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不配位(好文推荐)_人生感悟
- 格式:docx
- 大小:23.07 KB
- 文档页数:2
厚德载物与德不配位为什么今天的年轻人容易英年早逝?为什么有些官员一升官就得重病?为什么有的人家里刚盖完房子,人就出车祸去世了?为什么?就是四个字——德不配位。
我们所有的财富、智慧,我们的一切,老祖宗用一个字来代表,厚德才能载万物,就是「物」。
这就是清华大学的校训——厚德载物。
厚,深厚的意思;德,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载就是承载;物,就是我们说的福报。
相反,就那句话,叫德不配位。
位,就是我们的待遇,就是我们的德行不配我们的福报。
打个比方说,这有一张桌子,它能承受10斤重的份量,你非得给它放上15斤、20斤、50斤的重量,那我们看这个桌子怎么样?它就开始发抖,它就开始变形,出现崩溃之前的先兆。
所以我们要明白古训「厚德载物」。
金钱、权力、名望都是自己的福报,都是压自己的物啊,你能承载的了吗?靠什么承载,靠符合万物规律的德行。
福报,福报就是我们的享受。
比如我吃得好,我穿得好,这些都叫福报。
中国人讲惜食、惜衣,你要珍惜它,人贵惜福。
你得积攒自己的福报。
过去有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太重要了。
有的商人,以非法的手段,去要那些你命里头装不下的东西,你这不是惹祸吗?因此坐牢判刑的例子就出现了。
他的德行跟他的待遇、福报不相称。
若没有德行,而要享受的太大,要奔驰、宝马,要豪华别墅,顿顿饭都是上千上万……这都是消耗自己的福报,折自己的福。
现在人们疯狂地追名逐利,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价,为了挣钱不惜一切手段。
完全不懂得道德,结果会如何呢?「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现在的学生、孩子也是那样。
他不管自己是什么身份,就是要最好的。
现在一分钱不赚,就要最好的,是谁教的呢?电视教的,社会在教,家长也在教,老师也在教。
可孩子们不知道,享福太多了会怎么样?我们老祖宗讲的,这会折他们的福报。
我们老年人过去讲「折福折寿」,是有道理的。
不要忘了,寿命和福报都是能量,人本身就是个能量体。
我们现在对孩子的那种爱完全是有些违背常理知识,你越爱,他生病越多,越容易出灾祸,越容易夭折。
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才不堪任,必遭其累意思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才不堪任,必遭其累成语,封建社会深入日常思维,古训滋养,古今普通,唯以古老的警示,从容提醒。
当德行未达到应有的位置时,必然招致灾祸。
古时汉代曾有过黄忠,他在战场担任将军时,以横枪立地和魏延一战,天赋良好,军事本领高强,曾在南征北战中拥有多次胜利,也曾为汉灭蜀提出著名计谋,所以被尊称为“汉室的福星”。
然而他的德行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却被他的同僚矛盾,甚至被降职,最终连他的根基都被破坏,心有颓,身染重伤,体内病痛而殁。
可见,当德行未达到应有的位置时,必然招致灾祸。
当才能不足以应付本身的职位时,必然会遭受沉重的折磨。
唐朝时有一个张陵,他曾在河北担任太守,政绩也不错,因而被提升为安禄山的副手,随着安禄山的拥戴,张陵的职务也不断被晋升,曾经一度担任朝廷的大臣,然而他的实力有限,一直无法完全胜任朝廷的重任,最终却被安禄山坑害,朝令夕改,张陵失位,可以说,他的失利也是由于自己的才干不足而招致的。
又如唐朝的徐光启,他曾经占据朝廷权力的最高峰,但是由于他的统治理念与当时朝廷老谋子不符,最终也招致了自身的失败。
言之,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才不堪任,必遭其累,却是古今通行的警示。
俗话说:“不以贪心贪,不以浮夸浮;不去盲目贪,不去刻意浮。
”这正是正统朝廷要求官员的要求,但是只有胜任职守,才能收获尊重;而行事得体,进步发展,拔高自己的德行,才能真正拥
有“配位”,才好祝汝长安平。
德行不够,德不配位古人说「有德配位」,也说「德不配位」。
我们说一个人:别人坐在这个位置上都很和谐,很太平,为什么你坐上这个位置以后,单位就接二连三地出问题,内部也不和谐呢?通常我们会说这个人的福报不够。
什么是福报?德行就是福报,一个人的德行够了,福报就够了。
可是,我们宁愿承认自己的福报不够,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德行不够,德不配位。
有些经理人带着他的团队干得很开心,团队很和谐,大家的收入很不错;即便工作量大,大家也不抱怨。
换了一个经理人,他一心想提高大家的福利,而且不让大家累著。
可是为什么大家却不愿意跟着他干,很多人还想造他的反呢?还是他的德行不够,德不配位。
如果他的德行够,坐在这个位置上,一定是内部和谐,外部平安。
有些人发了大财,结果自己却生了大病,或者家人生了病。
我们都说这是福报不够。
实际上就是德行不够,德不配位。
一个人敢承认自己的德行不够,而不是福报不够,再通过一种方法修德,当德行提升到一定高度,就配位了。
如果德行不够,坐在一个高位上,不仅自己像热锅上的蚂蚁,手下的团队也像热锅上的蚂蚁,彼此都坐卧不安。
一个人的德行从哪方面体现出来呢?如何证明他的德行呢?一个德行够的人首先一定心量大。
心量大又如何体现出来呢?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都不为自己考虑,不以自我为中心,考虑的是大家的利益、大家的感受,他的心量、胸襟自然就大。
胸襟够了,才能容纳万物。
既然胸中包含了万物,需要什么时,自然就会拥有。
一个有德行的人一定能忍辱负重。
不能忍辱负重,说明他的德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一个有德的人做事肯定不会从自我出发,而是从大局着想。
比如你是一个部门经理,你首先考虑的是你这个部门员工的利益和感受。
你是一个总经理,你会考虑整个企业所有员工的利益。
只有处处考虑大家的利益和感受,大家才会接纳你,拥护你。
我们如何完善自己的德行呢?必须通过积极行善,积极帮助别人,否则我们的德行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也不可能完善。
如果一个人的德行还没有建立起来,就已经有了一定的位置和影响力,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德不配位心得体会作文
德不配位。
都市的霓虹灯下,人们总是那么忙碌,忙着追求那些看似高大上的生活。
但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虽然身居高位,但总觉得他们缺了点啥?没错,就是那种“德”。
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琢磨,啥是真正的“德”啊?是不是得穿金戴银,或者手握大权才行?其实啊,我觉得真正的“德”,应该是那种让人打心眼儿里觉得舒服、踏实的品质。
我记得有个老板,钱多得数不清,但对家人却是冷漠得不行。
他眼里只有钱,让我觉得特没品。
你说,这样的人,就算再有钱,又能怎么样呢?
但反过来,我有个朋友是清洁工,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虽然累,但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她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人也特别关心。
每次看到她,我都觉得特温暖,这就是真正的“德”吧。
看着这些人,我开始反思自己。
是不是有时候我也太追求那些
表面的东西了,而忽略了内心的成长?是不是我也有过贪婪和欲望,迷失了方向?
咱们这社会啊,真的得好好关注下内心的成长。
真正的“德”,不是看你有多少钱、多高的地位,而是看你内心有多纯净、多善良。
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保持清醒,不迷失方向。
所以啊,德不配位这事儿,真的得好好琢磨琢磨。
《周易·系辞下》里有几句话: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
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大意是:德行浅薄却地位尊崇,智商低下却图谋大事,力量微弱却负担重任,这样很少有不招致祸端的。
一个人只能享受和自己相匹配的东西,否则,一切都是妄想。
比如,有一张桌子,只能承受十斤重的分量,如果给它放上15斤、20斤的重量,看看这个桌子会怎么样?
它就开始变形,可能整个桌子都会坍塌。
若你没有德行,而要享受的太大,顿顿饭都是鲍鱼龙虾,住的豪华别墅.....这就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报,终将会有大祸的。
还有现在的学生、孩子,不管自己的家庭条件如何,就管父母什么都要最好的。
自己是学生,现在还没有赚钱,凭什么就要最好的?
孩子不知道享福太多了会怎样?但是家长要知道,孩子的福报是一定的,你越溺爱,孩子越容易出灾祸。
为什么有的年轻人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因为他的福报被快速消耗完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才知道“厚德载物”的重要性。
你看着那些领导开好车、住豪宅,就好想自己也能这般享受。
你看那些企业家那么有钱,就想着自己要有那么多钱就好了。
殊不知人家有什么样的德行和福报,才能坐在这个位置上。
《朱子治家格言》有云:“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
什么层次的德行,就匹配什么样的人生。
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自然会受到报应的。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
一个人的命没有好不好一说,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但是如果你触犯了上面两条天规,人生之路定会充满坎坷。
因为不懂感恩的人,注定没有未来;
德不配位的人,必有灾殃!。
德不配位,是做⼈最⼤的失败“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位尊,智⼩⽽谋⼤,⼒⼩⽽任重,鲜不及矣”。
孔⼦把“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说得淋漓尽致,⼊⽊三分。
现实⽣活中,也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别的领导坐在这个位置上都很和谐,很太平,事业蒸蒸⽇上,另⼀个领导坐上这个位置以后,单位就接⼆连三地出问题,内部闹别扭,不是法院,就是纪委来查,通常我们会说这个领导的福报不够。
民间也有⼀种真实的传说。
有些⼈发了⼤财,结果⽣了⼤病,或者家⼈⽣了⼤病。
某个⼈升了⼤官,结果家⼈去世了,或者家⼈⽣了⼤病。
某⼈中了⼏百万的彩票⼤奖,结果私⾃逃到⼀个陌⽣的地⽅,过着富⾜的⽣活。
不久,这个⼈便得了⼀场⼤病,住进了医院。
我们都说这是福报不够。
实际上就是德性不够,德不配位。
政坛上也如此。
某局长在位多年,⼿不⼲净,四处贿赂,最后锒铛⼊狱,成了阶下囚。
你说他要⽔平有⽔平,要智慧有智慧,要能⼒有能⼒,就因恋上了贪腐,官德不过关,最终被拉下马。
某科长靠阿谀奉承,吹⽜拍马当上了处长。
按理说,混到这个岗位已不易,只要安安分分地做好本职,出不了什么⼤岔。
可偏偏这位处长好⼤喜功,欺上瞒下,最后因为品性问题,固不能长久,在民主测评上过不了关,被调整了下来。
什么是福报?德性就是福报,⼀个⼈本⾝就是个能量罐,能量快速消耗了,就越容易出灾祸,越容易夭折,这才是厚德载物的本意。
⼈的德性够了,福报就够了。
可是,我们宁愿承认⾃⼰的福报不够,也不愿意承认⾃⼰的德性不够,德不配位。
⼀个⼈敢承认⾃⼰的德性不够,⽽不是福报不够,再通过⼀种⽅法修德,当德性提升到⼀定⾼度,就配位了。
如果德性不够,坐在⼀个⾼位上,不仅⾃⼰像热锅上的蚂蚁,⼿下的团队也像热锅上的蚂蚁,彼此都坐卧不安。
做⼈先⽴德。
⼀个⼈,穷不算啥,但不能丢掉为⼈的尊严。
⼀个⼈,富不算啥,但不能失去做⼈的良⼼。
你的品德与所拥有的⼀切相匹配,才能顺天道,合民意,⾃然⽔到渠成,才能令⼈⼼服⼝服。
⼈活⼀世,不管你家底多丰,不管你和谁往来,如果⼈品差了,本⾝就是⼀种失败。
德不配位心得体会作文哎呀,最近我听到了一个词叫“德不配位”。
一开始我还不太明白呢,嘿呀,后来听大人解释了一下,我好像有点懂啦。
我就想呀,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品德,却处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那肯定不行呀,哈哈。
就好像一个不太会骑自行车的人,非要去骑那种超级快的赛车,那肯定会摔倒的呀。
品德就像是我们走路的腿一样重要呢,哎呀。
如果没有好的品德,就算有再高的地位、再多的东西,也不会真正快乐和安心的。
嘿呀,我们在学校里也是一样呀,如果学习好但是不懂得尊重同学、帮助别人,那也不是真正的优秀呢。
我觉得呀,我们要努力让自己的品德和自己所拥有的相匹配,嘿嘿,这样才会稳稳当当的呀。
我要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善良、诚实、有爱心的人,哎呀,这样以后不管我处在什么位置,都不会有“德不配位”的情况啦,哈哈。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灾殃无情,财富无价,当德不配位,人不配财,必将遭殃与失,令我们痛悔不已。
』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这句古老的谚语给我们传达了一个古今中外皆然的道理:能力、条件和本领的配置决定了
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自身的因素也与此交织着。
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在传统的观念中,德表示的是智慧、伦理观念等熟悉积累和日常生活
习惯。
缺乏了这些,那么无论是从大局发展还是从个人发展来看,都
难以让人获得良好的结果。
一个缺少熟悉积累的人,如其没有好的计
划能力和实施能力,那么他的向上努力和抉择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无
形中深深影响到他的未来发展中道路。
另外,缺乏德的人往往会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从而对未来的发展造
成极大的阻碍,甚至是危害。
这也是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的真理所在。
二、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人不配财当然也是指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一个人如果没有得到
足够的获得财富的能力和门路,那么久无法为地上收获足够的收益。
物质上,人未能拥有一定的财富,不仅会导致这个人在经济上的不富裕,而且会影响未来的生活和发展。
精神上,如果没有正确的财富配置,也会使得这个人的思想开阔和创新停滞,从而影响未来的发展方
向和作用。
总之,人不配财,必有所失,仅仅能够依靠自身文化背景、知识水平、精力水平、健康状况等因素对获得财富大有贡献,备受获得卓越成就
的可能性,也大大受限。
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才不堪任,必遭其累意思人们常说,无论你拥有多么出色的才华,如果你没有能够配遣其位,你就会遭受灾害。
同样,无论你拥有多么完美的德性,如果你居于不适当的地位,你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
前言提及的这句话,正是用来劝戒人们不要忘记这两点的重要重要性。
首先,要知晓的是,如果德不配位,会有殃灾发生。
德是指个人的道德水准和道义行为,而位则是指个人在社会中的荣誉和位置。
一般而言,人们往往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德性,并将之决定到他在社会中的地位。
可是,如果一个人的德性超越了这样的标准,而他却居于低下的地位时,他就会处于德不配位的境地。
这时,他的心灵就会难以安抚,他也会遭受到其他人的唾弃,甚至可能会带来他一生的灾祸。
其次,要明白的是,如果才不堪任,必遭其累。
一个人的技能和才能决定了他能在社会中获得什么样的位置和地位。
如果一个人的技能和才能都不够强大,而他却居于一个比他才能水平还要高的职位时,这就是才不堪任。
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可能会遭受到行业内同行的轻视,以及社会对他的怀疑。
更糟糕的是,他可能会因自己才能不足而导致业务上的失败,而他也可能会因此而受到指责、折磨和惩罚。
此外,要明白的是,德不配位和才不堪任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状态,这种状态往往会助长大量的邪恶和隐形的长枝,从而影响着这个世界的非常本质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
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正义平衡了贪婪,知识击败了无知,活力打败了懒惰,自私、自利和财团控制的社会将掩盖这一切”。
所以,即使一个人有着很强的德性,可如果他的德不配位,他的这份德性也可能因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被毁掉。
综上所述,要明白的是,如果德不配位或者才不堪任,必然会遭受严重的后果。
当人们心存自欺欺人,社会走向毁灭时,就要想到前面提到的这句话,为自己向正确的方向作出正确的选择。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们珍惜自身,珍惜他人,实现真正的幸福,创立真正的社会文明。
德不配位古人说“有德配位”,也说“德不配位”。
我们通常说一个人:别的领导坐在这个位置上都很和谐,很太平,为什么你这个领导坐上这个位置以后,单位就接二连三地出问题,内部也不和谐呢?通常我们会说这个领导的福报不够。
什么是福报?德性就是福报,一个人的德性够了,福报就够了。
可是,我们宁愿承认自己的福报不够,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德性不够,德不配位。
有些领导带着他的团队干得很开心,团队很和谐,大家的收入很不错,工作量也不大。
即便工作量大,大家也不抱怨。
换了一个领导,他一心想提高大家的福利,而且不让大家累着、饿着、渴着。
可是为什么大家却不愿意跟着他干,很多人还想造他的反呢?还是他的德性不够,德不配位。
如果他的德性够,坐在这个位置上,一定是内部和谐,外界平安。
在民间有一种情况:有些人发了大财,结果生了大病,或者家人生了大病。
某个人升了大官,结果家人去世了,或者家人生了大病。
我们都说这是福报不够。
实际上就是德性不够,德不配位。
一个人敢承认自己的德性不够,而不是福报不够,再通过一种方法修德,当德性提升到一定高度,就配位了。
如果德性不够,坐在一个高位上,不仅自己像热锅上的蚂蚁,手下的团队也像热锅上的蚂蚁,彼此都坐卧不安。
一个人的德性从哪方面体现出来呢?如何证明他的德性呢?一个德性够的人首先一定量大。
量大又如何体现出来呢?他做任何事情都不为自己考虑,不以自我为中心,他考虑的是大家的利益、大家的感受。
我们佛门里说的“无我”就是这个意思。
当一个人达到了无我,他的心量、他的胸襟自然就大。
胸襟够了,才能容纳万物。
既然胸中包含了万物,需要什么时,自然就会拥有。
一个有德性的人一定能忍辱负重,不能忍辱负重,说明他的德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一个有德的人做事肯定不会从自我出发,而是从大局着想。
比如你是一个部门经理,你首先考虑的是你这个部门员工的利益和感受。
你是一个总经理,你会考虑整个企业所有员工的利益。
只有处处考虑大家的利益和感受,大家才会接纳你,拥护你。
德不配位(好文推荐)_人生感悟人生在世:
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
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
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
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
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
人生在世:
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
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
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
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人生在世:
前进的理由只要一个,
后退的理由却有一百个;
许多人整天找一百个理由
证明他不是懦夫,
却从不用一个理由证明他是勇士。
人生在世: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社会美好,
自己坦荡才能感受生活喜悦,
自己成功才能感悟生命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