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汽车工业产销综述【汽车数据文献】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汽车文献综述1. 前言汽车诞生10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汽车离合器技术,希望汽车运行更加快捷、舒适、安全、可靠。
对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离合器在机械传动系统中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而存在的,它是汽车传动系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连接的总成。
其功用为:(1)使汽车平稳起步。
(2)中断给传动系的动力,配合换档。
(3)防止传动系过载。
离合器的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借接触面间的摩擦作用,或是用液体作为传动介质(液力偶合器),或是用磁力传动(电磁离合器)来传递转矩,使两者之间可以暂时分离,又可逐渐接合,在传动过程中又允许两部分相互转动。
目前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用弹簧压紧的摩擦离合器(简称为摩擦离合器)。
发动机发出的转矩,通过飞轮及压盘与从动盘接触面的摩擦作用,传给从动盘。
当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时,通过机件的传递,使膜片弹簧大端带动压盘后移,此时从动部分与主动部分分离。
摩擦离合器应能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保证能传递发动机发出的最大转矩,并且还有一定的传递转矩余力。
(2)能作到分离时,彻底分离,接合时柔和,并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
(3)从动部分的转动惯量尽量小一些。
这样,在分离离合器换档时,与变速器输入轴相连部分的转速就比较容易变化,从而减轻齿轮间冲击。
(4)具有缓和转动方向冲击,衰减该方向振动的能力,且噪音小。
(5)压盘压力和摩擦片的摩擦系数变化小,工作稳定。
(6)操纵省力,维修保养方便2.汽车离合器发展概况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汽车产量逐年增加,2006年已达720万辆。
我国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车型也越来越复杂。
离合器是手动变速汽车必备的一个重要总成。
没有离合器手动挡汽车将无法起步,并且难以实现挡位变换现今所用的盘片式离合器的先驱的多片盘式离合器,它是直到1925年以后才出现的。
多片离合器最主要的优点是,在汽车起步时离合器的接合比较平顺,无冲击。
20世纪20年代末,直到进入30年代时,只有工程车辆、赛车和大功率的轿车上使用多片离合器。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研究与评价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汽车操纵稳定性作为衡量汽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着驾驶者的操控感受和行车安全。
因此,对汽车操纵稳定性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其评价水平,对于提升汽车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主要涉及车辆动力学、控制理论、机械系统等多个领域,其目的是在各种行驶条件下,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操控性能和稳定性。
然而,目前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评价标准不统测试条件不完善等,制约了其发展。
汽车操纵稳定性对于保证驾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行驶过程中,车辆受到外部干扰或自身惯性力的影响,容易导致车身失稳,从而引发交通事故。
良好的汽车操纵稳定性通过有效抑制车身晃动、调整轮胎磨损,为驾驶者提供稳定的操控感,降低交通事故风险。
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动力学性能:车辆的加速、减速、转弯等动力学性能直接影响驾驶者的操控感受和行车安全。
(2)轮胎性能:轮胎的抓地力、摩擦系数等性能对车辆的操控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3)悬挂系统:悬挂系统的设计直接影响车辆的侧倾、振动等特性,从而影响操纵稳定性。
(4)驾驶者的操控技巧:驾驶者的预判、反应速度、操控技巧等直接影响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为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
其中,最重要的是采取主动控制策略,包括:(1)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通过调节制动压力,防止轮胎抱死,提高制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2)电子稳定系统(ESP):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对过度转向或不足转向进行纠正,保证车辆稳定行驶。
(3)四轮驱动(4WD):通过将驱动力分配到四个轮胎上,提高车辆的加速性能和操控稳定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侧向稳定性:评价车辆在侧向受力情况下的稳定性。
(2)纵向稳定性:评价车辆在纵向受力情况下的稳定性。
(3)横向稳定性:评价车辆在横向受力情况下的稳定性。
1.本设计(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也越来越普及了,并且按当今的汽车增速,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汽车将像摩托与自行车一样普遍。
也因此,玩具汽车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而且已经不在只是儿童的玩具,连许多成年人也酷爱玩具汽车,因此玩具汽车在市场上的消费比例与日俱增。
所以我们希望设计出一款样式新颖,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且安全卫生的玩具汽车,并适合各个年龄段,且方便装卸。
本文主要讨论汽车外形设计及机械系统设计, 其中齿轮减速箱是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它不仅是汽车的动力传动装置还决定了玩具汽车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齿轮减速箱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与生产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今生活中的所有大多机械电子工具和工业生产中的生产设备几乎都设计齿轮减速箱的设计与制造。
因此设计好齿轮减速箱不仅可以提高玩具汽车的性能,而且可以加深对齿轮箱的认识并设计出符合实际需要的齿轮减速箱。
2. 本设计(课题)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玩具汽车在全世界都有很大的市场,但是我国的玩具汽车一直被定义在低端领域而一直无法进入高端品牌市场.同时在选择安全卫生的材料问题上我们一直落后国外很多。
玩具汽车的动力传动的核心是塑料齿轮,对于塑料齿轮的研究我国也是从近几年才开始有的研究,而国外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且当前的齿轮设计标准也全是依据国外的设计标准而制定的。
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许多玩具汽车的材料既不卫生也不安全,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且由于技术问题,许多玩具汽车成本高且使用寿命短。
4. 本设计(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方法遥控玩具汽车中齿轮减速箱中齿轮的设计及其校核、汽车轴的设计与校核、汽车外形设计是本设计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先对齿轮、轴等重要部件进行计算与校核,然后用pro/e完成遥控玩具汽车整体三维造型,最后绘制图纸。
5。
参考文献[1] 濮良贵,纪名刚. 机械设计[M]。
8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汽车工业在世界的布局20世纪前半期,美国汽车一直独占鳌头,被称为“汽车王国”。
50年代中期后,欧洲发达国家汽车产量明显增加,到60年代中期达到1000万辆,并超过美国,其中以原联邦德国、英、法、意、前苏联为代表。
60年代中后期,日本汽车工业腾飞,到1980年达1000万辆,首次跃过美国,之后逐年增加,1990年为1348.7万辆,占世界总产量的27.6%,已成为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
美国产978万辆,占世界的20%,居第二位。
进入7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工业掘起,韩国、巴西发展最为迅速,年产都超过100万辆,列为主要生产国行列。
中国、墨西哥、印度奋起直追。
近年西班牙的汽车产量超过200万辆,居世界第5~6位。
按洲看:西欧约占产量的1/3,北美洲占1/4,东亚占1/3,是世界三大汽车生产区。
汽车起源于欧洲,欧洲是世界汽车工业的摇篮。
100多年来,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共经历了四次大转移。
目前汽车工业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产业。
汽车工业的摇篮——欧洲1886年,德国人卡尔〃奔驰设计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四冲程发动机汽车,但由于其发动机较笨重,转速低,功率小,点火装臵不可靠等原因,并没有投入商业使用。
在此期间,另一名德国人戈〃戴姆勒进一步改进了四冲程发动机,降低了重量,提高了转速,增大了功率,并采用了较可靠的热光管点火系统,从而把汽车推向工业性生产。
接着,欧洲陆续出现了奔驰、标致、奥斯汀、罗浮、菲亚特等生产汽车的公司,欧洲成为了世界汽车工业的摇篮,到1890年欧洲年产汽车达6000辆,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中心。
第一次转移——从欧洲转美国19世纪末,由于当时欧洲生产的汽车讲究豪华,工艺精细,价格昂贵,需求有限,从而限制了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而此时,美国经济已达到较高水平,工业生产处于世界前列,钢铁、石化等工业均有较大发展,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的相继成立,极大地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汽车产业作为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国际竞争力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问题,通过对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影响因素、评价方法和提升策略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为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本文首先界定了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明确了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技术创新、生产成本、市场规模、品牌影响力、政策环境等。
随后,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接下来,本文构建了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方法的确定和评价模型的构建。
评价指标的选择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综合考虑了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各个方面。
评价方法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评价模型的构建则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得出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结果。
本文提出了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建议。
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强化自主创新,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方向发展;在成本控制方面,优化生产布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拓展方面,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在政策环境方面,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
本文的研究对于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为政府和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过程,它涉及到多个维度的指标和因素。
法拉利汽车的发展史法拉利(Ferrari)是一家意大利汽车生产商,1929年由恩佐·法拉利创办,主要制造一级方程式赛车、赛车及高性能跑车。
法拉利是世界上最闻名的赛车和运动跑车的生产厂家,早期的法拉利赞助赛车手及生产赛车,1947年独立生产汽车,其后变成今日的规模。
菲亚特(FIAT)拥有法拉利90%的股权,但法拉利却能独立于菲亚特运营。
法拉利汽车大部分采用手工制造,因而产量很低,2011年法拉利共交付7195台新车,为法拉利史上最佳销售业绩。
公司总部在意大利的摩德纳(Modena)。
火红色的车身涂装、银色的跃马标识、流线型的车身这些特征构成了法拉利这个全球知名的跑车品牌。
从恩佐·法拉利创立法拉利至今,法拉利一直恪守着速度为先操控至上的原则。
恩佐·法拉利把他对赛车的热爱和激情融入了对跑车的制造中,他用意大利人特有的奔放与热情诉说着对汽车的独特见解,成就了法拉利的辉煌。
1898 年2 月,恩佐·法拉利在意大利的摩德纳(Modena)诞生。
父亲是一位金属工人。
最初他对金属机械毫无兴趣,他曾经想当一名体育记者或是歌剧演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Ferrari 应征入伍。
但他在战争期间经常染恙, 不停在医院进进出出,避开了血腥的战场。
后来Ferrari 突然对赛车发生了兴趣, 这位意大利人开始参与速度的竞赛。
他曾受雇于意大利Fiat 汽车公司,后来脱离Fiat 转入阿尔法·罗密欧。
在Alfa 的支持下,他负责设计及安装供赛车用的跑车及高性能跑车,以他的姓氏为车名,标志是一匹跃马。
其实那个跃马标志,原为意大利一位出名的战斗机机师法兰斯高在他驾的战斗机机身漆上的标志。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驾机击落敌机无数,成为空中霸王。
敌机机师飞行时见到他机身的标志,便丧胆落荒而逃在恩佐·法拉利10岁的时候,父亲带他到波伦亚观看了一场汽车比赛。
赛车场激烈的场面深深地吸引了他,他盼望着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优秀赛车手。
2011年3月汽车工业产销综述
—产销增速同比下滑,增幅回落
3月,是一年之中比较关键的月份,也是往年多为创新高的月份,但今年3月汽车产销没有创出新高,增速下滑,月度和季度同比增幅较大回落。
产销总体概述:3月,汽车产销182.73万辆和182.85万辆,环比增长44.99%和44.32%,同比增长5.34%和5.36%,增幅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52.35个百分点和50.43个百分点。
其中:乘用车产销138.34万辆和134.76万辆,环比增长42.72%和39.32%,同比增长6.45%和6.52%。
商用车产销44.39万辆和48.09万辆,环比增长52.56%和60.43%,同比增长2.05%和2.25%。
1-3月,汽车累计产销489.57万辆和498.37万辆,同比增长7.48%和8.08%,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69.51个百分点和63.70个百分点。
其中:乘用车产销375.23万辆和384.39万辆,同比增长8.37%和9.07%;商用车产销114.34万辆和113.98万辆,同比增长4.66%和4.86%。
乘用车产销情况:3月,乘用车各品种产销环比较快增长,其中多功能乘用车(MPV)和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增速更快;与上年同期相比,交叉型乘用车产销继续呈现下降,其它品种保持稳定增长。
3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95.60万辆和91.59万辆,环比增长44.28%和44.53%,同比增长6.52%和7.78%;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4.86万辆和4.50万辆,环比增长49.84%和53.29%,同比增长22.92%和17.72%;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13.95万辆和14.09万辆,环比增长36.03%和33.94%,同比增长31.78%和35.40%;交叉型乘用车产销23.93万辆和24.58万辆,环比增长39.36%和23.50%,同比下降6.79%和9.99%。
1-3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258.29万辆和262万辆,同比增长8.58%和9.03%;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13万辆和12.17万辆,同比增长25.86%和18.63%;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38.62万辆和39.46万辆,同比增长43.69%和46.75%;交叉型乘用车产销65.32万辆和70.76
万辆,同比下降8.21%和5.60%。
商用车产销情况:3月,与上月相比,商用车各品种产销均呈较快增长,其中客车增速居前;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产销增速依然最快,货车小幅增长,半挂牵引车和货车非完整车辆产量下降较为明显。
3月,客车产销3.33万辆和3.39万辆,环比增长93.94%和73.42%,同比增长16.41%和22.52%;货车产销30.09万辆和32.47万辆,环比增长50.29%和55.88%,同比增长4.31%和2.22%;半挂牵引车产销3.10万辆和3.40万辆,环比增长60.09%和67.27%,同比下降12.89%和7.95%;客车非完整车辆产销0.70万辆和0.69万辆,环比增长91.12%和66.24%,同比下降10.42%和5.02%;货车非完整车辆产销7.17万辆和8.14万辆,环比增长41.86%和71.66%,产量同比下降3.74%,销量增长0.74%。
1-3月,客车产销8.34万辆和9.08万辆,同比增长12.98%和16.56%;货车产销76.89万辆和76.66万辆,同比增长7.36%和7.28%;半挂牵引车产销7.68万辆和7.67万辆,同比下降18.51%和21.20%;客车非完整车辆产销1.76万辆和1.87万辆,产量同比下降0.76%,销量增长9.55%;货车非完整车辆产销19.67万辆和18.70万辆,同比增长3.28%和3.87%。
重点企业(集团)情况:3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奇瑞、江淮、华晨和吉利,分别销售35.42万辆、29.49万辆、25.76万辆、24.43万辆、15.83万辆、6.76万辆、6.12万辆、5.76万辆、4.82万辆和4.04万辆;与上月相比,十家企业销量增长明显,其中一汽和奇瑞增速更快。
3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158.43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7%。
1-3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是:上汽、东风、长安、一汽、北汽、广汽、奇瑞、江淮、华晨和长城,分别销售104.66万辆、79.26万辆、66.55万辆、66.34万辆、39.31万辆、18.56万辆、18.29万辆、15.28万辆、13.03万辆和11.96万辆。
与上年同期相比,长安和广汽略有下降,其它企业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长城增速依旧居前。
1-3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汽车433.24
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7%。
3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乘用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汽通用五菱、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重庆长安1、东风日产、奇瑞、北京现代、一汽丰田和长安福特,分别销售11.86万辆、9.90万辆、9.38万辆、8.20万辆、7.14万辆、7.10万辆、6.02万辆、5.95万辆、5.10万辆和4.35万辆;与上月相比,十家企业销量增长均超过两位数,其中一汽大众、长安福特和奇瑞增速明显快于其它企业。
3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乘用车75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6%。
1-3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乘用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上汽通用五菱、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重庆长安、东风日产、北京现代、奇瑞、一汽丰田和东风2,分别销售33.48万辆、30.44万辆、28.68万辆、22.53万辆、21.08万辆、19万辆、18.26万辆、18.11万辆、13.06万辆和11.90万辆。
与上年同期相比,重庆长安和一汽丰田有所下降,其它企业保持增长,其中东风增速最为显著。
1-3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乘用车216.54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6%。
3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商用车生产企业依次为:北汽福田、东风、一汽、江淮、重汽、金杯股份、江铃、陕汽、重庆长安和南汽,分别销售8.37万辆、7.61万辆、3.82万辆、3.15万辆、2.44万辆、2.29万辆、2.09万辆、1.85万辆、1.67万辆和1.45万辆。
与上月相比,十家企业增速均超过30%,其中陕汽、一汽、南汽、北汽福田和江铃增速居前列。
3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商用车34.74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72%。
1-3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商用车生产企业依次为:东风、北汽福田、一汽、江淮、重汽、金杯股份、江铃、重庆长安、南汽和陕汽,分别销售17.74万辆、17.54万辆、8.58万辆、8.02万辆、5.82万辆、5.75万辆、5.35万辆、4.26万辆、3.59万辆和3.49万辆。
与上年同期相比,一汽、重庆长安和重汽呈一定下降,其它企业增长不一,其中江铃和金杯增速较快。
1-3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商用车80.14万辆,占商用车销售总量的70%。
1乘用车(或商用车)统计数据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部数据,不包括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和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江西江铃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等子公司。
下同。
2乘用车(或商用车)统计数据不含东风日产、神龙、东风悦达、东风本田、东风股份、山东凯马等子公司。
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