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XX博物馆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运营项目建议书
- 格式:docx
- 大小:5.49 MB
- 文档页数:61
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尊敬的各位领导:我谨以此信向贵单位提出关于博物馆建设项目的建议。
首先,我想强调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场所,博物馆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教育价值。
它不仅可以保护和展示国家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还可以为公众提供学习、研究和娱乐的场所。
在建设博物馆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址。
选址是博物馆建设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该选择一个环境优雅、交通便利的地点,以方便游客的参观。
此外,还应考虑到场地的面积和地理特点,以确保能够充分展示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第二,建筑设计。
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应该注重美观和实用性。
我们可以邀请优秀的建筑师来设计一个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此外,还应该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展览陈列。
展览陈列是博物馆的核心内容。
我们应该精心策划展览内容,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可以设置多个展厅,分别展示不同主题的文物和艺术品。
同时,还应该提供多种形式的展览方式,如实物展示、图像展示和多媒体展示,以提高游客的参观体验。
第四,教育活动。
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文物的地方,还应该是一个教育的场所。
我们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讲座、研讨会和工作坊,以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还可以开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观众的教育项目,如学生导览活动和亲子参观活动。
第五,管理运营。
博物馆建成后,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营机制。
可以聘请专业的团队来管理博物馆的日常运营,包括展览、安全和维护等方面。
同时,还应该制定完善的票务和服务机制,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宣传推广。
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如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和官方网站,来宣传博物馆的建设进展和展览活动。
此外,还可以与其他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举办联合展览和活动,以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综上所述,建设一座优秀的博物馆需要全面考虑选址、建筑设计、展览陈列、教育活动、管理运营和宣传推广等方面。
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和意义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设施,对于传承和弘扬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尚缺乏一座集合地区特色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博物馆。
因此,我们推荐建设一座博物馆来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文化需求。
二、项目概要1. 项目名称:XXX博物馆建设项目2. 建设地点:项目计划选址在市中心黄金地段,便于游客和当地居民的访问。
3. 总投资额:预计项目总投资额为XXX万元。
4. 建设目标:打造一座集合地区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艺术品鉴赏的综合性博物馆,为游客提供有意义和丰富的参观体验,同时致力于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宣传。
三、项目内容和规划1. 建筑设计: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应当体现地区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具备良好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外观可以结合当地建筑风格,内部空间应当设计合理,为参观者提供便利的参观路线和展示空间。
2. 博物馆陈列:博物馆的陈列内容应当与本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品相契合。
可以分为不同的展厅,呈现地区的自然景观、历史沿革和传统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也可以考虑临时展览和特别展示,增加展览的多样性和吸引力。
3. 教育活动:博物馆也应当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
可以组织举办各类文化讲座、讲解员讲解服务、亲子活动等,为不同年龄和兴趣爱好的参观者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4. 数字化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博物馆的重要趋势。
可以引入数字化展览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导览等,提升展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5. 基础设施建设:博物馆建设还需要考虑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停车场、无障碍设施、餐饮设施等,为参观者提供便利的服务环境。
四、项目预期效益1. 文化传承:建设博物馆有助于地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解本地文化的机会。
2. 经济效益:博物馆的建设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餐饮、纪念品等,为地方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和产值。
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尊敬的XXXX委员会:我谨向贵委员会提交此份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议书,以期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
本建议书旨在提供一个具体可行的博物馆建设方案,旨在满足社会各界对于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需求。
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艺术、历史传承的关注度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公众对历史文化的需求,本项目将建设一座现代化、多功能的博物馆,向公众展示和传承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项目目标1. 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通过博物馆建设,保存和展示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提供文化教育平台:博物馆将成为公众学习和参与的场所,提供各类文化教育活动,拓展公众的知识面。
3. 文化交流与合作:博物馆将举办展览、学术研讨等活动,吸引国内外文化艺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项目内容1. 建设规模:博物馆占地面积约XXXX平方米,建筑面积约XXXX平方米。
2. 建设布局:博物馆建筑采用现代化设计理念,将按照“古典美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建设。
主要功能区域包括:展览区、教育区、研究区、文化交流区、藏品保护区等。
3. 展览内容:博物馆将展示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中国古代文明、现代历史、自然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展览将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展示手段,提供更丰富、多样的观展体验。
4. 教育活动:博物馆将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包括主题讲座、亲子活动、展览解说等,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需求。
5. 研究与交流:博物馆将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吸引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文物和历史文化,并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促进学术交流和研究成果的应用。
四、项目可行性分析1. 市场需求:当前,公众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具备较大的市场潜力和需求。
2. 地理位置:本项目将选择在交通便利、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区建设,以便于公众的参观和学习。
3. 资金储备:本项目将通过政府资金、社会捐助、合作投资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确保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充足。
智慧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目录31.项目概述 .....................................................................................31.1概述 ...................................................................................41.2需求分析 ...............................................................................41.2.1 基于基础网络建设,开辟博物馆信息资源共享 .............................................51.2.2 应用数据库技术,加快博物馆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 .........................................1.2.3 引入多媒体技术,拓宽博物馆展陈模式 ...................................................681.2.4 依赖电子政务,保障博物馆信息化实施 ...................................................1.3项目建设内容 ...........................................................................911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12.1概述 ...................................................................................122.2 互联网...................................................................................132.3局域网系统 .............................................................................142.4WLAN系统 ............................................................................142.4.1 系统概述 ............................................................................152.4.2 技术优势 ............................................................................162.5 IMS系统 .................................................................................162.5.1 IMS概述 ...........................................................................162.5.2 IMS功能及特点 .....................................................................202.5.3解决方案 .............................................................................223.信息化系统建设 ...............................................................................223.1 博物馆RFID藏品管理系统 .................................................................223.1.1 系统概述 ............................................................................233.1.2 需求分析 ............................................................................3.1.3 功能结构图 ..........................................................................23241.3.4 系统设计流程 ........................................................................3.3 投影显示系统 ..............................................................................24243.3.1单通道投影 ...........................................................................293.3.2多通道投影 ...........................................................................3.4 全息幻影成像系统 ..........................................................................30303.4.1需求分析 .............................................................................313.4.2整体设计 .............................................................................333.6 物联网智能感知综合平台 ...................................................................353.7 温湿度环境监控系统 ........................................................................353.7.1 系统概述 ............................................................................363.7.2 系统架构 ............................................................................363.7.3 系统组成及特点 ......................................................................373.8物联网智能感知安防系统 ....................................................................3.8.1电子巡更系统 .........................................................................37383.8.2遗址外围防入侵系统 ..................................................................2.3.3物联网智能感知安防子系统的整体实现 ..................................................39403.10博物馆智能电子导览系统 ...................................................................403.10.1 IPAD智能化定制服务 ..............................................................413.10.2 门票管理 ...........................................................................443.10.3游客进出博物馆流量统计 .............................................................443.11 PTT......................................................................................3.11.1 PTT概述 ............................................................................44453.11.2 技术优势 ...........................................................................453.11.3 解决方案 ...........................................................................473.12 移动办公系统 .............................................................................473.12.1 系统概述 ...........................................................................483.12.2 建设目标 ...........................................................................493.12.3 系统功能介绍 .......................................................................493.12.4 系统架构 ...........................................................................503.13 一卡通..................................................................................503.13.1 系统概述 ...........................................................................3.13.2 系统组成 ...........................................................................51523.13.3 一卡通网络设计 .....................................................................533.13.4 子系统功能介绍 .....................................................................4.数字化系统建设 ...............................................................................61614.1 网上博物馆 ................................................................................614.1.1 概述................................................................................624.1.2 系统特点 ............................................................................634.1.3 建设方案 ............................................................................654.2 数字博物馆 ................................................................................1.项目概述1.1 概述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博物馆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当前,我国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博物馆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
由于现有博物馆设施落后、展览陈旧,无法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急需建设一个现代化、多功能的博物馆。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个现代化、多功能的博物馆,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和创新的展陈方式,提升博物馆展览的质量和吸引力,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推动国内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三、项目内容1. 建设规模本项目拟建设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包括展览厅、图书馆、会议室、教室等功能区域。
2. 设施设备本项目将引入先进的展陈设备和技术,包括全息影像投影、虚拟现实技术、互动展示屏等,通过创新的展陈方式提升展览的观赏性和互动性。
3. 展览主题本博物馆将以历史文化为主题,展示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物和文化遗产。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多媒体展示和互动体验,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
4. 教育活动本博物馆还将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包括讲座、研讨会、亲子活动等,提供多层次的文化教育服务,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其中。
四、项目优势1. 先进技术本项目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通过创新的展览方式,提升观众的体验感和参与度,使博物馆展览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
2. 多功能本博物馆将不仅仅是一个展览场所,还设有图书馆、会议室、教室等多功能区域,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3. 教育意义本博物馆将重视文化教育,在展览的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提升观众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欣赏能力。
五、项目预算本项目的资金预算约为5000万元,用于建设博物馆的场地、设备购置、展陈设计和教育活动的运营。
六、项目效益本项目建成后,将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增加旅游收入。
通过举办教育活动,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艺术欣赏能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七、项目实施本项目计划于明年开始实施,预计工期为两年。
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对历史文化和艺术品展示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我提议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
二、项目目标1.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通过展示本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品,弘扬本土文化。
2. 提供教育和学术交流平台:为学生和学者提供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场所,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
3. 提升旅游业发展:博物馆将成为旅游目的地之一,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
三、项目内容及规划1. 建筑规模与设计:博物馆建筑面积约为X平方米,采用现代建筑风格,外立面利用当地传统元素进行装饰,以凸显地方特色。
2. 展馆布局:根据主题分布展厅,包括历史展厅、艺术品展厅、特展厅等。
每个展厅使用先进的展示技术,例如虚拟现实和交互式展示,提升观众的体验。
3. 配套设施:设立停车场、图书馆、咖啡厅和商店等配套设施,方便游客的停车和休息。
1. 开展学术研究与教育推广:组织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包括举办讲座、培训班等,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知识。
2. 设立专业团队:聘请有丰富博物馆管理经验的专业团队,包括策展人、文物保护人员、教育工作者等,确保博物馆的正常运营。
3. 精细化运营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包括票务管理、参观导览、展览更新等,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
五、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1. 项目投资估算:初步估算博物馆建设投资约为X万元,包括建筑设计、展项布置、设备采购等。
2. 资金筹措:可通过政府拨款、民间捐赠、与企业合作等方式筹措资金。
同时,可考虑引入文化旅游产业基金、博物馆基金等专项资金的支持。
六、项目经济效益预测1. 收入预测:根据每年的游客数量和票价收入,预测每年的收入情况。
同时,可通过商店销售、咖啡厅收入等渠道增加附加收入。
2. 成本支出预测:预测每年的运营成本,包括人员工资、设备维护、展览更新等开支。
3. 经济效益分析:对项目进行经济效益评估,评估其对当地旅游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带动的贡献。
智慧博物馆⼤数据云平台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案智慧博物馆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案智慧博物馆⼤数据云平台建设和运营解决⽅案1⽬录第1章建设背景及需求分析 (44)1.1、智慧博物馆定义 (44)1.1.1、集约化 (44)1.1.2、物联⽹接⼊ (44)1.1.3、GIS地图集成 (45)1.1.4、⼤数据可视化分析 (45)1.2、互联⽹+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46)1.2.1、推动互联⽹+政务服务 (46)1.2.2、“⼀带⼀路”战略实施 (46)1.2.3、优化营商环境 (46)1.2.4、制造业与互联⽹融合 (46)1.2.5、积累与创新驱动 (46)1.3、技术背景 (47)1.3.1、云计算 (47)1.3.2、4G⽹络 (47)1.3.3、多媒体通信 (47)1.3.4、图像智能分析 (48)1.3.5、物联⽹ (48)1.3.6、⼤数据可视化分析 (48)2.1、管理现状及分析 (49)22.1.1、⽤户⾝份平台不统⼀ (49)2.1.2、系统孤⽴、不能联动 (49)2.1.3、安防平台不完善 (50)2.1.4、没有有效的分析机制 (50)2.1.5、综合管理⽆法可视化 (50)2.2、信息化应⽤现状及分析 (50)2.2.1、系统信息共享不⾜ (51)2.2.2、业务应⽤效果不佳 (51)2.2.3、数据处理不够先进 (51)2.2.4、服务实战效能不够 (52)2.3、现阶段业务需求 (52)2.3.1、进⼀步提升管控能⼒ (52)2.3.2、进⼀步提升应⽤效能 (53)2.3.3、进⼀步提升执法⽔平 (53)2.4、解决之道 (53)2.4.1、物联⽹接⼊ (53)2.4.2、事件联动 (54)2.4.3、应急指挥 (54)2.4.4、⼤数据可视化分析 (54)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 (56)3.1、设计依据 (56)3.2、设计原则 (59)3.2.1、统⼀规划、分步实施 (59)33.2.2、优先改造、降低成本 (59)3.2.3、安全优先、效率为重 (59)3.2.1、事前、事中、事后原则 (60)3.3、设计理念 (60)3.3.1、实⽤性与经济性的统⼀ (60)3.3.2、合理性与先进性的统⼀ (61)3.3.3、标准化与开放性的统⼀ (61)3.3.4、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统⼀ (62)3.3.5、易管理性和易维护性的统⼀ (62)3.4、建设⽬标 (62)3.4.1、以“联动”为核⼼建设合成作战平台 (63) 3.4.2、以”数据”为基础搭建底层数据应⽤ (63) 3.4.3、以“共享”为⽬的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64) 3.4.4、以“快捷”为⽬标联动多个平台终端 (65) 3.4.5、以“实战”为根本建设实⽤应⽤平台 (66) 3.5、建设意义 (66)3.5.1、增强博物馆安全防范⼯作 (66)3.5.2、⼤数据可视化管理 (67)3.5.3、增强博物馆⽇常管理 (67)3.5.4、办公业务⾃动化、电⼦化 (67)4.1、博物馆运营指挥中⼼ (68)4.2、综合管理展现可视化平台 (69)44.3、⽬标定位 (70)4.3.1、以服务为中⼼的智慧博物馆 (70)4.3.2、以⼈为中⼼的智慧博物馆 (71)4.4、智慧博物馆建设内容 (71)4.4.1、⼤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 (71)4.4.1.1、⼤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数据管控 (71) 4.4.1.1.1、数据管控标准 (71)4.4.1.1.2、数据管控核⼼ (72)4.4.1.2、⼤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展现模式 (73) 4.4.1.2.1、可视化⼤屏显⽰ (73)4.4.1.2.2、领导驾驶舱 (73)4.4.1.2.3、3D可视化分析 (74)4.4.1.2.4、数据中⼼蓝图 (75)4.4.1.2.5、可视化数据分析 (76)4.4.2、GIS地图综合监控平台 (77)4.4.2.1、电⼦地图综合管控平台 (77)4.4.2.2、可视化指挥调度 (77)4.4.3、智慧安防综合管控平台 (79)4.4.3.1、⽅案设计 (79)4.4.3.2、⽅案特⾊ (80)4.4.4、智慧决策智能调度平台 (81)4.4.5、智慧门户综合应⽤平台 (82)4.4.6、智慧运维综合管控平台 (82)54.4.6.2、故障全⽣命周期管理 (83)4.4.6.3、3D可视化楼宇管理 (85)4.4.7、智慧物联综合管控平台 (86)4.4.8、集约化⼀卡通管理平台 (87)4.4.9、智慧能源监管平台 (88)4.4.10、智慧节能监管平台 (89)4.4.11、设施预定管理平台 (89)4.4.12、智慧博物馆运营管控平台 (90)第5章⼤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详细设计 (91) 5.1、⼤数据创新平台设计 (91)5.1.1、采集整合服务 (91)5.1.1.1、现状分析 (91)5.1.1.2、设计思路 (92)5.1.1.2.1、爬取⽅式 (92)5.1.1.2.2、购买⽅式 (93)5.1.1.2.3、合作⽅式 (93)5.1.1.2.4、数据整合 (93)5.1.1.3、设计内容 (94)5.1.1.3.1、互联⽹原始数据采集 (94)5.1.1.3.3、其他部门数据采集 (96)5.1.1.3.4、社会机构和商业组织数据采集 (96)65.1.1.4、分步建设 (97)5.1.1.4.1、互联⽹原始数据 (97)5.1.1.4.2、互联⽹合作伙伴数据 (98)5.1.1.4.3、国家其他部门数据 (98)5.1.1.4.4、社会机构和商业组织数据 (98)5.1.1.5、运营⽅式 (99)5.1.2、质控治理服务(云平台) (100)5.1.2.1、质量规则 (102)5.1.2.2、⾃动化监控数据流转 (102)5.1.2.3、数据⽐对 (103)5.1.2.4、数据检测 (104)5.1.2.5、数据质量评分 (104)5.1.3、数据资源服务(云平台和智慧城市) (105) 5.1.3.1、架构设计 (105)5.1.3.2、服务总线 (106)5.1.3.2.1、服务总线架构 (107)5.1.3.2.2、服务⽣命周期管理 (108)5.1.3.2.3、服务⽬录 (108)5.1.3.2.4、服务授权 (109)5.1.3.2.5、服务⽹关 (109)5.1.3.2.6、服务监控 (110)5.1.3.2.7、服务SDK (111)75.1.3.3.1、数据多维展⽰ (111)5.1.3.3.2、数据检索 (112)5.1.3.3.3、数据订阅 (112)5.1.3.3.4、数据评分、评论 (112)5.1.3.3.5、数据可视化 (113)5.1.3.3.6、数据博物馆 (113)5.1.3.3.7、数据反馈 (114)5.1.4、数据资源服务 (114)5.1.4.1、数据⽬录创建 (114)5.1.4.1.1、数据⽬录申请 (114)5.1.4.1.2、数据集⽬录完善 (116)5.1.4.1.3、数据⽬录初始化 (116)5.1.4.2、标签⽣成 (116)5.1.4.3、⽬录审批管理 (116)5.1.5、数据洞察服务(云平台) (117)5.1.5.1、数据挖掘 (117)5.1.5.2、数据可视化 (122)5.1.5.2.1、地图 (122)5.1.5.2.2、图表 (124)5.1.6、数据开放服务 (134)5.1.6.1.1、⽬录设计 (134)85.1.6.1.2、数据开放⽬录的梳理 (135)5.1.6.2、数据开放加⼯机制 (135)5.1.6.2.1、数据再整理 (136)5.1.6.2.2、数据失真 (136)5.1.6.3、数据开放⽅式管理 (138)5.1.6.4、数据开放⽣命周期管理 (138)5.1.6.4.1、数据规划设计 (139)5.1.6.4.2、数据运⾏维护 (139)1.待发布数据集 (139)2.数据集⽬录查询 (139)3.数据集更新 (139)4.数据集⽬录修改 (140)5.数据集⽬录下线 (141)6.数据集⽬录删除 (141)5.1.6.4.3、数据绩效评价 (141)5.1.6.5、数据开放授权管理 (141)5.1.6.6、开放服务管理机制 (142)5.1.6.6.1、数据⽬录申请流程 (142)5.1.6.6.2、数据集⽬录完善 (143)5.1.7、信息安全中⼼设计 (144)5.2、博物馆云安全风险分析 (144)5.2.1、博物馆云环境⾯临的传统安全威胁 (144) 5.2.2、博物馆云环境⾯临的新型安全威胁 (145) 95.2.2.2、PaaS安全威胁 (167)5.2.2.3、DaaS安全威胁 (178)5.2.2.4、SaaS安全威胁 (184)5.2.2.5、运维服务安全威胁 (191)5.2.2.6、威胁来源与安全防护的核⼼资源 (191) 5.2.3、博物馆云安全建设⽅案 (195)5.2.3.1、IaaS层安全建设⽅案 (195)5.2.3.1.1、规划安全域 (196)5.2.3.1.2、安全池建设 (198)5.2.3.2、PaaS平台安全 (203)5.2.3.2.1、⽅案总体设计 (203)5.2.3.2.2、软件健康上线 (204)5.2.3.2.3、服务中间件安全 (207)5.2.3.2.4、PaaS平台⾼可⽤性 (209)5.2.3.2.5、PaaS平台运维集中管控 (212)5.2.3.3、DaaS层安全建设⽅案 (213)5.2.3.3.1、云数据防泄漏系统 (213)5.2.3.3.2、数据服务安全使⽤体系 (215)5.2.3.4、SaaS层安全建设⽅案 (217)5.2.3.4.1、云应⽤访问控制 (217)5.2.4、安全服务中⼼建设⽅案 (224)105.2.4.2、⽇志审计倒查系统 (232)5.2.5、云计算中⼼运维服务⽅案 (237)5.2.6、运维服务体系建设说明 (237)5.2.6.1、运维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237)5.2.6.2、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标 (238)5.2.6.3、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意义 (239)5.2.7、运维服务体系架构 (240)5.2.7.1、服务宗旨 (240)5.2.7.2、博物馆云中⼼服务体系架构 (241) 5.2.7.2.1、组织管理模式层 (241)5.2.7.2.2、制度规范层 (242)5.2.7.2.3、技术⽀撑层 (242)5.2.7.3、体系建设内容 (242)5.2.7.2.4、组织模式 (243)5.2.7.2.5、管理制度 (244)5.2.7.2.6、管理流程 (245)5.2.7.2.7、绩效考核 (245)5.2.7.2.8、运维费⽤ (245)5.2.7.2.9、技术⽀撑 (246)5.2.8、云计算中⼼运维服务内容 (247)5.2.8.1、驻场服务⽀持 (247)5.2.8.2、搬迁服务 (250)115.2.8.4、云托管服务 (252)5.2.8.5、⼆次开发服务 (254)5.2.8.6、其他增值服务 (254)5.2.8.7、突发事件管理与应急响应预案 (263) 5.2.8.8、驻场运维服务⽬录 (265)5.2.8.9、云运维术语 (272)5.2.9、云计算中⼼监控⽅案和排障⽅法 (273) 5.2.9.1、有效⽀持多种监控类型 (273)5.2.9.2、安全可靠的监控⼿段 (273)5.2.9.3、监控分类 (273)5.2.9.4、排障⽅法 (276)5.2.10、体系建设的效果分析 (277)5.2.11、系统迁移⽅案规划 (280)5.2.12、迁移原则 (280)5.2.13、迁移步骤 (280)第6章GIS地图综合监控平台 (281)6.1、系统联动 (281)6.1.1、门禁与监控系统的联动 (281)6.1.2、报警管理系统与监控系统联动 (282) 6.1.3、消防与门禁系统联动 (283)6.1.4、OPC联动和远程控制计划 (284)126.1.6、门禁、报警等与短信、微信系统联动 (286)6.1.7、OPC联动 (286)6.2、电⼦地图综合管理 (287)6.2.1、简洁、使⽤、⽅便的电⼦地图 (287)6.2.2、视频联动 (289)6.2.3、进出记录实时监控 (290)6.2.4、实时监控功能 (293)6.2.5、远程操控管理 (294)6.2.6、刷卡、报警、设备异常、通信状态等查看监控视频 (295)6.2.7、地图编辑和设置 (295)6.2.8、门禁的监控和控制 (297)6.2.9、视频实时监控 (299)6.2.10、周界报警 (300)6.2.11、图像抓拍 (301)6.2.12、数据查询 (303)第7章智慧安防综合管控平台 .......................................................................... - 305 -7.1、总体设计理念 (305)7.1.1、横向集成理念.................................................................................. - 305 -7.1.2、纵向贯通理念.................................................................................. - 306 -7.1.3、综合管理的理念.............................................................................. - 306 -7.1.3.1、智能运维管理........................................................................................- 306 -7.1.3.2、智能分析 ...............................................................................................- 306 -7.1.3.3、⼈员管理 ...............................................................................................- 307 -137.1.3.4、预警研判 ...............................................................................................- 307 -7.1.3.5、技术创新的理念 ....................................................................................- 307 -7.2、总体架构设计.. (307) 7.2.1、系统架构......................................................................................... - 307 -7.2.2、博物馆⽹络拓扑图 .......................................................................... - 308 -7.2.3、总体拓扑图 ..................................................................................... - 309 -7.2.3.1、博物馆指挥中⼼ ....................................................................................- 309 -7.2.3.2、监管⽀队、监管总队指挥中⼼...............................................................- 310 -7.3、⽅案的亮点 .. (310) 7.3.1、单⽬全景、不留死⾓....................................................................... - 310 -7.3.2、慧眼识⼈、极速响应....................................................................... - 311 -7.3.3、智慧存储、极致安全....................................................................... - 312 -7.3.4、横向集成、业务融合....................................................................... - 313 -7.3.5、应急指挥、全局把控....................................................................... - 314 -7.3.6、智慧分控室、权益保障 ................................................................... - 315 -7.3.7、智能运维、全⾯掌控....................................................................... - 315 -7.3.8、三维地图、⽴体防控....................................................................... - 316 -7.4、软硬件系统集成接⼊ (318) 7.4.1、视频监控系统集成接⼊ ................................................................... - 319 -7.4.2、门禁系统集成接⼊ .......................................................................... - 321 -7.4.3、报警系统集成接⼊ .......................................................................... - 322 -7.4.4、数字⼴播系统集成接⼊ ................................................................... - 324 -7.4.5、周界控制系统集成接⼊ ................................................................... - 325 -147.4.6.2、⼤屏⾃动切换........................................................................................- 327 -7.4.6.3、枪球联动球机........................................................................................- 328 -7.4.6.4、模糊图像还原应⽤.................................................................................- 328 -7.4.7、巡更系统集成接⼊ .......................................................................... - 328 -7.4.8、巡检⼈员呼叫系统集成接⼊............................................................ - 330 -7.4.9、LED显⽰系统集成接⼊ .................................................................. - 330 -7.4.10、⼈、车进出管理系统集成接⼊ ........................................................ - 331 -7.5、综合安防业务应⽤平台 .. (332) 7.5.1、综合智能业务管理 .......................................................................... - 332 -7.5.1.1、值班督察智能化 ....................................................................................- 332 -7.5.1.2、智能后检索功能 ....................................................................................- 332 -7.5.1.3、视频智能分析功能.................................................................................- 333 -7.5.1.4、⼈脸检测识别功能.................................................................................- 333 -7.5.1.5、⼀体化联防体系 ....................................................................................- 334 -7.5.1.6、报警分级管理........................................................................................- 334 -7.5.1.7、报警联动 ...............................................................................................- 335 -7.5.1.8、预案管理 ...............................................................................................- 337 -7.5.1.9、视频巡查 ...............................................................................................- 338 -7.5.2、业务系统综合⽇志管理 ................................................................... - 339 -7.5.3、⽇常⼯作检查督导 .......................................................................... - 339 -7.5.4、安保⼈员值班管理 .......................................................................... - 340 -157.5.5、安保⼈员信息管理 .......................................................................... - 340 -7.5.6、预案管理......................................................................................... - 341 -7.5.7、安保⼈员值班管理系统 ................................................................... - 342 -7.5.8、应急演练系统模块 .......................................................................... - 342 -7.5.9、安保⼈员值班管理系统接⼊模块..................................................... - 343 -7.5.10、视频巡逻功能.................................................................................. - 343 -7.5.11、巡视⾃动排班.................................................................................. - 343 -7.5.12、警情案件管理.................................................................................. - 344 -7.5.13、警情随时发布.................................................................................. - 344 -7.5.14、⼀体化联防体系.............................................................................. - 344 -7.5.15、统计报表......................................................................................... - 345 -7.5.16、统计分析决策.................................................................................. - 345 -7.6、智慧安防平台优势. (346)7.6.1、数字化集成 ..................................................................................... - 346 -7.6.2、全覆盖监控 ..................................................................................... - 347 -7.6.3、多样化存储 ..................................................................................... - 347 -7.6.4、电⼦地图综合管控 .......................................................................... - 347 -7.7、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 (350)7.7.1、监控系统设计.................................................................................. - 351 -7.7.1.1、博物馆指挥中⼼ ....................................................................................- 351 -7.7.1.2、博物馆⼀级指挥中⼼ .............................................................................- 351 -1.1.1.1⼆级监控中⼼ .............................................................................................- 353 -7.7.1.3、监管及其他值班室.................................................................................- 355 -167.7.2、智能分析应⽤.................................................................................. - 356 -7.8、门禁管理系统.. (357)7.8.1、系统拓扑图 ..................................................................................... - 359 -7.8.2.2、实现对指定区域分级、分时段的通⾏权限管理......................................- 360 -7.8.2.3、实时显⽰、记录所有事件数据; ...........................................................- 360 -7.8.2.4、反潜回、防尾随设计 .............................................................................- 361 -7.8.2.5、⽀持门互锁功能 ....................................................................................- 361 -7.8.2.6、⽀持多卡开门模式.................................................................................- 362 -7.8.2.7、系统⽀持多种开门⽅式..........................................................................- 362 -7.8.2.8、多指关联 ...............................................................................................- 362 -7.8.2.9、⽀持防胁迫密码输⼊功能 ......................................................................- 362 -7.8.2.10、系统可采集各种事故信号(⽕警、匪警等),及时记录并报警...............- 363 -7.8.2.11、抓拍功能 ...............................................................................................- 363 -7.8.2.12、控制器可脱机⼯作.................................................................................- 364 -7.8.2.13、电⼦地图远程开门.................................................................................- 364 -7.8.2.14、多级权限 ...............................................................................................- 364 -7.8.2.15、设备运⾏状况监控.................................................................................- 364 -7.8.2.16、报警系统联动、紧急开门 ......................................................................- 365 -7.8.2.17、应急蓄电池供电 ....................................................................................- 365 -7.8.2.18、强制关门功能........................................................................................- 365 -177.9、在线巡更管理系统 (366)7.9.1、电⼦地图、巡更路线、巡更点 ........................................................ - 369 -7.9.2、巡更⼈员、巡更班组....................................................................... - 371 -7.9.3、巡更班次、巡更排班....................................................................... - 372 -7.9.4、巡更计划......................................................................................... - 373 -7.9.5、报警记录显⽰和查询....................................................................... - 373 -7.9.6、巡更记录、漏巡等记录查询............................................................ - 374 -7.9.7、能够按以下查询某个⽇期段内的巡更刷卡记录:区域、巡更路线、巡更点、巡更⼈员和间、巡更⼈巡更班组。
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对于博物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在我们的城市中,尽管有几家博物馆已经建立起来,但是数量和规模都无法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需求。
因此,我们提出了建设新的博物馆的项目建议。
二、项目概述新博物馆的建设旨在提供一个广泛且多样化的文化交流平台,既能满足市民对历史和文化的需求,又能吸引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该项目的规模预计为5000平方米,将包括展示厅、教育中心、办公区域和服务设施等功能区域。
博物馆将收集、整理和展示与当地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相关的藏品和资料。
三、项目目标1. 提供全面而精确的历史和文化文物展示,满足市民对于文化艺术方面的需求。
2. 建立教育中心,为学生和公众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场所,提高社会文化素养。
3. 吸引游客,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4. 促进本地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四、项目具体内容1. 藏品收集和展示:博物馆将收集当地历史和文化方面的藏品,并通过展示与之相关的展览,让公众更好地了解本地的历史和文化。
2. 教育中心建设:为学生和公众提供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和学习资源,例如讲座、研讨会和培训课程等。
3. 客户服务:提供舒适的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咖啡厅和旅游咨询中心等,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4. 多媒体技术应用: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提供互动展示和虚拟导览,使参观更加生动和有趣。
五、项目实施计划1. 建筑设计和施工:根据博物馆的功能需求,寻找合适的建筑设计师和施工团队,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
2. 藏品收集和整理:与相关机构和个人合作,筹集合适的藏品,进行鉴定、保护和展示工作。
3. 教育中心建设:设立专门的教育中心部门,聘请资深教育工作者,制定教育项目和活动计划。
4. 服务设施建设:寻找合适的服务设施供应商,进行设备采购和布置。
5. 多媒体技术应用:与专业的多媒体技术公司合作,进行展示技术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六、项目预算1. 建筑设计和施工费用:预计约300万元。
博物馆网络策划书3篇篇一博物馆网络策划书一、活动主题“穿越时空,触摸历史”二、活动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我们计划开展一次以博物馆为主题的网络策划活动。
三、活动目的1. 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参观。
2. 增强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培养其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
3. 促进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博物馆的社会责任感。
四、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五、活动地点线上:博物馆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六、活动内容1. 网络展览:在博物馆官方网站上推出多个主题展览,包括历史文物、艺术品、自然科学等。
每个展览都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图片和视频,观众可以在线浏览和欣赏。
2. 网络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在线上开展讲座,介绍博物馆的历史、文化和藏品。
讲座内容可以涵盖历史、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3. 网络互动:开展线上互动活动,如在线答题、文物拼图、虚拟考古等。
观众可以通过参与活动赢取博物馆纪念品或优惠券。
4. 网络直播:对博物馆的重要活动和展览进行网络直播,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实时观看。
直播过程中可以设置互动环节,观众可以通过弹幕或留言与主持人和其他观众进行交流。
5. 社交媒体推广: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对活动进行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参与。
可以发布活动海报、视频、文章等内容,介绍活动亮点和参与方式。
七、活动宣传1. 制作活动海报和宣传视频,在博物馆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进行宣传。
2. 邀请名人、专家、博主等为活动发声,扩大活动影响力。
3. 与其他相关机构、组织合作,进行联合宣传和推广。
八、活动评估1. 设立专门的评估小组,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2. 通过问卷调查、在线留言等方式收集观众的反馈意见,了解观众对活动的满意度和建议。
九、活动预算1. 网络展览制作费用:[X]元2. 网络讲座和互动活动奖品费用:[X]元3. 社交媒体推广费用:[X]元4. 活动评估费用:[X]元十、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误导观众。
XX博物馆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运营项目建议书1.项目概述1.1概述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甚至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当代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表明,现代博物馆不再是简单的藏品标本的收藏、展示、研究机构,而应该成为面向社会、服务于公众的文化教育机构和信息资料咨询机构。
因此,信息化建设必将为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博物馆工作逐渐贴近,人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研究,寻找计算机技术与博物馆的契合点以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信息化是指利用网络、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加速现代化进程。
从理论上讲,博物馆信息化是指博物馆各个部门和各项职能都能够利用计算机作为日常工具,构成一个以藏品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信息网络为支撑、以业务应用为核心的信息系统。
1.2需求分析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博物馆工作逐渐融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今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
博物馆局域网建设、藏品管理信息化、展陈中的多媒体应用、电子政务信息化应用,让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之路充满生机,本文将就这四个方面来讨论博物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1.2.1 基于基础网络建设,开辟博物馆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基础建设是博物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框架,是博物馆内部信息资源交流的平台,所谓网络基础,是在一个机构或部门等有限范围内,包括局域网机房建设以及网络的综合布线、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组成网络部件之间的连通及设置。
联网方式主要可采用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种形式。
目前基于有线方式的局域网技术已经非常普及,而近年来日益发展的无线网络接入则对原有的有线网络构成了有益补充。
无线网络接入,有利于在不固定的地方进行网络资源访问,对有线网络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通过采用无线网络产品的应用,以无线电波来代替有线局域网中的部分传输媒介,是有线网络的补充和延伸。
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将博物馆内计算机设备互联起来,构成可以互相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
通过无线的方式连接,从而使博物馆网络的构建和终端的移动更加灵活。
随着网络技术日益发展,基于网络的应用技术越来越普及。
在基础网络上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博物馆各部门之间资源共享,无疑会对博物馆整体运转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资源共享就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资源进行整理、归类,通过网络供一定范围内用户享用。
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必须对计算机网络中的共享服务器进行必要的设置,包括要在局域网内设置统一的工作组、设置文件共享及账户、设置网络安全及服务、安装NetBEUI协议等来实现博物馆内部资源共享。
1.2.2 应用数据库技术,加快博物馆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设数据库是将逻辑相关的数据组织起来的一个集合。
数据库技术是一种用计算机管理数据的方法,它研究如何对数据进行编码、组织、分类、存储、检索、更新及维护。
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引入数据库技术以来,数据库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可以看到数据库技术的应用,都使用数据库来存储、操纵和检索各类数据。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数据库技术将会显得更加重要。
在博物馆事业中引入数据库技术,利用数据库技术对博物馆藏品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将替代传统藏品卡片式的管理方式,大大提高藏品信息管理力度。
博物馆藏品管理是博物馆一项基本工作,是博物馆一切业务工作的重点。
当然藏品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大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网络共享文物藏品资源信息。
要对馆藏文物实行数据库管理,首先必须在数据库中建立馆藏文物目录,以便搜索查找,同时要跟进对馆藏文物的二维及三维数字化处理,即通过数码设备拍摄、扫描仪扫描等手段,把馆藏文物转化为数字信息,以便供大众进行调阅研究。
因此,藏品数据库建设必须具备一定的标准。
然而,目前藏品信息化管理工作标准不一成为博物馆之间藏品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2001年国家文物局通过《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规范(试行)》和《博物馆藏品二维影像技术规范(试行)》解决藏品信息数据名称不统一的问题。
为馆藏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1.2.3 引入多媒体技术,拓宽博物馆展陈模式传统博物馆是以馆藏实物陈列为展示传播的主要形式,配合图片和文字等以静态的方式进行博物馆展陈一直是传统博物馆的主要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静态展陈方式已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展陈方式多样化和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查阅馆藏资料的需求,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宽博物馆展陈模式已势在必行。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了博物馆展陈中丰富的信息载体,它对博物馆的展陈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和强大的支撑力量。
多媒体展示采用了光、电、声等多媒体合成技术来表现展品中蕴含的深层次意义,增加了展示的可参与性,从而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强化了博物馆对公众的教育功能。
下面,我们将从电子导览讲解系统、触摸屏技术、三维动态成像技术在博物馆的展陈中得以生动应用加以诠释。
1.2.3.1 电子导览讲解系统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博物馆是展示自然、社会、人文、历史和科技发展的公共文化场所。
随着时代的进步,观众不再需要呆板的平面式的讲解,更需要内容与声效画面相结合立体式的讲解。
在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下,电子导览系统推陈出新,不仅提供了多语种的语音导览,还同时配备了文字、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支持的导览系统,可以满足不同语种、不同层次的参观者需求。
参观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时间等因素来掌握整个参观的进度,使整个参观的过程充满了自由和乐趣,同时避免了导游人工讲解对同一展厅其他观众的交叉干扰。
1.2.3.2 触摸屏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触摸屏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通过互动触摸的操作方式,以文本、图像、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表达形式,集教于乐,激发兴趣,让受众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在自然顺畅中体会乐趣。
触摸屏技术和各种展陈布置上的声、光、影、形等的动态效果结合起来,可以使展陈的表现形式更丰富、更生动,从而成为了博物馆展陈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
1.2.3.3 三维动态成像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三维动态成像技术在博物馆虚拟展厅中常有应用,它可以使立体影像不借助任何媒介而直接投影于特定的空间,忠实地再现现实中的物体或复原出存在于远古的物体。
由于影像清晰可见、色彩还原度高,因此非常逼真,可以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置身其中,满足了受众对博物馆展览探索、猎奇的要求,提升了参观的体验性和娱乐性。
多媒体技术进一步拓宽了博物馆展陈模式。
通过在展陈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延伸了展品的文化内涵,增加了与参观者的互动性,多层次表现了展品的不同侧面。
1.2.4 依赖电子政务,保障博物馆信息化实施电子政务是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OA(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管理方式。
政府大力开展信息化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强力后盾,通过政府大力支持,博物馆能够接入高标准、高层次的电子政务“一站式”信息平台。
该信息平台打破了部门界限,整合了行业系统,可以满足各机关单位之间的协同办公需求,也能实现各机关单位内部的OA(办公自动化)应用,实现了系统建设、平台应用、设备维护等高度统一,避免购买服务器,数据库的成本投入。
通过接入电子政务网,各兄弟单位之间及与上级各部门之间的行文,如收文、登记、拟办、报送、审批、发文、归档,这些行政性工作都将在网上完成,真正做到了无纸化办公,从而节约了能源,使博物馆事业朝着低碳方式发展。
1.3项目建设内容根据客户需求和以往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经验,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三部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系统建设和数字化系统建设。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接入局域网建设WLAN系统建设IMS系统建设2、信息化系统建设博物馆RFID藏品管理系统多媒体集控系统平台投影显示系统全息幻影成像系统多媒体互动展示系统物联网智能感知综合平台 温湿度环境监控系统物联网智能感知安防系统 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博物馆智能电子导览系统 PTT移动办公系统一卡通3、数字化系统建设网上博物馆数字博物馆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2.1概述博物馆的网络化建设是采用Internet/Intranet这一互联网与博物馆内部信息网信息构架,博物馆的数字化信息是在这一信息构架中传播和被利用的。
Intranet是博物馆内部网,也就是博物馆局域网。
局域网是指以网络交换机和网络服务器为中心连接各信息点而建设的软硬件环境。
局域网建设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博物馆内部信息交流的平台。
局域网建设分为硬件平台建设和软件平台建设两大部分,硬件建设中最重要的是网络结构选型和网络交换机、网络服务器的配置。
对于辽宁省博物馆来说,基本选择100M星型以太网络结构。
这种网络结构连接灵活、故障率低并易于检查,不会因局部故障影响全网的数据通信。
主干100M的数据交换量可完全满足博物馆各类数据的交换需要。
选用网络交换机作为网络中心节点,对于经费较紧张的单位可选用集线器代替网络交换机。
局域网建设包括网络的综合布线以及服务器、交换机、计算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应用。
在网络布线工作中需要考虑到博物馆今后网络扩展的可能性,尽量连结到各个部门的办公室和展厅,大多数博物馆虽然目前经费不允许大量购置计算机设备,但日后可分步购置,使用时无需再布线,直接插入网络连线盒,在服务器上适当配置之后即连入网络。
对于博物馆计划的新建建筑,如展室和办公楼,内部的布线系统的实施应从博物馆网络化建设的规划出发全盘考虑,而不是到需要时才加以考虑,否则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工程量,在技术上还会使博物馆网络布线不合理,从而使整个博物馆的网络系统性能降低。
为了节约网络建设和使用开支,应该对馆内的网络设备进行优化配置,指高利用率,避免因设备配置不当而造成的浪费和闲置。
对于网络设备中的一些可共享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等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网络实现硬件资源共享,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硬件的使用效率。
对于网络上运行的财务、人事管理系统可采用成熟的、商品化程度和知名度较高的软件产品或根据当地财政、人事管理部门的规定选用;对于藏品管理系统,可在全省或全国范围内采用统一的网络化藏品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可使各联网博物馆的藏品数据可进行数据库共建、共享,以便加强信息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及对藏品信息的有效利用。
2.2 互联网互联网是博物馆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
对于博物馆的上网工程,可申请百兆带宽的宽带网服务,通过代理服务器为每台联网的计算机设定IP 地址进行带宽的分配,从而使每台联网的计算机可上Internet网,降低网络使用费用,这在博物馆是可以实现的;也可通过专线接入宽带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