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设计A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29
第一单元家政一、单元解读:本单元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关注家庭生活中的技术问题,能运用所学急速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通过学习手缝和基本针法,根据需要和自己的爱好,设计和制作1-2件小物品,在劳动实践中,培养细致认真、互相合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我是家庭小主人。
2. 洗茶具。
3. 洗衣服。
4. 自制收纳盒。
三、教学注意事项:1、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中做到重点突出有所偏重。
2、结合教材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学习、实践,并牢固掌握家政相关知识和操作本领。
3、组织学生分组学习不超过六人为宜。
4、坚持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家政(一)——我是家庭小主人教学内容:家政第一板块——我是家庭小主人第1课时教学目标:⒈学习基本的家务劳动。
2. 学习自我服务以及与家人共同分担家务,学会生活。
3. 在学习家务劳动时,体验成功,感受劳动的乐趣。
教材分析:课文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看一看,学一学”,“说一说,填一填”,“试一试,做一做”,“学一学,写一写”,等五个小栏目,指导学生学习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懂得与家人分担家务劳动的必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感受劳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的技能。
学会分担和分享。
教学准备:相关投影图片。
劳动工具若干。
课后后记:家政(二)——洗茶具教学内容:家政第二板块——洗茶具第1课时教学目标:⒈学习清洗茶具的方式方法。
2. 正确使用工具,选择适当的洗涤用品和洗涤方式。
3. 培养学生初步的重视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材分析:课文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做一做”,“评一评,议一议”,等三个环节,指导学生学习清洗茶具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感受劳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⒈学习清洗茶具的方式方法。
2. 正确使用工具,选择适当的洗涤用品和洗涤方式。
教学准备:相关投影图片。
苏科版四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一册教案(共10节课)一. 教材分析《劳动与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将劳动技能的培养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年级上册的教材内容涵盖了生活中的劳动和技术,包括清洁卫生、环保、简单手工制作等方面。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劳动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劳动和技术,对于清洁卫生、环保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手工制作和技能操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因个体差异而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清洁卫生、环保、简单手工制作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清洁卫生、环保、简单手工制作等。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劳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应用劳动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
2.教具:清洁工具、环保材料、手工制作工具等。
3.教学资源:相关图片、视频、案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或案例,引起学生对劳动和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劳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手工制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熟练地完成制作。
教学难点:对手工制作步骤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如何发挥创造力进行个性化制作。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手工制作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了解手工制作的美丽和价值。
学习新课:讲解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材料的选择、工具的使用、制作的步骤和方法等。
通过示范和演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手工技能。
巩固练习:让学生亲手实践,对手工制作进行练习和巩固。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手工制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尝试制作出个性化的作品。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示范法:教师进行示范制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练习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对手工制作进行练习和巩固。
多媒体辅助:使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练习,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作业:布置相关手工制作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和巩固。
评价方式:对学生的手工制作进行评价,包括制作的技巧、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制作出个性化的作品。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学材料:提供相关手工制作材料,如纸张、彩纸、绸缎等。
教学工具:提供相关手工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彩笔等。
多媒体资源:提供相关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等。
七、结论本教案旨在通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劳动课程,使学生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苏教版四上劳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劳动工具和材料,学会正确使用和保管。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巧,通过实际制作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3、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常见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如剪刀、胶水、针线等。
(2)学会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如纸艺、布艺等。
2、难点(1)在制作过程中,如何保证作品的质量和美观度。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制作步骤。
2、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操作要点。
3、实践法: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在实践中掌握劳动技能。
4、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劳动工具和材料(剪刀、胶水、纸张、布料、针线等)、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手工作品,如纸飞机、纸鹤、布娃娃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想自己动手制作这些作品,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劳动技术。
2、知识讲解(10 分钟)(1)介绍常见的劳动工具和材料,如剪刀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胶水的种类和适用范围、纸张和布料的特点等。
(2)讲解制作手工作品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例如在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剪到手指;在使用胶水时要适量,避免胶水溢出影响作品美观。
3、教师示范(10 分钟)教师选择一个简单的手工作品,如纸飞机,进行现场示范制作。
一边制作一边讲解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和技巧,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制作过程。
4、学生实践(20 分钟)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第一单元整理与收纳自制收纳盒教学目标:1、了解纸盒在生活中的用处,学会制作收纳盒。
2、选择折纸的材料,能根据作品需求选择合适的纸张进行折纸,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3、通过制作收纳盒学习,体会纸盒的实用性,体验收纳盒的方便,实用。
学习家中各种不同纸盒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看懂图例,掌握收纳盒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制作收纳盒,做到美观实用。
教学准备:制作收纳盒的基础。
桌面玩偶教学目标:1、知道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认识身边形式多样的立体对称造型,了解、感受对称美。
2、通过欣赏对称图片,引发学生比较、思考,进而认识、了解对称,并寻找身边多样的对称造型,掌握把纸对折,运用剪刀剪出对称图形。
3、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体验设计、动手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对称及其对称给人的美感。
教学难点:制作对称美的图形,并创作出一幅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视频、范画、工具材料、垫板。
学生准备:剪刀、美工刀、直尺、彩纸。
花瓶罩饰教学目标:1、掌握美工刀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设计图案并进行挖切。
2、对立体剪纸有进一步的了解,掌握花瓶罩饰作品的设计及制作方法。
3、增强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审美、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花瓶罩饰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彩纸、塑料花瓶、胶水、范作。
学生准备:彩纸、剪刀、胶水、直尺、美工刀。
4. 辨别比较,设计画样(1)今天,我们的罩饰图案建议以直线为主。
除了像团花一样在两边设计图案外,我们还要进行中间镂空图案的设计。
你们觉得画什么样的图案比较合适呢?(2)预设几种画样问题,提问:你们觉得这样的设计有没有问题?●图案画得太小,没有透视效果。
●图案设计重叠,剪刻后会没有效果。
●图案设计太多太满,底部镂空多,导致站立不稳。
(3)(PPT出示参考图样)我们可以设计这样或对称、或整齐的或乱中有序的图案。
2. 分享不同形状的花瓶罩饰(出示三角形的花瓶罩饰)提问:这个罩饰与之前有什么不同?做这样的罩饰,哪一步要稍作改动?3. 布置课后任务课后,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制作一个更加精美并且适合自己家的花瓶罩饰。
苏科版四年级劳动上册《劳动》全一册教案一. 教材分析《劳动》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的课程。
苏科版四年级劳动上册《劳动》全一册教案围绕学生日常生活和劳动实践,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10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理论知识部分主要介绍劳动的基本知识、劳动安全、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实践操作部分则安排了各种不同的劳动实践活动,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烹饪、缝纫等。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劳动能力,他们对劳动有着天然的兴趣,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然而,由于家庭和学校的不同教育背景,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的学生可能在家里经常帮忙做家务,具备较强的劳动能力;而有的学生可能很少接触劳动,对劳动知识和技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劳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劳动的基本知识、劳动安全、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学会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烹饪、缝纫等基本的劳动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养成勤劳、自主、合作、创新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劳动的基本知识、劳动安全、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劳动实践活动的操作技能。
2.教学难点:劳动实践活动中的一些精细操作技能,如烹饪、缝纫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劳动技能,培养劳动情感。
2.示范教学法:教师或优秀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评价激励法:通过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和劳动态度,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第一课身边的技术教学内容:通过妈妈带着孩子了解办公室的技术这个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技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离不开技术。
并知道进行社会调查可以学到好多新知识。
学会电脑上网查询,可以更快更多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技术在人类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技术,激发学生对技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出示一些图片,现代办公技术,厨房设备,幼儿园小朋友玩玩具的情景。
学生准备:收集人们衣食住行和技术有关的信息,每人带一种玩具。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播放有关录像,激发学生对现代办公技术的兴趣。
2.激发谈话:你们看到了哪些现代科技产品?它们都有哪些本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经过讨论,从而懂得什么是技术。
电话:利用电流使两地的人互相交谈的装置。
传真机:利用光电效应,通过有线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电脑:是一种自动,高速,精确地完成很多工作的电子设备,它能代替人脑干很多的事情,因此也成为电脑。
打印机:由微型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打字机,没有键盘,把字符的代码转换成字符印出来。
复印机:利用光敏导体的静电性和光敏特性将文件,涂片等照原样印在纸上的机器。
二、巩固理解1.观看录像:现代办公技术的用途。
2.我们的工作,学习都离不开技术,铅笔的制作与使用也都包含着技术。
3.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离不开技术呢?4.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需要技术,哪怕是玩,也离不开技术。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玩具,分小组玩一玩,并讲讲玩的技术。
三、布置作业1.每个小组合作出一期小报,介绍“技术在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后记:第二课纸工制作:房子相框教学内容:本课教材由“想一想”、“做一做”、“助学提示”、“试一试”、“安全警示”和“评一评”6个小栏目组成。
“想一想”是导语,引出主题。
第一课身边的技术教学内容:通过妈妈带着孩子了解办公室的技术这个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技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离不开技术。
并知道进行社会调查可以学到好多新知识。
学会电脑上网查询,可以更快更多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技术在人类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技术,激发学生对技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出示一些图片,现代办公技术,厨房设备,幼儿园小朋友玩玩具的情景。
学生准备:收集人们衣食住行和技术有关的信息,每人带一种玩具。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教师播放有关录像,激发学生对现代办公技术的兴趣。
2.激发谈话:你们看到了哪些现代科技产品?它们都有哪些本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经过讨论,从而懂得什么是技术。
电话:利用电流使两地的人互相交谈的装置。
传真机:利用光电效应,通过有线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电脑:是一种自动,高速,精确地完成很多工作的电子设备,它能代替人脑干很多的事情,因此也成为电脑。
打印机:由微型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打字机,没有键盘,把字符的代码转换成字符印出来。
复印机:利用光敏导体的静电性和光敏特性将文件,涂片等照原样印在纸上的机器。
二、巩固理解1.观看录像:现代办公技术的用途。
2.我们的工作,学习都离不开技术,铅笔的制作与使用也都包含着技术。
3.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离不开技术呢?4.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需要技术,哪怕是玩,也离不开技术。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玩具,分小组玩一玩,并讲讲玩的技术。
三、布置作业1.每个小组合作出一期小报,介绍“技术在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后记:第二课纸工制作:房子相框教学内容:本课教材由“想一想”、“做一做”、“助学提示”、“试一试”、“安全警示”和“评一评”6个小栏目组成。
“想一想”是导语,引出主题。
“做一做”中有6幅图,是房子相框的制作示意图。
看懂制作示意图并制作房子相框是本课重点。
“助学提示”的内容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动手设计相框外形,是本课的难点。
最后的“评一评”既包括本课纸工学习的制作要求,也包括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的要求。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看示意图制作房子相框,巩固掌握纸工制作的划、折等技法。
2.启发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相框外形,培养劳动意识。
3.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劳动态度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看懂制作示意图并制作房子相框。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动手设计相框外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已做好的房子相框。
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剪刀,刻刀,双面胶,一张照片,一个自己喜爱的相框。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1.让学生各自展示带来的相框,并说说这个相框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为什么你喜欢它?然后教师出世纸制相框成品,告诉学生用纸也可以作出漂亮的相框,激发学生的制作愿望。
2.让学生分组自学,对照示意图,将剪下的制作材料的各部件试着组合。
发现有看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提出,共同讨论,逐步完成相框作品。
3.根据“助学提示”,利用教学媒体,展示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图形的相框,激发学生的创作意愿。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准备设计一个相框并画出设计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提出修改意见。
4.将学生设计制作的相框展示出来,以每小组为一个专柜,选出代表介绍本小组的相框,最后评出“优秀作品”。
5.教师可根据评价内容,先让一个小组进行自评和互评,为其它小组进行评价作出示范。
教学后记:第三课温馨可爱的纺织品教学内容:通过“说一说”、“看一看”、“摸一摸”、“歇一歇”、“议一议”、“做一做”这5个小栏目,使学生初步认识各种纺织品,辨别不同材料制成的纺织品,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纺织品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并辨别各种不同材料制成的纺织品。
了解各种纺织品的用途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教育学生养成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品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插图,纺织品实物。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纺织品边角料以及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教师出示品种繁多、色彩鲜艳的纺织品图片:你们认识图上画的是什么物品吗?觉得怎么样?(出示课题)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纺织品年,而这些花样繁多,用途广泛的纺织品主要是靠什么技术缝制成的呢?二、认识并辨别各种纺织品。
1.说一说:你家的房间,客厅里有哪些纺织品?你还用过,见过,听说过哪些纺织品?2.探究学习:分成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
(1)互相观察各自的衣裤,鞋帽,书包,笔袋,挂件等;(2)展示你说收集的纺织品边角料,图片,文字等资料,用眼观察,用手触摸,说说他们是用什么面料制成的?3.写一写:在表格中填写你认为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三、拓展1.以小组为单位,寻找身边的纺织品,并说说是什么面料制成的?教学后记:第四课纸工制作:动物笔筒教学内容:本课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动物笔筒制作示意图。
有5幅示意图,主要变化在于笔筒两面有不同的动物图形。
在完成作品制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举一反三,启发设计新颖的笔筒。
教学目标:1.掌握动物笔筒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计新颖的笔筒,培养创新精神。
3.培养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已完成的作品,几种不同材料做成的笔筒。
学生准备:纸工制作工具和相关制作材料。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教师谈话导入:笔筒有什么用途笔筒可以用哪些材料做成?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笔筒。
教师最后出示已完成的动物笔筒,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这个造型精美,名字又好听的笔筒。
二、指导制作先让学生自己观看动物笔筒制作示意图:1.剪下各部件,将笔筒的一侧折叠粘贴好。
2.粘贴笔筒的另一侧。
3.插上数支铅笔,动物笔筒完成了。
三、发挥想象,创新实践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积极思考,能否设计出新颖的笔筒,并把图案画下来,为启发学生,教师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一些笔筒设计图。
教学后记:第五课钉纽扣(学习穿针、打结)教学内容:课文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试一试”,“探究学习”,“学一学、做一做”,“议一议”,“助学提示”,“安全警告”,“评一评”等8个小栏目,指导学生学习钉纽扣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让学生懂得自己的事自己做。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钉纽扣,教育学是自己的事自己做,经常保持衣着整齐。
2.在感受劳动的乐趣的同时应注意安全。
教学难点:学会穿针和打止结。
教学准备:针线,布块,双眼扣和四眼扣各数粒,一件缺扣子的衣服,相关投影图片。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每当衣服破了,钮扣掉了,书包裂口了,你怎么办?这些事都是说帮你做的呢?想不想自己来学钉钮扣呢?谁定过纽扣,说说你是怎么定的?二、看看说说1.出示各种各样的纽扣。
2.说说不同纽扣的钉法。
(重点讲解双眼扣,四眼扣的钉法)三、想想试试1.钉纽扣首先要学会什么?2.学生练习,互教互学。
重点模仿穿针和打止结。
四、探究学习1.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自学钉钮扣的方法。
2.学生自己在布块上练习钉双眼扣和四眼扣3.说说钉钮扣的注意点:定位,捏紧,对准扣眼进针,用双股线正反面重复四五次,然后打结,剪去多余的线头。
4.讨论:正式在衣服上钉纽扣,该注意些什么?(1)纽扣的位置要对准衣服上的扣洞。
可用粉笔做上记号。
(2)进针后,要把针线往上提,不能往旁边啦,以免针尖戳到别人。
五、议议评评1.各小组展示钉好的纽扣,讨论:(1)钉纽扣时,在定位,进针,打结等操作上各要注意些什么?(2)说说还有什么钉钮扣的方法?(3)以后钮扣掉了,你会怎么做?2.推选代表说说钉钮扣的过程。
3.小组评价。
4.小结:钉纽扣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学会做自己能做的事。
六、课外延伸把自己第一次钉钮扣的过程写下来,感受劳动的乐趣。
教学后记:第六课纸工制作:水晶笔筒教学内容:本课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水晶笔筒制作示意图。
有10幅示意图,期中,透明片的使用又是纸工制作中的一个新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更需要学生细心和认真学习。
在完成作品制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举一反三,启发设计新颖的笔筒。
教学目标:1.掌握水晶笔筒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计新颖的笔筒,培养创新精神。
3.培养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已完成的作品,几种不同材料做成的笔筒。
学生准备:纸工制作工具和相关制作材料。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教师谈话导入:笔筒有什么用途笔筒可以用哪些材料做成?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笔筒。
教师最后出示已完成的水晶笔筒,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这个造型精美,名字又好听的笔筒。
二、指导制作先让学生自己观看动物笔筒制作示意图:1.让学生拿出课前剪好的制作材料部件,对照示意图,按次序排列出来。
2.让学生仔细阅读示意图下的说明。
3.用红笔给每条说明标上序号。
4.数一数制作水晶笔筒共分几个步骤,然后,让学生自己参照示意图的步骤完成水晶笔筒制作。
三、发挥想象,创新实践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积极思考,能否设计出新颖的笔筒,并把图案画下来,为启发学生,教师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一些笔筒设计图。
教学后记:第七课缝沙包(学习基本针法)教学内容:课文以图片为主,将沙包的缝制过程:裁减布料——穿针引线——对折布面——缝牢三边——翻面装沙——封口完成,清除明白地展示出来。
让学生从自己眼,手,脑协作劳动中体会手缝的乐趣。
教学目标:1.学习并初步掌握缝沙包的基本技能。
2.培养兴趣,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形状的沙包。
3.发扬合作探究精神,运用缝沙包的基本技法,制做其它日常小用品。
教学难点: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技能,技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不同形状的沙包若干个,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黄沙。
学生准备:长16厘米,宽8厘米的较结实,耐用的不快,棉线,缝衣针,剪刀。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请两位学生上台作丢沙包游戏。
其余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两位学生在做什么游戏?猜一猜这种沙包是怎么做成的?你做过吗?揭题:缝沙包2.出示范作教师逐一出示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沙包。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做沙包的兴趣。
二、指导缝制1.用实物投影仪逐步演示缝制沙包的过程,并讲清操作要领。
2.请学生回忆沙包的缝制过程。
板书:裁剪布料——穿针引线——对折布面——缝合留口——翻面装沙——封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