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交底
- 格式:docx
- 大小:13.09 KB
- 文档页数: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记录大全1. 背景有限空间作业是指面积狭小、出入口限制、通风条件差等环境条件下进行的作业。
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有限空间作业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必须采取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2. 安全技术要求2.1 准备阶段- 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和作业计划,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要求。
- 确保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都接受了相关的培训,了解作业的风险和安全措施。
- 准备必要的装备和工具,包括通风设备、呼吸器、安全绳索等。
2.2 进入和离开阶段- 在进入和离开有限空间之前,必须进行事先检查,确保出入口畅通、通风设备正常运行,并消除可能的危险物。
- 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带、护目镜、手套等。
- 遵循进入和离开的规定程序,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2.3 作业期间-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确保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 严格控制火源和可能引发火灾的物品,确保作业过程不会引发火灾和爆炸。
- 在作业现场设置适当的警示标志和警示灯,以提醒他人注意有限空间作业的进行。
- 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防护装备等,并及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3. 事故处理和紧急救援- 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必须制定详细的事故处理和紧急救援预案。
- 在作业现场应设置相应的急救设备和应急通道,确保及时救援和疏散。
- 所有参与工作的人员必须熟悉事故处理和紧急救援的流程和方法,掌握必要的急救技能。
4. 督导和检查-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需要进行定期的督导和检查,以确保安全技术要求的有效执行。
- 监测和评估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优化。
- 对参与工作的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以上是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记录大全的主要内容,为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必须严格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改进。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等。
2、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安全措施制定,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批。
3、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并在作业前充分了解作业内容、地点、时间、要求以及危害因素和安全措施。
4、作业监护人应具备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负责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随身携带进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5、作业人员应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禁止携带作业器具以外的物品进入有限空间。
如发现作业监护人不履行职责时,应立即停止作业。
6、在作业中如发现情况异常或感到不适和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严禁在有毒、窒息环境中摘下防护面罩。
7、作业现场应保持通风畅通、地面干燥、应急设施充足,并严格按照安全措施操作,避免发生事故。
8、作业结束后,应进行清理和检查,确保没有遗留异物,作业现场安全有序。
作业结束后,应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点,以防遗留物品。
当作业人员超过3人时,应对人员进行登记和清点。
在有限空间外的现场,应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毒面具、呼吸器、安全绳索等急救器材,以备紧急情况使用。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首先拟定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和方法。
同时,应根据作业条件实施安排人员轮换作业或休息。
为保证有限空间内空气新鲜,可采用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等方法通风。
当作业中断30分钟以上时,再次作业前,应重新进行通风和取样分析,重新确认安全措施。
在现场应急处置方面,外部监护人应严格执行每隔十五分钟与作业人员沟通一次,每隔两个小时对作业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复测。
如果作业空间内施工人员发生中毒、窒息等危险,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应及时通知外部监护人,或者外部监护人按时进行沟通复测,及时发现事故。
如果需要请求支援,监护人应及时发出警报,通过对讲机向属地安监人员请求支援。
外部监护人应迅速将外部准备好的防护设施穿戴整齐先行实施救援。
如果施工人员仍有意识,监护人员可在外部直接传递通气式呼吸器面罩,使其自救;如果施工人员已失去意识,监护人带面罩进入作业空间进行救援。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交底前言有限空间作业指的是人员在完全或部分封闭,或者人员通行空间受到限制的环境中进行工作。
这种作业环境常常是危险的,包括有毒、有害气体、高温、高湿、高压等危险因素,其中包括人与空间、人与货物、机器或设备与空间之间存在的危险。
因此,有限空间作业需要遵循严格的安全技术规范和程序,实施有效的管理和安全保障。
有限空间安全要求在进行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时,必须遵守以下要求:责任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明确责任制度,确保各级负责人员落实安全生产必须要求,严格按照安全规范和标准执行。
培训教育所有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了解有限空间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应对意外事故的应急措施。
隔离装置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建立严格的隔离装置,将有限空间与外界隔离开来,确保作业区域不受外界影响。
通风设备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必须加强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放置空气净化装置以及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
人员接触人员接触有限空间作业区内设备和机器时,必须佩戴安全带,并由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保护和指挥。
应急措施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必须切实落实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及时掌握应急处理方法和技术。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交底安全要求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技术交底时,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安全要求:1.事先了解有限空间作业区域的周边情况、作业环境及存在的危险和风险;2.必须进行人员通信联络和定位,及时应对意外情况;3.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按照操作流程、程序操作设备和器材;4.操作前需检查设备、器材等是否可靠,确保设备运行稳定;5.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使用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雨衣、防护鞋等;6.严格执行作业组织与安全措施,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7.在做好确认安全条件后,方可进行作业操作。
操作流程在进行有限空间安全作业技术交底时,必须按照以下操作流程:1.现场评估:对有限空间环境进行评估,确保环境安全;2.作业准备:准备必要的设备和器材,检查设备和器材是否可靠;3.进入空间:在进行人员接触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通风换气,并确定空间内有无有毒、有害气体存在,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佩戴安全带;4.进行作业:按操作流程和程序进行作业,确保操作安全;5.作业结束:完成作业后,及时撤离空间,清理设备和器材,并进行必要的消毒和空气净化。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进入和退出都比较困难,并且容积小、通风不良、容易积聚有害气体和粉尘等危险物质的封闭或半封闭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的作业活动,如清洁、维修、安装等。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风险
(1)有限空间作业会导致空气不流通,氧气不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积聚,导致中毒、窒息等危险。
(2)有限空间作业会导致空间内的物品倒塌、坍塌等,导致人员被困、受伤等危险。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措施
(1)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告知作业人员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
(2)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空间内的检查和准备,确保空间内的安全性。
(3)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带、安全帽等,并确保防护装备符合国家标准。
(4)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保持通讯畅通,确保作业人员能够及时报告情况和求助。
(5)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空间内的安全性。
(6)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进行空气检测,确保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四、有限空间作业的应急措施
(1)在发生意外时,必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并采取应急措施。
(2)在发生意外时,必须立即报警,并进行急救处理。
(3)在发生意外时,必须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有限空间作业的工具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1)在使用工具和设备时,必须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并确保工具和设备的质量和使用状况。
(2)在使用工具和设备时,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工具和设备的安全性。
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0﹪。
当必须进入缺氧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符合GB8958的规定。
7、必须将有限空间内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除处理,或采用其他适当介质进行清洗、置换,且保持足够的通风量,将危险有害的气体排出有限空间,同时降温,直至达到安全作业环境。
8、凡进行作业时,均必须采取机械通风,避免出现急性中毒。
为保证受限空间内空气流通和人员呼吸需要,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采取强制(防爆)通风方法,但严禁向内充氧气。
进入受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安排轮换作业或休息。
9、无《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和监护人,禁止进入作业。
不得在无监护人或作业时间以外作业。
当受限空间状态改变时,为防止人员误入,在受限空间的入口处设置“危险!严禁入内”警告牌。
10、根据作业环境和有害物质的情况,应按GB/T11651规定分别采用头部、眼睛、皮肤及呼吸系统的有效防护用具。
11、有限空间外敞面周围应有便于采取紧急措施的通道和消防通道,通道较深的有限空间必须设置有效的联络方法(对讲机)。
12、在有限空间内高处作业时,必须设置脚手架,并固定牢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和安全帽。
13、进入有限空间从事涂装作业的人员要严格按照GB/T11651规定着装,严禁穿戴化纤服装,应穿戴纯棉服装;严禁穿带钉子的鞋。
所发放个人防护用具应符合GB/T11651的规定,个人防护用具应由队伍集中保管,定期检查,保证其性能有效。
14、在有限空间进行涂装作业时,应避免各物体间的相互摩擦、撞击、剥离,在喷漆场所不准脱衣服、帽子、手套和鞋等。
15、严禁在有限空间内使用明火照明。
16、作业区内所有的电器设备、照明设备应符合GB3836.2的规定,实现电气整体防暴。
17、应采用防暴型照明灯具,电压符合GB3805的规定,照度符合GB50034规定。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使用安全电压、防爆电筒或电压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灯,行灯变压器不得放在容器内或容器上;作业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装,使用防爆工具,严禁携带手机等非防爆通讯工具和其它非防爆器材。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交底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一般多含有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甲烷(沼气)和氰化氢等气体,其中以硫化氢和一氧化碳为主的窒息性气体尤为突出。
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有:清理浆池、沉淀池、酿酒池、沤粪池、下水道、蓄粪坑、地窖等;工地桩井、竖井、矿井等;反应塔或釜、槽车、储藏罐、钢瓶等容器,以及管道、烟道、隧道、沟、坑、井、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谷仓等。
在这些有限空间场所作业,如果通风不良,加之窒息性气体浓度较高,会导致空气中氧含量下降。
当空气中氧含量降到16%以下,人即可产生缺氧症状;氧含量降至10%以下,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甚至死亡;氧含量降至6%以下,可发生猝死。
GBZ/T 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规定,经持续机械通风和定时监测,能保证在密闭空间安全作业。
不需要办理准入证的密闭空间,称为无需准入密闭空间。
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或因其内部结构易引起进入者跌落产生窒息或迷失,或包含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称为需要准入密闭空间(简称准入密闭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