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86 KB
- 文档页数:4
1.P7-8把握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于大学生的意义一、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三、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的实施行为,依法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P9-11大学生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结合结语部分P224-225复习)一、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二、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
大学生应当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原则。
不断增强法制意识,提高法制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3.P19理想信念的意义一.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二.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境界。
4.P31-33理解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建议结合P77个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以及P111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些内容综合复习)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
社会理想居于高层次,是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
个人理想居于低层次,并从属于社会理想。
个人理想只有自觉地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有可能实现,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
二、个人理想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代表着人们的共同利益,它要靠千百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
没有每一个人的实践活动的积累,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社会理想有赖于个人理想地整合,个人理想又不能脱离社会理想和人类理想。
在我国,社会主义理想依靠每一个公民把自己的理想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实现。
思修答题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方面?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D2.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是什么?A. 社会主义制度B. 资本主义制度C. 封建制度D. 共产主义制度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A. 爱国守法B. 明礼诚信C. 团结友善D. 个人主义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属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自由C. 宗教信仰自由D. 财产权答案:ABCD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包括:A. 富强B. 民主C. 文明D. 和谐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
()答案:正确2.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答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方面,分别对应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
五、论述题1. 论述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答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首先需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和意义。
在个人层面,要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在社会层面,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在国家层面,要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支持国家政策,维护国家利益。
通过教育、媒体宣传、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全社会共同遵循的价值导向。
六、案例分析题1. 某社区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居民积极参与,但有个别居民不遵守社区规定,乱扔垃圾,给社区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请分析这种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这种情况反映出虽然大部分居民能够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创建,但仍有少数居民缺乏公共意识和责任感。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1表达自由不能够伤害的对象不包括什么?() 1.0分A自己的利益B、他人的人身权利C、社会的利益D国家的利益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2 “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出自()。
1.0分A、《易传》B、《春秋》C、《中国民间神话》D《吕氏春秋•尽数》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3《老人与死亡》的哲理寓言出自谁的笔下?() 1.0分A海明威B、列夫•托尔斯泰C、高尔基D霍布斯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4 “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适用于处理()1.0分A自我身心关系B、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D人与自然关系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5最长诉讼时效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多少年?() 1.0分A10B、20C、50D永远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6 “政治权利是生而有之”是哪种思想的观点?() 1.0分A神赋人权B、天赋人权C、君王授权D法律权利权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7工作的理由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 1.0分A生计B、兴趣C、信仰D高兴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8 “崇尚理性、热爱自由、注重人文”指的是哪种精神?() 1.0分埃及精神B、美国精神C、罗马精神D希腊精神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9与“协和万邦”的观念相关程度最高的民族精神基本内容是()。
1.0分A爱国主义B、爱好和平c、团结统一D勤劳勇敢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10 “破窗理论”给我国维护法律权威的启示主要是()。
1.0分A依法执政B、严肃制裁各种藐视法律权威的行为C、遵守法律D信仰法律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11穷理指的是()。
1.0分A用敬B、慎独C、格物致知D明辨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12纵览人类对理想世界的寻求,除了到“天上”和心灵中寻求理想境界之外,还有哪个途径?() 1.0分A书本天堂C、哲学D社会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13 “海枯石烂”讲的是讲的是爱情中的哪种道德规范?() 1.0分A坚贞B、多情C、热情D怀疑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14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从而易于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事物的真相。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推进工作。
何为法治思维?简言之,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3、理想与信念的关系是什么?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互相依存。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实现理想的总要保障。
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也正因如此,人们常将理想与信念合称为理想信念。
4、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①提高挫折适应能力提高挫折调节力。
②建立科学的心理防御机制。
③养成快乐习惯,做个乐观者。
④发掘自身潜能学会人际交往和宽容。
⑤适当的自我定位⑥善于疏泄情绪。
⑦多一点幽默感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⑨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知识。
⑩积极参加活动,增进人际交。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概念:它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维护人民利益和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人民的活动规则和行为准绳。
学习社会主义法律,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律的重要作用,全面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
(一)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三)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科学要求。
(四)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思修答案答案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P10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和内涵。
P393.经济全球化形式下弘扬爱国主义。
P444.什么是民族精神P485.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P1016.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P17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
P1038.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P849.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P8010.法律的含义及其本质。
P11911.培养社会主义法制思维。
P164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12.理想的含义、特征、与空想的区别P1513.集会游行示威法原则、目的、内容P17614.法制与法治的区别P15215.集体主义的原则P10416.继承权的分类P19917.什么是民事权利?民事权利是民事主体依据民事法律取得的可以实施一定行为或获取一定利益的法律资格。
民事权利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享有权利的人可以在法定范围内直接享有某种利益,或实施一定的行为;享有权利的人可以要求负有义务的人实施一定的行为或是不实施一定的行为;享有权利的人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时,有权请求法律予以保护。
民事权利是公民在社会上存在和生活的最基本的权利,也是与公民日常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一项权利。
从权利的具体内容来分,民事权利主要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
财产权是指以财产为客体、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的民事权利,如物权、债权等;人身权是指以特定的人身利益为客体,并不体现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有些民事权利既有财产权性质,又有人身权性质,如知识产权、继承权等。
18.信念与信仰的关系信念:是意志行为的基础,是个体动机目标与其整体长远目标相互的统一,没有信念人们就不会有意志,更不会有积极主动性的行为。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
绪论1.与中学相比,大学生活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 ABD )。
A学习要求的变化B生活环境的变化C求知欲望的变化D社会活动的变化2.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需要树立新的学习理念,这些理念包括( ABCD )。
A自主学习的理念B全面学习的理念C创新学习的理念D终身学习的理念3.一般来说,优良的学风应包含(ABCD )。
A勤奋B严谨C求实D创新E灵活4.马克思说:“为确定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
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
”不同时代的青年有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BC )。
A追求真理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D建设世界一流强国5.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是( ABD )。
A和平B发展C平等D合作E互助6.成为( ABCD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A德B智C体D美7.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 BCD )的全面提高。
A职业素质B思想道德素质C健康素质D科学文化素质8.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明确了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 ABD ),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A价值取向B道德规范C理论指南D行为准则9.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形成“( ABCD )”的文明风尚。
A知荣辱B讲正气C树新风D促和谐10.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 ACD )。
A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B获取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人生价值C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D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1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显著特点有(ABCE )A政治性B知识性C实践性D社会性E思想性12.大学适应期会出现的矛盾主要有(ACE)A理想与现实的矛盾B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C人际环境带来的苦恼D价值观的冲突,理论上的困惑E自主意识与独立能力的矛盾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的基本内容包括(ACDE)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 社会主义荣辱观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大学思修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方面?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D2.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什么?A. 爱国主义B. 集体主义C. 社会主义荣辱观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A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是什么?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律的权威性C. 法律的普遍性D. 法律的公正性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 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答案:D5.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哪些权利和自由是不可剥夺的?A. 言论自由B. 出版自由C. 宗教信仰自由D. 以上都是答案:D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A.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C.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A7. 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C.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D. 拥有个人财产答案:D8.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哪些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A. 劳动权B. 休息权C. 受教育权D. 以上都是答案:D9.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什么?A. 集体主义B. 个人主义C. 利己主义D. 利他主义答案:A10. 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自由C. 宗教信仰自由D. 财产权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A. 言论自由B. 出版自由C. 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D. 宗教信仰自由答案:ABCD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哪些内容?A. 公有制为主体B.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 按劳分配为主体D.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答案:ABD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什么?A. 按劳分配为主体B.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 按需分配D. 按资分配答案:AB4.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哪些?A. 遵守宪法和法律B.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C. 保卫祖国、尊重社会公德D. 依法纳税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A. 爱国主义B. 集体主义C. 社会主义荣辱观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70、江的年龄到底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
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
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
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
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A.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时间和空间是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时间和空间是标志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答案BD71、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
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个人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的启示有()A.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B.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C.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D.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答案AD72、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帐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
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
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
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
”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价值尺度D.贮藏手段答案ABC7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进行的干预明显加强,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调剂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
思修考试题库及答案免费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
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C2. 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是()。
A. 社会主义制度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A.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B. 完善的法律实施体系C. 健全的法律监督体系D. 严格的法律教育体系答案:D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是()。
A.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B5.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这体现了()。
A. 法律的普遍性B. 法律的平等性C. 法律的公正性D. 法律的权威性答案:B6.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基本原则?()A. 坚持党的领导B.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C.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 坚持法律的绝对权威答案:D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国家层面的价值准则是()。
A.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C8.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这体现了()。
A. 教育的普及性B. 教育的平等性C. 教育的强制性D. 教育的终身性答案:C9.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核心内容?()A. 法律的制定B. 法律的实施C. 法律的监督D. 法律的宣传答案:D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国家层面的价值准则是()。
A.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包括()。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1、当代大学生崭新形象(绪论P10-11)(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5)知行合一;脚踏实地。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绪论P13-15)(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2)用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1、理想信念的含义(第一章P21-23)理想的含义:(1)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向往和追求;(3)理想是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的含义:(1)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2)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3)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类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意义(第一章P24-25)理想信念的作用:(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1、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第二章P43-45)(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2、怎样做忠诚的爱国者?(第二章P56-62)(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2)促进民族团结;(3)维护祖国统一;(4)增强国防观念;(5)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思修答案
选择题:
1.P20
2. P41
3. P25
4. P44
5. P29
6. P47-49
7. P49
8. P87
9. P56 10. P102-104
11.没有答案 12. P180 13. P192-193 14. P邻里团结196 15. P34
16 P20-21理想信念 17.P25 18.P36 19. P42同仇敌忾
20. P20人生目的
21.P91-93 22.P90 23.P74-75 24. P82-84 25. P106基本的道德要求
26.P100-104 27.P107 28.P104-106
简答题:
一、怎样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答案: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促进民族团结—坚决捍卫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大好局面。
(3)维护国家统一—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4)增强国防观念---提高国防意识,积极支持国家的国防建设。
(5)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总之,“振兴中华,从我做起”增建国之才,践爱国之行,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二、怎么样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答案:(1)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合理的调控情绪,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增进人际交往。
(2)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的基本原则,正确认识合作,正确认识竞争,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正确认识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统一,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享受个人权利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等关系。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把握人对自然改造活动,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总之,只有把各方面和谐统一起来,才有可能科学的对待人生环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怎样构成的?
1.综述:中国的法律体系大体由在宪法统领下的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部分构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
2.构成的层次:宪法是统帅,法律是主干,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是重要组成部分。
3.构成的部门: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有以上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四、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
第一、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激流之中。
第二、理想新年的作用有三个: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第三、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而言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
在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目标中,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助于我们茁壮的成长。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样的路。
努力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宝贵的医生富有价值,卓有成就。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内心强烈的责任感。
五、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
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功能。
六、我国的国家制度有哪些?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基本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