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22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授课人:张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意义和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过程与方法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遵义会议学习难点:长征胜利的意义。
【教学方法】分析讲解法。
归纳法。
对于北伐的目的、对象等内容,通过学生自己整理、归纳,使他们自己找到一种学习方法。
讲述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班级】城郊中学八年级一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大家将书打开,翻到第59页,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书上的导入框部分,里面有一首诗,大家一起来把它齐声朗读一遍。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毛泽东),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红军长征)这首诗呢是毛泽东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而写的。
我们上一节课讲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在哪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那为什么红军不在革命根据地积蓄和发展力量,那么红军为什么不继续在农村的革命根据地发展力量,而要进行长征呢?长征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因为第五次反“围剿”中国共产党失败了教师:对,很好,就是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才导致了长征,那么当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被迫转移——长征的开始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928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燃起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并形成“燎原之势”,这使蒋介石惶恐不安,他急忙调集军队(5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向革命根据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围剿”。
列举表格(多媒体展示表格)前四次反围剿采用的战术是: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所以以多胜少,取得了胜利,而第五次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篇一: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新人教版】3.1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
并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要事件。
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发扬长征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体会长征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识图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2. 简述长征开始的时间及前期经过。
3. 说出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及意义。
4. 概括说出长征后期的经过。
5. 长征胜利的标志和历史意义是什么?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星火燎原之势形成后,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
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正确指挥下,红军粉碎了敌人前四次“围剿”。
但是,后来党内又错误地排斥了毛泽东等人的正确领导,由李德、博古等人实施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2.(1)开始时间:1934年10月。
(2)前期经过: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突破乌江-解放遵义。
3. 遵义会议:(1) 时间:1935年1月。
(2)地点:遵义。
(3)内容:①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③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 后期经过:(1)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较胜利和失利的原因。
(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
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
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
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3) 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
较、联系等。
要注意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
审视历史。
4.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二、情景导入三、讲授新课四、作业安排
五、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
5.说板书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参
加
人
员
研
课
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
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
革命。
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 长征胜利的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
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
命转危为安。
与学生共同制作:遵义会议、红军长征表格。
课堂
小结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板书
设计
课
后
议
课
集体备课记录
年级
历史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