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元一次方程(定义)(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28.01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方程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章主要通过引入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从生活实例引入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讲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然后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最后通过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法。
2.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直观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概念: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如未知数、系数等。
3.探究性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如解的定义、解的性质等。
4.教授解法: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如加减法、移项等。
5.应用练习:布置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1《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3.2.1《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方程与方程式的概念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
本节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学会运用移项、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有理数的运算、方程与方程式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方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2.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中,如何正确移项、合并同类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实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假设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两倍,如果小明有12个香蕉,那么他有多少个苹果?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 + b = 0(a、b是常数,且a≠0)。
2024解一元一次方程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难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与解法1.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一元一次方程。
那么,什么是方程呢?方程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那么,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呢?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了解一下。
2.案例分析例1:某数加上2等于5,求这个数。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方程?方程中的未知数是什么?学生回答:这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未知数是x。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1)去分母:将方程两边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消去分母。
(2)去括号:将方程两边展开,消去括号。
(3)移项:将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将方程两边的同类项合并。
(5)系数化为1: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4.练习与巩固(1)解一元一次方程:3x7=2x+5引导学生按照解方程的步骤进行解题,并让学生上台板演。
(2)解一元一次方程:5(x2)=3(x+1)4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交流答案。
第二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
那么,方程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例2:某商店购进一批商品,每件进价10元,售价15元。
商店为了促销,决定在售价的基础上降价x元,使得每件商品的利润为10元。
求降价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方程表示这个问题?学生回答:设降价x元,则售价为15x元,利润为售价减去进价,即(15x)10=5。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 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理解每步变形的依据;2.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3. 进一步熟练掌握在列方程时确定等量关系的方法. 【要点梳理】要点诠释:(1)解方程时,表中有些变形步骤可能用不到,而且也不一定要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有些步骤可以合并简化.(2) 去括号一般按由内向外的顺序进行,也可以根据方程的特点按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 (3)当方程中含有小数或分数形式的分母时,一般先利用分数的性质将分母变为整数后再去分母,注意去分母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而分母化整的依据是分数的性质,两者不要混淆.要点二、解特殊的一元一次方程1.含绝对值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此类方程关键要把绝对值化去,使之成为一般的一元一次方程,化去绝对值的依据是绝对值的意义.要点诠释:此类问题一般先把方程化为ax b c +=的形式,再分类讨论:(1)当0c <时,无解;(2)当0c =时,原方程化为:0ax b +=;(3)当0c >时,原方程可化为:ax b c +=或ax b c +=-. 2.含字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此类方程一般先化为最简形式ax =b ,再分三种情况分类讨论: (1)当a ≠0时,b x a=;(2)当a =0,b =0时,x 为任意有理数;(3)当a =0,b ≠0时,方程无解. 【典型例题】类型一、解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1.关于x的方程2x﹣4=3m和x+2=m有相同的解,则m的值是()A.10 B.-8 C.-10 D.8【答案】B.【解析】解:由2x﹣4=3m得:x=;由x+2=m得:x=m﹣2由题意知=m﹣2解之得:m=﹣8.【总结升华】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列出方程组,便可求出未知数.举一反三:【变式】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3x+2=7x+5解:移项得3x+7x=2+5,合并得10x=7.,系数化为1得710x=.【答案】以上的解法是错误的,其错误的原因是在移项时没有变号,也就是说将方程中右边的7x移到方程左边应变为-7x,方程左边的2移到方程右边应变为-2.正确解法:解:移项得3x-7x=5-2,合并得-4x=3,系数化为1得34x=-.类型二、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2. 解方程:112 [(1)](1) 223x x x--=-.【答案与解析】解法1:先去小括号得:11122[]22233x x x-+=-.再去中括号得:1112224433x x x-+=-.移项,合并得:5111212x-=-.系数化为1,得:115x=.解法2:两边均乘以2,去中括号得:14(1)(1)23x x x--=-.去小括号,并移项合并得:51166x-=-,解得:115x=.解法3:原方程可化为:112 [(1)1(1)](1) 223x x x-+--=-.去中括号,得1112(1)(1)(1) 2243x x x-+--=-.移项、合并,得51(1)122x--=-.解得115x=.【总结升华】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时,一般方法是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逐层去括号,但有时根据方程的结构特点,灵活恰当地去括号,以使计算简便.例如本题的方法3:方程左、右两边都含(x-1),因此将方程左边括号内的一项x变为(x-1)后,把(x-1)视为一个整体运算.3.解方程:111111110 2222x⎧⎫⎡⎤⎛⎫----=⎨⎬⎪⎢⎥⎝⎭⎣⎦⎩⎭.【答案与解析】解法1:(层层去括号)去小括号11111110 2242x⎧⎫⎡⎤----=⎨⎬⎢⎥⎣⎦⎩⎭.去中括号1111110 2842x⎧⎫----=⎨⎬⎩⎭.去大括号111110 16842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5168x=,系数化为1,得x=30.解法2:(层层去分母)移项,得11111111 2222x⎧⎫⎡⎤⎛⎫---=⎨⎬⎪⎢⎥⎝⎭⎣⎦⎩⎭.两边都乘2,得1111112 222x⎡⎤⎛⎫---=⎪⎢⎥⎝⎭⎣⎦.移项,得111113 222x⎡⎤⎛⎫--=⎪⎢⎥⎝⎭⎣⎦.两边都乘2,得11116 22x⎛⎫--=⎪⎝⎭.移项,得111722x⎛⎫-=⎪⎝⎭,两边都乘2,得11142x-=.移项,得1152x=,系数化为1,得x=30.【总结升华】此题既可以按去括号的思路做,也可以按去分母的思路做.举一反三:【变式】解方程11111641 2345x⎧⎫⎡⎤⎛⎫--+=⎨⎬⎪⎢⎥⎝⎭⎣⎦⎩⎭.【答案】解:方程两边同乘2,得1111642 345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1162 345x⎡⎤⎛⎫--=-⎪⎢⎥⎝⎭⎣⎦.两边同乘以3,得11166 45x⎛⎫--=-⎪⎝⎭.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110 45x⎛⎫-=⎪⎝⎭.两边同乘以4,得110 5x-=.移项,得115x=,系数化为1,得x=5.类型三、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4.(2016春•淅川县期中)解方程﹣=.【思路点拨】方程整理后,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答案与解析】解:原方程可化为6x﹣=,两边同乘以6,得36x﹣21x=5x﹣7,移项合并,得10x=-7解得:x=﹣0.7.【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其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把未知数系数化为1,求出解.举一反三:【变式】解方程0.40.90.30.210.50.3y y++-=.【答案】解:原方程可化为49321 53y y++-=.去分母,得3(4y+9)-5(3+2y)=15.去括号,得12y+27-15-10y=15.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y=3.系数化为1,得32y =. 类型四、解含绝对值的方程5.解方程:3|2x|-2=0 .【思路点拨】将绝对值里面的式子看作整体,先求出整体的值,再求x 的值. 【答案与解析】解:原方程可化为:223x = . 当x ≥0时,得223x =,解得:13x =, 当x <0时,得223x -=,解得:13x =-,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 =13或x =13-.【总结升华】此类问题一般先把方程化为ax b c +=的形式,再根据(ax b +)的正负分类讨论,注意不要漏解.举一反三:【变式】(2014秋•故城县期末)已知关于x 的方程mx+2=2(m ﹣x )的解满足方程|x ﹣|=0,则m 的值为( )A. B. 2 C.D.3【答案】B解:∵|x﹣|=0,∴x=,把x 代入方程mx+2=2(m ﹣x )得:m+2=2(m ﹣), 解之得:m=2.类型五、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6. 解关于x 的方程:1mx nx -= 【答案与解析】解:原方程可化为:()1m n x -=当0m n -≠,即m n ≠时,方程有唯一解为:1x m n=-; 当0m n -=,即m n =时,方程无解.【总结升华】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时,先化为最简形式ax b =,再根据x 系数a 是否为零进行分类讨论.【高清课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88407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 举一反三:【变式】若关于x 的方程(k-4)x =6有正整数解,求自然数k 的值.【答案】解:∵原方程有解,∴40k-≠原方程的解为:64xk=-为正整数,∴4k-应为6的正约数,即4k-可为:1,2,3,6∴k为:5,6,7,10答:自然数k的值为:5,6,7,10.附录资料:方程的意义(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方程的概念,并掌握方程、等式及算式的区别与联系;2. 正确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判断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及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3.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要点梳理】【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一、方程的有关概念】要点一、方程的有关概念1.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要点诠释: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只需看两点:一.是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要点诠释:判断一个数(或一组数)是否是某方程的解,只需看两点:①.它(或它们)是方程中未知数的值;②将它(或它们)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边,若左边等于右边,则它们是方程的解,否则不是.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4.方程的两个特征:(1).方程是等式;(2).方程中必须含有字母(或未知数).【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要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要点诠释:“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未知数的次数,一元一次方程满足条件:①首先是一个方程;②其次是必须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指数是1;④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高清课堂:从算式到方程三、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要点三、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概念:用符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2.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即:如果,那么 (c为一个数或一个式子)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即:如果,那么;如果,那么.要点诠释:(1)根据等式的两条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等式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完全相同的变形; (2) 等式性质1中,强调的是整式,如果在等式两边同加的不是整式,那么变形后的等式不一定成立,如x=0中,两边加上得x+,这个等式不成立;(3) 等式的性质2中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时,这个除数不能为零.【典型例题】类型一、方程的概念1.下列各式哪些是方程?①3x-2=7;②4+8=12;③3x-6;④2m-3n=0;⑤3x2-2x-1=0;⑥x+2≠3;⑦251x=+;⑧28553x x-=.【答案与解析】解:②虽是等式,但不含未知数;③不是等式;⑥表示不等关系,故②、③、⑥均不符合方程的概念.①、④、⑤、⑦、⑧符合方程的定义,所以方程有:①、④、⑤、⑦、⑧.【总结升华】方程的判断必须看两点,一个是等式,二是含有未知数.当然未知数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四个式子中,是方程的是()A. 3+2=5B. x=1C. 2x﹣3<0D. a2+2ab+b2 【答案】B.2.(2015春•孟津县期中)下列方程中,以x=2为解的方程是()A. 4x﹣1=3x+2B. 4x+8=3(x+1)+1C. 5(x+1)=4(x+2)﹣1D. x+4=3(2x﹣1)【答案】C.【总结升华】检验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根据方程解的概念,只需将所给字母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若两边的值相等,则这个数就是此方程的解,否则不是.举一反三:【变式】下列方程中,解是x=3的是( )A.x+1=4 B.2x+1=3 C.2x-1=2 D.217 3x+=类型二、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3.(2016春•南江县期末)在下列方程中①x 2+2x=1,②﹣3x=9,③x=0,④3﹣=2,⑤=y+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个.A .1B .2C .3D .4【思路点拨】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次的整式方程,可以逐一判断. 【答案】B.【解析】解:①x 2+2x=1,是一元二次方程;②﹣3x=9,是分式方程;③x=0,是一元一次方程;④3﹣=2,是等式,不是方程;⑤=y+是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有2个,故选:B .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举一反三:【变式】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__________(只填序号). ①2x-1=4;②x =0;③ax =b ;④151x-=-. 【答案】①②.类型三、等式的性质4.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的结果仍为等式,并说明根据等式的哪一条性质,以及怎样变形得到的. (1)如果41153x -=,那么453x =+________; (2)如果ax+by =-c ,那么ax =-c +________; (3)如果4334t -=,那么t =________. 【答案与解析】解: (1). 11;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11; (2).(-by ); 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by ; (3).916-; 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34-. 【总结升华】先从不需填空的一边入手,比较这一边是怎样变形的,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对另一边也进行同样的变形.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等式ab =ac 两边都除以a ,可得b =c.B .在等式a =b 两边除以c 2+1,可得2211a bc c =++. C .在等式b ca a=两边都除以a ,可得b =c.D.在等式2x=2a-b两边都除以2,可得x=a-b.【答案】B.类型四、设未知数列方程5.根据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一次考试共有25道选择题,做对一道得4分,做错或不做一道倒扣1分.若小明想考80分,他要做对多少道题?【答案与解析】解:设小明要做对x道题,则有(25-x)道做错或没做的题,依题意有:4x-(25-x)×1=80.可以采用列表法探究其解显然,当x=21时,4x-(25-x)×1=80.所以小明要做对21道题.【总结升华】根据题意设出合适的未知量,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量的等式.举一反三:【变式】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l)x的5倍比x的相反数大10;(2)某数的34比它的倒数小4;(3)甲、乙两人从学校到公园,走这段路甲用20分钟,乙用30分钟,如果乙比甲早5分钟出发,问甲用多少时间追上乙?【答案】(1)5x-(-x)=10;(2)设某数为x,则1344xx-=;(3)设甲用x分钟追上乙,由题意得11(5)3020x x+=.。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通过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使学生能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学习更高级的方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方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解方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的理解和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移项、合并同类项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教学PPT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打8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同时,给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注意解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解一元一次方程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2.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移项和系数化为1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不等式,那么大家知道方程吗?方程与不等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生:方程是表示两个表达式相等的式子,不等式是表示两个表达式不相等的式子。
师:很好,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特殊的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2.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9页,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什么?生:一元一次方程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为1的方程。
师:非常正确。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什么?生: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b=0,其中a、b是常数,且a ≠0。
3.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师:我们来看一下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
我们要把方程写成一般形式ax+b=0。
然后,我们通过移项和系数化为1的方法来求解。
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40页例1,我们一起分析一下这个方程的解法。
生:将方程2x+3=5写成一般形式2x=5-3,然后通过系数化为1,得到x=1。
师:很好,那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解一下方程3x-4=7。
生:将方程写成一般形式3x=7+4,然后系数化为1,得到x=3。
4.巩固练习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现在我们来巩固一下。
3x+2=5;2x^2+3=5;5x-3=2x+1。
2x-3=5;3x+4=2x-1。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
那么,同学们认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是什么?生:关键是把方程写成一般形式,然后通过移项和系数化为1的方法来求解。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考试要求:例题精讲:板块一等式与方程的概念☞等式的概念: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在等式中,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分别叫做这个等式的左边、右边.等式可以是数字算式,可以是公式、方程,也可以是用式子表示的运算律、运算法则.☞等式有如下几种类型(仅做了解).恒等式:无论用什么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总能成立.如:数字算式123+=.条件等式:只能用某些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才能成立.方程56x=x+=需要1才成立.矛盾等式:无论用什么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都不能成立.如125+=,+=-.x x11等式由代数式构成,但不是代数式.代数式没有等号.【例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等式⑴31x+<⑷53x+=⑸()x-⑵523-=⑶212-=-⑹x y z xz yz+=1x y【解析】等式的概念【答案】⑵⑷⑸⑹☞方程和它的解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如21x+=,它有两层含义:①方程必须是等式;②等式中必须含有未知数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方程的根。
☞关于方程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已知数:一般是具体的数值,如50x+=中(x的系数是1,是已知数.但可以不说).5和0是已知数,如果方程中的已知数需要用字母表示的话,习惯上有a、b、c、m、n 等表示.未知数:是指要求的数,未知数通常用x 、y 、z 等字母表示.如:关于x 、y 的方程2ax by c -=中,a 、2b -、c 是已知数,x 、y 是未知数. 【例2】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方程⑴7887⨯=⨯ ⑵2345x x ++ ⑶312y y -= ⑷60x =⑸31x > ⑹111x =+ ⑺26x y -= ⑻2430y y -+=【解析】方程的概念 【答案】⑶⑷⑹⑺⑻【巩固】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如果是,指出已知数和未知数;如果不是,说明理由⑴373x x -=-+ ⑵223y -= ⑶2351x x -+ ⑷112--=- ⑸42x x -=- ⑹152x y -= 【解析】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要看是否为等式,二要看是否含未知数. 【答案】⑴是方程;⑵是方程;⑶不是方程;⑷不是方程;⑸是方程;⑹是方程【例3】 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315x x -=+的解⑴3x =; ⑵1x =-【解析】方程的解(注意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格式,不能直接将数值代入方程,如3(1)15(1)⨯--=+-,这样写不对的原因在于未检验之前,并不知道1x =-是否是方程的解)【答案】⑴把3x =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左边3318=⨯-=,右边538=+= ∴左边=右边∴3x =是方程315x x -=+的解⑵把1x =-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 左边3(1)14=⨯--=-,右边514=-= ∵左边≠右边∴1x =-不是方程315x x -=+的解【巩固】检验下列各数是不是方程213x y x y ++=--的解⑴23x y =⎧⎨=-⎩ ⑵10x y =⎧⎨=⎩⑶02x y =⎧⎨=-⎩【解析】方程的解【答案】⑴把23x y =⎧⎨=-⎩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左边22(3)12=⨯+-+=,右边2(3)32=---= ∴左边=右边 ∴23x y =⎧⎨=-⎩是方程213x y x y ++=--的解⑵把10x y =⎧⎨=⎩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左边21013=⨯++=,右边1032=--=- ∵左边≠右边∴10x y =⎧⎨=⎩不是方程213x y x y ++=--的解⑶把02x y =⎧⎨=-⎩分别代入原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左边20(2)11=⨯+-+=-,右边0(2)31=---=- ∴左边=右边 ∴02x y =⎧⎨=-⎩是方程213x y x y ++=--的解【例4】 若2-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713mx +=的解,则m 的值是 【解析】将2x =-代入原方程中,即可求解 【答案】3m =-【巩固】关于x 的方程320x a +=的根是2,则a 等于 【解析】略 【答案】3-板块二 等式的性质☞等式的性质: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a b =,则a m b m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a b =,则am bm =,a bm m=(0)m ≠☞注意:⑴在对等式变形过程中,等式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即:同时加或同时减,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不能漏掉某一边⑵等式变形过程中,两边同加或同减,同乘或同除以的数或整式必须相同. ⑶在等式变形中,以下两个性质也经常用到: 对称性,即:如果a b =,那么b a =.传递性,即:如果a b =,b c =,那么a c =.又称为等量代换 易错点:等号左右互换的时候忘记变符号 【例5】 根据等式的性质填空:(1)4a b =-,则______a b =+; (2)359x -=,则39x =+ ;(3)683x y =+,则x =_________; (4)122x y =+,则x =__________.【解析】(1)4a b =+,在等式两端同时加上b ;(2)395x =+,在等式两端同时加上5;(3)836y +,在等式的两端同时乘以16;(4)24y +,在等式的两端同时乘以2.【答案】(1)4a b =+ (2)395x =+ (3)836y + ;(4)24y +【巩固】下列变形中,不正确的是( )A .若25x x =,则5x =B .若77,x -=则1x =-C .若10.2x x -=,则1012x x -= D .若x ya a=,则ax ay = 【解析】根据等式的性质二,除数不能为0 【答案】A【巩固】用适当数或等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并说明根据的是哪一条等式性质及怎样变形的.⑴如果23x =+,那么x =____________;根据 ⑵如果6x y -=,那么6x =+_________;根据⑶如果324x y -=,那么34x y -=______;根据⑷如果34x =,那么x =_____________;根据【解析】略【答案】⑴1-,等式的性质1;⑵y ,等式的性质1;⑶8,等式的性质2;⑷43,等式的性质2板块三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这里的“元”是指未知数,“次”是指含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最简形式:方程ax b =(0a ≠,a ,b 为已知数)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标准形式:方程0ax b +=(其中0a ≠,a ,b 是已知数)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注意:⑴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最简形式或标准形式,所以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可以通过变形(必须为恒等变换)为最简形式或标准形式来验证.如方程22216x x x ++=-是一元一次方程.如果不变形,直接判断就出会现错误. ⑵方程ax b =与方程()0ax b a =≠是不同的,方程ax b =的解需要分类讨论完成 【例6】 下列各式中:⑴3x +;⑵2534+=+;⑶44x x +=+;⑷12x=;⑸213x x ++=;⑹44x x -=-;⑺23x =;⑻2(2)3x x x x +=++.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解析】方程、等式的概念【答案】(6)、(8)是一元一次方程.其他均不是【巩固】下列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 .2237x x x +=+B .3435322x x -+=+ C . 22(2)3y y y y +=-- D .3813x y -=【解析】略 【答案】B【巩固】在初中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方程.以下给出了6个方程,请你把属于一元方程的序号填入圆圈⑴中,属于一次方程的序号填入圆圈⑵中,既属于一元方程又属于一次方程的序号填入两个圆圈的公共部分.①359x +=:②2440x x ++=;③235x y +=:④20x y +=;⑤8x y z -+=:⑥1xy =-.【解析】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答案】如图【例7】 若131m x -=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 = 【解析】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答案】2m =【巩固】若关于x 的方程1(2)50k k x k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 =【解析】1120k k ⎧-=⎪⎨-≠⎪⎩【答案】2k =-【巩固】若关于x 的方程2223x x ax a x a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 = ,方程的解是【解析】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答案】原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得222(1)(3)0a x a x a a ---++=,则10a -=,∴1a =,1x =-【巩固】已知关于x 的方程(21)50nm x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n 需要满足的条件为 【解析】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答案】210m -≠且1n =,即12m ≠且1n =±板块四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 最小公倍数 .温馨提示: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个整体,含有多项式时应加上括号. 2.去括号:一般地,先去 小括号,再去 中括号,最后去 大括号. 温馨提示:不要漏乘括号里的项,不要弄错符号.3.移项:把含有 未知数 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 不含未知数的项 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温馨提示:⑴移项要变号;⑵不要丢项.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 b =的形式. 温馨提示:字母和其指数不变.5.系数化为1: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 (0a ≠ ),得到方程的解 bx a=.温馨提示:不要把分子、分母搞颠倒. 【例10】 下列等式中变形正确的是( )(2)(1)⑤③①②(2)(1)A.若31422x x -+=,则3144x x -=-B. 若31422x x -+=,则3182x x -+= C. 若31422x x -+=,则3180x -+= D. 若31422x x -+=,则3184x x -+=【解析】考查去分母解方程第一步骤,学生很容易出现漏乘等问题造成失分 【答案】D【例11】 122233x x x -+-=-【解析】按照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的步骤解答【答案】35x =-.【巩固】解方程:⑴6(1)5(2)2(23)x x x ---=+ ⑵12225y y y -+-=-【解析】略【答案】⑴23x =;⑵117y =【巩固】解方程:(1)3(3)52(25)x x -=--;(2)()()()243563221x x x --=--+;(3)135(3)3(2)36524x x ---= 【解析】略 【答案】(1)107x =-;(2)38x =;(3)12x =.☞先变形、再解方程本类型题:需要先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小数化为整数,然后再进行解方程计算【例12】 解方程:7110.2510.0240.0180.012x x x --+=-. 解:原方程可化为7110.251432x x x --+=-去分母,得 .根据等式的性质( ) 去括号,得 .移项,得 .根据等式的性质( )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根据等式的性质( )【解析】注意解方程的基本步骤与等式的性质【答案】去分母,得3(71)4(10.2)6(51)x x x -=--+.根据等式的性质1去括号,得21340.8306x x x -=---.移项,得210.830346x x x ++=+-.根据等式的性质1合并同类项,得51.81x =.系数化为1,得5259x =.根据等式的性质2【例13】0.130.4120 0.20.5x x+--=【解析】略【答案】原方程可变形为3041020 25x x+--=去分母得5(30)2(410)200x x+--=去括号得5150820200x x+-+=移项、合并得330x-=∴10x=-【巩固】解下列方程:⑴2 1.21 0.70.3x x--=;⑵0.40.90.10.50.030.020.50.20.03x x x+-+-=;⑶1(0.170.2)1 0.70.03xx--=⑷0.10.020.10.10.3 0.0020.05x x-+-=⑸422 30%50%x x-+-=⑹1(4)33519 0.50.125xxx+++=+⑺0.20.450.0150.010.5 2.50.250.015x xx++-=-⑻0.10.90.21 0.030.7x x--=【解析】解这类方程通常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系数化为整数⑴原方程可化为201210173x x--=,而后解得2126x=;⑵原方程可化为49532 523 x x x+-+-=去分母6(49)15(5)10(32)x x x+--=+解得9x=;⑶原方程可化为101720173xx--=,解得1417x=.⑷原方程可化为1002010100.325x x-+-=,则4812.3x=,解得41160x=.⑸原方程可化为10401020235x x-+-=,解得13110x=.⑹解得7x=-.⑺解得9x=.⑻解得48127619x==.【答案】略☞逐层去括号含有多重括号时,去括号的顺序可以从内向外,也可以从外向内。
《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考生。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一、说教材《一元一次方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在小学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及简易方程,本节课通过一个具体的行程问题,首先让学生尝试用算术的方法解决,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这样安排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突出方程在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同时,本节课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及应用的基础,又为今后学习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作铺垫。
为了更好的因材施教,在课程教学之前分析学情很有必要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该年级段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对新的知识内容好奇心较强易于接受。
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认识问题不能全面周到,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并有意识的去培养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的概念,懂得判断所给方程是否为一元一次方程。
会根据数量关系或简单问题情境列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经历和体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激情。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就显而易见了,重点是XX,难点是XX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根据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难点:准确把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理念我谈谈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五、说教学方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在概念教学设计中,注意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
2024年七年级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具体内容包括:4.1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4.2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4.3节“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能辨识一元一次方程。
2. 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
3. 培养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小明和小华分苹果的情景,小明有5个苹果,小华比小明少2个苹果,问小华有多少个苹果?通过这个情景,引导学生列出方程。
2. 知识讲解(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3. 例题讲解(1)解方程:3x 7 = 11。
(2)解方程:5(x 2) = 2(x + 3)。
4. 随堂练习a. 2x + 3 = 5b. 3x^2 + 4x 1 = 0a. 4x 9 = 7b. 2(3x 1) = 5(x + 2)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移项(2)合并同类项(3)系数化为13.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下列方程:a. 6x 8 = 2(x + 1)b. 7(x 3) + 2 = 3(x + 4)(2)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x = 2, x = 13/4(2)根据实际情况列方程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解一元一次方程(定义)(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10道,每道10分)
1.下列各式中,属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B.
C. D.
2.若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a的值应满足( )
A. B.
C. D.
3.已知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m的值为( )
A.4
B.-4
C.4或-4
D.3
4.若是关于x的方程的解,则的值为( )
A.8
B.-8
C.6
D.-6
5.已知是方程的解,则a的值为( )
A. B.2
C. D.
6.若是方程的解,则m的值为( )
A. B.-4
C.-2
D.4
7.化方程为的形式的依据是( )
A.乘法法则
B.等式的基本性质
C.分数基本性质
D.移项法则
8.方程分母化为整数得,依据的法则是( )
A.等式的基本性质
B.移项法则
C.分数的基本性质
D.乘法法则
9.对方程进行去分母,正确的是( )
A. B.
C. D.
10.把方程中的分子、分母化为整数,正确的是(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