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评价的新探索_肖志坚
- 格式:pdf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5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2001-06-01发布2001-06-01试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前言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旨在对以图件为基础的地质信息(传统的文字报告及图件),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将信息数字化,为基础地质研究、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建设、制定区域规划、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提供有效的数字化信息,实现全国基础地学数据信息共享及信息社会化服务,提高其利用程度和使用价值,并为地质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提供数据源。
为使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项目在统一规范的框架内正常有序的开展,确保该项工作的完成,特制定了本工作指南。
本工作指南,主要参考“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DZ/T 0197-1997]”国家行业标准,对其中的相关内容直接引用,同时参考并引用其它相关标准,结合几年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实际而制定。
特别感谢李晨阳、李裕伟、姜作勤等同志在工作指南起草和执行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
本工作指南详细规定了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有关图层划分、工作流程、属性格式、数据内容、数据文件格式,以及质量保证要求、成果汇交办法等。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并归口。
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起草。
本工作指南主要起草人:杨东来肖志坚李军李超岭李景朝田文新解立业本工作指南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信息资料处负责解释。
目录1 适用范围(1)2 引用标准(1)3 术语定义(1)4 图元及TIC点编号规则(2)4.1图元编号(2)3.2 TIC点编号规则(2)5、图层及属性表命名规则(2)5.1 图层命名规则(2)5.2 属性表命名规则(3)5.3 数据项名及代码(3)6 图层划分(3)7.属性表格式与说明(2)7.1 图幅基本信息图层(2)7.2 水系图层(4)7.3 交通图层(5)7.4 居民地图层(5)7.5 境界图层(6)7.6 地形等高线图层(7)7.7 地层图层(8)7.8 火山岩图层(12)7.9 非正式地层单位图层(18)7.10侵入岩(包括变质变形侵入体)图层(19)7.11 脉岩图层(27)7.12 围岩蚀变图层(28)7.13 混合岩化带、变质相带图层(29)7.14 断层图层(32)7.15构造变形带图层(33)7.16 矿产图层(35)7.17 产状符号图层(37)7.18其它图元图层(38)8 元数据文件格式(44)9 工作流程(44)9.1 项目组织(46)9.2 资料准备(46)9.3 图件扫描(48)9.4 图形矢量化(48)9.5 点线编辑(48)9.6 图面检查(48)9.7 图形校正(49)9.8 建立拓扑(49)9.9 建立分层文件(50)9.10 属性编辑(50)9.11 属性录入(50)9.12 属性一致性检查(50)9.13 图面整饰(50)9.14 投影转换(50)9.15 成果输出(51)10 质量监控(52)10.1质量监控体系(52)10.2 数据质量监控(52)11 成果汇交(59)11.1 成果汇交内容(59)11.2 汇交数据文件格式(60)11.3 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内容(61)11.4 成果汇交注意事项(62)11.5 验收数据检查方法(63)11.6 检查评分方法(68)11.7 数据复核(70)12 1:25万和1:5万野外区调成果的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方法(71) 12.1 建库原图(71)12.2 主要工作流程(71)附录A:地质年代单位符号及代码附件 1 :空间数据库工作日志表附件 2 :空间数据库建库工作报告编写提纲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2.0版)1 适用范围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适用于1:250000—1:50000地质图按图幅进行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检索、输出和共享,其它比例尺地质图建立空间数据库可参照使用。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矿产资源(非油气)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4.07.03•【文号】自然资办发〔2024〕33号•【施行日期】2024.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矿产资源(非油气)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指南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4〕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为贯彻落实矿业权管理改革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内容,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和绿色开发,根据《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部制定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指南》(以下简称《编制指南》,见附件),现予以印发,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请采矿权新立登记、采矿权扩大矿区范围变更、开采主矿种变更、开采方式变更的,应按照《编制指南》要求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以下简称开发利用方案)。
二、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工作由具有相应采矿权出让登记权限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可委托给具有一定技术力量的单位组织审查。
开发利用方案审查通过后,应将审查结果(专家审查意见、审查专家签字名单等)在门户网站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按照有关规定不予公开的除外。
三、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审查工作的管理,审查单位应明确审查程序、审查制度、审查人员及专业等,聚焦矿区范围科学合理设置、资源合理开采和节约集约利用,严把审查质量,提高审查效率。
四、自然资源部出让登记矿种的采矿权,由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拟申请的采矿权矿区范围是否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禁止限制区域以及与其他矿业权重叠等情况协助核查。
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提高核查效率,及时反馈核查意见。
五、采矿权申请人对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质量和有关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涉及国家秘密的,应标注密级。
六、各地可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开发利用方案编制和审查要求;地热、矿泉水等流体矿产及海砂的开发利用方案可参照本《编制指南》另行制定。
又一新矿物被发现,我国“找矿突破”大有可为作者:来源:《求学·新高考版》2024年第05期2024年1月19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消息,我国在河南稀土矿中发现的一种新矿物,正式通过国际矿物学会审批,并以我国地质学家、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倪培教授的名字命名,致敬他长期以来在钨、锡多金属以及稀有、稀土礦床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
倪培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稀土矿物种类与研究资料,对深入研究稀土矿的矿床成因和提升矿床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作为目前自然界最富铈的硅酸盐矿物,其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目前,人类已知的自然矿物共计6006种,其中,在我国首次发现的有192种,约占世界矿物总数的3%。
◎新矿物发现,矿物学界的奥林匹克新矿物的发现,素有“矿物学奥林匹克”之称,是反映一个国家矿物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矿物学领域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为人们认知与利用自然界中的新物质提供科学依据。
稀土和铈铁合金稀土因其独特的电子层结构和光、电、磁、催化等方面的良好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子信息、能源环保、国防军工和高新材料等国民经济和现代科学的多个领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
混有其他稀土元素的铈铁合金,与坚硬的物体摩擦时能擦出漂亮的火花,引燃周边的可燃物,是打火机、火花塞等点火装置里的关键材料。
同时,铈也是很好的玻璃添加剂,被大量应用于汽车玻璃,因其不仅能防紫外线与红外线,还可降低车内温度,以节约空调用电。
找矿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领域,需要理论的指导。
而找矿理论是通过对地质环境的研究、对以往勘查工作的总结、对矿山开采实际情况的对比,从大量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一个找矿理论的形成,往往会改变一个国家的矿产资源格局。
近30年来,找矿勘查技术已经发生重大变革。
地质找矿已从寻找露头矿、浅表矿转到隐伏矿,从低山区转到人迹罕至的中高山区—深切割区。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4.02.01•【文号】自然资发〔2024〕29号•【施行日期】2024.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办法(试行)》的通知自然资发〔2024〕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落实党中央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有关要求,促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加快推进常态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的建立,部组织研究制定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办法(试行)》。
现印发你们,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制度是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明确要求。
开展常态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调查评估,有利于及时摸清资源利用家底,更好地统筹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准确把握管理薄弱环节,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助力推进找矿增储,是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一项重点工作,是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事关国家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油气公司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督导,有序推进,确保调查评估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调查数据质量管理(二)调查评估以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管理系统的公开信息为数据基础,不额外增加企业负担。
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勘查开采信息管理责任,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矿业权人如实、准确填报相关信息,加强对公示公开数据质量管理。
(三)充分结合勘查开采信息管理抽查核查工作开展调查评估数据质量核查。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发布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科技支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4.01.15•【文号】自然资办函〔2024〕116号•【施行日期】2024.01.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关于发布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科技支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24〕1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各派出机构,部机关各司局,有关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平台,各有关单位: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矿产勘查的引领作用,着力破解找矿突破遇到的关键科技问题,我部经广泛征集、专家评审形成《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科技支撑项目清单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清单》),按照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相关工作安排,现将《清单》予以发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程序(一)填写申报书。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清单》列出的研究任务(见附件1、附件2),填写项目申报书(见附件3),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基本情况、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目标及考核指标、创新性认识或技术研发成果、经费及来源等。
定向委托项目6项(见附件1),面向委托单位申报;非定向项目15项(见附件2),由地勘单位或科研机构、高校、科研创新平台或企业等自由申报,鼓励各单位组成联合团队协同攻关。
(二)提供申报单位承诺书和推荐单位意见。
申报单位需提供申报项目完成立项且已落实项目经费的承诺,确保项目研究工作如期开展。
申报书须经相关单位推荐,各推荐单位要对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并进行正式推荐。
(三)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组织有关单位做好项目申请受理、评审遴选等工作。
二、申报要求(一)基本要求请有关单位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立项项目可作为部级项目业绩参与职称评审、岗位竞聘、奖励申报等。
1.项目申报单位根据申报指南列出的科技支撑项目清单组织申报,项目工作内容须覆盖指南方向的全部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
第42卷 第3期2006年5月 地质与勘探GEO LOG Y AND PROSPECT I NG V o.l 42 N o .3M ay ,2006技术 方法[收稿日期]2006-02-28;[修订日期]2006-04-28;[责任编辑]曲丽莉。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编号:2002AA134010)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肖志坚(1960年-),男,1982年毕业于原成都地质学院,获学士学位,在读博士生,教授级高工,现主要从事信息技术、G IS 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工作。
矿产资源评价的新探索肖志坚1,2,左爱利3,班宜忠1,2,徐振宇2(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30074;2.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南京 210016;3.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37)[摘 要]矿产资源评价作为一种围绕特定区域内矿产勘查而进行的长期性、系统性和前期性的综合研究,是与矿产勘查密不可分,并贯穿于矿产勘查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
文章针对矿产资源评价过程中存在的多源、异构、异地信息的共享、地、物、化、遥信息的简单叠加或脱节、基础数据与典型矿床的研究内容脱节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空间信息网格 SI G 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矿产资源评价[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06)03-0086-050 引 言众所周知,矿产资源评价作为一项矿产勘查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工作,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其评价方法和手段也不断改进和提升,特别是随着G I S 技术的发展和日新月异,基于G I S 的矿产资源评价也得到飞速发展,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矿产资源评价的方法体系,也简化了预测评价的过程,实现了矿产资源评价的科学、便捷、高效、定量化操作。
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制约的瓶颈,其主要是:①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生产的地质成果资料都分布在各生产单位,而出于生存和发展的原因,一般都不愿将数据共享;②以往生产的地质成果数据其数据格式、数据结构及比例尺各不相同,给数据的直接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③矿产资源评价还存在地、物、化、遥的脱节或简单叠加,从而使评价结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④典型矿床的研究深入细致,但基础数据与典型矿床的研究内容脱节,造成总结归纳的预测标志起不到应有的指示作用,降低了评价效果。
上述诸多因素均制约了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的进程和发展。
为此,笔者主持完成的国家“863”计划《基于SI G 的资源环境空间信息共享与应用服务》的子课题《长江中下游矿产资源评价示范》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在基于空间信息网格(Spatia l I nfo r m ation G ri d ,SI G )构架下完成了长江中下游铜矿矿产资源评价示范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长江中下游矿产资源评价示范1.1 评价示范区背景示范区位于下扬子陆块的东段,夹于大别造山带、华北陆块和江南隆起之间,在构造形态上主体为下扬子坳陷。
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0′~121°21′,北纬29°02′~32°40′,总面积约为12.5万km 2(图1)。
下扬子坳陷北以襄樊—广济断裂(简称襄—广断裂)和黄栗树—破凉亭断裂(简称黄—破断裂)为界,南界为修水—江南断裂。
该区地史发展大致经历了地槽发展、准地台形成和地台活化3个阶段,形成了特征差异明显的三大套建造组合,分别是海相火山、碎屑变质变形建造组合,海相碳酸盐、碎屑夹海陆交互相(陆相)变形建造组合及陆相碎屑、火山喷发、侵入岩建造组合。
在空间上,由于原始堆积环境的不同,以及后期构造变形变位的差异,使得各类建造的现实空间分布,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以此为背景影响着区内各类矿产的形成。
86图1 长江中下游矿产资源评价示范区交通位置图1.2 空间信息网格(S I G)技术空间信息网格(SI G)是“一种汇集和共享地理上分布的海量空间信息资源,对其进行一体化组织与协同处理,从而具有按需服务能力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1]。
S I G具有海量空间数据的管理能力;高性能计算与空间信息的处理能力;空间资源广泛的共享能力;集成现有系统的能力;分布式协同工作的能力;支持异构系统互操作的能力;适应动态变化的能力等诸多特征[2,3]。
长江中下游矿产资源评价示范区S I G的结点部署见图2。
由于结点数据均部署在各省结点服务器上,用户只能通过S I G服务请求获得所需的结果,从而既共享了信息又保护了数据生产者的利益,实现了跨地区、跨地域和跨部门的信息共享。
1.3 数据的一体化组织和管理该次示范涉及地质、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各类基础地学数据,比例尺为1∶5万~1∶50万。
主要有1∶5万~1∶50万地质图空间数据库;1∶20万~1∶50万重力数据库;1∶20万~1∶50万航磁数据库;1∶20万化探数据库;1∶50万遥感解译数据库;矿产地数据库(区内涉及与铜矿相关的共计480处)等等。
这就提出了对海量、多源、多元、异构地学数据的一体化存储、组织与管理的需求。
多源、多比例尺、异构地质空间数据一体化组织与管理的基础是建立地学数据模型,对数据的内容、结构、行为和语义的一致性描述形成共同的理解[3]。
为此,作者建立了新的数据模型,并按此模型和“863”项目《固体矿产预测评价方法技术》的要求统一和规范了示范区所有数据。
通过数据的统一和规范,共形成各类空间数据库图层53个,其中南京53个、江苏52个、安徽51个、江西52个、湖北52个。
其图层代码结构见图3[4]。
1.4 综合信息图的编制为避免预测成为简单的地、物、化、遥信息的叠加,课题组根据陈毓川院士的有关成矿理论[5,6],结合《固体矿产预测评价方法技术》的有关要求,编制了岩浆构造图、陆块区大地构造图。
同时按照铜矿成矿的目标层编制了早中三叠世沉积建造古构造图、中晚二叠世大隆—长兴期沉积建造古构造图、中晚二叠世孤峰—武穴期沉积建造古构造图、中晚二叠世龙潭—吴家坪期沉积建造古构造图、中晚二叠世栖霞期沉积建造古构造图、中晚石炭—早二叠世沉积建造古构造图。
通过上述图层的建立,使预测评价真正建立在了成矿理论的基础上。
1.5 预测标志的建立与选择预测标志的建立和选取也是成矿预测成败与否的重要环节,为避免典型矿床的研究与信息提取的87第3期 肖志坚等:矿产资源评价的新探索 图2 长江中下游矿产资源评价示范区S I G结点部署图图3 空间数据库图层代码结构示意图脱节,或是简单的地、物、化、遥信息的叠加,该次预测采取了新的思路。
1)典型矿床的研究共选择典型矿床18个,其中夕卡岩型铜矿8个,斑岩铜矿4个,夕卡岩—斑岩型铜矿6个。
通过对18个典型矿床的研究,分别建立了详细的典型矿床特征一览表。
2)标志的建立众所周知,典型矿床的地质工作程度一般远高于区域的研究程度,其总结的找矿标志和预测标志在区域内不一定都具有代表性,甚至是有些很重要的标志。
因此,这些标志无论多重要,只要是在区域内无法建立标志的都不应作为预测标志。
3)预测标志的选取为了使选取的预测标志在整个预测区内均具有代表意义,我们在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将典型矿床实际投放到每个信息图层上进行反复的叠加筛选,结合证据权因子权重,获取有意义的预测标志,见图4。
通过反复叠加和筛选,该次预测共筛选和提取预测标志12个:地层:三叠、二叠、石炭和志留纪地层;88 地质与勘探 2006年图4 典型矿床与侵入岩体和隐伏岩体的关系图5 长江中下游矿产资源评价示范区预测结果图 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的中酸性岩类,如石英二长闪长玢岩、斑状石英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等;沉积建造:中三叠世、中晚二叠世大隆—长兴期、中晚二叠世孤峰—武穴期、中晚二叠世龙潭—吴家坪期、中晚二叠世栖霞期、中晚石炭—早二叠世等6个沉积建造古构造图层的叠加部分;物探:物探推断构造、重力异常、航磁异常、物化探推断的隐伏岩体;化探:C u、Pb、Zn、Au等单元素异常;89第3期 肖志坚等:矿产资源评价的新探索 遥感:遥感解译的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
1.6 评价结果该次预测是在S I G的架构下,采用在线的“证据权法”进行预测,其预测结果见图5。
根据上述预测结果,结合地质成矿规律,圈出四级成矿远景区和五级找矿靶区。
共圈出预测区56个,其中四级成矿远景区26个,五级找矿靶区30个。
2 结 语该次示范研究实现了基于SI G矿产资源评价,为在线、分布式、资源共享式的矿产资源区域评价模式和运行模式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建立了基于面向对象的新一代地学数据模型,实现了海量、多源、多元、异构地学数据的一体化存储、组织与管理。
建立了基于成矿理论的预测评价新模式,并探讨了典型矿床与实际数据叠加选择预测标志的新尝试。
应该说,SI G作为创新性的网络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体系,为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了新的契机。
同时,结合海量、多源、多元、异构地学数据的一体化存储、组织与管理,基于成矿理论的预测评价模式和预测标志筛选的新思路,这必将为开展新一轮的全国性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理论和环境基础。
[参考文献][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基于SI G的资源环境空间信息共享与应用服务研究报告[R].北京,2005.[2] 唐 宇,陈 荦,何凯涛,等.空间信息栅格SI G框架体系与关键技术[J].遥感学报,2004,8(5):425~433.[3] Data Gri d Requ ire ments s pecifi cation(EO app li cati on require m en t sf or grid)[R].EO W P9,2001.[4] 叶天竺.固体矿产预测评价技术方法[M].北京:中国地大出版社,2004.[5] 陈毓川.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矿产资源远景评价[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6] 陈毓川,朱裕生.中国矿床成矿模式[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NE W EXPLORATI ON OF M I NERAL RES OURCE APPRA IS EX IAO Zh i-ji an1,2,ZUO A i-li3,B AN Y i-zhong1,2,XU Z hen-yu2(1.Ch i na Universit 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2.N an ji ng Institute of Geol ogy and M i ner al R esources,N an j ing 210016;3.D eve l op men t and Research C enter,China Geolo g ical Sur vey,Beij ing 100037)Abs tract:M ineral resou rces app rais e is a long-range,syst e m ic and p rophas e st udy form i neral res ou rces i n t he s pecific reg i on,and ti ghtl y rel ated w it h i n wh ol e ore prospecting.Th e p rob l e m s of i n f or m ation co mm un i on of excessi ve fountai n,differen t co m pos e and terra,i n f or m ati on repeats or d isjoi n tof geol ogy,geophysics,geoc h e m istry,and re m ot e s ensing are d i scu s sed.The d isj oint p rob l e m s bet w een basic data and typ ical deposit are also d iscussed to p rovi de n e w cons i deration and approach f or m ineral resou rces app rais e.K ey w ords:s pace i n f or m ati on g ir d i ng,S I G,i ncorporate organ izati on and m anage m en t,m ineral resource app rais e90 地质与勘探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