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10课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 格式:ppt
- 大小:9.44 MB
- 文档页数:20
第十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和历史要素;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掌握第一次大战后所形成的国际新秩序。
过程与方法:围绕“巴黎和会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会议”“《凡尔赛条约》是否真的是为了缔造民主的和约”“《九国公约》是否真正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等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揭露帝国主义的掠夺性、侵略性和强权政治的本质;通过了解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和《九国公约》的实质,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强国之志。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教学难点: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实质以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国:战争主战场在法国,伤亡人数达438万人,按人口损失来说是各国中最大的,战争期间的物资损失达2000亿法郎,一向以高利贷著称的法国负债累累,欠美国38亿美元。
英国:一战中遭严重削弱,伤亡212万人,军费超80亿英镑,债务是战前的10倍,其中欠美国就达44亿美元,走向衰弱,但仍有相当实力。
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美国在一战中损失最小、获利最多,四年中工业产值净增380亿美元(翻两番),战时战后欧美欠美国100多亿美元,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战后最大的债权国,黄金储备占世界的40%以上,渐渐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1.阅读图一《巴黎和会的代表》和图二《巴黎和会三巨头》,介绍巴黎和会召开的概况。
设问:巴黎和会召开于何时?图一中“巴黎和会”的代表有哪些?图二巴黎和会“三巨头”指的是谁?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示:学生自由回答。
归纳总结:巴黎和会性质——一次分赃会议。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漫画,了解《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
设问:这是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基础主干落实一、巴黎和会——《凡尔赛条约》1.召开:1919年1月,在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
2.议题: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3.操纵者: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4.实质:帝国主义国家分赃会议。
5.内容:(1)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
领土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军事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政治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2)协约国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
(3)决定建立国际联盟,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
6.影响: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二、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1.背景: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矛盾重重,日本、英、美三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
2.目的: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3.召开:1921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等9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主导会议的是美国。
4.内容:九国代表签署了针对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等条约。
(1)时间:1922年。
(2)内容:《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3)影响: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
然而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实质: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6.影响: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重建了战后国际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教材,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期间,为重新瓜分世界和调整国际关系而签订的条约。
教材内容包括巴黎和会的召开,签订《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签订《九国公约》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这两个条约的签订背景、内容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2.掌握《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
3.分析评价这两个条约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辩证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2.《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
3.这两个条约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辩证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背景、过程及结果。
2.教学多媒体:制作PPT,展示历史图片、地图等。
3.学生活动准备:分组讨论、发言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地图,引导学生思考: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进而引出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介绍巴黎和会的召开背景、过程及结果,重点讲解《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凡尔赛条约》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是本学期历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以及这两个条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的图片,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两个条约的背景、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历史事件已有初步了解。
但是,对于《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签订背景、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历史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探讨这两个条约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了解这两个条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和平,增强国际视野。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签订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信息,深入分析这两个条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自主获取知识。
同时,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条约的签订背景。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两个条约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条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