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背影
导入新课:
背影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朱自清
(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 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著名散文有《荷塘月色》、 《 春 》《 绿 》等。
写作背景:
《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本文是作者追忆八
精读探究
读“望父买橘”片段,这段动词准确精当,请根据课文填空: 我看见他 戴 着黑布小帽, 穿 着黑布大马褂,深
青布棉袍,蹒跚地 走 到铁道边,慢慢 探 身下去,尚 不大难。可是 穿 过铁道,要 爬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 易了。他用两手 攀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缩 ;他肥胖 的身子向左微 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 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流 下来了。
分段学习
1、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背景的 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祖母去世 父亲失业 家境惨淡 父子离别
分段学习
2、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段?
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 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当时,祖母去世, 父亲失业,真是祸不单行。父亲还帐缺钱,只好变卖典质; 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 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 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
分段学习
3、作者是通过“背影”这一特殊角度来表达“父爱”的,那么
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景下的背影?用简洁的语
言概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