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电路设计规范 华为
- 格式:doc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60
华为PCB设计规范I. 术语1..1 PCB(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
1..2 原理图:电路原理图,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的、表达硬件电路中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图。
1..3 网络表:由原理图设计工具自动生成的、表达元器件电气连接关系的文本文件,一般包含元器件封装、网络列表和属性定义等组成部分。
1..4 布局:PCB设计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把元器件放置到板上的过程。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1999-08-30实施。
1..5 仿真:在器件的IBIS MODEL或SPICE MODEL支持下,利用EDA设计工具对PCB的布局、布线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在单板的物理实现之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EMC问题、时序问题和信号完整性问题,并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1999-08-30实施。
II. 目的A. 本规范归定了我司PCB设计的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目的是为PCB设计者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B. 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提高PCB的可生产性、可测试、可维护性。
III. 设计任务受理A. PCB设计申请流程当硬件项目人员需要进行PCB设计时,须在《PCB设计投板申请表》中提出投板申请,并经其项目经理和计划处批准后,流程状态到达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此时硬件项目人员须准备好以下资料:⒈经过评审的,完全正确的原理图,包括纸面文件和电子件;⒉带有MRPII元件编码的正式的BOM;⒊PCB结构图,应标明外形尺寸、安装孔大小及定位尺寸、接插件定位尺寸、禁止布线区等相关尺寸;⒋对于新器件,即无MRPII编码的器件,需要提供封装资料;以上资料经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合格并指定PCB设计者后方可开始PCB设计。
B. 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1. 仔细审读原理图,理解电路的工作条件。
如模拟电路的工作频率,数字电路的工作速度等与布线要求相关的要素。
防爆电路设计规范实施细则一、引言防爆电路设计是保证电气设备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防爆电路设计规范的实施细则,包括设计原则、设备选型、电气连接等方面的内容。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设计防爆电路的首要原则是确保电气设备在可燃气体或粉尘环境下不会引发火花、电弧或过高温度,从而降低爆炸风险。
2. 可靠性原则:防爆电路的设计应坚持可靠性要求,确保电气设备在长期运行中能够保持稳定、高效的工作状态,减少维修和更换成本。
3. 灵活性原则:设计防爆电路时应考虑设备的维护和运行的便利性,方便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和更新。
4.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和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选择经济有效的防爆电路设计方案,降低成本。
三、设备选型1. 防爆等级选择:根据实际应用环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防爆等级,确保设备能够在相应的易爆环境中工作。
2. 防爆方式选择: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防爆方式,如隔爆式、增安式、压力卸载式等。
3. 设备特性考虑:选型时需综合考虑电压、电流、功率因数、额定工作温度等设备特性,确保选用的设备符合实际要求。
四、电气连接1. 接线方式:根据设备的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接线方式,如串联、并联、星形等。
2. 导线选用:防爆电路的导线应选用具有耐高温、阻燃等特性的防爆型导线,确保导线本身不会引起火花或高温。
3. 接头设计:电气连接过程中需要使用接头,应选择高质量的防爆接头,并按照要求进行连接和封装,确保接头不会导致火花飞溅或线路短路。
4. 接地保护:对于防爆电路设计,接地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接地设计,确保设备能够及时排除漏电、静电等危险。
五、其他注意事项1. 标志和警示:防爆电路上必须配备相应的标志和警示牌,提示人们该区域存在爆炸危险,并提醒注意安全。
2. 定期检测:防爆电路的设备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并及时修复和更换受损的设备。
华为PCB设计规范1..1 PCB(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
1..2 原理图:电路原理图,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的、表达硬件电路中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图。
1..3 网络表:由原理图设计工具自动生成的、表达元器件电气连接关系的文本文件,一般包含元器件封装、网络列表和属性定义等组成部分。
1..4 布局:PCB设计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把元器件放置到板上的过程。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1999-08-30实施。
1..5 仿真:在器件的IBIS MODEL或SPICE MODEL支持下,利用EDA设计工具对PCB的布局、布线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在单板的物理实现之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EMC问题、时序问题和信号完整性问题,并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1999-08-30实施。
II. 目的A. 本规范归定了我司PCB设计的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目的是为PCB设计者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B. 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提高PCB的可生产性、可测试、可维护性。
III. 设计任务受理A. PCB设计申请流程当硬件项目人员需要进行PCB设计时,须在《PCB设计投板申请表》中提出投板申请,并经其项目经理和计划处批准后,流程状态到达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此时硬件项目人员须准备好以下资料:⒈经过评审的,完全正确的原理图,包括纸面文件和电子件;⒉带有MRPII元件编码的正式的BOM;⒊PCB结构图,应标明外形尺寸、安装孔大小及定位尺寸、接插件定位尺寸、禁止布线区等相关尺寸;⒋对于新器件,即无MRPII编码的器件,需要提供封装资料;以上资料经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合格并指定PCB设计者后方可开始PCB 设计。
B. 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1. 仔细审读原理图,理解电路的工作条件。
如模拟电路的工作频率,数字电路的工作速度等与布线要求相关的要素。
华为PCB设计规范I. 术语1..1 PCB(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
1..2 原理图:电路原理图,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的、表达硬件电路中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图。
1..3 网络表:由原理图设计工具自动生成的、表达元器件电气连接关系的文本文件,一般包含元器件封装、网络列表和属性定义等组成部分。
1..4 布局:PCB设计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把元器件放置到板上的过程。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1999-08-30实施。
1..5 仿真:在器件的IBIS MODEL或SPICE MODEL支持下,利用EDA设计工具对PCB的布局、布线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在单板的物理实现之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EMC问题、时序问题和信号完整性问题,并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1999-08-30实施。
II. 目的A. 本规范归定了我司PCB设计的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目的是为PCB设计者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B. 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提高PCB的可生产性、可测试、可维护性。
III. 设计任务受理A. PCB设计申请流程当硬件项目人员需要进行PCB设计时,须在《PCB设计投板申请表》中提出投板申请,并经其项目经理和计划处批准后,流程状态到达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此时硬件项目人员须准备好以下资料:⒈经过评审的,完全正确的原理图,包括纸面文件和电子件;⒉带有MRPII元件编码的正式的BOM;⒊PCB结构图,应标明外形尺寸、安装孔大小及定位尺寸、接插件定位尺寸、禁止布线区等相关尺寸;⒋对于新器件,即无MRPII编码的器件,需要提供封装资料;以上资料经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合格并指定PCB设计者后方可开始PCB 设计。
B. 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1. 仔细审读原理图,理解电路的工作条件。
如模拟电路的工作频率,数字电路的工作速度等与布线要求相关的要素。
电气防爆设计规范电气防爆设计规范电气防爆设计规范是指为了保护电气设备和人员安全,防止电气设备发生爆炸或引发火灾,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电气防爆设计规范的一些基本要求和内容。
1. 环境分类:根据使用环境的爆炸危险性,将环境划分为不同的分类。
常见的环境分类有气体、蒸汽、粉尘等,根据不同的环境分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防护等级:根据环境分类和设备工作条件,确定防护等级。
防护等级越高,对电气设备的要求越严格,防护措施也相应增加。
3. 爆炸性区域划分:根据环境分类和气体、蒸汽、粉尘的爆炸性质,划定爆炸性区域。
爆炸性区域是指存在爆炸性气体、蒸汽或粉尘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
4. 防爆要求: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规范的相关要求,如防爆标志、防尘等级、防火等级等。
设备的材质、结构和工艺也要符合相应的标准。
5. 防护措施:根据环境分类和防护等级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常见的防护措施有隔爆型、增安型、增安型等。
同时,还要对设备的接地、接线等进行合理设计和施工。
6. 安全用电:电气设备的安全用电是电气防爆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保证电气设备的电源安全可靠,并设置适当的过载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等。
设备的供电线路布置要合理,避免线路过长或过窄,减小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7. 防静电措施:静电是引起火灾和爆炸的常见原因之一。
要根据环境的静电风险,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如接地、增加金属导电层等,降低静电的积累和释放。
8. 安全教育和培训:为了确保人员的安全,必须对使用电气设备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人员必须了解电气设备的防爆要求和使用注意事项,并能正确操作和维护设备。
电气防爆设计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保障电气设备和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严格执行规范的要求,才能减少电气设备发生爆炸或引发火灾的可能性,保护电气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1 直击雷防护 (2)2 室外覆盖站点防雷接地方案 (2)2.1 方案1 (BBP530室内,RRU室外,-48V供电) (2)2.2 方案2 (BBP530室外,RRU室外,220V供电) (2)3 室内覆盖站点防雷接地方案 (3)3.1 方案1 (BBP530室内,RRU室内,-48V供电) (3)3.2 方案2 (BBP530室内,RRU室内,220V供电) (4)4 GPS防雷接地方案 (5)4.1 室外部分GPS馈线 (5)4.2 室内部分GPS馈线 (6)部分设备防雷接地具体说明:: (8)5 部分设备防雷接地具体说明5.1 直流屏蔽电源线的接地 (8)5.2 天馈线的接地 (10)1 直击雷防护天线、GPS 天线和支架、馈线、GPS 馈线、RRU 、机房内各种设备(包括BBU 、DCDU 、DDF 等)应在避雷针45度角的保护范围之内。
2 室外覆盖室外覆盖站点站点站点防雷接地方案防雷接地方案2.1 方案1 (BBP530室内,RRU 室外,-48V 供电) 接地对象 接地要求接地线径 BBU530 通过挂耳与机柜搭接 DCDU-03B 通过接地线接到机柜接地点上6 mm 2 机柜/机框/机架 通过接地线接到机房保护地,不超过30米 25 mm 2 E1/FE 线 室内无需额外接地RRU 电源线1 电源线RRU 侧将屏蔽层通过压线环压接在RRU 壳体2 电源线进馈窗前1米处将屏蔽层通过接地夹接室外地排3 电源线DCDU 侧不接地,只需将屏蔽层缠上绝缘胶带接地夹自带10 mm 2地线RRU 壳体1 RRU 不上塔,通过接地线接到塔体或地排,接地线不超过30米2 RRU 上塔,接地线不超过5米25 mm 2RRU 天馈跳线1 天馈跳线长度大于7米时,将屏蔽层在天线所在抱杆底部或铁塔底部馈线拐弯处用接地夹接地接地夹自带10 mm 2地线 GPS室外部分:1 楼顶站:GPS 下方无需加装GPS 防雷器,馈线在室外全程绝缘2 上塔:上塔的情况,GPS 下方需加装GPS 防雷器,GPS 馈线通过接地夹在GPS 防雷器下方1米处接地室内部分:GPS 防雷器安装在馈窗内1米处走线架上,通过接地线接到室外地排接地夹自带10 mm 2地线; 避雷器接地线采用6 mm 2OCB 外壳 通过接地线接地25 mm 22.2 方案2 (BBP530室外,RRU 室外,220V 供电) 接地对象接地要求 接地线径BBU530 通过挂耳与机柜搭接APM30/BBC 柜APM30和BBC 通过接地线等电位连接,然后由离接地点最近的机柜接到室外地排,接地线长不超过30米25 mm 2E1/FE 线 1 E1线无需额外接地2 FE 线将屏蔽层通过接地夹接地接地夹自带10 mm 2地线 RRU 电源线 1 电源线RRU 侧将屏蔽层通过压线环压接在RRU 壳体 2 电源线APM30侧将屏蔽层通过APM30内的接地夹连接到APM30内的接地点上接地夹自带 6 mm 2地线RRU 壳体 1 RRU 不上塔,通过接地线接到塔体或地排,接地线不超过30米2 RRU 上塔,接地线不超过5米25 mm 2RRU 天馈跳线 1 天馈跳线长度大于7米时,将屏蔽层在天线所在抱杆底部或铁塔底部馈线拐弯处用接地夹接地接地夹自带10 mm 2地线 GPS 室外部分:1 楼顶站:GPS 下方无需加装GPS 防雷器,馈线在室外全程绝缘2 上塔:上塔的情况,GPS 下方需加装GPS 防雷器,GPS 馈线通过接地夹在GPS 防雷器下方1米处接地室内部分:GPS 防雷器安装在APM30机柜内支架上,通过接地线接地接地夹自带10 mm 2地线; 避雷器接地线采用6mm 2OCB 外壳 通过接地线接地25 mm 23 室内覆盖覆盖站点站点站点防雷接地方案防雷接地方案3.1 方案1 (BBP530室内,RRU 室内,-48V 供电) 接地对象 接地要求接地线径 BBU 通过挂耳与机柜搭接 DCDU 通过接地线接到机柜接地点上6 mm 2 机柜/机框/机架 通过接地线接到机房保护地,不超过30米 25 mm 2 E1/FE 线室内无需额外接地RRU 电源线 1 电源线RRU 侧将屏蔽层通过压线环压接在RRU 壳体 2 电源线DCDU 侧不接地,只需将屏蔽层缠上绝缘胶带RRU 壳体 1 RRU 通过接地线接到室内地排25 mm 2 GPS室外部分:1 楼顶站:GPS 下方无需加装GPS 防雷器,馈线在室外全程绝缘2 上塔:上塔的情况,GPS 下方需加装GPS 防雷器,GPS 馈线通过接地夹在GPS 防雷器下方1米处接地室内部分:GPS 防雷器安装在馈窗内1米处走线架上,通过接地线接到室外地排接地夹自带10 mm 2地线; 避雷器接地线采用6 mm 2OCB 外壳 通过接地线接地25 mm 23.2 方案2 (BBP530室内,RRU 室内,220V 供电) 接地对象 接地要求接地线径 BBU 通过挂耳与机柜搭接 EPS4815 通过挂耳与机柜搭接机柜/机框/机架 通过接地线接到机房保护地,不超过30米 25 mm 2 E1/FE 线 室内无需额外接地RRU 电源线1 电源线RRU 侧将交流输入的PE 线通过OT 端子压接在维护腔内部压线环左侧的接地点上RRU 壳体 1 RRU 通过接地线接到室内地排25 mm 2 GPS室外部分:1 楼顶站:GPS 下方无需加装GPS 防雷器,馈线在室外全程绝缘2 上塔:上塔的情况,GPS 下方需加装GPS 防雷器,GPS 馈线通过接地夹在GPS 防雷器下方1米处接地室内部分:GPS 防雷器安装在馈窗内1米处走线架上,通过接地线接到室外地排接地夹自带10 mm 2地线; 避雷器接地线采用6 mm 2OCB 外壳 通过接地线接地25 mm 24 GPS防雷接地方案4.1 室外部分GPS馈线图5:GPS馈线在室外不接地塔站的情况下,GPS天线室外不上塔顶的时候,华为采用GPS室外馈线全程不接地的方案。
电路设计规范
电路设计规范是为了保证电路设计的质量和可靠性,减少故障和损坏,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路设计规范:
1. 输入和输出:设计时应注意输入和输出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的要求,以确保电路能够正常工作。
2. 电源设计:应选择合适的电源,并考虑电源电压、电流的波动范围和稳定性。
3. 线路布局:要合理布局电路板上的元件和线路,避免元件之间的干扰和干扰。
4. 元件选择:选择合适的元件,考虑元件的参数、质量和使用寿命。
5. 热管理:对于功耗较大的电路,要注意热管理,采取散热措施,避免过热损坏。
6. 可靠性:设计时应考虑电路的可靠性,采用可靠的元件和连接方式,避免松动和腐蚀。
7. 确保安全:要注意电路的安全性,采取符合安全规范的设计和措施,避免触电、短路等事故。
8. 信号完整性:对于高速电路,要注意信号的完整性,防止信
号损耗和干扰。
9. 地线设计:要合理设计地线,避免地线回路太长、接触阻抗过大等问题。
10. 标准符号:设计时要使用标准的电路图符号,便于理解和交流。
11. 接口设计:对于与其他电路或系统接口的设计,要参考相应的接口标准和规范,确保互连的一致性和兼容性。
12. 故障排除:设计时应考虑故障排除的便利性,设计合理的测试点和测试接口,方便后期维护和修复。
最后,电路设计规范不仅仅是要达到技术要求,还要考虑到实际生产的成本和可制造性。
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电路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为企业和市场创造更大的价值。
华为静电防护区域基本的ESD控制措施一级EPA和二级EPA的划分应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他们的控制措施要求按照下表实施:一级和二级EPA区域的划分及其控制措施主要适用于生产制造系统,其它实体如实验室可以引用但不限于此近期ESD管理的疑點與QA的建議方案:備注1.靜電海棉、靜電袋、靜電料盒、靜電托盤、靜電鑷子、靜電刷的管理鑒於數量大且流動性強,QA目前的建議管理方案為-----各單位自行管理,對破損或磨損品進行更換處理。
2.靜電箱的管理由儲運每年量測及標示並記錄3.靜電衣&鞋&帽&手套、靜電手環、靜電扣、設備接地線、烙鐵/電批管理 3.1靜電線破皮與設備短路 3.2靜電扣拉至限度,繃緊且破皮 3.3靜電地線與設備地線混接 3.4未接ESD 地或設備地3.5各單位對現場(每周)的量測幾乎沒做 3.6明知靜電防護設備不良,還是要繼續使用各單位自行每日量測與記錄,不良品送管理部報廢處理 ,管理部需統計發出與回收的數據的一致性。
4.吸錫槍、流水線的靜電電壓,靜電皮、靜電地板的表面阻抗管控鑒於量測設備有限暫時由QA每月量測5.4F靜電地板不良無改善.(不可能停線改善,如何解)定於五一再次加工,對此種問題的預防由管理提出改善方案6.靜電標簽上的監測時間無法管控,常有標簽過期而無法及時更新 6.1設備挪動與新增未發佈信息,造成ESD管制困擾 1.各單位對需管制ESD的物品列清單,加入日常點檢項目,對於到期的、不良的或有變動位置或新增的物品需通知QA確認 2.規劃QA對各區域每月監測點的時間,盡量調整為同一區域同一限期7.過期的標簽未去掉,同一物體上可以看到兩張標簽 7.1ESD標簽的標示位置及方向不一致性。
1.QA標示時確認是否有多張標簽,標示完再確認是否有覆蓋原先的標簽,如可以的話會先撕掉舊標簽再貼新標簽並統一與固定位置2.各單位協助確認8.兩張或多張靜電皮間用靜電扣連接後再接入大地盡量直接接入大地或需確保末端對地阻抗<105<1010歐9.離子風扇的使用(風的方向)風的方向需固定且需覆蓋需管控的范圍10.ESD不合格需不需要開異常單?反饋不改善者或累犯者需開立異常單11.ESD耗材的驗收問題采購的新物品需送至IQC檢驗,合格才能使用(含非采購單位的采購的ESD耗材)12.ESD 耗材的承認問題新供應商或購入未承認的物品時需提供承認書給QA承認,IQC依正常流程檢驗13.ESD 線別管控標簽的管理定位方式同一樓層標簽固定於不同線的同一位置(每條線的線尾),以便於識別14.ESD線的布線圖 15.1現有些線別因常變動,造成部分線路未成回路。
华为-原理图绘制评审规范-checklist原理图绘制评审规范前⾔本技术规范根据国家标准和原邮电部标准以及国际标准系列标准编制⽽成。
本规范于。
本规范起草单位:本规范主要起草⼈:本规范批准⼈:本规范修改记录:⽬次1、⽬的 12、范围 13、定义 14、引⽤标准和参考资料 15、原理图绘制评审内容 15.1图纸幅⾯及格式 15.2标题栏 25.3项⽬代号 25.4标称值 25.5原理图布局 35.6 层次化电路的设计 45.7项⽬代号 45.8注释和解释 65.9电源及地⽹络 65.10去耦电容的放置7原理图绘制评审规范1、⽬的本规范规定产品原理图绘制中符合原理图绘制评审的要素,旨在统⼀绘制的评审要素。
2、范围本规范适⽤于公司产品中所有具有符合原理图绘制规范的原理图绘制评审,⽤于指导原理图绘制、中试审查。
3、定义⽆4、引⽤标准和参考资料下列标准包含的条⽂,通过在本标准中引⽤⽽构成本标准的条⽂。
在标准出版时,所⽰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本标准的各⽅应探讨,使⽤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1、原理图绘制评审内容本审查内容表审查的某些项⽬如果与设计的单板⽆关则填“不评审”,如果符合或不符则必须填“是”或“否”。
对于填“否”的项必须说明原因,否则不能通过评审。
对于必须审查⽽没有进⾏审查的项⽬,设计审查⼈要承担设计的全部责任。
1.1图纸幅⾯及格式(1)选择图纸幅⾯尺⼨未超出A0幅⾯。
□是□否□不评审(2)图纸的任何内容没有超出外框线之外,也没有叠加在外框线上。
□是□否□不评审(3)除带有图幅分区的VIEWDRAW图框使⽤模板a3.1,a4.1外,其余采⽤软件⾃带的图框。
□是□否□不评审(4)图幅分区数⽬取偶数。
每⼀分区的长度在25~75mm之间选择。
□是□否□不评审(5)分区的编号,沿⽔平⽅向⽤阿拉伯数字从左向右顺序编写,由1开始⾃左向右排列,最多到6;沿垂直⽅向⽤⼤写拉丁字母从上到下从A开始填写,最多到H。
华为PCB设计规范1。
1 PCB(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
1。
2 原理图:电路原理图,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的、表达硬件电路中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图。
1。
3 网络表:由原理图设计工具自动生成的、表达元器件电气连接关系的文本文件,一般包含元器件封装、网络列表和属性定义等组成部分。
1。
4 布局:PCB设计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把元器件放置到板上的过程。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1999-08-30实施。
1。
5 仿真:在器件的IBIS MODEL或SPICE MODEL支持下,利用EDA设计工具对PCB的布局、布线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在单板的物理实现之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EMC问题、时序问题和信号完整性问题,并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1999-08-30实施。
II。
目的A。
本规范归定了我司PCB设计的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目的是为PCB设计者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B。
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提高PCB的可生产性、可测试、可维护性。
III。
设计任务受理A。
PCB设计申请流程当硬件项目人员需要进行PCB设计时,须在《PCB设计投板申请表》中提出投板申请,并经其项目经理和计划处批准后,流程状态到达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此时硬件项目人员须准备好以下资料:⒈经过评审的,完全正确的原理图,包括纸面文件和电子件;⒉带有MRPII元件编码的正式的BOM;⒊PCB结构图,应标明外形尺寸、安装孔大小及定位尺寸、接插件定位尺寸、禁止布线区等相关尺寸;⒋对于新器件,即无MRPII编码的器件,需要提供封装资料;以上资料经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合格并指定PCB设计者后方可开始PCB 设计。
B。
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1。
仔细审读原理图,理解电路的工作条件。
如模拟电路的工作频率,数字电路的工作速度等与布线要求相关的要素。
华为公司PCB设计规范A. 创建网络表1. 网络表是原理图与PCB的接口文件,PCB设计人员应根据所用的原理图和P CB设计工具的特性,选用正确的网络表格式,创建符合要求的网络表。
2. 创建网络表的过程中,应根据原理图设计工具的特性,积极协助原理图设计者排除错误。
保证网络表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 确定器件的封装(PCB FOOTPRINT).4. 创建PCB板根据单板结构图或对应的标准板框, 创建PCB设计文件;注意正确选定单板坐标原点的位置,原点的设置原则:A. 单板左边和下边的延长线交汇点。
B. 单板左下角的第一个焊盘。
板框四周倒圆角,倒角半径5mm。
特殊情况参考结构设计要求。
B. 布局1. 根据结构图设置板框尺寸,按结构要素布置安装孔、接插件等需要定位的器件,并给这些器件赋予不可移动属性。
按工艺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尺寸标注。
2. 根据结构图和生产加工时所须的夹持边设置印制板的禁止布线区、禁止布局区域。
根据某些元件的特殊要求,设置禁止布线区。
3. 综合考虑PCB性能和加工的效率选择加工流程。
加工工艺的优选顺序为:元件面单面贴装——元件面贴、插混装(元件面插装焊接面贴装一次波峰成型)——双面贴装——元件面贴插混装、焊接面贴装。
A. 遵照“先大后小,先难后易”的布置原则,即重要的单元电路、核心元器件应当优先布局.B. 布局中应参考原理框图,根据单板的主信号流向规律安排主要元器件.C. 布局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总的连线尽可能短,关键信号线最短;高电压、大电流信号与小电流,低电压的弱信号完全分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分开;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分开;高频元器件的间隔要充分.D. 相同结构电路部分,尽可能采用“对称式”标准布局;E. 按照均匀分布、重心平衡、版面美观的标准优化布局;F. 器件布局栅格的设置,一般IC器件布局时,栅格应为50--100 mil,小型表面安装器件,如表面贴装元件布局时,栅格设置应不少于25mil。
硬件EMC设计规范1_华为内部资料本规范只简绍EMC的主要原则与结论,为硬件⼯程师们在开发设计中抛砖引⽟。
电磁⼲扰的三要素是⼲扰源、⼲扰传输途径、⼲扰接收器。
EMC 就围绕这些问题进⾏研究。
最基本的⼲扰抑制技术是屏蔽、滤波、接地。
它们主要⽤来切断⼲扰的传输途径。
⼴义的电磁兼容控制技术包括抑制⼲扰源的发射和提⾼⼲扰接收器的敏感度,但已延伸到其他学科领域。
本规范重点在单板的EMC 设计上,附带⼀些必须的EMC 知识及法则。
在印制电路板设计阶段对电磁兼容考虑将减少电路在样机中发⽣电磁⼲扰。
问题的种类包括公共阻抗耦合、串扰、⾼频载流导线产⽣的辐射和通过由互连布线和印制线形成的回路拾取噪声等。
在⾼速逻辑电路⾥,这类问题特别脆弱,原因很多:1、电源与地线的阻抗随频率增加⽽增加,公共阻抗耦合的发⽣⽐较频繁;2、信号频率较⾼,通过寄⽣电容耦合到布线较有效,串扰发⽣更容易;3、信号回路尺⼨与时钟频率及其谐波的波长相⽐拟,辐射更加显著。
4、引起信号线路反射的阻抗不匹配问题。
⼀、总体概念及考虑1、五⼀五规则,即时钟频率到5MHz 或脉冲上升时间⼩于5ns,则PCB 板须采⽤多层板。
2、不同电源平⾯不能重叠。
3、公共阻抗耦合问题。
模型:VN1=I2ZG 为电源I2 流经地平⾯阻抗ZG ⽽在1 号电路感应的噪声电压。
由于地平⾯电流可能由多个源产⽣,感应噪声可能⾼过模电的灵敏度或数电的抗扰度。
解决办法:①模拟与数字电路应有各⾃的回路,最后单点接地;②电源线与回线越宽越好;③缩短印制线长度;④电源分配系统去耦。
4、减⼩环路⾯积及两环路的交链⾯积。
5、⼀个重要思想是:PCB 上的EMC 主要取决于直流电源线的Z 0C→∞,好的滤波,L→0,减⼩发射及敏感。
如果< 0.1Ω极好。
⼆、布局下⾯是电路板布局准则:1、晶振尽可能靠近处理器2、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占不同的区域3、⾼频放在PCB 板的边缘,并逐层排列4、⽤地填充空着的区域三、布线1、电源线与回线尽可能靠近,最好的⽅法各⾛⼀⾯。
PCB设计规范华为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电信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其PCB设计规范是行业内备受关注和重视的标杆之一、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华为PCB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首先,华为的PCB设计规范涵盖了从PCB设计的起始阶段到最终生产之前的全过程。
它专注于确保电路板具有高质量、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1.封装和零件库管理:华为鼓励使用市场上广泛接受和可靠的封装和组件。
封装和零件库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对整个设计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有很大影响。
华为要求设计师使用最新的封装和零件库,并确保它们经过验证和审查。
2.最佳实践指南:华为提供了一系列最佳实践指南,其中包括信号完整性、电磁干扰、散热管理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这些指南旨在确保电路板在各种工作条件下都能维持最佳性能。
3.电路板布局和布线:华为强调电路板布局和布线的重要性。
设计师需要合理安排电路板上的组件和通信线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信号噪声和电磁干扰。
布线时,要遵循严格的信号完整性要求,并避免交叉耦合和串扰。
4.供电策略:供电策略在PCB设计中起着关键作用。
华为要求设计师采取适当的供电策略,以确保各个功能模块得到稳定的电源供应,并避免电源波动和噪声。
5.DRC和DFM规则:华为要求设计师使用设计规则检查(DRC)和设计制造规则(DFM)工具进行验证和分析,以确保设计满足生产要求。
这些规则包括最小线宽、最小间距、阻焊丝宽度等方面的要求。
6.测试和验证:华为鼓励设计师在电路板的设计阶段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
这些测试包括电路仿真、频率响应测试、温度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和验证,可以及早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7.文件和文档管理:华为要求设计师对设计文件和文档进行良好的管理和归档。
这将有助于团队内部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并为未来的维护和升级提供便利。
总而言之,华为PCB设计规范强调了电路板设计的整体质量和可靠性。
它提供了一系列详细的指南和要求,帮助设计师确保设计符合最佳实践,并满足华为的高标准。
DKB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规范DKBA1268-2003.08代替DKBA3613-2001.11防护电路设计规范2003-11-10发布2003-11-10实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6)1范围和简介 (7)1.1范围 (7)1.2简介 (7)1.3关键词 (7)2规范性引用文件 (7)3术语和定义 (8)4防雷电路中的元器件 (8)4.1气体放电管 (8)4.2压敏电阻 (9)4.3电压钳位型瞬态抑制二极管(TVS) (10)4.4电压开关型瞬态抑制二极管(TSS) (11)4.5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 (11)4.6保险管、熔断器、空气开关 (12)4.7电感、电阻、导线 (13)4.8变压器、光耦、继电器 (14)5端口防护概述 (15)5.1电源防雷器的安装 (16)5.1.1串联式防雷器 (16)5.1.2并联式防雷器 (16)5.2信号防雷器的接地 (18)5.3天馈防雷器的接地 (19)5.4防雷器正确安装的例子 (19)6电源口防雷电路设计 (20)6.1交流电源口防雷电路设计 (20)6.1.1交流电源口防雷电路 (20)6.1.2交流电源口防雷电路变型 (22)6.2直流电源口防雷电路设计 (23)6.2.1直流电源口防雷电路 (23)6.2.2直流电源口防雷电路变型 (24)7信号口防雷电路设计 (25)7.1E1口防雷电路 (26)7.1.1室外走线E1口防雷电路 (26)7.1.2室内走线E1口防雷电路 (27)7.2网口防雷电路 (31)7.2.1室外走线网口防雷电路 (31)7.2.2室内走线网口防雷电路 (32)7.3E3/T3口防雷电路 (36)7.4串行通信口防雷电路 (36)7.4.1RS232口防雷电路 (36)7.4.2RS422&RS485口防雷电路 (37)7.4.3V.35接口防雷电路 (39)7.5用户口防雷电路 (39)7.5.1模拟用户口(Z口)防雷电路 (40)7.5.2数字用户口(U接口)防雷电路 (41)7.5.3ADSL口防雷电路 (43)7.5.4VDSL口防雷电路 (44)7.5.5G.SHDSL口防雷电路 (45)7.6并柜口防雷电路 (46)7.7其他信号端口的防护 (47)8天馈口防雷电路设计 (47)8.1不带馈电的天馈口防雷电路设计 (47)8.2带馈电的天馈口防雷电路设计 (48)9PCB设计 (50)10附录A:雷电参数简介 (51)10.1雷暴日 (51)10.2雷电流波形 (51)10.3雷电流陡度 (52)10.4雷电波频谱分析 (52)11附录B:常见测试波形允许容差 (52)11.1 1.2/50us冲击电压波 (52)11.28/20us冲击电流波 (52)11.310/700us冲击电压波 (53)11.4 1.2/50us(8/20us)混合波 (53)12附录C:冲击电流实验方法 (54)13附录D:低压配电系统简介 (55)13.1TN配电系统 (55)13.2TT配电系统 (57)13.3IT配电系统 (58)13.4与配电系统有关的接地故障 (59)14参考文献 (60)前言本规范的其他系列规范:无与对应的国际标准或其他文件的一致性程度:无规范代替或作废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本规范代替原规范DKBA3613-2001.11《防护电路设计规范》与其他规范或文件的关系:本规范是DKBA3613-2001.11《防护电路设计规范》的升级与规范前一版本相比的升级更改的内容:对前一版的内容进行了优化,并全面增加了多种信号端口的防护电路。
本规范由EMC研究部提出。
本规范主要起草和解释部门:EMC研究部本规范主要起草专家:EMC研究部:张静(34763)本规范主要评审专家:整机工程部:熊膺(8712)、罗新会(9398)、王庆海(31211)、孟繁涛(15133),张静松(5073)、唐栓礼(9469)本规范批准部门:整机工程部本规范所替代的历次修订情况和修订专家为:防护电路设计规范1范围和简介1.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防护电路的设计原则。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通信产品各端口的防护电路设计。
1.2简介通信产品在应用的过程中,由于雷击等原因形成的过电压和过电流会对设备端口造成损害,因此应当设计相应的防护电路,各个端口根据其产品族类、网络地位、目标市场、应用环境、信号类型以及实现成本等多种因素的不同所对应的防护电路也不同,本规范在电源口、信号口和天馈口的防护电路设计上给出了指导。
1.3关键词防护、气体放电管、压敏电阻、TVS管、TSS管、退耦、接地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3 术语和定义防雷器:一些标准中又称为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ve Devices,SPD),是可安装在设备端口用于对各种雷电电流、操作过电压等进行保护的器件。
它至少含有一个非线性元件。
防雷器的残压:雷电放电电流流过防雷器时,其端子间呈现的电压。
被保护端口自身的抗过电压水平必须高于防雷器的输出残压并有一定的裕量,防雷器才能真正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
1.2/50us冲击电压:雷击时户内走线线缆上产生的感应过电压的模拟波形,用于设备端口过电压耐受水平测试,主要测试范围:通信设备的电源端口和建筑物内走线的信号线测试。
1.2/50us(8/20us)混合波:是浪涌发生器输出的一种具有特定开路/短路特性的波形。
发生器输出开路时,输出波形是1.2/50us的开路电压波;发生器输出短路时,输出波形是8/20us的短路电流波。
具有这种特性的浪涌发生器主要用于设备端口过电压耐受水平测试,主要测试范围:通信设备的电源端口和建筑物内走线的信号线测试。
10/700us冲击电压:雷击时户外走线线缆上产生的感应雷过电压的模拟波形。
用于设备端口过电压耐受水平测试时用的波形,主要测试范围:建筑物外走线的信号线(如用户线类电缆)的测试。
8/20us冲击电流:雷击时线缆上产生的感应过电流模拟波形,设备的雷击过电流耐受水平测试用标准波形,主要用于通信设备的电源口、信号口、天馈口。
10/350us冲击电流:直击雷电流模拟波形。
目前通信设备端口的防雷测试较少使用。
4 防雷电路中的元器件4.1气体放电管图4-1 气体放电管的原理图符号气体放电管是一种开关型保护器件,工作原理是气体放电。
当两极间电压足够大时,极间间隙将放电击穿,由原来的绝缘状态转化为导电状态,类似短路。
导电状态下两极间维持的电压很低,一般在20~50V,因此可以起到保护后级电路的效果。
气体放电管的主要指标有:响应时间、直流击穿电压、冲击击穿电压、通流容量、绝缘电阻、极间电容、续流遮断时间。
气体放电管的响应时间可以达到数百ns以至数 s,在保护器件中是最慢的。
当线缆上的雷击过电压使防雷器中的气体放电管击穿短路时,初始的击穿电压基本为气体放电管的冲击击穿电压,放电管击穿导通后两极间维持电压下降到20~50V;另一方面,气体放电管的通流量比压敏电阻和TVS管要大,气体放电管与TVS等保护器件合用时应使大部分的过电流通过气体放电管泄放,因此气体放电管一般用于防护电路的最前级,其后级的防护电路由压敏电阻或TVS管组成,这两种器件的响应时间很快,对后级电路的保护效果更好。
气体放电管的绝缘电阻非常高,可以达到千兆欧姆的量级。
极间电容的值非常小,一般在5pF以下,极间漏电流非常小,为nA级。
因此气体放电管并接在线路上对线路基本不会构成什么影响。
气体放电管的续流遮断是设计电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如前所述,气体放电管在导电状态下续流维持电压一般在20~50V,在直流电源电路中应用时,如果两线间电压超过15V,不可以在两线间直接应用放电管。
在50Hz交流电源电路中使用时,虽然交流电压有过零点,可以实现气体放电管的续流遮断,但气体放电管类的器件在经过多次导电击穿后,其续流遮断能力将大大降低,长期使用后在交流电路的过零点也不能实现续流的遮断;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如果电流和电压相位不一致,也可能导致续流不能遮断。
因此在交流电源电路的相线对保护地线、相线对零线以及相线之间单独使用气体放电管都不合适,当用电设备采用单相供电且无法保证实际应用中相线和中线不存在接反的可能性时,中线对保护地线单独使用气体放电管也是不合适的,此时使用气体放电管需要和压敏电阻串联。
在交流电源电路的相线对中线的保护中基本不使用气体放电管。
防雷电路的设计中,应注重气体放电管的直流击穿电压、冲击击穿电压、通流容量等参数值的选取。
设置在普通交流线路上的放电管,要求它在线路正常运行电压及其允许的波动范围内不能动作,则它的直流放电电压应满足:min(u fdc)≥1.8U P。
式中u fdc直流击穿电压,min(u fdc)表示直流击穿电压的最小值。
U P为线路正常运行电压的峰值。
气体放电管主要可应用在交流电源口相线、中线的对地保护;直流RTN和保护地之间的保护;信号口线对地的保护;天馈口馈线芯线对屏蔽层的保护。
气体放电管的失效模式多数情况下为开路,因电路设计原因或其它因素导致放电管长期处于短路状态而烧坏时,也可引起短路的失效模式。
气体放电管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多次冲击后性能会下降,同时其他放电管在长时间使用会有漏气失效这种自然失效的情况,因此由气体放电管构成的防雷器长时间使用后存在维护及更换的问题。
4.2压敏电阻图4-2 压敏电阻的原理图符号压敏电阻是一种限压型保护器件。
利用压敏电阻的非线性特性,当过电压出现在压敏电阻的两极间,压敏电阻可以将电压钳位到一个相对固定的电压值,从而实现对后级电路的保护。
压敏电阻的主要参数有:压敏电压、通流容量、结电容、响应时间等。
压敏电阻的响应时间为ns级,比空气放电管快,比TVS管稍慢一些,一般情况下用于电子电路的过电压保护其响应速度可以满足要求。
压敏电阻的结电容一般在几百到几千pF的数量级范围,很多情况下不宜直接应用在高频信号线路的保护中,应用在交流电路的保护中时,因为其结电容较大会增加漏电流,在设计防护电路时需要充分考虑。
压敏电阻的通流容量较大,但比气体放电管小。
压敏电阻的压敏电压(min(U1mA))、通流容量是电路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的。
在直流回路中,应当有:min(U1mA) ≥(1.8~2)U dc,式中U dc为回路中的直流额定工作电压。
在交流回路中,应当有:min(U1mA) ≥(2.2~2.5)U ac,式中U ac为回路中的交流工作电压的有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