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黏膜病变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2
医院消化内科急性胃黏膜病变(应激性溃疡)诊疗常规
【诊断依据】
一、临床表现
无明显先兆的急性呕血和(或)黑粪,可完全无痛或仅有上腹部轻微胀痛、饱胀感。
出血量多少不等,可有大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
发病前多有应激病史,如败血性感染,大面积烧伤,复合外伤,急性颅脑损伤或服用激素、非固醇抗炎药史。
二、辅助检查
胃镜检查可见胃体胃窦黏膜充血、水肿,点片状糜烂、浅深不一的多发溃疡,溃疡面预糜烂处有新鲜出血或凝块,边缘整齐。
可确定诊断。
【治疗方案及原则】
1.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致病因素,最为重要。
2.禁食、卧床休息。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3.抑酸剂有利于止血,促进粘膜修复。
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
也可适当应用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新麦林。
4.对大出血者,应注意积极输血补液,维持循环稳定,生长抑素及其衍生物奥曲肽可减少出血,有一定疗效。
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作者:庄红梅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02期【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特点,探讨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病因素及防治方法。
方法对我院于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接受病治疗的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总结研究其发病激励和诊疗方法,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关键词】急性胃黏膜;临床特点;诊治体会急性胃黏膜病变是指胃黏膜的急性炎症,患者往往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症状,其主要特征是胃黏膜浅表性损伤,有很多种因素均可引起。
我们将主要表现为胃黏膜急性糜烂者称为急性糜烂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出血者称为急性出血性胃炎;主要表现在应激状态下发生的多发性溃疡称为应激性溃疡[1]。
急性胃黏膜病变也是脑血管病变中常见的并发症,将会导致患者病情严重,增加患者的死亡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病率的不断升高,我院为了研究出有效治愈该病的方法,通过总结经验以期能够减少诱发因素,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本研究选取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的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共1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共11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55例,其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为24~68周岁,平均年龄为(426±094)周岁。
对照组患者55例,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为23~65周岁,平均年龄为(419±123)周岁。
110例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其中,出现黑便的患者60例(545%),呕血并有黑便的患者50例(455%),出现上腹部不适的患者72例(655%),出现上腹疼痛的患者85例(773%)。
中国急性胃黏膜病变急诊专家共识全面解读摘要急性胃黏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有时难以确定病因。
本文将对中国急性胃黏膜病变急诊专家共识进行全面解读,包括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定义急性胃黏膜病变是指胃黏膜急性发生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
根据病理表现分为非萎缩性和萎缩性两种。
非萎缩性急性胃黏膜病变一般属于短暂性病变,可自行恢复;萎缩性急性胃黏膜病变则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
病因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病因较为复杂,可包括以下因素:药物副作用药物是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常见原因之一,如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等。
此类药物可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糜烂,甚至穿孔。
酒精大量饮酒或长期酗酒可以引起急性胃黏膜病变,主要是由于酒精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所致。
吸烟吸烟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长期吸烟可以增加患急性胃黏膜病变的风险。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可以引起胃黏膜的炎症、糜烂和溃疡。
其他因素如应激反应、胃酸和胃液反流、放射治疗等也可能诱发急性胃黏膜病变。
临床表现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胃部不适、食欲下降等。
病情重的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贫血等症状。
诊断急性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结合胃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胃镜检查是诊断急性胃黏膜病变最可靠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胃黏膜的改变。
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疗需根据不同情况而定,一般包括以下方面:停止诱因如停止相关药物、戒烟戒酒等。
对症治疗包括抑酸、止泻、止血、保护胃黏膜等。
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如果急性胃黏膜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则需给予抗生素治疗。
其他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急性胃黏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病因较为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在诊治过程中,需要对病因进行全面评估,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胃粘膜病变疾病概述胃粘膜攻击因子攻击破坏胃粘膜会引起胃粘膜急慢性非特异性病变。
急性胃粘膜病变是以胃粘膜发生不同程度糜烂、浅溃疡和出血为特征的病变,以急性粘膜糜烂病变为主者称急性糜烂性胃炎;以粘膜出血改变为主可称为急性出血性胃炎,发生于应激状态,以多发性溃疡为主者可称为应激性溃疡。
慢性非特异性病变主要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粘膜异型增生,胃粘膜上皮化生,胃癌。
胃粘膜病变发病机制引起胃粘膜病变的病因有: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化学因素(药物、酒精),精神神经功能障碍等。
胃粘膜病变临床表现1.上腹痛大多数胃炎患者有上腹痛。
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
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
2.腹胀部分患者会感腹胀。
常常因为胃内潴留食物、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3.嗳气有嗳气。
表明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4.反复出血出血是在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黏膜急性炎症改变。
5.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6.体征检查时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胃粘膜病变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1)胃液分析。
(2)胃蛋白酶原测定。
(3)血清胃泌素测定。
(4)免疫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1.胃镜检查2.X线钡餐检查常阴性胃粘膜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只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理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
鉴别诊断暂缺相关资料。
胃粘膜病变治疗1.一般治疗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红霉素等,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2.药物治疗(1)保护胃黏膜药常用的药物有胶体次枸橼酸铋(CBS)、硫糖铝、麦滋林-S、氢氧化铝凝胶、胃膜素等。
(2)调整胃肠运动功能药物上腹饱胀用多潘立酮等。
打嗝、腹胀或有反流现象为主者,可用胃动力药。
(3)抗生素如果胃镜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应服用抗生素,克拉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都有清除Hp的作用,一般可选用两种,常与胃黏膜保护剂和抑酸剂联合应用。
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因素有哪些?
文章导读
急性胃粘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胃病,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出现了胃黏膜的糜烂或者出血,或者引起浅溃疡。
这时候患者发病比较急,常会导致一些急性出血性的胃炎。
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经常喝酒,身体有严重的感染,身体过度疲劳等等。
(一)外源性因素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药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某些抗生素、酒精等,均可损伤胃的粘膜屏障,导致粘膜通过性增加,胃液的氢离子回渗入胃粘膜,引起胃粘膜糜烂、出血。
肾粘液分泌减少、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更新速度减慢而导致本病。
(二)内源性因素。
急性胃黏膜病变抢救关键:问病史查病因
孟新科
【期刊名称】《医师在线》
【年(卷),期】2016(006)031
【摘要】急性胃黏幞病变是指胃黏膜发生不同程度的以糜烂、浅处溃疡和出血为特征的病理变化,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第三位,且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中,以急性黏膜糜烂病变为主者称急性糜烂性胃炎;以黏膜出血改变为主者称为急性出咖性胃炎;发生于应激状态,以多发性溃疡为主者可称为应激性溃疡。
须注意,急眭胃黏膜病变伴发胃肠道出血的危重患者死亡率可达50%~77%。
因此,正确、迅速、合理地诊治急性胃黏嗅病变,对于急诊医生来说尤为重要。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孟新科
【作者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问”出知心话“解”开死心结“查”出新作风--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三问、三解、三查”活动侧记 [J], 吴纯宝
2.急性胃黏膜病变的病因病理分析及诊治效果观察 [J], 张海鸿
3.重度酒精中毒并急性胃黏膜病变和吸入性肺炎、呼吸衰竭1例抢救体会 [J], 汪福忠
4.急性胃黏膜病变抢救关键:问病史查病因 [J], 孟新科;
5.“问”与“查”的关键在实效 [J], 周葆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胃黏膜病变报告单
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患者:XXX
检查结果:
经胃镜检查发现,患者胃黏膜出现急性病变。
观察发现胃黏膜呈现明显的红肿,粘膜表面充血明显,形成小片状溃疡。
局部溃疡表面有黄色浅层渗出物。
胃黏膜可见散在的糜烂点,较大糜烂面积呈不规则形状。
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胃体和胃窦区域,其他胃部区域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
根据胃镜检查结果,患者胃黏膜出现急性病变,表现为红肿、溃疡、糜烂等病变。
建议进一步的病理检查以确定病变性质,并根据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急性胃粘膜病变不能吃什么,急性胃粘膜病变的注意事项文章目录*一、急性胃粘膜病变的饮食和注意事项1. 急性胃粘膜病变的饮食注意事项2. 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其他注意事项*二、急性胃粘膜病变的简介*三、急性胃粘膜病变的高发人群和危害急性胃粘膜病变的饮食和注意事项1、急性胃粘膜病变的饮食注意事项饮食禁忌:1.1、忌吃酸性的食物;奶酪、蛋黄、白糖、甜点。
1.2、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辣椒、胡椒、生姜。
1.3、忌吃生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花生、瓜子、米糕。
忌吃食物:奶酪:奶酪是属于酸性的食物,容易增加胃黏膜酸性物质的增多,加胃炎患者的不适症状,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宜吃碱性的食物。
辣椒:辣椒的刺激性大,容易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炎部位充血,水肿,加重患者的病情,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宜吃清淡的食物。
瓜子:瓜子是属于坚果类的食物,比较难以消化,加重了胃黏膜的负担,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宜吃清淡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饮食适宜:1.1、宜吃碱性的食物。
1.2、宜吃保护胃黏膜的食物。
1.3、宜吃清淡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宜吃食物:豆腐:急性糜烂性胃炎的患者多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引起,导致反酸,恶心,腹胀等症状,豆腐属于强碱性的食物,多吃可以中和胃酸,可以达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每天200-300克为宜。
牛奶:牛奶富含有优质蛋白质,以及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消化的作用,利于患者的恢复。
每天300-500毫升为宜。
热饮为宜。
冬瓜:冬瓜属于比较容易吸收消化的食物,为患者提高营养物质,利于患者的恢复。
每天200-300克为宜。
2、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其他注意事项 2.1、首先找到致敏原。
对可疑致敏源应尽量避免,如注射部位一出现红斑,是否为注射药物或消毒剂过敏,可行斑贴试验加以鉴别。
2.2、对急症病人应在家中备好非那根、肾上腺素、氧气、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以便于抢救,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准备送往医院抢救。
2.3、饮食宜清淡,避免刺激及易致敏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缓泻药物及肥皂水灌肠。
急性胃粘膜病变药物防治进展
抗酸药:
急性胃粘膜病变常常伴随胃酸分泌亢进。
在这种情况下,抗酸药可以缓解胃酸分泌,改善胃内环境。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酸药包括儿茶酚胺2(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
结果显示,这些药物对于缓解急性胃粘膜病变和胃食管反流病有很好的疗效。
胃粘膜保护剂:
胃粘膜保护剂可以增加胃肠道黏膜血流和粘液分泌,从而改善胃黏膜的状态。
目前,主要的胃粘膜保护剂主要有胆碱能激动剂、类可溶性纤维剂和硫酸铋,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着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例如,硫酸铋可减少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和损伤。
抗生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急性胃病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抗生素是病变防治中的关键药物之一。
抗生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甲硝唑及其衍生物和大环内酯类。
这两种抗生素可以同时被用于杀灭幽门螺杆菌。
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应严格遵守医嘱,避免不当使用造成不良影响。
总的来说,急性胃粘膜病变的防治要采取综合措施。
在药物防治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要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同时,做好预防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避免过度进食和饮酒、减少精神应激等。
只有全面、科学、规范地进行防治,才能使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