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内镜在胃黏膜病变中的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3.60 KB
- 文档页数:2
放大染色内镜论文:放大色素内镜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价值的研究【中文摘要】:放大染色内镜(Magnification Chromoendoscopy,MCE)结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在癌前病变及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的初步探索。
方法:应用放大染色内镜及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共110例病人137个胃黏膜病灶进行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将胃黏膜小凹形态分为:A型(圆点状)、B型(管状)、C型(绒毛状)及D型(不规则型),微血管形态分为:Ⅰ型(规则)、Ⅱ型(不规则型细网状)和Ⅲ型(不规则扭曲螺旋状),在观察及记录区内取材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轻度隆起、糜烂及粘膜色泽异常,MCE下大多表现出胃小凹排列紊乱,结构异常,小凹类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
结论:MCE能准确识别胃黏膜小凹形态及微血管形态改变,对可疑病变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提高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EGC)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英文摘要】AIM:To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to the Magnificationamplification(MCE)combined with Narrow Band Imaging(NBI)about the precancerous lesion and the Early Gastric Cancer diagnostic.METHODS:From February,2010 to February,2011,110 patients with 137 gastric mucosas were enrolled to Observe thefinestructure morphology.The morphology of gastric pits was classified as follows:A type(round spot),B type(tubular),C type(villous),D type(irregular),The morphology of collecting venu...【关键词】放大染色内镜胃黏膜小凹形态微血管形态早期胃癌癌前病变【英文关键词】Magnification Chromoendoscopy gastric pits morphology of collecting venules early gastric cancer precancerous【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目录】放大色素内镜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价值的研究缩略词4-5中文摘要5-6Abstract6序言7-9资料与方法9-12结果12-22讨论22-26结论26-27参考文献27-29致谢29-30综述30-41参考文献39-41。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一、靛胭脂化学特性靛蓝(indigo carmine )又名靛胭脂、酸性靛蓝或磺化靛蓝,其化学名称为5,5′-靛蓝素二磺酸二钠盐,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食用色素之一。
靛蓝的水溶液为紫蓝色,在水中溶解度较低,温度21℃时溶解度为 1.1%,溶于甘油、丙二醇,稍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对热、光、酸、碱、氧化作用均较敏感,耐盐性也较差,易为细菌分解,还原后褪色,但染着力好,常与其他色素配合使用以调色。
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靛胭脂是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我国规定最大允使用量为200mg/kg食品。
二、试剂配制方法1. 西甲硅油、糜蛋白酶配制方法西甲硅油乳剂15ml、糜蛋白酶8000单位溶于50ml蒸馏水中,检查前10分钟服用。
(可以不用糜蛋白酶,染色前需充分冲洗黏膜)2. 醋酸靛胭脂(AIM)配制方法:用1g靛胭脂溶解于500ml蒸馏水中配制成0.2%靛胭脂溶液(IC液)备用。
用时新鲜配制醋酸靛胭脂溶液(AIM液),配制比例用60ml 0.2%靛胭脂加食用白醋5ml。
靛胭脂溶液长时间放置可氧化颜色变淡,配置后宜尽快使用。
三、醋酸靛胭脂染色效果1、正常胃粘膜正常胃粘膜喷洒AIM后呈现均匀的淡蓝色2、慢性胃炎慢性胃炎组织喷洒AIM后病变区域蓝色变淡,但不变色,肿胀的胃小凹轮廓勾画清晰。
3、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区域喷洒AIM后粘膜变白,呈现一种在蓝色背景下的白色岛状图像,白色岛状图像持续10-20秒钟,然后消退与周围蓝色背景融合。
4、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喷洒AIM后,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组织区域变成红色或黄色,周围正常组织染成蓝色,呈现一种在蓝色背景下的红色或黄色图像。
5、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癌肿瘤组织较大,喷洒AIM后,呈现一种在蓝色背景下的红色或黄色和蓝色相间的图像,能清晰显现肿块周围的粘膜癌变区域。
(正常胃粘膜分泌粘液量质均衡,正常胃粘膜喷洒AIM后呈现均匀的淡蓝色。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染色内镜,也称为染色放大内镜,是一种将染色技术融入内镜检查中的医疗设备。
通过染色和放大技术,医生可以更清晰地观察消化道黏膜的微观结构,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一、染色内镜的基本原理染色内镜是通过在光学显微镜上增加特殊的滤光片,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消化道黏膜表面的荧光染色,同时结合放大技术,将图像放大至数百倍,以观察普通内镜无法观察到的微观结构。
荧光染料在激光的激发下,会产生特定波长的荧光,不同组织对荧光的吸收和反射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颜色,为医生提供更多信息。
二、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1、食管癌筛查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癌症,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染色内镜在食管癌筛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使用特殊的荧光染料,如亚甲蓝等,可以清晰地显示食管黏膜的细微变化,如炎症、细胞异型性等,有助于发现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
2、胃癌诊断胃癌的发生与胃黏膜的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等密切相关。
染色内镜可以观察胃黏膜的微血管结构和表面黏液层的厚度,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胃黏膜的萎缩程度和癌变风险。
染色内镜还可以清晰地显示胃黏膜表面的微小病灶,有助于早期诊断胃癌。
3、结肠癌筛查结肠癌的发生与结肠息肉、炎症等有关。
染色内镜可以观察结肠黏膜的细微结构,如微血管形态、腺管开口等,有助于发现早期结肠癌或息肉。
染色内镜还可以结合粪便潜血试验、免疫化学试验等手段,提高结肠癌筛查的准确性。
4、肝硬化诊断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发生与肝炎、酗酒等多种因素有关。
染色内镜可以观察肝脏表面的微小病灶和血管结构,有助于诊断肝硬化和评估其严重程度。
染色内镜还可以结合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提高肝硬化诊断的准确性。
三、染色内镜的优缺点1、优点染色内镜可以清晰地显示消化道黏膜的微观结构,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和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染色内镜还可以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活检、细胞学检查等,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一)引言概述:染色内镜是一种用于揭示病变部位的高级胃肠内镜技术,通过给细胞和组织染色,能够提高病变的可见度和检出率。
本文将重点介绍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正文内容:一、染色内镜的原理和组成1.1 高级胃肠内镜的基本原理1.2 染色剂的种类和选择1.3 染色内镜的构造和相关器械1.4 染色内镜与传统内镜的对比二、染色内镜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2.1 染色内镜在早期胃癌的检测中的作用2.2 染色内镜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筛查和治疗中的应用2.3 染色内镜在胃溃疡的定位和判别中的作用2.4 染色内镜在胃黏膜下肿瘤的检测和判断中的应用2.5 染色内镜在胃肠道出血病变的检查中的作用三、染色内镜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3.1 染色内镜在结肠息肉的检测和判别中的作用3.2 染色内镜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3.3 染色内镜在结肠炎症性疾病中的检测和治疗中的作用3.4 染色内镜在结肠息肉切除手术中的定位和引导作用3.5 染色内镜在结肠息肉复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四、染色内镜的优缺点分析4.1 染色内镜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4.2 染色内镜的缺点和不足之处4.3 染色内镜在临床中的限制和注意事项4.4 染色内镜与其他影像学技术的比较4.5 染色内镜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展望五、结论总结通过对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进行综合概述,我们可以看到染色内镜在胃镜和结肠镜检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病变的可见度和检出率,还可以为病变的定位、判别、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辅助信息。
然而,染色内镜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染色内镜技术会不断提升,为临床诊疗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准确性。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内镜下染色应用前景:
内镜下局部喷洒色素,染色后病灶与正常黏膜组织间有良好的对比性。
其表现一般有三种情况:平坦型:由于隆起或凹陷不明显,只能借助染色法检测才能发现,需要施镜者有丰富的临床检查经验,才能确保可疑病灶不被忽略。
凹陷型:染色后一般能清楚观察到病灶边缘及底部形态,有助于施镜者,在镜下初步鉴别溃疡的良恶性。
隆起型:染色后隆起病灶能更加清楚显示其形状,更好的帮助施镜者做出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染色后由于部位基本确定,活检取材更加准确,可达到早期诊断和资料目的。
临床应用情况:
有两种, 1.复方碘液染色,是成熟的非角化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内含有丰富的糖原颗粒,遇碘成棕褐色;炎症或癌变的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甚至消失,故染色较浅或不染色。
临床意义:正常食管黏膜染成棕褐色。
炎症及溃疡处染成浅棕色,食管癌表面不染色,有助病灶的定位活检取样。
2.美兰染色,正常胃粘膜不吸收亚甲蓝而不染色;胃粘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可吸收亚甲蓝染成蓝色,为爱病灶染色,需较长时间。
临床意义:正常胃粘膜不着色,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染成淡蓝色。
胃癌病灶染色需较长时间,约30-60 分钟,成深蓝色或黑色,故
胃癌的染色主要采用口服法。
作为消化道肿瘤的辅助检查方法,内镜下色素染色对黏膜异型病变,癌前病变及癌变具有提高内镜诊断的能力,特别是病变的初步定性及准确取材的定位意义更大,且其方法安全简单。
只供学习与交流。
电子染色内镜在确定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作者:鄂连成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3期【摘要】目的探讨染色内镜对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价值。
方法将内镜下有黏膜异常表现的2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8例予以染色后活检,对照组132例单纯活检。
结果观察组病检证实有肠上皮化生46例,不典型增生30例,早期胃癌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对照组病检证实有肠上皮化生34例,不典型增生20例,早期胃癌0例。
观察组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77.78%,对照组为4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胃癌;癌前病变;诊断;染色内镜检查;胃镜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1]。
我国新发胃癌病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40%以上,并且大部分已处于进展期,手术及化疗效果不佳[2]。
因此早期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胃镜检查在确定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和各种内镜下方法的开展,内镜已经成为诊断消化道肿瘤的首选方法,电子染色内镜是近年来发明的内镜方法,为了探讨电子染色内镜下诊断胃癌及癌前期病变的临床价值,作者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内镜下黏膜异常的240例检查者。
纳入标准:①所有检查者均进行胃镜活检;②检查前未行放化疗和免疫治疗;③自愿纳入本研究者。
观察组108例予以染色后活检,对照组132例单纯活检。
观察组108例中男70例,女38例;年龄32~80岁,平均年龄(55.48±12.39)岁。
对照组132例中男79例,女53例;年龄33~81岁,平均年龄(56.79±11.45)岁。
两组检查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I-Scan)对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的开题报告背景及研究意义: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亚洲地区发病率较高。
胃癌通常有一定的发展过程,先出现不同程度的胃黏膜炎、肥厚、息肉或者溃疡等病变,这些都是胃癌的前病变。
对这些前病变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胃癌。
目前,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前病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然而,由于胃内环境较为复杂,医生往往需要长时间地直接望着镜头来观察胃黏膜。
这种方法存在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且对医生的经验要求较高。
因此,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I-Scan)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胃镜诊断技术,可通过放大和实时增强图像来帮助医生检测胃黏膜的变化,减少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在胃癌前病变(包括胃黏膜炎、肥厚、息肉和溃疡)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胃癌前病变的准确诊断率和降低漏诊率,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和准确的诊断手段。
研究方法:1.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研究期内来就诊的胃癌前病变患者采用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和常规胃镜检查两种方法进行检查。
同时,还针对一些疑难复杂的病例进行对比研究。
2.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来就诊的胃癌前病变患者,对照组为对照病人。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采用国际通行的标准。
3. 数据采集:采用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和常规胃镜检查两种方法进行检查,对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检查结果、诊断情况以及随访情况进行记录。
数据采集采用纸质文档和电子病历相结合方式进行。
4. 研究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包括频数分布、比较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以探讨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在胃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和其对诊断结果的影响。
预期贡献: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在胃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深入探究。
预计研究结果将有以下几方面的贡献:1. 研究结果将揭示高清智能电子染色内镜在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优势,以及其对胃黏膜炎、肥厚、息肉和溃疡等常见的胃癌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的改善情况。
㊃综述㊃通信作者:马师洋,E m a i l :s h i y a n gm a @163.c o m 醋酸染色辅助诊断内镜下黏膜病变的价值孙雅亭,马师洋(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陕西西安710004) 摘 要:近年来,随着内镜检查新技术的出现,更多癌前病变㊁早期癌或者有特殊表现的良性黏膜病变被观察到,降低了漏诊率㊂醋酸染色与其他染色技术比较,具有安全㊁省时㊁价廉等优点,尤其在巴雷特食管(B a r r e t t e s o p h a g u s )监测中显示出较高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以及良好的操作性与成本效益比,醋酸染色结合放大内镜以及窄带成像等技术可以准确识别不典型增生与早期腺癌,但客观性与一致性有待进一步验证㊂醋酸染色在胃黏膜肠化范围判定㊁胃早期癌识别等方面初步显示出应用价值,在结直肠黏膜病变肿瘤与非肿瘤鉴别中也有应用,但在观察胃与结直肠病变时,醋酸染色与其他内镜技术联合应用的优势仍有待更多研究证实㊂关键词:胃肿瘤;肠肿瘤;胃肠内窥镜;醋酸;B a r r e t t 食管中图分类号:R 7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7)04-0352-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7.04.020 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迅速发展,新的内镜检查技术不断出现,如放大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 u ji i n t e l l i g e n t c h r o m o e n d o s c o p y ,F I C E ),i -s c a n 技术,色素内镜技术(卢格碘㊁靛胭脂㊁美蓝㊁醋酸㊁结晶紫),窄带成像技术(n a r r o w -b a n d i m a g i n g ,N B I ),激光共聚集内镜等,在这些技术的辅助下,内镜医生得以观察到更多早期或具有特殊表现的黏膜病变㊂每种方法都有独特的应用领域,也有诸如增加硬件设备㊁增加试剂成本或延长检查时间等缺点,内镜医生须谙熟各类技术的特点,才能针对特定病变选择一项或几项内镜技术辅助观察,从而降低病变漏诊率,提高检查准确性㊂醋酸染色是一种经典的上皮染色技术,主要用于强调病变表面结构,增加活检准确率,随着N B I 与i -s c a n 等光学增强技术的普及,醋酸染色逐渐被忽视,但高清晰白光内镜系统普及后,这一染色方法在消化道特殊病变识别中的作用重新受到重视,相比其他染色技术,醋酸染色更加安全㊁省时㊁价廉,并且具有相对高的准确性,有可能成为内镜检查过程中的重要辅助诊断技术㊂本文将针对醋酸染色改善食管㊁胃及结肠病变识别的作用进行综述㊂1 醋酸染色的历史醋酸染色最早由H i n s e l m a n n [1]于1938年提出,在使用阴道镜进行的一项研究中,他发现使用醋酸染色宫颈上皮时,能够从细胞产生的反应来识别其种类,而这种反应,后来被称作白化效应㊂在1998年G u e l r u d 等[2]研究中,醋酸的白化效应被用于识别巴雷特食管(B a r r e t t e s o p h a g u s ,B E )患者经过内镜治疗后的残存岛状黏膜,接着有更多将醋酸用于诊断B E 的研究报道,如醋酸在放大内镜的协助下可以从食管柱状上皮(c o l u m n a r -l i n e de s o p h a g u s ,C L E )中检测出特定肠化(s pe c i a l i z e d i n t e s t i n a l m e t a p l a s i a ,S I M ),醋酸染色后对于贲门黏膜微结构的分型也逐渐明确[3],之后开始有研究陆续尝试使用醋酸在胃肠道其他位置进行染色观察㊂2 醋酸染色的原理与染色后表现目前醋酸染色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当醋酸浸润鳞状上皮时,最直观的反应是白化效应,这将显著提高黏膜表面微结构的可视性,推测黏膜下毛细血管的收缩是这一现象的基础[4]㊂通过对B E 的研究发现,当低浓度醋酸(1%~3%)被喷洒在B E 上皮表面时,首先破坏表面黏液层内糖蛋白的二硫键,这将有助于去除黏液,随后接触上皮细胞引起细胞蛋白的可逆的乙酰化反应,可能使细胞质与细胞核的蛋白质空间构型发生变化,从而引起醋酸白化效应[5]㊂醋酸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是暂时和可逆的,约持续5~8分钟,随后醋酸逐渐被胞浆或组织液中和,上皮细胞恢复正常形态[4]㊂有研究发现在不典型增生或炎症组织表面醋酸白化反应消失的速度更快,从而就会突显出异常的病灶,非肿瘤和肿瘤黏膜醋酸白化效应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两者上皮细胞具有不同的核质比造成的,肿瘤细胞的胞浆含量低使得白化效应消失的更快[5]㊂在黏液层破坏的同时,醋酸逐渐渗透到达间质毛细血管,引起微血管充血,表现为局部红斑,通常它会被白色黏膜覆盖,除非表面微结构原本被破坏或表面白化反应消失时,局部的红斑才㊃253㊃‘临床荟萃“ 2017年4月5日第32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A pr i l 5,2017,V o l 32,N o .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将显露[5]㊂白化反应缺失后出现的局部红斑在2010年被P o r t s m o u t h 研究组[6]详细描述,该研究发现这种局部红斑对黏膜恶性肿瘤有较强的预测作用,即其异常表现可能是醋酸染色后早期肿瘤的特殊标志㊂3 醋酸染色的方法通常观察病变前首先以白光内镜进行观察,随后在目标区域使用喷洒管喷射5~10m l 浓度为2.5%~3%的醋酸,在1~2分钟内能够观察到黏膜表面色泽变化,内镜下重点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特征:表面微结构(规则与不规则)㊁血管微结构(规则与不规则)㊁白化反应是否缺失[7]㊂结合以往的研究,柱状上皮不伴有明显肠化或不典型增生时,醋酸染色后表面微结构规则,呈圆形/网状小凹,白化反应正常;肠化上皮通常表现为绒毛状或脑回样的结构,部分小凹缺失以及排列不规则[8-10];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早期癌病灶微结构紊乱,醋酸白化反应缺失并伴随红斑充血[11]㊂4 醋酸染色监测B EB E 是指食管远端正常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代替,且在内镜下病变距离胃食管交界ȡ1c m ,并被病理学证实[12]㊂由于B E 有恶变的潜能,因此被认为是贲门腺癌的癌前病变,监测B E 的意义在于及早发现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和早期癌[13]㊂由于不典型增生总是表现为局灶性的平坦型的,所以很容易被传统的非靶向活检所漏诊㊂在新的内镜技术辅助下可能更准确地检出这类病变㊂如T o yo d a 等[8]使用放大内镜,将B E 区域的柱状上皮分为3种类型:Ⅰ型,大小和形状均匀的圆形小坑;Ⅱ型,伴有水平延伸的缝网状黏膜小凹;Ⅲ型,脑回状㊁绒毛状,或混合绒毛状㊂Ⅲ型更多伴有肠化与不典型增生灶㊂S h a r m a 等[14]通过N B I 观察B E 也有类似的分型,可以有助于诊断肠化或不典型增生病灶㊂如果使用醋酸染色,在增强黏膜柱状上皮表面微结构的同时,能够显著强调肠化与不典型增生病灶的显示,增强与周围相对正常区域的对比,有助于准确取材,提高异常病灶的检出率(图1)㊂比如传统上认为短节段巴雷特食管(s h o r t -s e g m e n tb a r r e t t e s o p h a ge a l ,S S B E )是不需要进行监测的,但是F o r t u n 等[3]利用醋酸染色联合放大内镜发现74%(20/27)的S S B E 患者都有肠化区域,其中甚至检出2例腺癌,而这2例患者的B E 上皮长度分别为2c m与1c m ㊂这提示应注重S S B E 患者的监测,并且提示在监测S S B E 患者时特殊技术如醋酸染色的重要性㊂E n d o 等[9]联合放大内镜与醋酸染色将巴雷特食管上皮微结构(小凹)分为5型,分别为:Ⅰ型,大小和形状均匀的小圆凹;Ⅱ型,长(直)线型;Ⅲ型,长椭圆形㊁弯曲型,小凹比Ⅰ型大;Ⅳ型,管状型,复杂的㊁扭曲的㊁类树枝或者脑回样的;Ⅴ型,绒毛型,平坦或指状突起的绒毛样改变㊂其中肠化区域更多表现为Ⅳ型与Ⅴ型,这一分型进一步提高了使用醋酸染色监测B E 上皮的准确性,便于临床开展㊂图1 贲门醋酸染色表现 a .正常齿状线白化效应;b .靠近观察黏膜表面微结构;c .白化效应逐渐减退,黏膜发红;d .B E 上皮的白化效应多项研究都支持醋酸染色用于判断B E 上皮性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如T h o l o o r 等[7]研究显示醋酸染色组不典型增生与早期癌检出率(13%v s 2%,P<0.01)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灶的检出率(87%v s30%,P <0.01)均显著高于普通白光内镜组㊂L o n g c r o f t -W h e a t o n 等[15]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醋酸染色对于检测B E 患者不典型增生与早期癌的敏感度达95.5%,特异度达81%㊂V 췍z q u e z -I g l e s i a s 等[16]得到类似的研究结果,敏感度为100%(95%C I =71.7%~100%),特异度为97.7%(95%C I =91.2%~99.6%),阳性预测值为86%(95%C I =58.4%~97.7%),阴性预测值为100%(95%C I =94.6%~100%),并且在这项研究中,醋酸染色后所有的异常病灶都能观察到粗糙或者不规则的区域,与正常区域形成鲜明的对比㊂C o l e t t a 等[17]进行一项m e t a 分析显示:醋酸染色识别B E 患者不典型增生与早期癌的总体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5%C I =0.83~0.97)和96%(95%C I =0.85~0.99)㊂醋酸染色与F I C E 技术联合同样显示出较高的确诊率[18]㊂因此,以上研究均支持使用醋酸染色技术观察B E 上皮具有巨大的优势㊂此外,T o yo d a 等[8]研究显示醋酸染色技术联合㊃353㊃‘临床荟萃“ 2017年4月5日第32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A pr i l 5,2017,V o l 32,N o .4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放大内镜不受贲门黏液或靛胭脂等因素的干扰,简便易行,可操作性极高㊂而放大内镜结合醋酸染色能够显露绒毛和隐窝区域的细微结构,效果甚至与立体显微镜近似[10],因此Y a m a g a t a等[19]应用这一联合技术对鳞状上皮下的B E腺癌进行研究,比较白光内镜㊁N B I技术㊁醋酸染色3种技术对这一特殊类型肿瘤的正确诊断率,结果醋酸染色明显占优[50% (5/10)v s43%(3/7)v s100%(6/6)],这表明醋酸染色同样是识别上皮下肿瘤的最佳工具㊂醋酸染色技术用于监测B E也显示出良好的成本效益结果㊂非靶向活检需要多次取材,这不仅花费较多的时间,带给患者更多痛苦,而且肠化㊁上皮內癌和早期癌分布面积常小于0.5c m[20],活检检出率较低,造成早期癌患者漏诊,这些因素导致成本-效益比增加㊂而以醋酸染色所进行的靶向活检只需要进行少量的活检就能获得较高的检出率,有研究认为漏诊率低至4%[21],这远远低于标准白光内镜近28%的漏诊率[22]㊂同时醋酸染色节约检查时间,降低患者花费,减少患者痛苦,具有廉价㊁快速㊁安全的优点,也可以重复多次,这些将明显降低成本-效益比㊂B h a n d a r i等[21]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醋酸染色使高危B E患者的病理活检费用从$1630.60/人(S e a t t l e p r o t o c o l)和$815.30/人(C l e v e l a n d C l i n i c p r o t o c o l)降低到$138.45/人(P o r t s m o u t h p r o t o c o l)和$64.96/人(修正后的P o r t s m o u t h p r o t o c o l)㊂其次,放大内镜㊁F I C E或N B I联合放大成像㊁激光共聚集内镜等先进技术都需要配备昂贵易损的设备,对于高风险人群的监测有价值,但无法应用于大范围的人群监测㊂醋酸染色对于内镜设备的要求则相对较低,只要配备高清晰白光内镜就可准确识别病变,这将有利于大样本人群筛查㊂虽然醋酸染色对于识别B E上皮中不典型增生与早期恶性肿瘤有很高价值,但仍存在缺陷㊂首先,由于食管糜烂㊁炎症与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在醋酸染色后表现相似,这可能增加假阳性结果而降低特异性㊂因此,也有学者建议对于这类患者宜服用8周的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40m g/d),之后再重新复查内镜并使用醋酸染色观察,通常炎症区域将完全消失,而异常黏膜更易区分[15]㊂其次,醋酸染色后对于黏膜表面微结构与血管形态的描述具有主观性,之前所列出B E患者重点观察的3个指标中,仅白化效应缺失这一现象相对客观,而黏膜表面微结构与血管微结构分型均受主观因素干扰,标准不易掌握㊂最后,醋酸染色前需要准备试剂,需清除掉染色区域的血液㊁分泌物干扰,可能会延长检查时间㊂5醋酸染色在检测胃黏膜病变中的应用醋酸染色不仅可以应用在B E的诊断中,同样也可应用于胃黏膜病变识别,其原理与在食管中的应用类似(图2)㊂总体上有关胃黏膜醋酸染色的研究较少,主要应用于胃黏膜肠化范围确定㊁腺瘤性息肉鉴别诊断㊁早期癌的检测识别㊁早期癌的浸润评估等方面[23-27]㊂图2胃内醋酸染色后观察a.正常胃窦醋酸染色;b.胃窦肠化灶染色后白化效应明显;c.胃角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d.胃体早期胃癌(Ⅱa +Ⅱc型)评估肠化扩展的范围是精确评估胃癌发生风险的重要途径[28]㊂张弛等[23]所做的研究评估了醋酸染色对于肠化的诊断价值:敏感度㊁特异度分别为87.6%㊁91.3%,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0.07与0.14㊂沙杰等[29]研究发现醋酸染色联合N B I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 M)的敏感度为97.0% (64/66),特异度为100.0%(26/26);普通N B I诊断胃黏膜I M的敏感度为81.3%(52/64),特异度为70.0%(28/40),二者在敏感度与特异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S h i b a q a k i等[30]的一项研究对比内镜操作者使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与不联合醋酸染色诊断胃腺瘤的效果,仅使用白光内镜诊断率为75.5%(70.0%~81.0%),使用N B I联合放大内镜为74.1%(67.6%~80.6%),使用N B I放大联合醋酸染色为90.5%(86.7%~94.1%),明显高于其他两组㊂在早期胃癌的检测中使用醋酸染色技术能够提高检出率,更好地确定病变范围㊂传统的白光内镜对于胃早期癌的检出率约为54.9%[24],醋酸染色技术将增加早期癌的检出率,如T a n a k a等[25]的研究提出用醋酸染色增强放大内镜(E M E)评估胃癌及其周围的黏膜表面,可将黏膜微结构归纳为5类:Ⅰ型㊃453㊃‘临床荟萃“2017年4月5日第32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p r i l5,2017,V o l32,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大小形状都均匀的小圆凹),Ⅱ型(裂隙样凹陷),Ⅲ型(细绒毛状或回状),Ⅳ型(Ⅰ~Ⅲ型的不规则排列和大小不同),Ⅴ型(Ⅰ~Ⅲ型的结构模式的破坏)㊂其中Ⅲ型以肠化为主,隆起性胃癌表现为Ⅲ型(42.9%)或Ⅳ型(57.1%),凹陷性胃癌表现为Ⅳ型(70%)或Ⅴ型(30%);高分化管状腺癌表现为Ⅲ型(10.3%)㊁Ⅳ型(86.2%)㊁Ⅴ型(3.5%),所有的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管状腺癌都表现为Ⅴ型[25],这一方法有助于内镜医生通过识别表面微结构变化更准确的鉴别胃癌,特别对于凹陷性胃癌,醋酸染色后Ⅳ型的表现更易识别,M a t s u o等[26]将醋酸染色应用于N B I与放大内镜联合技术中,凹陷性胃早期癌的检出率由原先的47.8%提高至84.4%,证实了醋酸染色的优势㊂K o n o等[27]完成的一项研究中,比较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内镜组与白光内镜组早期胃癌的确诊率,结果显示前者在胃早期癌边界的识别上敏感度明显高于后者(87.0%v s56.5%,P<0.01),放大内镜通常需要在贴近病变时才能更好的观察,这容易导致黏膜糜烂出血,从而增加检查难度,而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技术对于内镜医生的操作要求相对较低,普通内镜即可完成检查,不需要专门配备放大内镜,因此更加简便易行㊂目前在应用醋酸染色辅助诊断胃黏膜病变时,缺少公认的黏膜微结构评判标准,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醋酸染色表现关注较少,也极少有研究涉及醋酸染色后表现与病理结构的对应关系,这些问题均有待进一步探讨㊂6醋酸染色在结肠病变中的应用有关醋酸染色与结肠病变的研究同样偏少,相对集中于肿瘤与非肿瘤病变的鉴别方面㊂Z h a n g 等[31]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醋酸染色对早期结肠癌黏膜下浸润深度预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是85.3%㊁87.2%㊁77.4%㊁93.2%㊁86.6%,这个结果与N B I技术(88.2%㊁84.6%㊁71.4%㊁94.3%㊁85.7%)近似㊂G o t o等[32]的研究比较了N B I放大内镜联合醋酸染色能达到结晶紫染色放大内镜对于结直肠腺癌的识别水平,两者在精确度㊁敏感度等方面一致性较好,而使用醋酸染色时因图像更清晰,表现结构更突出,因此操作者更加节省时间㊂还有研究显示醋酸染色结合N B I对大肠肿瘤性病变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1.2%(135/148),显著高于普通白光内镜的79.1% (117/148),也高于单纯使用N B I的诊断符合率86.5%(128/148)[33]㊂醋酸染色结合N B I的腺管形态分型㊁微血管形态分型㊁黏膜白化时间鉴别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是90.6%㊁94.1%㊁88.2%,特异度分别是90.5%㊁85.7%㊁92.1%,准确率分别是90.5%㊁90.5%㊁89.9%[33]㊂这些有限的研究提示醋酸染色对结肠病变的识别有潜在的价值,但临床如何应用以及是否需要联合其它内镜技术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说明㊂综上所述,多项研究证实醋酸染色对于黏膜表面微结构起明显的强调作用,有助于识别早期癌变与癌前病变,在B E上皮的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良好的安全性,其优点还包括良好的操作性与成本效益比㊂该技术在胃与结直肠黏膜病变诊断中初步显示出应用价值,但与其他内镜技术联合应用的优势有待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同时需要更客观的评价标准来指导临床实践㊂未来醋酸染色技术在食管早期癌的识别㊁萎缩性胃炎的评估㊁胃早期癌诊断㊁炎症性肠病黏膜功能评价等方面可能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㊂参考文献:[1] H i n s e l m a n nH.T h e a c e t i c a c i d t e s t a s c o n s t i t u e n t o f a d v a n c e dc o l p o s c o p y[J].D t s c h M ed W o c he n s c h r,1938,64(1):40-42.[2] G u e l r u d M,H e r r e r aI.A c e t i ca c i d i m p r o v e s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r e m n a n ti s l a n d s o f B a r r e t t's e p i t h e l i u m a f t e r e n d o s c o p i ct h e r a p y[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1998,47(6):512-515.[3] F o r t u nP J,A n a g n o s t o p o u l o sG K,K a y eP,e t a l.A c e t i c a c i d-e n h a n c e d m a g n if i c a t i o n e n d o s c o p y i n t h e d i ag n o s i s o fs p e c i a l i z e d i n t e s t i n a lm e t a p l a s i a,d y s p l a s i aa n de a r l y c a n c e r i nB a r r e t t'so e s o p h a g u s[J].A l i m e n tP h a r m a c o lT h e r,2006,23(6):735-742.[4] L a m b e r tR,R e y J F,S a n k a r a n a r a y a n a nR.M a g n i f i c a t i o na n dc h r o m o s c o p y w i t h t h ea c e t i ca c i dt e s t[J].E nd o s c o p y,2003,35(5):437-445.[5] C h e d g y F J Q,S u b r a m a n i a m S,K a n d i a hK,e t a l.A c e t i ca c i dc h r o m o e nd o s c o p y:I m p r o v i n g ne o p l a s i ad e t e c t i o ni nB a r r e t t'se s o p h a g u s[J].W o r l d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6,22(25):5753-5760.[6] L o n g c r o f t-W h e a t o nG,B r o w n J,B a s f o r dP,e t a l.D u r a t i o n o fa c e t o w h i t e n i n g a san o v e lob j ec t i v et o o lf o rd i a g n o s i n g h i g hr i s kn e o p l a s i a i nB a r r e t t's e s o p h a g u s:a p r o s p e c t i v e c o h o r t t r i a l[J].E n d o s c o p y,2013,45(6):426-432.[7] T h o l o o rS,B h a t t a c h a r y y a R,T s a g k o u r n i s O,e ta l.A c e t i ca c i dc h r o m o e n d o s c o p y i n B a r r e t t'se s o p h a g u ss u r v e i l l a n c ei ss u p e r i o r t ot h es t a n d a r d i z e dr a n d o m b i o p s yp r o t o c o l:r e s u l t sf r o ma l a rg e c oh o r t s t u d y[J].G a s t r oi n t e s tE n d o s c,2014,80(3):417-424.[8] T o y o d aH,R u b i oC,B e f r i t sR,e t a l.D e t e c t i o no f i n t e s t i n a lm e t a p l a s i a i nd i s t a l e s o p h a g u s a n d e s o p h a g o g a s t r i c j u n c t i o nb ye n h a n c e d-m a g n if i c a t i o ne n d o s c o p y[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2004,59(1):15-21.[9] E n d oT,A w a k a w a T,T a k a h a s h i H e ta l.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㊃553㊃‘临床荟萃“2017年4月5日第32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p r i l5,2017,V o l32,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B a r r e t t's e p i t h e l i u mb y m a g n i f y i n g e n d o s c o p y[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2002,55(6):641-647.[10] G u e l r u d M,H e r r e r a I,E s s e n f e l d H,e t a l.E n h a n c e dm a g n i f i c a t i o n e n d o s c o p y:a n e w t e c h n i q u e t o i d e n t i f y s p e c i a l i z e di n t e s t i n a l m e t a p l a s i ai n B a r r e t t'se s o p h a g u s[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2001,53(6):559-565.[11] R e a u d S,C r o u e A,B o y e r J.D i a g n o s t i c a c c u r a c y o fm a g n i f y i n g c h r o m o e n d o s c o p y w i t h d e t e c t i o n o f i n t e s t i n a lm e t a p l a s i a a n d d y s p l a s i a u s i n g a c e t i c a c i d i n B a r r e t t'se s o p h a g u s[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C l i nB i o l,2006,30(2):217-223.[12] F o c kKM,T a l l e y N,G o h K L,e ta l.A s i a-P a c i f i cc o n s e n s u so n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o f g a s t r o-o e s o p h a g e a lr e f l u xd i s e a s e:a nu p d a t ef o c u s i n g o n r e f r a c t o r y r e f l u x d i s e a s e a n d B a r r e t t's o e s o p h a g u s[J].G u t,2016,65(9):1402-1415. [13]S e r r a S,C h e t t y R.N o n-a d e n o m a t o u s f o r m s o f g a s t r o-o e s o p h a g e a l e p i t h e l i a ld y s p l a s i a:a nu n d e r-r e c o g n i s e de n t i t y?[J].C l i nP a t h o l,2014,67(10):898-902.[14]S h a r m aP,B a n s a lA,M a t h u rS,e t a l.T h eu t i l i t y o f an o v e ln a r r o w b a n d i m a g i n g e n d o s c o p y s y s t e m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B a r r e t t's e s o p h a g u s[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J].2006,64(2):167-175.[15] L o n g c r o f t-W h e a t o nG,D u k u M,M e a dR,e ta l.A c e t i ca c i ds p r a y i s a n e f f e c t i v e t o o lf o r t h e e n d o s c o p i c d e t e c t i o n o f n e o p l a s i a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B a r r e t t's e s o p h a g u s[J].C l i n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H e p a t o l,2010,8(10):843-847.[16] V췍z q u e z-I g l e s i a s J L,A l o n s o-A g u i r r eP,D i z-L o i s M T,e ta l.A c e t i ca c i d a l l o w se f f e c t i v es e l e c t i o n o fa r e a sf o ro b t a i n i n gb i o p s y s a m p l e s i nB a r r e t t's e s o p h a g u s[J].E u r 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H e p a t o l,2007,19(3):187-193.[17] C o l e t t a M,S a m i S S,N a c h i a p p a n A,e t a l.A c e t i c a c i dc h r o m o e nd o s c o p y f o rt he d i a g n o s i s of e a r l y n e o p l a s i a a n ds p e c i a l i z e d i n t e s t i n a lm e t a p l a s i a i nB a r r e t t's e s o p h a g u s:am e t a-a n a l y s i s[J].G a s t r o i n t e s tE n d o s c,2016,83(1):57-67.[18] C a m u s M,C o r i a tR,L e b l a n cS,e ta l.H e l p f u l n e s so f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a c e t i c a c id a n dF I C E i n t he d e t e c t i o n of B a r r e t t'se p i t h e l i u m a n d B a r r e t t'sa s s o c i a t e dn e o p l a s i a s[J].W o r l d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2,18(16):1921-1925.[19] Y a m a g a t aT,H i r a s a w aD,F u j i t aN,e t a l.E f f i c a c y o f a c e t i ca c i d-s p r a y i n g m e t h o di n d i a g n o s i n g e x t e n s i o n o f B a r r e t t'sc a n c e r u nde r t h e s q u a m o u s e p i t h e l i u m[J].D i g E n d o s c,2012,24(5):309-314.[20] B h a t t a c h a r y y a R,L o n g c r o f t-W h e a t o n G,B h a n d a r iP.T h er o l e o f a c e t i ca c i d i nt h em a n a g e m e n to fB a r r e t t'so e s o p h a g u s[J].C l i nR e sH e p a t o l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5,39(3):282-291.[21] B h a n d a r i P,K a n d a s w a m y P,C o w l i s h a wD,e t a l.A c e t i c a c i d-e n h a n c e d c h r o m o e n d o s c o p y i s m o r e c o s t-ef f e c t i v e t h a np r o t o c o l-g u i d e db i o p s i e s i nah i g h-r i s kB a r r e t t's p o p u l a t i o n[J].D i sE s o p h a g u s,2012,25(5):386-392.[22] C u r v e r sW L,H e r r e r oL A.W a l l a c eM B,e t a l.E n d o s c o p i c t r i-m o d a l i m a g i n g i s m o r ee f f e c t i v et h a ns t a n d a r de n d o s c o p y i ni d e n t i f y i n g e a r l y-s t a g en e o p l a s i ai n B a r r e t t'se s o p h a g u s[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0,139(4):1106-1114.[23]张驰,甄海洋.内镜下醋酸与美兰染色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7):767-769.[24] Z h a oZ,Y i nZ,W a n g S,e t a l.M e t a-a n a l y s i s: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e f f i c a c y o f c h r o m o e n d o s c o p y f o r e a r l y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a n dp r e m a l i g n a n t g a s t r i cl e s i o n s[J].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H e p a t o l, 2016,31(9):1539-1545.[25] T a n a k aK,T o y o d a H,K a d o w a k i S,e ta l.F e a t u r e so f e a r l y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a n d g a s t r i ca d e n o m ab y e n h a n c e d-m a g n i f i c a t i o ne n d o s c o p y[J].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06,41(4):332-338.[26] M a t s u oK,T a k e d a t s uH,M u k a s aM,e t a l.D i a g n o s i s o f e a r l y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u s i n g n a r r o wb a n d i m a g i n g a n da c e t i ca c i d[J].W o r l d 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5,21(4):1268-1274. [27] K o n oY,T a k e n a k aR,K a w a h a r aY,e t a l.C h r o m o e n d o s c o p yo f g a s t r i c a d e n o m au s i n g a na c e t i c a c i d i n d i g o c a r m i n em i x t u r e[J].W o r l d 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4,20(17):5092-5097.[28] L e eB E,K i m G H,P a r k d o Y,e ta l.A c e t i c a c i d-i n d i g oc a r m i n e c h r o m o e nd o s c o p y f o r de l i n e a t i n g e a r l y g a s t r i c c a n c e r s:i t s u s e f u l n e s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h i s t o l o g i c a l t y p e[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0,71(1):4112-4114.[29]沙杰,朱炳良,龚洁,等.醋酸联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临床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6): 338-340.[30]S h i b a g a k i K,A m a n o Y,I s h i m u r a N,e t a l.D i a g n o s t i ca c c u r a c y o f m a g n i f i c a t i o n e n d o s c o p y w i t h a c e t i c a c i de n h a n c e m e n ta n d n a r r o w-b a n d i m a g i n g i n g a s t r i c m u c o s a ln e o p l a s m s[J].E n d o s c o p y,2016,48(1):16-25.[31] Z h a n g J J,G uL Y,C h e n X Y,e ta l.E n d o s c o p i cd i a g n o s i so fi n v a s i o nd e p t hf o re a r l y c o l o r e c t a lc a r c i n o m a s:a p r o s p e c t i v e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d y o fn a r r o w-b a n di m a g i n g,a ce t i ca c i d,a n dc r y s t a l v i o l e t[J].M ed i c i n e(B a l t i m o r e),2015,94(7):e528.[32] G o t oN,K u s a k aT,T o m i t aY,e t a l.M a g n i f y i n g n a r r o w-b a n di m a g i n g w i t h a c e t i c a c i d t o d i a g n o s e e a r l y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J].W o r l d 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4,20(43):16306-16310. [33]王蓉,黄惠泉,王富文,等.内镜醋酸染色结合窄带成像对大肠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6):323-327.收稿日期:2016-11-23编辑:武峪峰㊃653㊃‘临床荟萃“2017年4月5日第32卷第4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A p r i l5,2017,V o l32,N o.4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
一、靛胭脂化学特性
靛蓝(indigo carmine )又名靛胭脂、酸性靛蓝或磺化靛蓝,其化学名称为5,5′-靛蓝素二磺酸二钠盐,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食用色素之一。
靛蓝的水溶液为紫蓝色,在水中溶解度较低,温度21℃时溶解度为1.1%,溶于甘油、丙二醇,稍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对热、光、酸、碱、氧化作用均较敏感,耐盐性也较差,易为细菌分解,还原后褪色,但染着力好,常与其他色素配合使用以调色。
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靛胭脂是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我国规定最大允使用量为200mg/kg食品。
二、试剂配制方法
1. 西甲硅油、糜蛋白酶配制方法
西甲硅油乳剂15ml、糜蛋白酶8000单位溶于50ml蒸馏水中,检查前10分钟服用。
(可以不用糜蛋白酶,染色前需充分冲洗黏膜)
2. 醋酸靛胭脂(AIM)配制方法:用1g靛胭脂溶解于500ml蒸馏水中配制成0.2%靛胭脂溶液(IC液)备用。
用时新鲜配制醋酸靛胭脂溶液(AIM液),配制比例用60ml 0.2%靛胭脂加食用白醋5ml。
靛胭脂溶液长时间放置可氧化颜色变淡,配置后宜尽快使用。
三、醋酸靛胭脂染色效果
1、正常胃粘膜
正常胃粘膜喷洒AIM后呈现均匀的淡蓝色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组织喷洒AIM后病变区域蓝色变淡,但不变色,肿胀的胃小凹轮廓勾画清晰。
3、肠上皮化生
肠上皮化生区域喷洒AIM后粘膜变白,呈现一种在蓝色背景下的白色岛状图像,白色岛状图像持续10-20秒钟,然后消退与周围蓝色背景融合。
4、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
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喷洒AIM后,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组织区域变成红色或黄色,周围正常组织染成蓝色,呈现一种在蓝色背景下的红色或黄色图像。
5、进展期胃癌
进展期胃癌肿瘤组织较大,喷洒AIM后,呈现一种在蓝色背景下的红色或黄色和蓝色相间的图像,能清晰显现肿块周围的粘膜癌变区域。
(正常胃粘膜分泌粘液量质均衡,正常胃粘膜喷洒AIM后呈现均匀的淡蓝色。
慢性胃炎组织组织肿胀,但粘液分泌功能基本正常,喷洒AIM后肿胀的胃小凹轮廓勾画清晰,但不变色。
肠上皮化生组织分泌功能与胃正常粘膜组织粘膜对酸的反应不同,接触醋酸更容易变白,呈现一种在蓝色背景下的白色岛状图像。
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喷洒AIM后,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组织区域变成红色或黄色,周围正常组织染成蓝色,呈现一种在蓝色背景下的红色或黄色图像。
)
四、早期胃癌内镜及病理表现
(一)早期胃癌表现
1、隆起型:主要表现为局部粘膜隆起,突向胃腔,有蒂或广基,表面粗糙,有的呈乳头状或结节状,表面可有糜烂。
2、表浅型:表现为边界不整齐,界限不明显的局部粘膜粗糙,略为隆起或凹陷,表面颜色变淡或发红,可有糜烂,病变部位一般蠕动仍存在,但胃壁较正常略僵。
此类病变最易遗漏。
3、凹陷型:有较为明显的溃疡,凹陷多超过粘膜层,形态不规则,邻近的粘膜纹常呈杵状中断。
4、混合型:上述各型可合并存在而形成混合型早期胃癌。
(二)胃的癌前期病变(1)不典型增生
(2)肠化生:小肠型(完全型)具有小肠粘膜的特征,分化较好。
大肠型(不完全型)与大肠粘膜相似,Ⅱa型,能分泌非硫酸化粘蛋白;Ⅱb型能分泌硫酸化粘蛋白,此型与胃癌发生关系密切。
(三)胃癌组织病理学
(一)早期胃癌:不论范围大小,病变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者。
小胃癌直径在5~10mm;微小胃癌直径<5mm。
早期胃癌形态分:Ⅰ型(隆起型);Ⅱ型(平坦型)、Ⅱa 型(浅表隆起型)Ⅱb 型(浅表平坦型);Ⅱc 型(浅表凹陷型)。
(二)进展期(中晚期)胃癌:癌性病变侵及肌层或全层,常有转移。
进展早期胃癌形态分:BorrmannⅠ型(蕈伞型),Bormann Ⅱ型(非浸润溃疡型),Borrmann Ⅲ型(浸润溃疡型),Borrmann Ⅳ型(弥漫浸润型)。
五、靛胭脂染色在早癌中的应用
0.1%~0.5%靛胭脂,不需黏液清除剂,直接喷洒,显示蓝色凹陷部位。
对平坦、平坦凹陷型早期胃癌诊断有帮助。
早期胃癌主要表现为胃小区细小化(低平、消失乃至凹陷),粗大化(扁平隆起),出现异常颗粒、结节,由于病变部位对色素的粘着力差,靛胭脂色素可储留在粘膜沟槽中,使消化道粘膜面的凹凸变得明显,与周围色调对比明显,可表现为发红、褪色、易出血,粘膜下血管紊乱或消失,病灶处隆起或凹陷,皱襞变细、肥大或融合,病变处皱襞硬化、变形等,利于观察病变形态,可用于早期胃癌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