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 格式:ppt
- 大小:444.50 KB
- 文档页数:16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全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代: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栏杆一作:阑干)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译文一空荡的秋空虽火红似火,可是我心中却千里冷落凄凉,冷清的江水只能伴随着天空流去,何处会是尽头,这秋天无边无际。
无奈的眺望远处的山岭,为何,报国又比登天难,为何,国家又如此腐败,只能怪人间正道是沧桑。
那群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难道说,这王朝只剩下花天酒地了吗?斜下的太阳照着这亭子,在长空远飞离群。
孤雁伴着它那凄惨绝望声从天空划过,或许是映照着我这流落江南思乡游子。
我看着这宝刀,却不曾沾染着敌人的鲜血,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天下知我者,还能有谁呢?。
我可不会像张翰那样,为家乡之景而归。
那刘备天下为怀,斥责许氾,辞气激扬,令人佩服。
只可惜时光如流水一般过去,我真担心着风雨飘荡中的国家,时间如白驹过隙!连一拭英雄泪的红巾翠袖也无人唤取了。
译文二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水随天空流去,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
我看着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别说鲈鱼切碎了能烹成佳肴美味,西风吹遍了,不知张季鹰已经回来了没?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应羞见才气双全的刘备。
水龙吟诗词大全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2、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3、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辛弃疾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4、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辛弃疾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
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5、水龙吟·春恨陈亮闹花深处层楼,画帘半卷东风软。
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
迟日催花,淡云阁雨,轻寒轻暖。
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寂寞凭高念远。
向南楼、一声归雁。
金钗斗草,青丝勒马,风流云散。
罗绶分香,翠绡封泪,几多幽怨。
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6、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辛弃疾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
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
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
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水龙吟》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翻译/译文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诸山留顾。
云屯水神居住的府邸,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阕与嵩山旧隐,巢父与许由故友,南柯一梦,遽如许!回首金兵南侵的气焰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注释伊嵩:伊阕与嵩山。
伊阕,今龙门石窟所在地,伊水西流,香山与龙门山两岸对峙,宛如门阕,故名伊阕。
巢由:巢父与许由,皆尧时隐士也。
铁锁横江:三国后期,司马炎篡魏灭蜀,惟东吴未平。
吴主孙皓守将吾彦以铁索横江,欲以天险阻敌,然终为王濬所破。
梁父:梁父吟,又名梁甫吟,原汉乐府的曲名,传乃诸葛亮所作。
喻功业未成而怀匡时之志也。
吴山:江苏南部古为吴地,吴山即泛指是处诸山。
水府:水神所居府邸。
神女:指湘妃、洛神一类水中仙子。
九江: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派东流,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南柯梦:李公佐《南柯记》载淳于棼梦为南柯太守、享尽荣华,醒后方知为一梦之事。
后常以之喻已逝去的往日情状。
妖氛:指金兵南侵气焰。
白羽:白羽箭。
尘昏白羽指战局不利。
孙郎良苦:三国时吴主孙皓闻晋军沿江来犯,遂以铁索横江拒敌,惜为晋人所破。
此处暗喻宋为金所迫局面。
赏析/鉴赏词一开始就以雄健之笔描绘了一个开阔的水面境界:放船千里,凌波破浪,烟波浩淼。
“略为吴山留顾”,从侧面点明他此次离开汴洛一带南来,不是为了“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孟浩然《自洛之越》)。
对明媚的吴中山水,他只是略为留顾而已。
潜台词是说,他此次离乡背井,实在是因强敌入侵,迫不得已。
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导读:苏轼的豪放词无人可及,婉约词亦不让他人。
这首词作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前后,当时词人与章质夫都在汴京做官。
这是一首唱和之作,词人明写杨花,暗抒离别的愁绪。
苏轼《水龙吟》宋词赏析及注释篇1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① 次韵:指依照一首诗词原所和之诗词,称次韵。
② 章质夫名粢,浦城(冷福建省县名)人,官至同知枢密院事。
③ 从教坠:任杨花坠落。
④ 有思:即有情。
缀:连接。
⑤ 杨花词:章质夫咏杨花的名作。
⑥ 芭花,指柳絮。
⑦ 有情意。
杜甫《白丝行》:“落絮游丝亦有情。
”⑧ 萦:缠绕;⑨ 缀:连缀。
【译文】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也无人怜惜任凭它衰零坠地,它抛离家乡倚路旁,细思量仿佛无情,却是含有深情。
受伤的柔肠婉曲,困倦的娇眼昏迷,欲开又闭。
梦魂随风飘万里,追对情郎去自动了又被黄莺儿叫起。
不恨此花飘飞落尽,却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旧枝重缀。
清晨淋过陈雨,何处有落花遗踪?它飘入池中,化成一池细碎浮萍。
三分春色姿容,二分化作尘土,一分坠入流水无踪影。
旨看来,那不是杨花呵,点点飘絮是离人泪盈盈!【译文二】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从没有人怜惜任它飘落满地。
抛家离舍倚路傍,仔细思量却是,貌似无情也有愁思。
萦绕离恨的柔肠频受折磨,娇媚的眼睛困倦,似睁非睁,似闭非闭。
梦魂随风飘飞千万里,去追寻情郎的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起。
不怨恨这杨花已经飞尽,恨只恨西园百花凋落难连缀。
拂晓一阵风雨后,哪能再见杨花的踪迹?早化成一池浮萍细碎。
若把春色分成三分,二分已化为尘土,一分落入池水里。
细细看那不是杨花,点点都是离人的眼泪。
【经典诗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翻译赏析【经典诗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翻译赏析似乎不是杨树,而是眼泪。
[译文]细细看来,那不是杨花,点点飘絮是离人泪盈盈!【摘自】苏轼的水龙吟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要恨这朵花飞舞,恨西园,落红而难以装饰。
黎明和雨水的痕迹在哪里?一滩碎浮萍。
春天分为三部分,两部分是灰尘,一部分是水。
似乎不是杨树,而是眼泪。
【注释】① 第二韵:指最初与一首诗有关的诗歌,称为第二韵。
②章质夫名粢,浦城(冷福建省县名)人,官至同知枢密院事。
③ 落花:杨从娇。
④有思:即有情。
缀:连接。
⑤ 《阳花词》:张志福咏阳花的代表作。
⑥芭花,指柳絮。
⑦ 充满深情的杜甫的《白丝线》:“飘落的絮状物和飘荡的丝线也是深情的。
”⑧萦:缠绕;⑨ 绑定:绑定。
译文1:就像一朵花,它似乎不是一朵花,没有人关心它。
让它掉到地上。
它离开家乡,靠在路边。
仔细思考似乎无情,但它包含着深厚的感情。
受伤的温柔是温柔的,困倦的眼睛是无意识的,想要打开和关闭。
梦魂随风飘千里,追对情人,又被黄莺儿唤来。
我不讨厌这朵花飞落,但我讨厌西花园。
地又红又枯,老树枝很难再修了。
早上,我被陈雷淋湿了。
落花的痕迹在哪里?它漂浮在池塘里,变成了一池破碎的浮萍。
春天的三部分看起来很美,两部分被分成尘土,一部分落入水中,没有任何痕迹。
好像不是杨树。
漂浮的小柳絮满是泪水!译文2:它就像一朵落花,但它不像一朵落花。
离开树枝,沿着路边漂浮。
这看起来像是一件无情的事情,但一想到它,它就荡漾着感情的涟漪。
它被忧郁所萦绕,被百倍的柔情所伤,昏昏欲睡,朦胧的眼睛,就要睁开,想要闲着。
就像梦中千里迢迢的女人一样,她想找到丈夫,但被黄莺的叫声惊醒了。
我不怨杨花落尽,只怨那西园,落花难重缀。
姜夔《水龙吟》赏析: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水龙吟〔宋〕姜夔黄庆长夜泛鉴湖,有怀归之曲,课予和之。
夜深客子移舟处,两两沙禽惊起。
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
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
况茂林游倦,长干望久,芳心事、箫声里。
屈指归期尚未,鹊南飞、有人应喜。
画阑桂子,留香小待,提携影底。
我已情多,十年幽梦,略曾如此。
甚谢郎、也恨飘零,解道月明千里。
【词语注释】①鉴湖: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南,原名庆湖。
又称长湖、镜湖。
②黄庆长:姜夔友人。
③沙禽:沙滩上的飞禽。
④长干:古建康里巷名。
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
借指南京。
《〔文选〕左思·吴都赋》:“长干延属,飞甍舛互。
”刘逵注:“江东谓山冈闲为‘干'.建邺之南有山,其闲平地,吏民居之,故号为’干‘.中有大长干、小长干,皆相属。
”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十七:“长干是秣陵县东里巷名。
江东谓山陇之间曰干。
”清陈维崧《醉太平·江口醉后作》词:“钟山后湖,长干夜乌。
”⑤谢郎:指南朝宋谢庄。
唐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诗:“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
”【词作赏析】白石年轻时在合肥种下一段相思情事,至暮年而不改其心之诚。
时光的流逝和空间的转换加上人事变幻的沧桑感,不仅不能减弱和冲突白石的绵绵之恨,反而更增其悱恻难解之情。
白石怀人情深,大自然之一草一木,人世间之寻常小事,往往引发其情而不能自己。
如《江梅引》:“见梅枝,忽相思。
”如《琵琶仙》:“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
”这首《水龙吟》,则是借和友人怀归之词,而抒发自己相思之情。
绍熙四年(1193)之秋,白石客游绍兴,与友人黄庆长清夜泛舟城南之鉴湖,庆长作怀归之词,嘱白石和之,白石遂有此作。
“夜深客子泛舟处,两两沙禽惊起。
”发端便写出要眇清逸之境幽趣横生。
夜已深,移舟更向鉴湖深处,不觉惊起双双飞鸟。
“红衣入桨,青灯摇浪,微凉意思。
”次韵更妙。
红衣指荷花,青灯指船灯,“思”,念去声。
⾟弃疾《⽔龙吟》全⽂鉴赏⾟弃疾《⽔龙吟》全⽂鉴赏 《⽔龙吟·登建康赏⼼亭》写于⾟弃疾三⼗岁于建康任通判之时。
词中舒发了他抗⾦壮志未酬的苦闷⼼怀以及世⽆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苦闷惆怅。
词风纵横豪迈,为⾟词风格的代表作之⼀。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弃疾《⽔龙吟》全⽂鉴赏,欢迎参考 楚天千⾥清秋,⽔随天去秋⽆际。
遥岑远⽬,献愁供恨,⽟簪螺髻。
落⽇楼头,断鸿声⾥,江南游⼦。
把吴钩看了,栏⼲拍遍,⽆⼈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
可惜流年,忧愁风⾬,树犹如此! 倩何⼈唤取,红⼱翠袖,英雄泪! 赏析: 赏析: 读⾟弃疾的词,总有种豪迈⼜⼤⽓的感觉。
不愧是能提着⼑杀⼊⼏万⼈敌军⼤营的英雄⼈物啊! 整篇词脉络的铺陈⾮常清晰爽利。
从远处的⼭⽔风景切⼊,再由外部事物(“孤鸿”)联想到⾃⼰,继⽽舒展情绪,再表达平⽣抱负,随后回到现实,感慨时光流逝、英雄⽼去。
畅意淋漓,⼀⽓呵成。
第⼀段开头先写景。
举⽬远眺,⼀⽚远阔天地。
“遥岑”指远⼭,是说远远望去,⼭峦叠嶂就像⼥孩⼦头上的簪⼦和发髻,形态各异。
然⽽这样的风景并没有为他带来欣喜,反⽽“献愁供恨”,不断地使他产⽣“愁”和“恨”。
为何愁,为何恨呢?因为他看见落⽇下⼀只落单的⼤雁,顷刻想到了⾃⼰的'处境。
⾟弃疾祖籍⼭东,出⽣时北⽅已经沦陷在⾦兵统治下。
他⼀路南下,投奔南宋朝廷。
所以说⾃⼰是“江南游⼦”。
“落⽇楼头,断鸿声⾥,江南游⼦。
”这⼀句有很深的含义。
“落⽇”让⼈感伤,让⼈联想到结束和没落。
那⼀刻,不知他⽬送着太阳落⼭,是否也想到了正在下沉的南宋王朝。
“江南游⼦”,亦想回家,想要⼀路杀回去,收回中原⼟地,解放家乡。
然⽽⼀切都太难了。
故⽽“愁”,故⽽“恨”。
“千⾥清秋”是这样的壮阔⽽肃杀,⽽登亭远眺的游⼦是这样的孤独⽽⽆助。
但如果仅仅是孤独,那也就泯然众⼈了。
我个⼈觉得第⼀段最出彩的就是后⾯⼏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会,登临意。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咏杨柳,上阕主要写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下阕与上阕相呼应,主要是写柳絮的归宿,感情色彩更加浓厚。
全词不仅写出了杨花的形神,而且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咏物与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物性与人情毫无痕迹地融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借物以寓性情”,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作品原文: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作品注释:⑴水龙吟:词牌名。
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
《清真集》入“越调”。
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
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式收得有力。
⑵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
章质夫:即章楶(jié),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时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常与苏轼诗词酬唱。
⑶从教:任凭。
⑷无情有思(sì):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
用唐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这里反用其意。
思:心绪,情思。
⑸萦:萦绕、牵念。
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用唐白居易《杨柳枝》诗:“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⑹困酣:困倦之极。
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
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⑺“梦随”三句: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⑻落红:落花。
缀:连结。
⑼一池萍碎:苏轼自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⑽春色:代指杨花。
作品译文: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
古诗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翻译赏析《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古诗全文如下: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
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
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
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凤驭。
行尽九州四海,笑粉粉、落花飞絮。
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
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
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前言】《水龙吟·古来云海茫茫》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作品。
词人在临淮见到一位仙风道骨的湛然先生,十分敬佩,写了这首《水龙吟》表达他的倾慕心情,也抒发了他超然物外的旷达。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又名《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
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云海:指广阔无垠的云。
道山绛阙:道家的仙山和红色的殿阁。
赤城:四川灌县西之青城山,一名赤城山,苏轼是四川人,故称赤城居士。
龙蟠:如龙之盘卧状。
凤举:飘然高举。
清净无为: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
提出天道自然无为,主张心灵虚寂,坚守清静,消极无为,复返自然。
坐忘:指通过静坐来达到泯灭是非物我的精神状态。
遗照:谓舍弃众生相,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八篇奇语:《文献通考》:“天隐子,不知何许人,著书八篇,修炼形气,养和心灵,归根契于阴阳遗照齐乎庄叟,殆非人间所能力学者也。
王古以天隐子即子微也。
一本有三宫法附于后。
”玉霄:指天上。
蓬莱:道家称三座仙山之一。
晻霭(ǎn ǎi):昏暗的云气。
霭,暗淡的云彩。
云驾:传说中仙人的车驾。
骖:驾驶。
风驭(yù):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由风驾驭的神车。
九州四海:犹言天下。
纷纷:众多貌。
谪仙:谪居世间的仙人,指唐代诗人李白。
心许:默许。
八表:八方之外,极远的地方。
浩然:正大豪迈貌。
酒酣:谓酒喝得尽兴,畅快。
箕踞(īù):坐时两脚岔开,开似簸箕,为一种轻慢态度。
垂天赋:指李白所作的《大鹏赋》骑鲸:亦作“骑鲸鱼”。
《文选》:“乘巨鳞,骑京鱼。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苏轼《水龙吟》全诗翻译赏析【原文】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像花又好像不是花,从没有人怜惜任它飘落满地。
抛家离舍倚路傍,仔细思量却是,貌似无情也有愁思。
萦绕离恨的柔肠频受折磨,娇媚的眼睛困倦,似睁非睁,似闭非闭。
梦魂随风飘飞千万里,去追寻情郎的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起。
不怨恨这杨花已经飞尽,恨只恨西园百花凋落难连缀。
拂晓一阵风雨后,哪能再见杨花的踪迹?早化成一池浮萍细碎。
若把春色分成三分,二分已化为尘土,一分落入池水里。
细细看那不是杨花,点点都是离人的眼泪。
【赏析一】此词为借柳絮拟人抒情的咏物之作。
咏物词,贵在既出物之形态,而又别有所寄,即应在不即不离之间。
苏轼这首词,明咏杨花,暗咏思妇,更隐然寄托了身世坎坷沦落的寂寞幽怨。
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最工。
上阕起句似花还似非花,以写意的笔致写出柳絮的特性与命运:柳絮名为杨花,暮春时与群芳一起飘落,成为撩人一景,但群芳有人爱惜,柳絮却是任其坠落。
这一传神描写既写出杨花的特点,而又隐含思妇的处境,为写人言情留下了许多空间。
非花一词,更是提醒读者词作并非着力于描花,而更注目于咏怀。
抛家以下,写杨花飘落,如弃妇无归。
以拟人手法将杨花喻为伤春思妇,又以女性情态描摹柳絮的盈盈之态,浪迹天涯的无情杨花有了人之情思,柔肠百结的思妇更萦损之态。
花人合一,相互辉映,凄凉欲绝。
梦随数句,杨花纷纷坠地时而随风上扬飘舞不定的姿态,恰似思妇随郎君心意决绝,却被莺呼起只剩空虚怅惘。
思妇之神,杨花之魂,尽皆表达得出神入化。
下阕将无限幽恨一笔荡开,转而以落红难缀之恨引出落花飘零以衬杨花,由笔传情,更深沉地写出杨花委尘的无限悲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