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监控系统白皮书
- 格式:pdf
- 大小:10.08 MB
- 文档页数:28
互联网信息搜索与监测系统白皮书江苏金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7月目录一、开发背景根据《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
中国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各类网络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层出不穷,导致社会舆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每一位网民和手机用户都可能成为“公民报道者”,在一些突发公共事件中经常成为第一信源。
特别是微博客、微信的异军突起,成为新闻曝光和舆论发酵的重要平台,信息的传播速度足以在数小时内传遍全球,因此,及时掌握舆论相关信息,无论对政府还是企事业单位,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网民乐意通过这种渠道来表达观点、传播思想。
但是,网络信息存在很大的不可控性,使网络更容易成为一种非理性的表达渠道,任何一个被关注的事件,都容易在网上产生舆论风暴效应,短时间内形成新闻热点,进而对政府、公众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
为了有效的解决舆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滞后、被动的弊端,达到全面、及时的获取互联网信息的目的,需要建立互联网信息搜索与监测系统,形成全方位的监测网络体系,实现手工监测模式向信息化监测模式的转变。
二、系统概述互联网信息搜索与监测系统软件,是一款集信息的搜索、采集、分析、预警、整合、呈报、导控为一体的海量信息挖掘工具软件,以实现“发现信息源头,追踪传播路径,监控传播主体,导控舆论倾向”为总体目标。
系统针对不同行业的业务需求,在领域专家的协助下,实现对互联网上的论坛、博客、新闻、贴吧、微博、搜索引擎、微信等各类媒介信息的精准搜索与实时监测;系统采用自然语言理解、知识挖掘、本体构建等核心技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分析、过滤、聚类、分类和预警,以满足广大用户对信息“及时性、全面性、智能性、精准性”的使用要求;系统提供官方信息权威发布和精准信息定向回复功能,以达到“早监测、早发现、早处置、早导控”的目的。
阳光安吉专业舆情监测产品白皮书阳光安吉公司公司简介阳光安吉成立于2009年8月,是一家专注于互联网舆情监测服务,提供整合网络信息服务的专业服务型企业;公司致力于用户体验优化和高新技术创新,在互联网信息采集与数据挖掘、搜索引擎核心技术、自然语言智能处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运用最前沿的全文搜索技术、内容管理技术、文本挖掘技术、中文分析技术、海量数据处理技术,为各行业提供专业的互联网信息整合、舆情服务,从而创造和实现新的价值企业优势首家在网络舆情监测领域引入“云计算”技术的高科技企业;首批提供全网监测的网络舆情监测服务提供商;中国唯一一家承诺舆情情感倾向判定高准确率的监测平台;舆情行业标准的参与者与制定者;专注于舆情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是自主可控的舆情产品生产商软件著作权阳光安吉云监测--网络舆情监控(非企业版)系统,项目编号:2011SR021587阳光安吉云监测--网络舆情监控系统V2.0,项目编号:2011SR020874互联网实时在线监控平台软件,项目编号:2011SR020301口碑营销效果分析系统,项目编号:2011SR021428互联网服务器网关控制软件,项目编号:2011SR020136项目名称:阳光安吉云监测--网络舆情监测系统V1.0,项目编号:2010SR028970网络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代替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成为舆论传播的新载体。
近两年来,中国网民规模急剧扩大,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升:2012年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手机网民突破5亿,互联网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已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信息迅速膨胀,如何在浩瀚的网络世界中发掘出重要的信息和情报,将是政府、企业、媒体关注的重点。
特别是“微博”的崛起,网络议题得到传统媒体的响应和深入挖掘,而传统媒体的报道也经常在网上被迅速发酵、放大成全国性舆论。
政府部门面临的挑战广西烟草局长“香艳日记”、山东新泰选拔23岁副局长、南京“徐宝宝”……一系列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舆论旋风的事件几乎都发端于网络论坛,在网络民意的推动下,一步步发酵升级,并最终解决。
舆情工作手册一、引言舆情工作是指通过对社会舆论的监测、分析和引导,以及对公众关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传播和引导,从而维护和提升组织或个人的声誉和形象。
舆情工作对于企业、政府和公众人物来说都至关重要,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舆情工作手册是非常必要的。
二、舆情工作手册的编制1. 舆情工作手册的重要性舆情工作手册是对舆情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的文件,它可以帮助舆情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防范舆情危机,最大限度地保护组织或个人的声誉和形象。
2. 编制舆情工作手册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舆情工作手册应当基于科学的舆情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编制,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系统性原则:舆情工作手册应当全面系统地规范舆情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确保舆情工作的全面性和连续性。
(3)灵活性原则:舆情工作手册应当允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确保舆情工作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三、舆情工作手册的内容1. 舆情监测(1)舆情监测的对象:舆情监测的对象包括新闻媒体、社交媒体、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各类信息发布平台。
(2)舆情监测的内容:舆情监测的内容包括对关键词、关键人物、关键事件的监测和分析,以及对舆情走势和舆情热点的分析和预测。
2. 舆情分析(1)舆情分析的方法:舆情分析可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舆情的发展和影响。
(2)舆情分析的内容:舆情分析的内容包括舆情事件的起因和发展过程、舆情事件的影响和趋势分析等。
3. 舆情引导(1)舆情引导的目标:舆情引导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传播和引导,引导舆情走向,维护组织或个人的声誉和形象。
(2)舆情引导的方法:舆情引导可以采用新闻发布、危机公关、网络口碑管理等多种方法,根据舆情事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四、舆情工作手册的执行1. 舆情工作手册的执行机制(1)责任部门:明确舆情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舆情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推进。
(2)执行流程:建立舆情工作的执行流程和工作机制,确保舆情工作的有序进行和及时响应。
引言概述:IT运维监控系统是公司或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实时监测、管理和维护IT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本白皮书将详细阐述IT运维监控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其中包括的五个主要方面:监控需求分析、监控策略定义、监控系统实施、监控系统集成和监控系统运维,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IT运维监控系统。
正文内容:1.监控需求分析a.确定监控目标:了解业务需求,确定监控对象、监控级别和关键性能指标。
b.确定监控范围:评估现有系统及网络基础设施,并确定需要监控的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
c.确定监控频率: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重要性,确定监控频率,平衡监控精度与系统开销。
d.确定告警机制:制定告警策略,包括告警级别、告警通知方式和告警处理流程。
2.监控策略定义a.数据采集与分析:选择合适的监控工具,采集关键性能指标,并通过数据分析找出潜在问题。
b.健康状态指标定义:定义合适的健康状态指标,用于判断系统和网络设备的工作状态。
c.容量规划与性能优化:通过监控系统,收集系统负载和性能数据,为容量规划和性能优化提供依据。
d.日志记录和归档:建立日志记录机制,保存关键事件与操作,以助于系统故障的排查和整改。
3.监控系统实施a.系统选型:通过评估不同监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选择最适合企业需求的监控系统。
b.设备部署:根据监控需求分析结果,合理布置监控设备,确保全面覆盖和高效运行。
c.数据接口配置:与现有系统进行集成和接口配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d.用户权限管理:建立合理的权限管理机制,限制用户访问和操作的范围,保护系统安全性。
4.监控系统集成a.与运维管理系统集成:将监控系统与运维管理系统集成,实现故障自动报修和工单处理。
b.与服务管理系统集成:将监控系统与服务管理系统集成,建立自动化的服务交付和运维流程。
c.与安全管理系统集成:将监控系统与安全管理系统集成,实现实时威胁检测和漏洞管理。
d.与设备管理系统集成:将监控系统与设备管理系统集成,实现设备信息的自动采集和管理。
网络舆情监控全套2024年版在当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网络舆情的管理和监控变得愈发复杂和关键。
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控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市场动态、维护品牌形象,还能协助政府部门掌握社会舆论走向、保障社会稳定。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网络舆情监控的全套方案,以适应 2024 年的新挑战和新需求。
一、网络舆情监控的重要性网络舆情犹如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为公众提供了自由表达意见和诉求的渠道,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有效监控和引导,负面舆情可能迅速蔓延,给个人、企业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对于企业而言,网络舆情监控能够及时发现消费者的反馈和意见,洞察市场竞争态势,提前预警潜在的危机,从而及时调整策略,维护品牌声誉,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政府层面,网络舆情监控有助于了解民意,发现社会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同时,也能防范和打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等不良信息的传播。
二、网络舆情监控的关键技术1、数据采集技术要实现全面的网络舆情监控,首先需要高效的数据采集技术。
这包括对各类社交媒体平台、新闻网站、论坛、博客等的信息抓取。
通过网络爬虫、API 接口等方式,获取大量的文本数据,并进行初步的筛选和分类。
2、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采集到的数据大多是自然语言文本,需要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分析和理解。
包括词法分析、句法分析、语义理解等,以便提取关键信息,如关键词、主题、情感倾向等。
3、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海量的舆情数据需要可靠的存储和管理方案。
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数据仓库等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快速检索。
同时,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以应对可能的数据丢失风险。
4、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运用数据分析和挖掘算法,对舆情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例如,通过聚类分析发现相似的舆情事件,利用关联规则挖掘找出舆情之间的潜在关系,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舆情监控与应对策略1. 舆情监控概述舆情监控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分析,对互联网上的舆论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处理、分析和展示的过程。
它有助于企业和组织及时了解公众对其品牌、产品或事件的看法,以便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应对措施。
2. 舆情监控目的- 及时了解公众对其品牌、产品或事件的看法- 发现潜在的危机和风险,提前进行应对- 分析舆论趋势,为公关策略和市场推广提供依据3. 舆情监控方法3.1 技术手段- 网络爬虫:自动抓取互联网上的相关网页和论坛内容- 自然语言处理:对抓取到的文本进行预处理,提取关键信息- 文本挖掘:通过算法分析文本的情感、话题等特征3.2 人工分析- 舆情分析师对抓取到的信息进行人工筛选和分析- 关注重点话题、热门话题以及潜在的危机事件- 分析舆论的传播途径和影响力4. 舆情应对策略4.1 快速响应- 一旦发现负面舆论或危机事件,应立即进行响应- 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制定应对方案4.2 事实澄清- 针对不实言论,及时发布官方声明,澄清事实真相- 提供证据和数据支持,增强公众对事实的认识4.3 舆论引导- 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传播积极正面的信息- 引导公众关注重点话题,转移注意力4.4 改进措施-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及时向公众通报改进进度和成果4.5 长期沟通- 建立与公众的长期沟通机制,倾听各方意见- 定期发布企业动态和成果,增强公众的信任感5. 舆情监控工具- 爬虫系统:如Python爬虫、Scrapy等- 自然语言处理库:如NLTK、jieba等- 文本挖掘工具:如TextRank、LDA等- 数据分析平台:如Excel、Python数据分析库等6. 总结舆情监控与应对策略是企业和组织维护品牌形象、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通过技术手段和人工分析,实时了解公众舆论,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危机风险,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
数据中心监控系统技术白皮书Data Center Monitoring System Technical White Paper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数据中心工作组2013年10月序言为促进数据中心的技术发展,2012年X月,数据中心工作组开始编制《数据中心监控系统技术白皮书》。
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组根据国内外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了多次专题研究和调查分析,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总结归纳国内外数据中心XXXXXXX的实践经验,经多次修改和专家审查,于201X年X月定稿。
本白皮书作为数据中心建设的参考文献,技术内容的解释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数据中心工作组负责。
在应用过程中如有需要修改和补充的建议,请将有关资料XXXXXX主编单位:共济科技有限公司参编单位:银联结算上海数据中心……课题技术负责人:钟景华主编:易南昌参编:丁波饶云飞林德昌徐康华刘晓彬……审核:排版与文字校对:张莹目录/CONTENTS1 引言/INTRODUCTION (4)1.1编写目的/PURPOSE (4)1.2适用范围/SCOPE (4)1.3编写依据/REFERENCE (4)1.4编写原则/PRINCIPLE (5)2 数据中心分级与分类/DATA CENTER CLASSIFICATION (6)2.1概述/GENERAL (6)2.2数据中心等级/DATA CENTER TIER62.3数据中心类别/DATA CENTER CLASS (7)2.4数据中心规模/DATA CENTER SCALE (8)2.5系统匹配设计基本原则/BASIC SYSTEM DESIGN PRINCIPLE (8)3 系统架构与功能/SYSTEM ARCHITECTURE & FUNCTION (10)3.1概述/GENERAL (10)3.2系统架构/SYSTEM ARCHITECTURE (10)3.3系统功能/SYSTEM FUNCTION (15)3.4系统性能/SYSTEM PERFORMANCE (22)3.5系统集成/SYSTEM INTEGRATION (22)4 系统基础构件与技术/SYSTEM BASIC MODULE & TECHNOLOGY (37)4.1概述/GENERAL (37)4.2软件系统基础构件/SOFTWARE BASIC MODULE (37)4.3硬件系统基础构件/HARDWARE BASIC MODULE (48)5 系统设计/SYSTEM DESIGN (53)5.1设计概要/GENERAL (53)5.2设计原则/SYSTEM DESIGN PRINCIPLE (53)5.3系统设计需求分析/SYSTEM REQUIREMENT ANALYSIS (54)5.4监控管理需求分析/MONITORING MANAGEMENT REQUIREMENT ANALYSIS (54)5.5需求分析其他相关问题/MISCELLANEOUS (60)5.6系统架构设计/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61)5.7系统功能设计/SYSTEM FUNCTION DESIGN (70)5.8系统性能设计/SYSTEM PERFORMANCE DESIGN (74)5.9设备选型/EQUIPMENT SELECTION (76)6 工程实施/IMPLEMENTATION (82)6.1工程实施概述/GENERAL (82)6.2前期准备/PREPARATION (82)6.3现场实施/IMPLEMENTATION & DEPLOYMENT (83)6.4验收交付/DELIVERY & ACCEPTANCE (91)7 总控中心场地建设/ECC CONSTRUCTION (94)7.1概述/GENERAL (94)7.2总控中心的组成/ECC CONSTITUTION (94)7.3总控中心的场地设计/ECC SITE DESIGN (95)7.4总控中心的工艺设计/ECC PROCESS DESIGN (96)7.5总控中心的施工技术要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 (97)8 发展趋势/TREND (100)8.1发展回顾/OVERALL REVIEW (100)8.2顶层设计/TOP-LEVEL DESIGN (100)8.3监控管理技术发展/DEVELOPMENT OF MONITORING MANAGEMENT TECHNIQUE (101)8.4监控管理系统与绿色数据中心/MONITORING MANAGEMENT SYSTEM & GREEN DATA CENTER (102)8.5实用技术的应用/PRATICE OF RELATED TECHNIQUE (103)9 名词解释/GLOSSARY (110)1 引言提高现代数据中心可用性与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是数据中心管理永恒的主题。
TRS互联网舆情管理系统白皮书像预报天气一样预报网络舆情目 录Contents面临的挑战 (1)热点事件往往由一个议论开始 (1)民意表达向网络倾斜 (1)社会舆情状况与发展态势晴雨表 (1)我国网络舆情管理任重道远 (2)企业的网络舆情预警需求 (2)什么是互联网舆情? (3)互联网舆情平台的关键需求 (5)采集与提取 (5)话题发现与追踪 (5)网络舆情倾向性分析 (5)TRS OM的技术架构 (6)TRS OM的技术优势 (7)舆情管理平台功能 (8)舆情智能采集-实时监测各类网络舆情 (8)舆情分析与处理-自动发现和预警网络舆情热点 (10)舆情监管服务综合门户-可视化展现 (14)舆情分类体系及应用知识库 (15)舆情建设成功的要素 (16)技术和内容的结合 (16)专家和系统的结合 (16)创新服务模式 (16)深入知识库的应用和建设 (16)TRS OM的应用 (17)行业舆情监测 (17)地区舆情监测 (17)面向大众消费类的企业舆情监测 (17)面临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网民超过3.38亿人,成为世界第一大网民国家,网络的重要性凸显,而网络舆论热点也层出不穷,上海市户籍新政、陕西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第一时间传播,互联网已经成为政府了解民情的直接渠道,也是新形势下政府的重要舆论阵地。
因此,网络舆论一旦被错误地控制和引导,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如何应对网络舆情,目前正在考验着我国各级政府。
热点事件往往由一个议论开始公共舆论的形成与发展,往往是由一个议论开始,并沿着若干级差从无序向有序逐渐递进或者消减的过程。
当事件爆发时,犹如以石击水,常常容易引起群众的广泛关注,使得有关信息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递,单位时间爆发出来的信息量很大。
政府如何以最快速度收集网上相关舆情信息,跟踪事件发展,快速回答公众疑问?民意表达向网络倾斜一条过去非常普通的新闻,为何在今天引发广泛的关注、参与和评论?Web2.0时代,网络具有传播快、成本低、联动性强等特点,传播环境、传播的人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论坛、博客、SNS等给大家提供了可以尽情表达的渠道,网络上的声音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如何因势利导,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动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是各级政府部门所面临的严肃课题与严峻挑战。
打造全方位网络舆情治理体系,维护网络安全稳定打造全方位网络舆情治理体系,维护网络安全稳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网络舆情的发酵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一条消息在转瞬之间可以迅速蔓延成全国甚至全球的热点话题。
同时,网络也成为了各种信息和观点的交流平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为了维护网络的安全稳定,我们需要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
首先,我们应该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舆情管理的界限和责任。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舆情信息的发布、传播和处理的权限和程序,为舆情治理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同时,要依法严惩网络谣言的制造和传播者,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以减少恶意网络舆情的发生。
其次,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测和分析。
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实时监测网络上的舆情信息,分析舆情的传播路径和影响力,判断舆情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舆情的发展趋势,及时预警和应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舆情信息的处理上,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快速和高效的机制。
及时对重大舆情事件进行立案调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对无事实依据的谣言要迅速予以辟谣,消除恐慌情绪,维护社会稳定;对于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舆情事件,要开展舆论引导,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此外,我们还需要进行网络舆情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加强网络素养培训,提高公众对网络舆情的认知和辨别能力,让公众成为理性的信息消费者。
同时,要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舆论素养,引导他们积极传播正能量,减少谣言的传播。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网络舆情挑战。
网络跨越国界,舆情也常常涉及多个国家之间的利益和矛盾。
各国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制定共同的网络舆情治理标准和规范,共同应对网络安全和舆情挑战,维护地区和全球的稳定与安全。
综上所述,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是维护网络安全稳定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