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
- 格式:pptx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49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少年中国说课文精读理解课文注释翻译13少年中国说(节选)梁启超〔说〕:“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在课文中是以议论的形式来表述。
这篇文章写于1900年,是一篇政论文,梁启超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和卓越的文采,写下了著名的《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少年中国”,作者认为,创造出这个“少年中国”是“中国少年”的责任,换言之,创造未来的中国是我们中国少年的责任,“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梁启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清末民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学者,维新派领袖之一我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领导人之一。
曾与师友康有为、谭嗣同等倡导变法,“百维新”失败后,他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大力介绍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批判封建专制主义。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今有梁启超全集》。
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故〕:所以,因此。
〖译文〗: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则〕: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就,便。
〔于〕:表示比较,相当于“过”。
〔雄〕:称雄。
〖译文〗: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其道大光〕:出自《周易·益》“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其〕:指太阳。
〖译文〗: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
〖解析〗:以“红日初升”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河出伏流〕:比喻潜在力量爆发,其势猛不可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少年中国说》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少年中国说》的背景和作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能流畅朗读并理解其含义。
3.能够运用所学词语和句子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集体备课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背景知识的介绍,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见解。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少年中国说》课本2.备课教师PPT和讲义3.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4.学生课堂互动工具(举手、小组讨论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少年中国说》的主题和作者,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通过简单的提问和讨论,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做好心理准备。
第二步:学习重点词语和句子(10分钟)1.老师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掌握其正确的中文含义和用法。
2.学生跟读和朗读这些重点词语和句子,加深记忆和理解。
第三步:理解课文内容(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组学生合作阅读课文并讨论,理解课文的主旨和要点。
3.小组展示各自的理解,共同回顾课文内容,梳理重点内容。
第四步:课文表达与作文(15分钟)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进行口头表达。
2.老师指导学生如何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作文写作,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第五步:合作讨论与总结(1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汇总各组讨论的要点,总结课文的重要内容,对课文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五、课堂反馈1.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2.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老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思考课文中的启示和感悟,写一篇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第13课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充满激情和力量的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和期盼。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文章的大意和主题能够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理解。
但针对本文中的的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子,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和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重点词汇和句子的掌握。
2.难点:对课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怀的理解和感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强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祖国的美景和少年的活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3.重点词汇和句子:通过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4.情感教育:通过讨论和写作,引导学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为民族复兴奋斗的信念。
5.总结:通过回顾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以课文主题和重点词汇为主,通过关键词和简洁的句子,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3 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困境,写下的振奋人心的文章。
这篇文章通过对少年中国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本课节选了文章的一部分,语言优美,富有激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教材内容共分为五个自然段,分别从“少年中国”、“红日初升”、“河出伏流”、“潜龙腾渊”、“乳虎啸谷”五个方面,赞美了少年中国的生机勃勃和充满希望。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排比,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本文的语言较为生动形象,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比喻和排比,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感染力。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少年中国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排比,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感染力,以及作者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感染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梁启超先生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勾画出生字词,同桌互相交流。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_____________注释①[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隼:一种凶猛的鸟。
翕张:一合一张。
②[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③[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
干将:古代宝剑名。
硎:磨刀石。
④[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履:踩,踏。
⑤[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
⑥[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
【篇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练习题一、读拼音,写词语。
这条大河yí xiè qiān lǐ( ),气势非常宏伟。
二、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文整体梳理。
这篇课文首先强调了少年的________,告诉我们,国家的强大要靠少年的强大,紧接着,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奇花、干将发硎等做比,告诉我们中国少年前途无量,少年中国前途无量。
四、重点段落品析。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浓浓家国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以及1篇略读课文《无名岛》组成。
《古诗三首》分别记录了宋代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以及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一首,三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满满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无名岛》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表达了战士们对祖国领土的热爱,抒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单元重点:(1)阅读时,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三首》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去查找写作的背景,了解诗人,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
如当时宋代的社会环境等;《无名岛》一文鼓励学生去查找我国海岛战士生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感受文中的含义和包含的情感,学会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列提纲,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这次习作中,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后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美好愿望,通过列写作提纲,让学生分段叙述,将文章写清楚。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网络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查找资料,有一定查找资料的基础,但有针对性的查找和筛选需要的材料的能力较弱,还需要训练。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_____________注释①[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
隼:一种凶猛的鸟。
翕张:一合一张。
②[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③[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
干将:古代宝剑名。
硎:磨刀石。
④[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履:踩,踏。
⑤[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
⑥[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知识点课文主题:作者热情讴歌中国少年创建“少年中国”的英雄姿态和“少年中国”的光辉未来,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表达了殷切期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内问题:1、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答:初升的太阳,奔腾的黄河,腾跃的蛟龙,啸鸣的乳虎,展翅试飞的鹰隼,珍奇的花蕾,刚磨好的宝剑。
2、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答:少年中国就像中国少年一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拥有光辉的未来;中国少年也如同发展的少年中国,敢想敢做,前途无限。
少年中国只有在中国少年的带领下,才能明智、富足、强盛、独立、自由、进步。
生字组词:泻:倾泻腹泻流泻一泻千里上吐下泄潜:潜泳潜藏潜逃潜水潜移默化试:试验试用考试测试试题口试胎:胎生胚胎怀胎胎记内胎轮胎皇:堂皇皇帝皇宫皇室皇皇巨著履:履行履历衣履如履薄冰削足适履疆:边疆疆界疆土疆场万寿无疆多音字:爪:zhǎo爪牙zhuǎ爪子奇:qi奇怪jī奇数形近字:潜(潜伏)替(代替)试(试验)诚(真诚)胎(胚胎)抬(抬走)译文;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少年中国说》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是一篇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的演讲稿,它表达了一个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的少年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课文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中国从“东亚病夫”到“睡狮醒来”的巨变,展现了少年中国的蓬勃生机和伟大前程。
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在朗读方面还需要加强,通过朗读来感受课文的情感,进一步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比阅读,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感,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通过情感教学,让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少年中国”,引出本节课的课文《少年中国说》。
2.自读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讲解课文: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比喻和象征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4.对比阅读:让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少年的文章,进行对比,更好地理解《少年中国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所作的散文,它以豪放的笔触,热情洋溢地赞扬了少年的英勇和伟大,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本课是教材五年级上册的第13课,安排了两课时。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激情,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于课文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中梁启超先生所表达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2.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3.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准备参与课堂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祖国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b.简介课文作者梁启超:介绍梁启超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作者有更深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a.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少年中国说》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主要情节。
2.能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理解其含义。
3.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观念和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少年中国说》课文内容。
2.学习生词和短语的意义和用法。
3.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阅读和表达。
3.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3.准备相关课前导入活动。
4.准备课件、板书内容等教学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少年中国说》课文理解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主要情节。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梳理课文结构。
3.学习生词和短语,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4.分角色演绎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2. 教学内容: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1.完成课文后的相关习题,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进行课文相关的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利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和练习,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3. 教学内容:爱国主义教育1.通过《少年中国说》中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思考爱国、报国的意义。
2.分析课文中涉及的爱国主题,引导学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承担。
3.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
六、教学反思《少年中国说》是一篇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课文,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情怀,使学生在阅读中得到知识和情感的双重滋养。
以上是针对《少年中国说》的教案,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综合运用能力。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少年中国说》重要知识点+课文讲解一、我会写组词泻:xiè(倾泻、奔泻、一泻千里)潜:qián(潜水、潜力、潜伏)试:shì(试卷、尝试、试验)胎:tāi(胎教、怀胎、胚胎)皇:huáng(皇帝、皇宫、皇权)履:lǚ(履行、履约、履任)疆:jiāng(新疆、边疆、疆土)二、我会认组词鳞:lín(鳞片、鱼鳞、遍体鳞伤)惶:huáng(惶恐、惊惶、惶怖)哉:zāi(美哉、壮哉、优哉游哉)三、多音字少:shǎo (多少)shào (少年)似:sì(似乎)shì(似的)四、理解词语一泻汪洋:形容水流迅速,水势浩大。
潜龙腾渊:潜伏的巨龙已经很强大,腾起于水中一飞冲天。
梁启超将少年中国比喻为蛟龙。
奇花初胎:枝头花朵含苞欲放之初,生气饱满,朗艳新奇,喻精气内蕴。
纵有千古:“千古”是指时间,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
横有八荒:“八荒”,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东南。
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
五、句子解析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八个方面竭力强调国家命运系在少年人身上。
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句子内容的排列从小到大,从部分到整体,步步发展,层层推进,气势磅礴。
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两者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的。
这里,饱含着作者强烈的感情,语调高昂,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撼力量。
六、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
13.少年中国说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3遍以上,不会读的字查字典,意思不理解的查阅资料或者查字典,尝试理解课文。
2.给“写字表”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课本对应生字上下,不会的可以查字典。
3. 搜集梁启超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生活背景。
【教学目标】1.会认“泻、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潜、渊、胎”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有气势,能熟读成诵。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疏通文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初步体会文中蕴含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连贯、有气势,能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疏通文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用具】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少年英雄会》歌曲学生用具:无【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少年英雄》师: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学生讨论交流)(2)在100多年前,20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中国就有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这个人就是梁启超。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节选)》。
(板书课题)。
(3)师:我们先把课题读明白,谁能说说你的理解。
预设:少年就是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师:这么理解也不错,如果把认识再推进一步,你们会发现梁启超这样说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课件出示时代背景)20世纪末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大清帝国处在崩溃的边缘,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京师危矣!中国危矣!民族危矣!!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梁启超等人想通过政治改良的方法来挽救国家,但不久就失败了。
历史上把这次变法维新叫作“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失败以后,梁启超逃到了日本。
在日本他听到日本人谈到中国的时候,都说中国是“老大帝国”。
师:(板书“老大”)过去读到过一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
“老大”的意思就是年纪大了。
跟“老大帝国”意思相反的是“少年中国”。
【导语】《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1873—1929)所作的散⽂,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中极⼒歌颂少年的朝⽓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民的精神。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五年级上册语⽂第13课《少年中国说》课⽂原⽂ 故今⽇之责任,不在他⼈,⽽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则国独⽴,少年⾃由则国⾃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初升,其道⼤光。
河出伏流,⼀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飞扬。
乳虎啸⾕,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荒。
前途似海,来⽇⽅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疆!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
隼:⼀种凶猛的鸟。
翕张:⼀合⼀张。
②[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③[⼲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
⼲将:古代宝剑名。
硎:磨⼑⽯。
④[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地。
履:踩,踏。
⑤[⼋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个⽅向上极远的地⽅。
⑥[哉]表⽰赞叹,相当于“啊”。
【篇⼆】部编版⼩学五年级上册语⽂第13课《少年中国说》教案 教学⽬标 1.认识“鳞、惶”等6个⽣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
理解⽂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结合具体的语⾔环境,理解词语和句⼦的含义和作⽤。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结合具体的语⾔环境,理解词语和句⼦的含义和作⽤。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的写法。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