证较高的同轴度。
因此,联轴器的找正是一项非常重要、精度要求很高的工作。
2联轴器找正的质量标准联轴器找正的质量标准因设备的转速和联轴器的型式而异,水泵、风机等通用机械的联轴器允许偏差值如表1所示。
3联轴器找正的原理3.1 对联轴器中心偏移情况的分析联轴器中心偏移不外乎以下2种情况:Q)联轴器端面张口方向与中心偏移方向相反(上张口时中心低,下张口时中心高;左张口时中心偏右,右张口时中心偏左);(2)联轴器端面张口方向与中心偏移方向相同(与⑴描述相反)。
3.2 理论上联轴器找正的计算与调整就联轴器中心偏移第1种情况中:上张口(数值为δ),中心低(数值为4 h),如图1所示为例。
为保证同轴度需进行如下调整(一般调整电机等易移动的设备),计算的原则是〃先消张口后消圆周〃:Q)消除联轴器张口,可在前支座A及后支座B下分别增加不同厚度的垫片。
垫片的厚度经过如下计算:利用图2中三角形AFGH∖^ECA及^EDB的相似关系和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定律,可得出如下关系:AC∕GH=AE∕FH ,进而有AC=(AE / FH)χGH式中GH——上张口值δ ;AE ——前支座到联轴器端面的距离;FH——联轴器直径。
同理,后支座加垫片的数值BD=(BE / FH)×GH o(2)消除联轴器高差,电机轴应向上垫起Ah (如图2所示)。
这时,电机前、后座应同时加垫Ah厚。
综合以上两步骤,总调整量:电机前支座A加垫片厚度Xl=Δh+AC (1)电机后支座B加垫片厚度X2=∆h + BD⑵假定上(右)张口时,AC、BD取正值,下(左)张口时,AC、BD则取负值;电机中心低(偏左)时,加取正值;电机中心高(偏右)时,Ah则取负值,当X为正数时加垫片(或右移),X为负值时减垫片(或左移)。
联轴器对中方法(双表找正法)。
一块表打径向(百分表A ),一块表打轴向(百分表B )联轴器对轮最外圆。
(一般将磁力表座固定在电机轴上)将百分表全都调到零刻度,并同步、同时盘动电机与泵的轴(见下图一)。
两轴同时旋转360°后,百分表的读数如下表:
如百分表读数A 3为正数,即径向表值;反之显示电机高,电机底座4点需平减ⅠA 3Ⅰ/2mm 垫片。
反之侧A 3为负数表示电机低,电机底座
4点需平加ⅠA 3Ⅰ/2mm 垫片。
百分表读数B 3为正数,即对轮下开口,即电机底座前2点与后2点都需减垫片。
前脚减垫数量L 前=(H1/H3)* ⅠB 3Ⅰ 前脚减垫数量L 后=(H1+H2)/H3 *ⅠB 3Ⅰ
反之,百分表读数B 3为负数,即对轮上开口,即电机底座前2点与后2点都需加垫片。
前脚加垫数量L 前=(H1/H3)*ⅠB 3Ⅰ 前脚加垫数量L 后=(H1+H2)/H3 *ⅠB 3Ⅰ 例1:百分表读数A 3为正数;B 3为正数 合计前脚垫片=-ⅠA 3Ⅰ/2-(H1/H3)*ⅠB 3Ⅰ 合计后脚垫片=-ⅠA 3Ⅰ/2-(H1+H2)/H3 *ⅠB 3Ⅰ 例2:百分表读数A 3为负数;B 3为正数 合计前脚垫片=ⅠA 3Ⅰ/2-(H1/H3)* ⅠB 3Ⅰ 合计后脚垫片=ⅠA 3Ⅰ/2-(H1+H2)/H3 *ⅠB 3Ⅰ 例3:百分表读数A 3为正数;B 3为负数 合计前脚垫片=-ⅠA 3Ⅰ/2+(H1/H3)* ⅠB 3Ⅰ 合计后脚垫片=-ⅠA 3Ⅰ/2+(H1+H2)/H3 * ⅠB 3Ⅰ 例四:百分表读数A 3为负数;B 3为负数 合计前脚垫片=ⅠA 3Ⅰ/2+(H1/H3)*ⅠB 3Ⅰ 合计后脚垫片=ⅠA 3Ⅰ/2+(H1+H2)/H3 *ⅠB 3Ⅰ。
二、电机联轴器找正方法联轴器的找正是电动机安装的重要工作之一.找正的目的是在电动机工作时使主动轴和从动轴两轴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找正的精度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对高速运转的机器尤其重要。
两轴绝对准确的对中是难以达到的,对连续运转的机器要求始终保持准确的对中就更困难.各零部件的不均匀热膨胀,轴的挠曲,轴承的不均匀磨损,机器产生的位移及基础的不均匀下沉等,都是造成不易保持轴对中的原因.因此,在设计机器时规定两轴中心有一个允许偏差值,这也是安装联轴器时所需要的.从装配角度讲,只要能保证联轴器安全可靠地传递扭矩,两轴中心允许的偏差值愈大,安装时愈容易达到要求。
但是从安装质量角度讲,两轴中心线偏差愈小,对中愈精确,机器的运转情况愈好,使用寿命愈长。
所以,不能把联轴器安装时两轴对中的允许偏差看成是安装者草率施工所留的余量。
1.电机联轴器找正时两轴偏移情况的分析电机安装时,联轴器在轴向和径向会出现偏差或倾斜,可能出现四种情况,如图1所示。
图1电机联轴器找正时可能遇到的四种情况根据图1所示对主动轴和从动轴相对位置的分析见表1。
表1电机联轴器偏移的分析2.测量方法安装电机时,一般是在电机中心位置固定并调整完水平之后,再进行联轴器的找正。
通过测量与计算,分析偏差情况,调整电动机轴中心位置以达到主动轴与从动轴既同心,又平行。
联轴器找正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如下:(1)简单如图2所示。
用角尺和塞尺测量联轴器外圆各方位上的径向偏差,用塞尺测量两半联轴器端面间的轴向间隙偏差,通过分析和调整,达到两轴对中。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精度不高,对中误差较大。
只适用于电机转速较低,对中要求不高的联轴器的安装测量。
图2 角尺和塞尺(2)用中心卡及塞尺找正用的中心卡(又称对轮卡)结构形式有多种,根据联轴器的结构,尺寸选择适用的中心卡,常见的结构图3 所示。
中心卡没有统一规格,考虑测量和装卡的要求由钳工自行制作。
图3常见对轮卡型式(a)用钢带固定在联轴器上的可调节双测点对轮卡(b)测量轴用的不可调节的双测点对轮卡(c)测量齿式联轴器的可调节双测点对轮卡(d)用螺钉直接固定在联轴器上的可调节双测点对轮卡(e)有平滑圆柱表面联轴器用的可调节单测点对轮卡(f)有平滑圆柱表面联轴器用的可调节双点对轮卡利用中心卡及塞尺可以同时测量联轴器的径向间隙及轴向间隙,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测量精度较高,利用测量的间隙值可以通过计算求出调整量,故较为适用。
水泵和电机联轴器的找正、对中方法1、泵对中的重要性泵和电机的联轴器所连接的两根轴的旋转中心应严格的同心,联轴器在安装时必须精确地找正、对中,否则将会在联轴器上引起很大的应力,并将严重地影响轴、轴承和轴上其他零件的正常工作,甚至引起整台机器和基础的振动或损坏等。
因此,泵和电机联轴器的找正是安装和检修过程中很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
2、联轴器找正是偏移情况的分析在安装新泵时,对于联轴器端面与轴线之间的垂直度可以不作检查,但安装旧泵时,一定要仔细地检查,发现不垂直时要调整垂直后再进行找正。
一般情况下,可能遇到的有以下四种情形。
1)S1=S2,a1=a2 两半靠背轮端面是处于既平行又同心的正确位置,这时两轴线必须位于一条直线上。
2)S1=S2,a1≠a2两半靠背轮端面平行但轴线不同心,这时两轴线之间有平行的径向位移e=(a2-a1)/2。
3)S1≠S2,a1=a2 两半靠背轮端面虽然同心但不平行,两轴线之间有角向位移α。
4)S1≠S2,a1≠a2两半靠背轮端面既不同心又不平行,两轴线之间既有径向位移e又有角向位移α。
联轴器处于第一种情况是我们在找正中致力达到的状态,而第二、三、四种状态都不正确,需要我们进行调整,使其达到第一种情况。
在安装设备时,首先把从动机(泵)安装好,使其轴线处于水平位置,然后再安装主动机(电机),所以找正时只需要调整主动机,即在主动机(电机)的支脚下面加调整垫面的方法来调节。
3、找正时测量调节方法下面主要介绍在检修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测量调整方法,根据测量工具不同可分为:1)利用刀形尺和塞尺测量联轴器的不同心和利用楔形间隙轨或塞尺测量联轴器端面的不平行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弹性联接的低转速、精度要求不高的设备。
二、电机联轴器找正方法联轴器的找正是电动机安装的重要工作之一.找正的目的是在电动机工作时使主动轴和从动轴两轴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找正的精度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对高速运转的机器尤其重要。
两轴绝对准确的对中是难以达到的,对连续运转的机器要求始终保持准确的对中就更困难.各零部件的不均匀热膨胀,轴的挠曲,轴承的不均匀磨损,机器产生的位移及基础的不均匀下沉等,都是造成不易保持轴对中的原因.因此,在设计机器时规定两轴中心有一个允许偏差值,这也是安装联轴器时所需要的.从装配角度讲,只要能保证联轴器安全可靠地传递扭矩,两轴中心允许的偏差值愈大,安装时愈容易达到要求。
但是从安装质量角度讲,两轴中心线偏差愈小,对中愈精确,机器的运转情况愈好,使用寿命愈长。
所以,不能把联轴器安装时两轴对中的允许偏差看成是安装者草率施工所留的余量。
1.电机联轴器找正时两轴偏移情况的分析电机安装时,联轴器在轴向和径向会出现偏差或倾斜,可能出现四种情况,如图1所示。
图1电机联轴器找正时可能遇到的四种情况根据图1所示对主动轴和从动轴相对位置的分析见表1。
表1电机联轴器偏移的分析2.测量方法安装电机时,一般是在电机中心位置固定并调整完水平之后,再进行联轴器的找正。
通过测量与计算,分析偏差情况,调整电动机轴中心位置以达到主动轴与从动轴既同心,又平行。
联轴器找正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如下:(1)简单如图2所示。
用角尺和塞尺测量联轴器外圆各方位上的径向偏差,用塞尺测量两半联轴器端面间的轴向间隙偏差,通过分析和调整,达到两轴对中。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精度不高,对中误差较大。
只适用于电机转速较低,对中要求不高的联轴器的安装测量。
图2 角尺和塞尺的测量方法(2)用中心卡及塞尺的测量方法找正用的中心卡(又称对轮卡)结构形式有多种,根据联轴器的结构,尺寸选择适用的中心卡,常见的结构图3所示。
中心卡没有统一规格,考虑测量和装卡的要求由钳工自行制作。
图3常见对轮卡型式(a)用钢带固定在联轴器上的可调节双测点对轮卡(b)测量轴用的不可调节的双测点对轮卡(c)测量齿式联轴器的可调节双测点对轮卡(d)用螺钉直接固定在联轴器上的可调节双测点对轮卡(e)有平滑圆柱表面联轴器用的可调节单测点对轮卡(f)有平滑圆柱表面联轴器用的可调节双点对轮卡利用中心卡及塞尺可以同时测量联轴器的径向间隙及轴向间隙,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测量精度较高,利用测量的间隙值可以通过计算求出调整量,故较为适用。
电机联轴器找正方法一、前期准备工作1.准备工具:扳手、扳手、水平尺、千分尺等工具,并准备好润滑油和相关附件。
2.检查联轴器的型号、规格和安装要求,确保与传动装置和电机的配合,如果不符合要求,需要更换联轴器。
3.检查电机和传动装置的轴是否垂直,如果轴不垂直,则需要调整。
4.检查联轴器的内外径和轴孔尺寸是否与电机和传动装置的轴相匹配,如果不匹配,则需要修整配合零件。
二、安装步骤1.清洁联轴器的内外面和电机、传动装置的轴面,确保无油污和杂质。
2.根据联轴器的型号和要求确定联轴器的方向,一般情况下,联轴器的法兰应与电机法兰平行。
3.根据联轴器的为径向间隙要求,将联轴器套于电机和传动装置的轴上,并适度加压,使其均匀插入轴孔。
4.用螺栓将联轴器螺栓拧紧,确保联轴器与电机和传动装置的轴牢固连接。
5.调整联轴器的轴向间隙,将其调至合适位置。
轴向间隙的具体数值应根据联轴器的型号和要求来确定。
6.用手动滚筒滚动轴,检查联轴器的旋转是否灵活,不允许卡滞或过松。
7.检查联轴器的平行度和同心度,使用水平尺和千分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联轴器的平行度和同心度应符合联轴器的要求。
8.涂抹适量的润滑油,并检查联轴器的润滑效果。
三、后续工作1.将电机和传动装置的终端盖盖好,确保联轴器与外界环境的隔离。
2.检查联轴器的运行状态,确保联轴器没有异常工作。
3.根据联轴器的要求,定期检查联轴器的运行状态,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总结:电机联轴器的正确安装非常重要,不仅能够保证电机和传动装置的正常运行,还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
安装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联轴器的型号、规格和安装要求,检查电机和传动装置的轴是否垂直,以及检查联轴器的内外径和轴孔尺寸是否匹配。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清洁工作、确定联轴器的方向、正确插入轴孔、拧紧螺栓、调整轴向间隙、检查轴的旋转灵活性、测量联轴器的平行度和同心度、涂抹润滑油等。
安装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后续工作,如盖好终端盖、检查运行状态、定期检查和保养联轴器等。
电机联轴器的找正对中方法电机联轴器是用于连接电机和负载设备的一种机械元件。
它的主要作用是传递电机的动力和扭矩,使两者之间保持正确的旋转同步。
为了确保联轴器的运行效果和使用寿命,必须正确进行安装和调整。
下面将介绍电机联轴器的找正和对中方法。
一、电机联轴器的找正方法:1.准备工作:在进行找正调整之前,首先需要将电机和负载设备之间的连接螺栓全部拆卸,然后将电机固定在座标台或工作台上,以确保其稳定。
2.装配联轴器:将联轴器两个端部与电机和负载设备分别连接,并使用连接螺栓将其固定。
注意,在紧固连接螺栓的过程中,要保证联轴器两端的轴向对中。
3.找正调整:通过旋转电机轴,观察联轴器两端机械部件的轴线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如果出现偏移,需要进行找正调整。
(1)静态找正:在调整过程中,不需要电机运行。
通过调整联轴器两端的位置,使得联轴器两端的机械部件轴线与电机轴线保持同一直线。
具体步骤:a.使用测量工具(如千分尺)测量联轴器两端的轴承端面和固定端面之间的距离。
b.根据测量结果,调整联轴器两端的位置。
一般来说,只需要微调联轴器的位置即可。
c.继续测量并调整,直至两端的距离一致为止。
(2)动态找正:调整过程需要电机运行,通过观察联轴器两端的振动情况,找出偏差并进行调整。
具体步骤:a.保持电机静止,通过调整联轴器两端的位置,使得联轴器两端的机械部件轴线与电机轴线保持同一直线。
b.让电机运行,观察联轴器两端的振动情况。
如果振动较大或出现异常情况,说明还需要进行调整。
c.继续调整联轴器两端的位置,观察并记录振动情况,直至振动降至最低水平。
二、电机联轴器的对中方法:1.准备工作:在进行对中调整之前,需要确保联轴器两端的轴线准确无误,即完成了找正调整。
2.测量判断:使用测量工具(如划线尺、角尺等)测量联轴器两端的旋转偏差。
如果旋转偏差较小,则说明联轴器已经基本对中。
3.对中调整:通过调整联轴器两端的位置,使得联轴器的旋转偏差尽量接近于零。
电机联轴器的找正、对中方法1、泵对中的重要性泵和电机的联轴器所连接的两根轴的旋转中心应严格的同心,联轴器在安装时必须精确地找正、对中,否则将会在联轴器上引起很大的应力,并将严重地影响轴、轴承和轴上其他零件的正常工作,甚至引起整台机器和基础的振动或损坏等。
因此,泵和电机联轴器的找正是安装和检修过程中很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
2、联轴器找正是偏移情况的分析在安装新泵时,对于联轴器端面与轴线之间的垂直度可以不作检查,但安装旧泵时,一定要仔细地检查,发现不垂直时要调整垂直后再进行找正。
一般情况下,可能遇到的有以下四种情形。
1)S1=S2,a1=a2 两半靠背轮端面是处于既平行又同心的正确位置,这时两轴线必须位于一条直线上。
2)S1=S2,a1≠a2 两半靠背轮端面平行但轴线不同心,这时两轴线之间有平行的径向位移e=(a2-a1)/2。
3)S1≠S2,a1=a2 两半靠背轮端面虽然同心但不平行,两轴线之间有角向位移α。
4)S1≠S2,a1≠a2 两半靠背轮端面既不同心又不平行,两轴线之间既有径向位移e又有角向位移α。
联轴器处于第一种情况是我们在找正中致力达到的状态,而第二、三、四种状态都不正确,需要我们进行调整,使其达到第一种情况。
在安装设备时,首先把从动机(泵)安装好,使其轴线处于水平位置,然后再安装主动机(电机),所以找正时只需要调整主动机,即在主动机(电机)的支脚下面加调整垫面的方法来调节。
3、找正时测量调节方法下面主要介绍在检修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测量调整方法,根据测量工具不同可分为:1)利用刀形尺和塞尺测量联轴器的不同心和利用楔形间隙轨或塞尺测量联轴器端面的不平行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弹性联接的低转速、精度要求不高的设备。
2)利用百分表及表架或专用找正工具测量两联轴器的不同心及不平行情况,这种方法适用于转速较高、刚性联接和精度要求高的转动设备。
注意:1)在用塞尺和刀形尺找正时,联轴器径向端面的表面上都应该平整、光滑、无锈、无毛刺。
二、电机联轴器找正方法联轴器的找正是电动机安装的重要工作之一.找正的目的是在电动机工作时使主动轴和从动轴两轴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找正的精度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对高速运转的机器尤其重要。
两轴绝对准确的对中是难以达到的,对连续运转的机器要求始终保持准确的对中就更困难.各零部件的不均匀热膨胀,轴的挠曲,轴承的不均匀磨损,机器产生的位移及基础的不均匀下沉等,都是造成不易保持轴对中的原因.因此,在设计机器时规定两轴中心有一个允许偏差值,这也是安装联轴器时所需要的.从装配角度讲,只要能保证联轴器安全可靠地传递扭矩,两轴中心允许的偏差值愈大,安装时愈容易达到要求。
但是从安装质量角度讲,两轴中心线偏差愈小,对中愈精确,机器的运转情况愈好,使用寿命愈长。
所以,不能把联轴器安装时两轴对中的允许偏差看成是安装者草率施工所留的余量。
1.电机联轴器找正时两轴偏移情况的分析电机安装时,联轴器在轴向和径向会出现偏差或倾斜,可能出现四种情况,如图1所示。
图1电机联轴器找正时可能遇到的四种情况根据图1所示对主动轴和从动轴相对位置的分析见表1。
表1电机联轴器偏移的分析2.测量方法安装电机时,一般是在电机中心位置固定并调整完水平之后,再进行联轴器的找正。
通过测量与计算,分析偏差情况,调整电动机轴中心位置以达到主动轴与从动轴既同心,又平行。
联轴器找正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如下:(1)简单如图2所示。
用角尺和塞尺测量联轴器外圆各方位上的径向偏差,用塞尺测量两半联轴器端面间的轴向间隙偏差,通过分析和调整,达到两轴对中。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精度不高,对中误差较大。
只适用于电机转速较低,对中要求不高的联轴器的安装测量。
图2 角尺和塞尺(2)用中心卡及塞尺找正用的中心卡(又称对轮卡)结构形式有多种,根据联轴器的结构,尺寸选择适用的中心卡,常见的结构图3 所示。
中心卡没有统一规格,考虑测量和装卡的要求由钳工自行制作。
图3常见对轮卡型式(a)用钢带固定在联轴器上的可调节双测点对轮卡(b)测量轴用的不可调节的双测点对轮卡(c)测量齿式联轴器的可调节双测点对轮卡(d)用螺钉直接固定在联轴器上的可调节双测点对轮卡(e)有平滑圆柱表面联轴器用的可调节单测点对轮卡(f)有平滑圆柱表面联轴器用的可调节双点对轮卡利用中心卡及塞尺可以同时测量联轴器的径向间隙及轴向间隙,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测量精度较高,利用测量的间隙值可以通过计算求出调整量,故较为适用。
(3)百分表测量法把专用的夹具(对轮卡)或磁力表座装在作基准的(常是装在电动机转轴上的)半联轴器上,用百分表测量联轴器的径向间隙和轴向间隙的偏差值。
此方法使联轴器找正的测量精度大大提高,常用的百分表测量方法有四种。
A双表测量法(又称一点测量法) :用两块百分表分别测量联轴器外圆和端面同一方向上的偏差值,故又称一点测量法,即在测量某个方位上的径向读数的同时,测量出同一方位上的轴向读数.具体做法是:先用角尺对吊装就位准备调整的电机上的联轴器做初步测量与调整。
然后在作基准的主机侧半联轴器上装上专用夹具及百分表,使百分表的触头指向电动机侧半联轴器的外圆及端面,如图所示。
测量时,先测0°方位的径向读数a1及轴向读数s1。
为了分析计算方便,常把a1和s1调整为零,然后两半联轴器同时转动,每转90°读一次表中数值,并把读数值填到记录图中。
圆外记录径向读数a1,a2,a3,a4,圆内记录轴向读数s1,s2,s3,s4,当百分表转回到零位时,必须与原零位读数一致,否则需找出原因并排除之。
常见的原因是轴窜动或地脚螺栓松动,测量的读数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才属正确,即a1+a3=a2+a4;s1+s3=s2+s4通过对测量数值的分析计算,确定两轴在空间的相对位置,然后按计算结果进行调整。
这种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可满足一般机器的安装精度要求。
主要缺点是对有轴向窜动的联轴器,在盘车时其端面的轴向度数会产生误差。
因此,这种测量方法适用于由滚动轴承支撑的转轴,轴向窜动比较小的中,小型机器。
B.三表测量法(又称两点测量法)三表测量法与两表测量法不同之出是在与轴中心等距离处对称布置两块百分表,在测量一个方位上径向读数和轴向读数的同时,在相对的一个方位上测其轴向读数,即同时测量相对两方位上的轴向读数,可以消除轴在盘车时窜动对轴向读数的影响,其测量记录图如图所示,三表测量法示意图如下:根据测量结果,取0°~180°和180°~0°两个测量方位上轴向读数的平均值,即s1=(s1'+s1'')/2s3=(s3'+s3'')/2取90°~270°和270°~90°两个测量方位上轴向读数的平均值,即s2=(s2'+s2'')/2s4=(s4'+s4'')/2s1,s2,s3,s4四个平均值作为各方位计算用的轴向读数,与a1,a2,a3,a4四个径向读数记入同一个记录图中,按此图中的数据分析联轴器的偏移情况,并进行计算和调整.这种测量方法精度很高,适用于需要精确对中的精密或高速运转的机器,如汽轮机,离心式压缩机等.相比之下,三表测量法比两表测量法在操作与计算上稍繁杂一些.C.单表法它是近年来国外应用日益广泛的一种联轴器找正方法。
这种方法只测定联轴器轮毂外圆的径向读数,不测量端面的轴向读数,测量操作时仅用一个百分表,故称单表法。
其安装,测量示意图如图8此种方法用一块百分表就能判断两轴的相对位置并可计算出轴向和径向的偏差值。
也可以根据百分表上的读数用图解法求得调整量。
用此方法测量时,需要特制一个找正用表架,其尺寸,结构由两半联轴器间的轴向距离及轮毂尺寸大小而定。
表架自身质量要小,并有足够的刚度。
表架及百分表均要求固紧,不允许有松动现象。
图8便是两轴端距离较大时找正用表架的结构示意图。
单表测量的操作方法是,在两个半联轴器的轮毂外圆面上各作相隔90°的四等分标志点1a,2a,3a,4a与1b,2b,3b,4b。
先在“B”联轴器上架设百分表,使百分表的触头接触在“A”联轴器的外圆面上的1a点处,然后将表盘对到“0”位,按轴运转方向盘动“B”联轴器,分别测得“A”联轴器上的1a,2a,3a,4a的读数(其中1a=0),为准确可靠可复测几次。
为了避免“A”联轴器外圆面与轴不同心给测量带来误差,可同时盘动“B”与“A”联轴器。
然后再将百分表架设在“A”联轴器上,以同样方法测得“B”联轴器上1b,2b,3b,4b的读数(其中1b=0)。
测出偏差值后,利用上图所示的偏差分析示意图分析方法,可得出“A”与“B”两半联轴器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轴空间相对位置的各种情况,如表2,表3所示。
表2垂直方向两轴相对位置分析表3水平方向两轴相对位置分析图中假设“B”轴向上平移,使Ob’与Oa’相重合,此时3b=0,而3a的读数则变为3ac,由于3ac=3a+3b(代数和),这时Oa’与Oa’’的垂直距离也就是两轴在垂直方向的偏差值3ac/2 。
因此,只要测得3a与3b的数值,可以求得3ac的数值(要注意读数的正负号)。
水平方向的偏差分析与垂直方向相同。
2.调整方法测量完联轴器的对中情况之后,根据记录图上的读数值可分析出两轴空间相对位置情况。
按偏差值作适当的调整。
为使调整工作迅速,准确进行,可通过计算或作图求得各支点的调整量。
测量方法不同,计算方法也不同。
(1)两表测量法,三表测量法及五表测量法两表,三表及五表测量都可得出同一方位上的径向读数和轴向读数,若测点位置及调整支点的位置如图10所示(请注意测量轴向读数百分表的指向),可用下式进行计算:H1=L1*(s1-s3)/D + (a1-a3)/2-----------------(1—9)H2=(L1+L2)*(s1-s3)/D + (a1-a3)/2----------(1—10)式中H1 ,H2---------支点1和支点2的调整量,(正值时为加垫负值时减垫),mm;s1,s3及a1,a3-------分别为0°和180°方位测得轴向和径向百分表读数,mm;D---------------------------联轴器的计算直径(百分表触点,即测点到联轴器中心点的距离),mm;L1--------------------------支点1到联轴器测量平面间的距离,mm;L2--------------------------支点1与支点2之间的距离,mm;应用上式计算调整量时的几点说明:1)式中s1,s3,a1,a3是用百分表测的读数,应包含正负号一起代入计算公式。
2)H的计算值是由两项组成,前项L(s1-s3)/D中,L与D不可能出现负值,所以此项的正负决定于(s1-s3)。
S1-s3>0时,前项为正值,此时联轴器的轴向间隙呈形状,称为“上张口”;S1-s3<0时,前项为负值,联轴器的间隙呈形状,称为“下张口”。
当a1-a3>0时,后项为正值,此时被测的半联轴器中心(电动机轴中心)比基准的半联轴器中心(从动轴中心)偏低,当a1-a3<0时,被测的半联轴器中心偏高,3)电动机安装时,通常以电动机转轴(从动轴)做基准,调整电机转轴(主动轴)。
电机低座四个支点于两侧对称布置,调整时,对称的两支点所加(或减)垫片厚度应相等。
4)若安装百分表的夹具(对轮卡)结构不同,测量轴向间隙的百分表触点指向原动机(触点与被测半联轴器靠结合面一侧的端面接触)时,百分表的读数值大小恰与联轴器间实际轴向间隙方向相反,所以H值的公式前项s1-s3应改为s3-s1,即s3-s1>0时为“上张口”,s3-s1<0时为“下张口”。
5)电机在运转工况下因热膨胀会引起轴中心位置变化,联轴器找正的任务时把轴中心线调整到设计要求的冷态(安装时的状态)轴中心位置,使电机在热态(运转工况下)达到两轴中心线一致(既同心,又平行)的技术要求。
有的直接给定电机冷态找正时的读数值;也有的给定各支点的温升数据,由图解法求出冷态找正时的读数值。
在安装大型机组时,有的给出各类电机在不同工况下的经验图表,通过查表或计算找出冷态找正时的读数值。
经验丰富的安装人员还可从实践中得出一些经验数据。
总之,对于安装者来说,要考虑电动机从冷态到热态支点处轴中心位置的变化,在工作中保证电机能处于理想的对中状态。
6)在水平方向上调整联轴器的偏差时,不需要加减垫片,通常也不计算。
操作时利用顶丝和百分表,边测量,便调整,达到要求的精度为止。
一些大型的,重要的机组在调整水平偏差时,各支点的移动量可通过计算或作图求出。
随科技的发展,现在有了激光对中仪,也已经非常普及了。
相对于其它的找正方式,它具有快捷,简单,准确性高的优势,由其对于大型机组,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