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6月同济大学经管学院计量经济学试卷
- 格式:pdf
- 大小:5.11 MB
- 文档页数:3
计量经济复习一、简答题1、简述模型误设定包含哪几种情况。
答:(1)选择错误的函数形式;(2)遗漏有关的解释变量;(3)包括无关的解释变量。
2、简述间接最小二乘法的具体步骤。
答:(1)首先求出简化式方程;(2)对每一个简化式方程分别施用OLS法,得出简化式系数的一致估计值;(3)由上一步估计出的简化式系数导出原结构系数的估计值。
3、简述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OLS法估计的基本假定。
答:(1)扰动项零均值假定;(2)扰动项同方差假定;(3)扰动项无自相关假定;(4)解释变量是非随机变量或者说解释变量与扰动项不相关假定;(5)各期扰动项服从正态分布。
4、简述二阶段最小二乘法的具体步骤。
答:(1)第一阶段:将要估计的方程中作为解释变量的每一个内生变量对联立方程系统中全部前定变量回归(即估计简化式方程),然后计算这些内生变量的估计值。
(2)第二阶段:用第一阶段得出的内生变量的估计值代替方程右端的内生变量(即用它们作为这些内生变量的工具变量),对原方程应用OLS法,以得到结构参数的估计值。
5、简述根据回归结果判别多重共线性的方法。
答:如果发现: (1)系数估计值的符号不对;(2)某些重要的解释变量t值低,而R2不低;(3)当一不太重要的解释变量被删除后,回归结果显著变化。
则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上述第二种现象是多重共线性存在的典型迹象。
6、简述计量经济模型的应用。
答:(1)结构分析:将估计好的计量经济模型用于经济关系的数量研究(2)预测:用估计好的计量经济模型去预测一些变量在实际观测的样本之外的数量值。
(3)政策评价:用估计好的计量经济模型在不同政策方案之间进行选择。
7、简述异方差的后果答:①参数OLS估计量不再具有最小方差的性质;②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失去意义。
8、简述工具变量法的基本思路答:(1)当扰动项u与解释变量X高度相关时,设法找到另一个变量Z,Z与X高度相关,而与扰动u不相(2)在模型中,用Z替换X,然后用OLS法估计,变量Z称为工具变量。
练习题一一、单选题(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有关经济计量模型的描述正确的为( )A.经济计量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性关系B.经济计量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C.经济计量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D.经济计量模型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性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2.在X 与Y 的相关分析中( )A.X 是随机变量,Y 是非随机变量B.Y 是随机变量,X 是非随机变量C.X 和Y 都是随机变量D.X 和Y 均为非随机变量3.对于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样本回归直线,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0ie =∑ B.0iie X=∑ C. 0i i eY ≠∑ D.ˆi i Y Y =∑∑4.在一元回归模型中,回归系数2β通过了显著性t 检验,表示( )A.20β=B.2ˆ0β≠C.20β=,2ˆ0β≠D.22ˆ0,0ββ≠= 5.如果X 为随机解释变量,X i 与随机误差项u i 相关,即有Cov(X i ,u i )≠0,则普通最小二乘估计βˆ是( )A .有偏的、一致的B .有偏的、非一致的C .无偏的、一致的D .无偏的、非一致的6.有关调整后的判定系数2R 与判定系数2R 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2R 与2R 均非负B.模型中包含的解释个数越多,2R 与2R 就相差越小C.只要模型中包括截距项在内的参数的个数大于1,则22R R <D.2R 有可能大于2R7.如果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完全的多重共线性,则最小二乘估计量( ) A .不确定,方差无限大 B.确定,方差无限大 C .不确定,方差最小 D.确定,方差最小 8.逐步回归法既检验又修正了( )A .异方差性 B.自相关性 C .随机解释变量 D.多重共线性9.如果线性回归模型的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则参数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 ) A .无偏的,但方差不是最小的 B .有偏的,且方差不是最小的 C .无偏的,且方差最小 D .有偏的,但方差仍为最小 10.如果dL<DW<du ,则( )A.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正自相关B.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负自相关C.随机误差项不存在一阶自相关D.不能判断随机误差项是否存在一阶自相关11.使用多项式方法估计有限分布滞后模型Y t =α+β0X t +β1X t-1+…+βk X t-k +u t 时,多项式βi =α0+α1i+α2i 2+…+αm i m的阶数m 必须( ) A .小于k B .小于等于k C .等于k D .大于k12.设012i i i Y X D βββμ=+++,i Y =居民消费支出,i X =居民收入,D=1代表城镇居民,D=0代表农村居民,则城镇居民消费变动模型为( )A. 01i i i Y X ββμ=++B. 021i i i Y X βββμ=+++C. 012i i i Y X D βββμ=+++D. 012i i i i Y X DX βββμ=+++ 13.关于自适应预期模型和局部调整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由某种期望模型演变形成的B.它们最终都是一阶自回归模型C.它们都满足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所有假设,从而可直接OLS方法进行估计D.它们的经济背景不同14.在简化式模型中,其解释变量都是( )A.外生变量B.内生变量C.滞后变量D.前定变量15.如果某个结构式方程是恰好识别的,则估计该方程的参数可以用()A.广义差分法B.加权最小二乘法C.间接最小二乘法D.普通最小二乘法1—5.CCCBB 6—10. CADAD 11—15ABCDC二、判断题(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1.随机误差项u i与残差项e i是一回事。
大学考试试卷《经济计量学》及参考答案经济计量学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联立方程模型中的定义方程总量( )A. 恰好识别的B. 过度识别的C. 不可识别的D. 不存在识别问题2. 当需求完全无弹性时,( )A. 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完全线性关系?B. 价格上升速度与需求量下降速度相等C. 无论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变?D. 价格上升,需求量也上升3. 根据样本资料估计得出人均消费支出Y对人均收入X的回归模型为ln^Yi=2.00+0.75lnXi,这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1,,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 )。
A. A 0.2%B. B 0.75%C. C 2%D. D 7.5%4. 回归分析中,用来说明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为 ( ) A. A 相关系数B. B 判定系数C. C 回归系数D. D 标准差5. 当随机误差项存在自相关时,进行单位根检验是由( )来实现。
A. DF检验B. ADF检验C. EG检验D. DW检验6. 回归分析中定义的( )A. 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是随机变量B. 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C. 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都为非随机变量D. 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被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 7. DW检验法适用于检验()A. 异方差性B. 序列相关C. 多重共线性D. 设定误差8. 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若某个解释变量对其余解释变量的判定系数接近1,则表明模型中存在()A. A 异方差性B. B 序列相关性C. C 多重共线性D. D 拟合优度低9. 如果模型包含的随机解释变量与随机项不独立但也不线性相关,则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和工具变量估计都是:( )。
A. 无偏估计量B. 有效估计量C. 一致估计量D. 最佳线性无编估计量10. 回归变差是指(k模型中的参数个数):( ) A.B.C.D.11. 不是联立方程模型的单方程估计法有:( ) A. 间接最小二乘法B. 工具变量法C. 二阶段最小二乘法D. 三阶段最小二乘法E. 有限信息极大似然法12. CES生产函数为,若,则CES生产函数转为( )A. 线性生产函数B. C-D 生产函数C. 投入产出生产函数D. 其它13. 对于二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总体显著性检验的F统计量,正确的是( )A.B.C.D.14. 以Q表示市场交易量,Qs表示供给量,QD表示需求量,则市场均衡价格是指哪一条件下的价格:()。
2014—2015年第⼀学期计量经济学期末试卷A(全校统考)云南财经⼤学2014 ⾄2015 学年第⼀学期计量经济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得分⼀⼆三四五六七⼋总分复核⼈阅卷⼈得分阅卷⼈⼀、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 构造计量经济模型应遵循的原则是【】。
A. 模型变量越多越好的原则B. 模型变量越少越好的原则C. 定量分析为主的原则D. 以理论分析作先导的原则2.在下列各种数据中,以下不应作为计量经济分析所⽤数据的是【】A.时间序列数据 B. 截⾯数据C.计算机随机⽣成的数据 D. 虚拟变量数据3.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中,认为具有⼀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是【】A.解释变量B.被解释变量C.虚拟变量D.⼯具变量4.对于普通最⼩⼆乘法求得的样本回归直线,下列特性错误的是【】。
A. 样本回归直线通过点(x,y)B. i e≠0C. ?i y=i yD. i e与解释变量i x不相关5. 如果被解释变量Y随着解释变量X的变动⽽⾮线性地变动,并趋于⼀⾃然极限,则适宜配合下列哪⼀模型? 【】A. Y i=β0+β1(1/X i)+µiB. lnY i=β0+β1X i+µiC. Y i=β0+β1lnX i+µiD. lnY i=β0+β1lnX i+µi6. 对计量经济模型进⾏的各种检验中,第⼀位的检验是【】A. 经济准则检验B. 统计准则检验C. 计量经济准则检验D. 预测检验7.C为消费,I为收⼊,假设某消费函数为C t=500+0.6I t+0.2I t-1+µt则表⽰当期收⼊增加⼀个单位时,当期消费⽀出将增加【】A. 0.8个单位B. 0.6个单位A .普通最⼩⼆乘法B .⼴义差分法C .⼯具变量法D .加权最⼩⼆乘法10. 在模型t 122t 33t t Y X X =β+β+β+µ的回归分析结果报告中,F 统计量的p 值=0.0000,则表明【】A.解释变量X 2t 对Y t 的影响是显著的B.解释变量X 3t 对Y t 的影响是显著的C.解释变量X 2t 和X 3t 对Y t 的联合影响是显著的D.解释变量X 2t 和X 3t 对Y t 的联合影响不显著 11. DW 检验法适⽤于检验【】 A .异⽅差 B .序列相关 C .多重共线性D .设定误差12. 如果回归模型违背了⽆⾃相关假定,最⼩⼆乘估计量是【】 A .⽆偏的,⾮有效的 B .有偏的,⾮有效的 C .⽆偏的,有效的 D .有偏的,有效的13. 经验认为,某个解释变量与其它解释变量间多重共线性严重的情况是这个解释变量的⽅差膨胀因⼦【】A. ⼤于1B. ⼩于1C. ⼤于5D. ⼩于514. 当模型中的解释变量存在完全多重共线性时,参数估计量的⽅差为:【】A.0B.1C.∞D.最⼩15. 随机解释变量x i 与随机误差项u i 相互独⽴时,回归系数的普通最⼩⼆乘估计量是【】。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试卷(A卷)2006 -2007 学年第一学期课号:课程名:应用统计学此卷选为:期中考试( )、期终考试( √)、补考( )试卷专业和年级学号姓名χ分布表⑵2⑷F分布表:F0.10 (9,9)=2.44 F0.10 (10,10)=2.35 F0.05 (9,9)=3.18 F0.05 (10,10)=3.02F0.10 (10,16)=2.03 F0.10 (16,10)=2.23 F0.05 (10,16)=2.49 F0.05 (16,10)=2.83一、计算填空题(每题3 分,共 6 分)得分1.某企业2001~2005年5年中各年的工资总额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9%、10%、12%、15%、20%,该企业5年中工资总额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2.要对某部门的工作进行市民满意度调查,如果要求在95%的置信度下将调查误差(置信区间的d值)控制在5%以内,则至少需要随机抽取()人进行调查。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 4 分)得分1.在假设检验问题中,()情况下应将水平 取得较大。
A.检验均值B.检验方差C.犯第一类错误的损失大D.犯第二类错误的损失大2.在社会财富分配的现象中,()。
A.众数小于算术平均数B.众数大于算术平均数3.某企业购入100箱零件,每箱有10个零件。
该企业对购入的零件采用如下抽样检验方法:随机抽取10箱,对抽中的各箱中零件进行逐个检验,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4. 在生产过程中为监控设备的加工精度,需要经常对所加工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此时要检验的是产品指标的()。
A. 均值B. 方差C. 成数(比率)三、选择题(每题1 分,共6分)得分在下面所给的各选项中,选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时“数据分析”对话框中的各选项。
1.要验证某工艺改进前后产品的某质量指标是否是同方差的,应选______;若检验结果不能拒绝原假设,则检验该工艺的改进对提高该质量指标是否有效,应选______;2. 要分析员工的工作效率在实行某项激励约束制度后是否有显著提高,应选______;3.要对某品牌轿车的平均无故障行驶里程数进行区间估计,应选_____;4.要比较4种不同广告方式对产品销售量的影响,应选_____;5.某产品可使用4种配料和3种加工工艺,要确定配料与工艺间的最佳组合,应选______;6.分析某指标与某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线性关系,应选_____;A 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B 方差分析: 可重复双因素分析C方差分析: 无重复双因素分析, D 描述统计, E F-检验: 双样本方差F回归, G t-检验: 平均值的成对二样本分析, H t-检验: 双样本等方差假设I t-检验: 双样本异方差假设, J Z-检验: 双样本平均差检验四、是非题(每题 2 分,共10 分)1.可以分别用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来计算职工的平均工资。
选择题(单选题1-10 每题 1 分,多选题11-15 每题 2 分,共20 分)1、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判定系数R2随着解释变量数目的增加而 BA.减少 B.增加C.不变 D.变化不定2、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若某个解释变量对其余解释变量的判定系数接近1,则表明模型中存在 CA.异方差性 B.序列相关C.多重共线性 D.拟合优度低3、经济计量模型是指 DA.投入产出模型B.数学规划模C.模糊数学模型D.包含随机方程的经济数学模型4、当质的因素引进经济计量模型时,需要使用 DA.外生变量B.前定变量C.内生变量D.虚拟变量5、将内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 DA.虚拟变量B.控制变量C.政策变量D.滞后变量6、根据样本资料已估计得出人均消费支出Y对人均收入X的回归模型Ln Y=5+0.75LnX,这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1%,人均消费支出将预期增加 BA.0.2% B.0.75%C.5% D.7.5%7、对样本相关系数r,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DA.越接近于1,Y与X之间线性相关程度越高B.越接近于0,Y与X之间线性相关程度越弱C.-1≤r≤1D.若r=0,则X与Y独立8、当DW>4-dL ,则认为随机误差项εiA.不存在一阶负自相关 B.无一阶序列相关C.存在一阶正自相关D.存在一阶负自相关9、如果回归模型包含二个质的因素,且每个因素有两种特征,则回归模型中需要引入 A.一个虚拟变量B.两个虚拟变量C.三个虚拟变量 D.四个虚拟变量10、线性回归模型中,检验H: ?i =0(i=1,2,…,k)时,所用的统计量t ????i 服从var(??i )A.t(n-k+1)B.t(n-k-2)C .t(n-k-1) D.t(n-k+2)11、 对于经典的线性回归模型,各回归系数的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量具有的优良特性有ABCA .无偏性B .有效性C .一致性D .确定性E .线性特性12、 经济计量模型主要应用于ABCDA .经济预测B .经济结构分析C .评价经济政策D .政策模拟13、 常用的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 ABC 、A .戈里瑟检验B .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C .怀特检验D .DW 检验E .方差膨胀因子检测14、 对分布滞后模型直接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时,会遇到的困难有BCEA .不能有效提高模型的拟合优度B .难以客观确定滞后期的长度C .滞后期长而样本小时缺乏足够自由度D .滞后的解释变量存在序列相关问题E .解释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15、 常用的检验自相关性的方法有BCDA .特征值检验B .偏相关系数检验C .布罗斯-戈弗雷检验D .DW 检验E .怀特检验二、判断正误(正确打√,错误打×,每题 1 分,共 10 分,答案填入下表)1、 在存异方差情况下采用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估计是有偏估计2、 DW 统计量的值接近于2,则样本回归模型残差的一阶自相关系数?? 近似等于03、 方差膨胀因子检测法可以检测模型的多重共线性4、 设有样本回归直线Y ? ???0 ???1X , X 、Y 为均值。
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考试卷A 及答案【考试试卷答案】《计量经济学》考试卷A适用专业:一、单选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需求函数的计量经济模型为Q=a-bP+u ,其中Q 是需求量,P 是价格,a 和b 是参数,u 为随机干扰。
最小二乘估计是( )A 、使用a ,b 的数据估计P 和QB 、使用P ,Q 的数据估计a 和bC 、使用a ,b ,Q 、P 的数据估计uD 、以上都不正确 2、简化式模型就是把结构式模型中的内生变量表示为( ) A 、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的函数关系 B 、外生变量和随机误差项的函数模型 C 、滞后变量和随机误差项的函数模型 D 、先决变量和随机误差项的函数模型3、高斯马尔可夫(Gauss-Markov )定理的内容是:在基本假设下,线性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是( )A 、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 、在无偏估计中方差最大C 、A 和B 都对D 、A 和B 都不对 4、在DW 检验中,当d 统计量为4时,表明( )A 、存在完全的正自相关B 、存在完全的负自相关C 、不存在自相关D 、不能判断 5、简单相关系数矩阵方法主要用于检验( )A 、异方差性B 、自相关性C 、随机解释变量D 、多重共线性6、根据样本资料建立某消费函数如下:t C ˆ =100.50+0.45tX +55.35D ,其中C 为消费,X 为收入,虚拟变量D=⎩⎨⎧农村城市01,所有参数均检验显著,则城市的消费函数为:( )A 、t Cˆ=155.85+0.45X t B 、t C ˆ=100.50+0.45X t C 、t Cˆ=100.50+55.35D D 、t C ˆ=100.95+55.35D 7、广义差分法是对( )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其参数。
A 、12t t t y x ββμ=++B 、11211t t t y x ββμ---=++C 、12t t t y x ρρβρβρμ=++D 、11211(1)()t t t t t t y y x x ρβρβρμρμ----=-+-+- 8、下列不属于线性模型的是:( )A 、01InY InX U ββ=++B 、301Y X U ββ=++C 、0111U Y Xββ=++ D 、 01Y In X U ββ=+⋅+ 9、拟合优度8.02=R ,说明回归直线能解释被解释变量总变差的:( ) A 、80% B 、64% C 、20% D 、89% 10、当DW 处于下列哪种情形时,说明模型存在一阶正自相关。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试卷 (A卷)学年第学期课号:课程名:国际贸易理论考试形式:开卷()闭卷(√ )此卷选为:期中考试( )、期终考试(√ )、补考(√)试卷专业和年级学号姓名一、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得分国际贸易差价税进口配额自动出口限制海关估价制度二单选题:20分(每小题2分)得分1.H—O理论说明:()A.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B.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
C.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D.国际市场的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商品。
2.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一国的消费点:()A.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方。
B.在生产可能性之上或之内。
C.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D.位置不可判定。
3.在下述哪一条件中,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将不能成立?()A.要素不会在各产业间流动。
B.要素在不同国家中具有不同的生产率。
C.各国均建立贸易壁垒以阻止自由贸易。
D.上述所有3项。
4.在H—O模型中,国际贸易主要基于各国在以下方面的差别:()A.技术。
B.要素禀赋。
C.规模经济。
D.产品差异化。
5.对于一个小国(价格接受国)来说,最优关税为:()A.零。
B.禁止性关税。
C.毫无疑问的是正值。
D.随着国家需求弹性的增加而增加。
6.各国政府更倾向于采用配额而不是关税,这是因为:()A.配额可以给政府带来更多的收入。
B.关税的改变要受到国际贸易协定的严格限制。
C.配额制不阻碍国内市场竞争。
D.配额制更不利于腐败的政府官员进行寻租。
7.进行赢利的持续性倾销的条件是:()A.两个市场的需求弹性必须相等。
B.两个市场的需求必须都是无弹性的。
C.两个市场的需求必须都是具有弹性的。
D.外国市场的需求必须比国内市场的需求更加具有弹性。
8. 转口贸易区别于直接贸易的主要特征是( )A 采取直接运输方式B 采取间接运输方式C 有第三国介入交易D 销售渠道环节较多9. 直接的出口补贴是指政府对出口商品( )A 给予国内运费优惠B 退还间接税C 退还直接税D 给予现金补贴10. 以打垮竞争对手,占领国外市场为目的的商品倾销方式是( )A 偶然性倾销B 长期性倾销C 间歇性倾销D 掠夺性倾销三简答题:30分(每小题15分)得分(一)美国国会在2000年就是否给与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地位一案进行投票表决。
经济与管理学院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科目:计量经济学本期末试卷满分为8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80%;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20%。
一、(10分,每小题1分)判断正误(正确的打对号,错误的划叉,将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中)1.最小二乘法是使误差平方和最小化的估计过程。
2.在联合检验中,若计算得到的 F 统计量的值超过临界的 F 值,我们将接受整个模型在统计上是不显著的零假设。
3. 线性-对数模型的R 2值可与对数-线性模型的相比较,但不能与线性模型的相比较。
4.无论模型中包含多少个解释变量,回归平方和的自由度总等于n -1。
5. 总体回归函数给出了对应于每一个自变量的因变量的均值。
6. 如果模型中包含虚拟变量,则对应于虚拟变量的样本数据值只能是0或1。
7. 在存在自相关的情况下, OLS 估计量仍然是最优线性无偏估计。
8. White 异方差检验的原假设是模型存在异方差。
9. 较高的两两相关系数表明模型一定存在多重共线性。
10.在联立方程模型中,取值独立于模型的变量称为外生变量或前定变量。
1.既包含时间序列数据又包含截面数据的数据集合称为:A .原始数据B .Pool 数据C .时间序列数据D .截面数据 2.双对数模型中,参数的含义是:A .X 的相对变化,引起Y 的期望值绝对量变化B .Y 关于X 的边际变化C .X 的绝对量发生一定变动时,引起因变量Y 的相对变化率uX Y ++=ln ln ln 10ββ1βD.Y关于X的弹性3.在回归分析中,下列有关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均为随机变量B.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均为非随机变量C.被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D.被解释变量为非随机变量,解释变量为随机变量4.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的回归平方和ESS的自由度是:A.n B.n - 1 C.n - k D.15.DW检验方法用于检验:A.异方差性B.自相关性C.随机解释变量 D.多重共线性6.如果回归模型违背了无自相关假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A.无偏的,非有效的B.有偏的,非有效的C.无偏的,有效的D.有偏的,有效的7.对于含有截距项的计量经济模型,若想将一个含有m个互斥类型的定性因素引入到模型中,则应该引入虚拟变量个数为:A.m B.m-1C.m+1D.m- k8.在异方差性情况下,常用的估计方法是:A.普通最小二乘法B.广义差分法C.工具变量法D.加权最小二乘法9.如果联立方程模型中的第k个方程包含了模型中的全部变量,则第k个方程是:A.可识别的B.恰好识别C.过度识别D.不可识别10.前定变量是()的合称。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试卷 (B 卷答案)课号: 课程名:国际贸易理论 考试形式:开卷( )闭卷(√ )此卷选为:期中考试( )、期终考试(√ )、补考( )试卷一 名词解释:20分 (每小题4分) 得分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外部规模经济:单个厂商从同行业内其他厂商的扩大中获得的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而造成的规模经济。
进口附加税:是指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正常的进口关税以外,根据某种目的再征收的额外进口税。
进口配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进口数量或金额所加的直接的限制。
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内的商品可以进口,超过配额的不准进口,或者对其征收高额关税或罚款后才能进口。
外汇倾销:是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向国外倾销商品,争夺国际市场的一种手段。
二 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 得分1~5:A B A D B ;6~10:D D B D D三 简答与计算:60分 (每小题15分) 得分(一)思路:B 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 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 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 国为0.125,所以B 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 国,B 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二)思路: (1) A 国会出口服装。
(2) A 国作为一个小国参加自由贸易后会出口服装进口玉米,从而导致服装价格上升,玉米价格下降。
(3) 由罗勃津斯基定理,大量移民的涌入会使该国密集使用劳动的产品——服装的生产增加,同时使另一种产品——玉米的生产下降,贸易量扩大,社会总体的福利也会扩大。
(4) 如果A 国是大国,则前两问不变。
由于大国的贸易条件会随着进出口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三问的结论有被大国贸易条件恶化所抵消,这种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取决于进出口产品的供需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