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程设计58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5.34 MB
- 文档页数:58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实现》实验讲义黑龙江大学软件学院2009年9月《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讲义一、开设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
为配合《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实现》课程的教学,通过模拟DBMS的实现,更深刻地领会DBMS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从而具有初步开发系统软件的实际能力,特开设此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题目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现《DBMS原型设计与实现》。
三、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通过模拟DBMS的实现,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关系代数语言的运算功能;了解DBMS的DDL、DML、DCL等功能的实质含义;掌握结构化设计方法;了解大型软件的设计技术。
四、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1、DDL功能模拟在熟悉和掌握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的基础上,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创建数据库。
具体包括:(1)实现SQL的建库语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表,并填写数据字典。
over(2)实现表模式的修改功能。
要求:①能够为已建立的表添加属性。
over②能够从已建立的表中删除属性。
over(3)实现删除表功能。
over(4)实现创建视图的功能。
(5)实现删除视图的功能。
(6)实现创建索引的功能。
(7)实现删除索引的功能。
2、DML功能模拟使用某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现SQL语句中的数据维护操作和查询操作。
具体包括:(1)往已经创建的表中插入元组。
(2)从已经创建的表中删除元组。
(3)修改表中的数据。
(4)实现SELECT语句,包括:①实现单表上的选择和投影操作。
②实现多表的连接操作。
③实现多表的选择、投影和连接的混合操作。
④实现带视图的上述操作。
⑤实现索引关系的上述操作。
3、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查询优化掌握关系数据库的查询优化技术,用高级语言实现启发式关系代数优化算法和基于复杂性估计的查询优化方法。
4、DCL功能模拟要求根据数据字典(DD)实现对数据库的安全性检查和完整性约束的机制;利用事务的封锁机制实现对事务处理的并发控制;利用建立日志文件及周期性备份的机制实现对数据库的恢复。
《数据库设计》ppt课件目录•数据库设计概述•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与维护•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01数据库设计概述数据库设计定义与重要性定义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用户需求,运用数据库技术,设计数据库结构、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过程。
重要性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
01目标02满足用户需求03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提高数据的共享性和利用率降低数据冗余度,提高数据独立性用户参与原则让用户参与数据库设计全过程,确保设计满足用户需求。
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
标准化原则遵循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提高设计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
优化原则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优化数据库性能,提高系统效率。
流程1.需求分析2.概念结构设计1 2 33. 逻辑结构设计4. 物理结构设计5. 数据库实施•数据库运行和维护步骤1.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确定系统功能和性能要求。
2.选择合适的数据模型,设计概念结构,形成概念模式。
02030401 3. 将概念模式转换为逻辑模式,进行逻辑优化。
4. 选择物理存储结构,设计物理模式,进行物理优化。
5. 用DDL 定义数据库结构,组织数据入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
6. 试运行数据库系统,进行性能和安全测试,对系统进行评估和调整。
02需求分析需求收集与整理与用户沟通了解用户的业务需求、数据需求和处理需求。
收集资料从现有系统、文档、报表等资料中收集相关信息。
整理需求将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形成规范化的需求描述。
数据流图与数据字典数据流图用图形化方式描述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处理过程,包括外部实体、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等元素。
数据字典对数据流图中出现的所有元素进行定义和描述,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逻辑和外部实体等。
需求分析评审与确认需求分析评审组织专家和用户代表对需求分析结果进行评审,检查需求描述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