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污染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250.00 KB
- 文档页数:10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一、自然环境污染1、水污染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三门峡市以黄河为水源,由于受市区污水排放的影响,源水水质劣于V类水质标准,藻类大量繁殖生长,“三氮”含量严重超标,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近年污染也明显加重,90年代的水质监测表明,氯化物、硫酸盐、化学耗氧量、“三氮”含量显著高于80年代;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全国生活饮用水水质也存在一定问题,全国水质普查全项合格率很低,约在10%;我国目前还有1.2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卫生条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南方仍有部分地区的农村饮用沟塘水、河水,其“三氮”含量高,与上消化道瘤高发密切相关;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形象化的表述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2、大气污染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一大环境问题;3、固体废弃物污染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 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4、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我国废渣和垃圾缺少分类,有些垃圾烧不得,埋不得,处理又缺少较好方法和完整的体系,所造成的污染问题也很严重;国际上签署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激素"或"环境荷尔蒙",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二、室内污染自然环境污染固然不可小视,但室内环境污染同样威胁着人类健康;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和装饰材料、个人活动、化学品的应用和室外污染气体的进入;目前我国生产的建筑装修材料仍存在较多的卫生质量问题,北京市疾控中心对市场装修材料甲醛含量的监测结果表明,人造板及其缺口中甲醛释放量严重超标,样品超标率达56%;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通过对100多个装修后的家庭或单位检测,结果表明,室内空气污染物超标率高达92%;现状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室内污染,几乎所有新装修办公室、居室、新购买的车辆都存在室内污染问题,某些污染物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几倍几十倍;美国专家研究表明,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空气严重二至五倍,在特殊情况下可达到一百倍;三、其他污染1光污染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各种建筑外墙使用镜面、瓷砖等高反射系数材料日益增多,使城市在日光照射下熠熠生辉、眩目夺彩;而夜晚的城市灯火通明、霓虹闪烁,已成为明符其实的“不夜城”;再加上近距离读写使用的书本纸张越来越光滑,使人们几乎随时随地把自己置身于“强光弱色”的“人造环境”中;2电磁波辐射电台、电视台的各种发射塔、雷达、卫生通讯系统、变电站,还有各种电子设备如办公室的电脑、电话、复印机、传真机,家庭的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电磁炉,以及随身携带的手提电话等使我们随时可能处于电磁辐射的不良环境; 目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不容忽视,由环境污染所引发的资源问题,土地荒漠化,能源问题、水资源短缺等日趋严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环保意识;企业也更应该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按照国家污废处理要求处理企业生产所造成的污染;国家相关监督部门应加大监督力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继续扩大;同时加强科研投入,更好更有效的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能有效改善;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
我国生态环境现状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涵盖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并探讨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我国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
近年来,随着工业和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长,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量也急剧上升。
这导致了严重的雾霾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
由于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人们的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
此外,空气污染还对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破坏。
为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加强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的治理,提高燃煤电厂和工厂的煤改气等。
此外,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和风能,也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政府还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
二、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我国另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尽管我国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人口多、水资源分布不均等原因,许多地区常年面临着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此外,水污染也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不少地区的水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用水需求。
要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加大水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力度,加强水资源的调度和分配。
其次,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非法取水行为。
此外,应该推广节水技术,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也是一个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城市化和农业扩张,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遭到了破坏,导致物种数量急剧减少。
同时,非法的狩猎和盗猎行为也给我国的野生动植物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保护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此外,要加强对非法狩猎和盗猎行为的打击,加大对侵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处罚力度。
同时,也需要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增强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环境发展现状与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问题备受关注。
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探索我国环境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至关重要。
一、环境发展现状1.1 水污染问题我国水污染问题严重,湖泊、河流、地下水等水源受到严重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污染已经导致水资源的枯竭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威胁到了人民的生存环境。
1.2 大气污染问题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尤为严重,特别是北方地区的雾霾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工业排放,导致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这些物质在大气中聚集形成雾霾,对空气质量和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1.3 土壤污染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在工业、农业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土壤的污染问题没有足够重视。
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大量积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1.4 生态破坏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
森林过度砍伐、湿地消失和物种灭绝等问题,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生态系统的破坏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的恶化。
二、环境发展趋势2.1 提高环境意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的环境意识正在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环境保护,购买环保产品和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以减轻对环境的负担。
这种环境意识的提高将推动环境发展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2.2 推行绿色发展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实施节能减排、资源回收利用等措施。
加大绿色产业、清洁能源和环境友好技术的发展力度,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绿色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良好状况。
2.3 强化环境监管为应对环境问题的挑战,我国政府加强了环境监管力度。
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和治理。
加大对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追求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友好型,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生态系统的国家,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以及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的保护措施。
一、现状分析1.1 水资源水资源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然而,在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破坏等问题成为阻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据统计,我国有超过60%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严重超标的湖泊和河流数量居高不下。
1.2 大气污染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排放大量污染物已经对我国的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我国的大城市常年笼罩在烟尘和雾霾中,大气质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空气污染导致的早逝人数高达百万。
1.3 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基石,也是生态平衡的体现。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
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受到威胁,生态系统的恶化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灾害。
二、保护措施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2.1 水资源保护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政府加大了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
在立法上,我国通过了《水污染防治法》和《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
此外,政府还鼓励节水措施的普及和推广,并加大对水环境治理的投入。
2.2 大气污染治理为了改善大气质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实施了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了工业和车辆尾气的监管,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空气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提醒公众关注空气质量。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政府加强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限制捕捞和砍伐等破坏性行为。
此外,政府还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鼓励农民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处理措施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水资源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然而,当前我国的水环境质量日益受到威胁,由污染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本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我国水环境污染的严峻现状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一)水质状况总体不佳近年来,由于工业污染、农业活动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江河湖海等主要水体的水质普遍恶化,给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一些主要工业城市的河流和近海水域,水环境污染严重。
(二)水体污染的源头多样化污染源不仅来自工厂的排放、农田的化肥农药,还有大量的生活污水等。
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问题严重,这些都使得水质难以达标。
(三)水生态系统的破坏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导致水质下降,还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许多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
三、处理措施分析(一)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政府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确保其得到严格实施。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提高企业与个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
(二)工业污染控制与治理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管理和控制,采用更为环保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推动企业的清洁生产和技术升级改造。
(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在农业活动中,要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绿色生产模式,减少对水环境的破坏。
(四)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
同时,提高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确保污水处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生态修复与保护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如湿地修复、植被恢复等,以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国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行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就中国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生态环境现状1. 大气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中国在燃煤、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等方面都面临着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据统计,中国超过90%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超标,其中PM2.5和PM10等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成为了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2. 水质污染严重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偏少,受到严重的污染,尤其是一些重要河流和湖泊,如黄河、长江、太湖等地区水质污染问题严重。
化工厂、工业废水、村镇污水直排等现象屡禁不止,导致许多水域的水质无法达标,给周边居民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3. 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工业废水、化肥农药过量使用以及固体废弃物排放等问题,导致中国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据调查显示,中国超过16%的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影响,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4.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由于森林砍伐、湿地开发以及过度放牧等问题,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一些珍稀濒危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以上种种问题都说明了中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十分严峻,已经成为了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行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二、生态文明建设1.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中国政府密切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大力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在大气污染防治上,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实行了“煤改气”“煤改电”等措施,有效减少了大气污染物排放。
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危害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它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分析环境污染的现状,以及它所带来的危害,并提出一些个人和社会层面的解决办法。
一、环境污染的现状:1.大气污染:工业化和交通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释放,导致气候变化和雾霾等问题。
2.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家庭废弃物的排放导致水体污染,使得许多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受到严重影响。
3.土壤污染:农业化肥、工业废弃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不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食品安全。
4.垃圾问题:城市化快速发展导致垃圾数量激增,垃圾的填埋和焚烧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二、环境污染的危害:1.健康问题:大气污染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增加;水污染会引发肠胃疾病、传染病和健康状况恶化;土壤污染会对农作物和食品产生影响,增加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2.生态系统问题:环境污染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物种的生存和繁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
3.经济问题:环境污染导致自然资源的耗竭和质量下降,增加治理和修复成本,对旅游业、农业和渔业等经济产业造成损失。
三、个人层面的解决办法:1.节约能源:关灯、减少用水、窗户隔热等措施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2.减少污染物排放:骑自行车、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使用等方式可以减少尾气排放。
3.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将垃圾分类并进行回收利用,减少填埋和焚烧的垃圾量。
4.购买环保产品:选择使用无污染和可再生的产品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社会层面的解决办法:1.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环境犯罪加大处罚力度。
2.环保教育: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培养大众的环保习惯。
3.技术创新:加大环保科技领域的投入,发展和应用清洁能源、污染治理和废弃物处理等技术手段。
环境污染的国内外现状引言环境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环境污染的现状,以期引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国内环境污染现状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快速工业化的国家,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以下是国内环境污染的主要现状:1. 大气污染:工业排放、汽车尾气以及燃煤等活动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经常超过国际标准,导致健康问题和能见度下降。
大气污染:工业排放、汽车尾气以及燃煤等活动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许多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经常超过国际标准,导致健康问题和能见度下降。
2. 水污染:水资源是生命之源,但我国水污染问题仍然严峻。
工业废水、农业排污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河流和湖泊的严重污染,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污染:水资源是生命之源,但我国水污染问题仍然严峻。
工业废水、农业排污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河流和湖泊的严重污染,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土壤污染:工业废料、农药和化学物质的使用以及生活垃圾的排放导致了严重的土壤污染。
高浓度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对土壤生态系统和农作物生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土壤污染:工业废料、农药和化学物质的使用以及生活垃圾的排放导致了严重的土壤污染。
高浓度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对土壤生态系统和农作物生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4. 噪音污染: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噪音污染的问题。
工厂、交通、建筑工地等都是噪音来源,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噪音污染: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噪音污染的问题。
工厂、交通、建筑工地等都是噪音来源,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国外环境污染现状环境污染是全球性问题,以下是国外环境污染的主要现状:1. 空气污染: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依然面临空气污染问题。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了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
空气污染: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依然面临空气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的现状和解决之道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社会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环境污染不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质量,也威胁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因此,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任务。
一、环境污染的现状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目前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和农业生产等行业都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例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等。
长期暴露在这些污染物中,人们易患上各种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
2.水污染水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生命资源之一,但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排放污水,水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
水污染会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自然环境。
严重的水污染也会污染地下水,导致水资源的缺乏和短缺。
3.土地污染土壤是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
然而,工业废弃物、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滥用和排放,以及不合理的处置方法等,导致土壤受到污染,影响了土壤的肥力和生态环境。
二、解决环境污染的途径1.加强环境监管各国政府应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提出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严格禁止污染物的排放,鼓励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环境检测、执法监管和处罚力度,实行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企业应清楚自己责任,落实各项环保政策和措施,同时尊重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投入和技术研发,创造出更高效的环保产品和装备。
2.倡导绿色生活绿色生活是通过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来保护地球的方式。
如果每个人能够倡导绿色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将浪费减到最低,并选择环保、能源节约的物品和产品,就能大量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减轻生态负担。
同时,鼓励人们选择环保交通方式,如骑自行车、步行等,杜绝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
3.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各国政府应该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减少对化石燃料和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同时刺激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推动清洁能源和绿色金融的发展。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特征及环境面临的问题中国环境污染现状、特征及环境面临的问题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环境污染问题成为阻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环境污染的现状、特征以及环境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二、环境污染的现状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经历了快速发展,这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近年来,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加剧,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1. 大气污染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源头污染,加剧了雾霾现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雾霾天气给居民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尤其是老人和儿童更为脆弱。
大气污染也对农作物生长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2. 水资源污染中国是水资源极度稀缺的国家之一,然而过度工业化和城市化使水资源面临严重的污染威胁。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污染了大部分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这种水资源的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农业和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
3. 土壤污染中国的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农业使用的化肥、农药和工业废弃物等引起了土壤的污染。
农田的污染导致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上升,威胁到人们的食品安全。
同时,污染物还会通过土壤的迁移和渗透对地下水进行污染,加剧水资源的压力。
三、环境污染的特征中国的环境污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区域性差异明显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东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普遍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严重污染问题困扰,而西部和农村地区的环境状况相对较好。
这种差异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加剧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 多污染源共存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多污染源的共存。
工业排放、农村污水、交通尾气等多种污染源相互交叉作用,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严峻形势。
ANSHUN UNIVERSITY《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选修课论文题 目: 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分析院别:特殊教育学院专业班级:特殊教育2013级 学生姓名: 张源平 学号: ************ 指导教师: 冯开禹 职称: 教授 起讫日期: 2014.3~2014.6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专业:特殊教育学号:201306034016姓名:张源平摘要当人类使用火,开始农业耕作,人类对自然的施加影响便开始了。
环境问题起源于史前时期,然而,掀起了第一次环境浪潮的则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科学发明和技术进步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
人类干预和改造大自然的能力和规模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因之空前繁荣。
但是,现在工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使其难以恢复和再生;急剧增加排向环境的有害、有毒废物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对其他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
这正如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加卡逊(R.Carson)所著的《寂静的春天》描述的那样。
长期以来,一味追求经济产值的发展模式,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以及建立在资源废墟上的文明正面临危难。
当我们拥有主宰地球的能力并用以进行自毁家园的畸形发展时,不堪重负的地球生态环境总是报之以一次次沉重的打击,并唤起人类应有的环境意识。
关键词:环境污染资源工业生产环境意识解决措施总论1.1绪论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是人们迄今发现存在智能生物的唯一天体。
地球自然条件丰富多样,适合生物的生存:江河湖海中有丰富的水;阳光照射大地,源源不断地供给生物所需的能量;地表上覆盖着一层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的基地;大气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氧和二氧化碳,使地表保持适中的温度,有利于生物的生长。
高空有臭氧层,保护地球不受高能紫外线的侵袭。
人类正是在地球特定的环境中,经过漫长的进化,才得以产生、繁衍和发展,并创造了日益灿烂的文明。
人类出现的时间虽然比地球上其他生物晚得多,但依靠自己不断发展的智慧,俨然成了地球的主宰。
人类以环境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条件,通过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创造财富,使环境在某些方面按人类的意志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之后,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道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加速了物质财富的创造。
但是,人类在建设工业文明的同时,却使发展的方向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滥用自然资源以满足消费欲望;急功近利地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对环境的长远影响。
造成的结果是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如水体和大气污染、森林和草原减少、土地沙漠化、臭氧层变薄、酸雨增多……。
环境的恶化已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面对严峻的现实,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对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环境观进行深刻反思。
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被迫理性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试图寻求一条既能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又能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全新发展道路。
人类怎样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科学命题。
这一命题的解决,涉及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如经济、法律、文化、道德;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种学科,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管理学。
但是我们要说,保护环境和资源是每个地球公民都应具有的意识和不容推辞的义务。
正如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所指出的:“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的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具有保护和改善当代和未来世世代代的环境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发展。
但发展不是一味追求GDP的增长,而是把环境保护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一体考虑,正确解决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求得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持续进步的正确方针,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积极途径。
因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提高,同时还取决于资源的支撑力和环境的状况。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就会导致环境进一步恶化和资源枯竭,最终延缓甚至破坏经济的发展。
只有切实保护了环境,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历史事实证明,人类的活动可能与自然环境的改善相适应,也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人类要追求持续的发展就要顺应自然规律,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出发,学会珍重自然,把自己当做是自然中的一员,建立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
环境意识是人的文化素质的重要内涵,是人类文明的最显著的标志。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证,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因此,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当前,我国这样一个环境问题严重的发展中国家,亟待加强环境科学的宣传和教育,树市政府与公众的环境公共意识,以促使政府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结合公众广泛的参与和监督,搞好环境保护工作,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
我们今天的生存环境来源于大自然的赋予和祖先的耕耘,更属于未来。
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为当代人创造一个殷实富裕、清洁优美的家园,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红日蓝天——一个适于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1.2我国现存的主要环境问题一、水资源的污染(一)水体污染现状总量是恒定的,既不可能增加,也不会减少。
全球的水大约覆盖地球表面积的70%,但只有3%是淡水,其中,真正可以为人类所利用的,如河水,湖水等地表水只占不到1%.尽管地球上有充足的淡水资源可以满足目前和今后的需求,但并非每个需要水的地方都有充足的水源。
地下水、地表水和降雨量的分布不平衡,这就是说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没有可靠的淡水资源。
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应用对水的污染,因而,合乎质量的、可为人类利用的水总量还在不断减少。
随着21世纪工业城市化,水污染一直在恶化,加之缺乏水处理设施,已经造成水源缺乏和环境卫生设施不足。
200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571.7亿吨,比上年增加2.7%。
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41.7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2.3%,比上年减少2.0%。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30.0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7.7%,比上年增加6.4%。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20.7万吨,比上年减少4.4%。
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57.6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34.6%,比上年减少10.5%;城镇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863.1万吨,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65.4%,比上年减少0.9%。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7.0万吨,比上年减少4.0%。
(二)地表水体污染现状根据国家环保局2005年的统计,国家环境监测网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I一Ⅲ类、Ⅳ~V类和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32%和27%。
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较好,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水质较差,海河污染严重。
28个国控重点湖(库),满足Ⅱ类水质的湖(库)2个,占7%;111类水质的湖(库)6个,占21%;IV水质的湖(库)3个,占1l%;V类水质的湖(库)5个,占18%;劣V 类水质湖(库)12个,占43%。
大的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为中度污染,巢湖、滇池和太湖污染严重,水质均为劣V类。
调查的139座主要水库中,水污染极为严重的劣V类水质水库有8座。
四大海区沿岸近海海域水质恶化日趋明显,其中渤海、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重点河口、海湾、港口、大中城市附近海域污染较为严重。
(三)地下水体严重污染现状据环境保护部门对我国118个城市地下水监测资料的评价,污染较重的城市有76个,占64%,污染较轻的城市39个,占33%,基本未受污染的城市只有3个,不足3%。
据统计分析,地下水污染的特点:①“三氮”污染;②硬度升高;③酚、氰化物、砷、汞、铬、氟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这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它们不易分解,不易沉淀,易被生物体富集转化成毒性更强的有机化合物,并在迁移循环过程中遍布水体、土壤和作物,污染环境,危害生态。
二、大气污染根据国家环保局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目前还处于第一代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阶段。
其主要表现是:以燃煤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硫为主要污染物的大气污染;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的有机物为主要污染物的水污染;以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为主的生态环境破坏。
就大气污染而言,我国的总体情况并不乐观,其趋势是农村好于城市,小城市好于大城市,轻工业城市好于重工业城市。
1997年11月21日一27日,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大城市的空气状况进行监测,发现污染最严重、最密集的大城市有3个;污染程度较重的城市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20世纪50一60年代严重污染时期的水平,1998年大气污染的状况有所改善,但仍不容乐观。
污染类型可分为煤烟型、汽车尾气型、煤烟+汽车尾气型和复合型。
三、城市大气污染根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环境状况公报,1996年全国城市总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为309微克每立方米,比95年降低8微克每立方米,北方城市超标率>30%的占85%以上;全国城市降尘量平均值为16.2吨每平方公里,比1995年降低1.5吨每平方公里,降尘污染水平有所下降;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全国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平均为79微克每立方米,比1995年下降1微克每立方米;全国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氮氧化物已成为一些大城市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全国平均值为47微克每立方米,与上年相比持平。
氮氧化物污染主要发生在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四、酸雨分布及污染由于人类在工业和其它活动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降雨时溶解于水中,即形成酸雨。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
以长沙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降水酸度值最低,酸雨出现频率最高,并且呈逐年加重趋势;西南酸雨区污染程度仅次于华中酸雨区,华南酸雨区、华东沿海酸雨区分布较广,污染严重。
1996年,酸雨降水污染普遍加重,分布区域有所扩大。
据8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降水平均pH值<5.6的城市有43个,pH值最低达到3.54。
降水平均pH值<4.5的城市有4个。
酸雨频率>60%的城市有24个,其中,酸雨频率>90%的城市有4个,酸雨频率>80%的城市有5个,酸雨频率>70%的有2个。
近2年来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这与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