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头面部解剖教程解剖
- 格式:docx
- 大小:529.22 KB
- 文档页数:29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本图谱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幅全面而详细的面部解剖图谱,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面部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图谱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详细的面部解剖结构描述和精美的插图。
第一部分:面部骨骼面部骨骼是构成面部的基本框架,它们决定了面部的形状和大小。
面部骨骼包括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鼻骨、泪骨等。
上颌骨位于面部的中央,构成了口腔的上部,支撑着牙齿和鼻腔。
下颌骨位于上颌骨的下方,构成了口腔的下部,负责咀嚼食物。
颧骨位于面部的两侧,构成了面颊的骨架。
鼻骨位于上颌骨的上方,构成了鼻子的骨架。
泪骨位于眼窝的内部,保护着眼睛。
第二部分:面部肌肉面部肌肉是控制面部表情和咀嚼的重要组织。
面部肌肉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两大类。
表情肌负责产生各种面部表情,如微笑、皱眉等。
咀嚼肌负责咀嚼食物,包括咬肌、颞肌等。
咬肌位于面部的两侧,负责闭口和咀嚼。
颞肌位于颧骨的上方,负责咀嚼和提颌。
第三部分:面部神经面部神经是控制面部肌肉和感觉的重要神经。
面部神经包括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等。
三叉神经是面部的主要感觉神经,负责传递面部的感觉信号,如触觉、痛觉等。
面神经是面部的主要运动神经,负责控制面部肌肉的运动,如微笑、皱眉等。
舌咽神经是负责控制舌部和咽喉运动的神经。
第四部分:面部血管面部血管是负责面部血液供应的重要血管。
面部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两大类。
动脉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面部组织,静脉负责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从面部组织运回心脏。
面部的主要动脉包括面动脉、颞浅动脉等,面部的主要静脉包括面静脉、颞浅静脉等。
通过本图谱,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面部解剖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面部功能和解剖学知识。
希望本图谱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面部解剖简明图谱_完整版本图谱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幅全面而详细的面部解剖图谱,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面部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图谱分为多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详细的面部解剖结构描述和精美的插图。
第五部分:面部皮肤面部皮肤是人体最引人注目的部位之一,它不仅保护我们的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还反映了我们的健康状况和年龄。
第三章头面部解剖教程实习八头部与颈部第一节头部【实验要求】1、掌握额顶枕区的分层及结构特点。
2、熟悉头部境界、分区,重要的体表标志,颅顶的神经,血管分布和以及颅顶骨的结构。
3、了解头部各主要结构的体表投影、颞区软组织特点。
【实验操作】一、面部一.体位和切口尸体采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后仰。
作如下的切口1.自颅顶正中处向前下方经鼻背、人中至下颌体下缘作一正中矢状切口。
2.自鼻根中点向外至内眦,再沿睑裂两缘至外眦,并继续向外到耳前缘作一横切口。
3.在鼻孔与口裂周围各作一个环形切口。
4.沿下颌体下缘到下颌角,再到乳突尖处作一横切口。
二.层次解剖1.解剖面肌1.于眼内角摸认睑内侧韧带(拉眼睑向外时紧绷),之后修洁眼轮匝肌眶部,再修洁睑部。
2.修洁口轮匝肌,注意勿切除与口轮匝肌相交织的其他肌。
3.在前额处修洁枕额肌额腹(即额肌),刀刃方向应与肌纤维平行。
在额腹的内侧缘,找出下降至鼻背的降眉肌。
4.在鼻外侧上部找出提上唇鼻翼肌,追踪至鼻翼和上唇,注意切勿损伤在其浅面的面静脉。
5.追踪面静脉至颧大肌深面,修洁提上唇肌、颧小肌以及颧大肌。
6.追踪颈阔肌,见其后部肌纤维向前弯向口角,此即是笑肌。
在口角下方,辨识并修洁降口角肌与其前方的降下唇肌。
2.解剖腮腺区1.解剖腮腺咬肌筋膜:紧靠耳廓前面,自颧弓至下颌角切开位于腮腺表面的腮腺咬肌筋膜,向前、上、下逐渐翻起除去,修洁时可见到腮腺淋巴结。
2.解剖自腮腺前缘上份至上端穿出的结构:①在腮腺前缘、颧弓下方宽约一指处寻找到腮腺管;②在腮腺的上端找出颞浅动脉和与之伴行的静脉,并在血管的后方找出耳颞神经。
3.解剖自腮腺前缘下份及下端穿出的结构:①在腮腺管下方寻找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②在腮腺的下端找到面神经颈支和下颌后静脉的前支与后支。
4.解剖面神经、颈外动脉及颞浅动脉、并观察其在腮腺内的位置排列。
1.追踪面神经各支到穿入面肌处,同时找出附近的自颞筋膜穿出的颧颞神经。
2.追踪面神经颧支,翻开眼轮匝肌外侧份,寻找自颧骨穿出的面神经颧支。
实习八头部与颈部第一节头部【实验要求】1、掌握额顶枕区的分层及结构特点。
2、熟悉头部境界、分区,重要的体表标志,颅顶的神经,血管分布和以及颅顶骨的结构。
3、了解头部各主要结构的体表投影、颞区软组织特点。
【实验操作】一、面部一.体位和切口尸体采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后仰。
作如下的切口1.自颅顶正中处向前下方经鼻背、人中至下颌体下缘作一正中矢状切口。
2.自鼻根中点向外至内眦,再沿睑裂两缘至外眦,并继续向外到耳前缘作一横切口。
3.在鼻孔与口裂周围各作一个环形切口。
4.沿下颌体下缘到下颌角,再到乳突尖处作一横切口。
二.层次解剖1.解剖面肌1.于眼内角摸认睑内侧韧带(拉眼睑向外时紧绷),之后修洁眼轮匝肌眶部,再修洁睑部。
2.修洁口轮匝肌,注意勿切除与口轮匝肌相交织的其他肌。
3.在前额处修洁枕额肌额腹(即额肌),刀刃方向应与肌纤维平行。
在额腹的内侧缘,找出下降至鼻背的降眉肌。
4.在鼻外侧上部找出提上唇鼻翼肌,追踪至鼻翼和上唇,注意切勿损伤在其浅面的面静脉。
5.追踪面静脉至颧大肌深面,修洁提上唇肌、颧小肌以及颧大肌。
6.追踪颈阔肌,见其后部肌纤维向前弯向口角,此即是笑肌。
在口角下方,辨识并修洁降口角肌与其前方的降下唇肌。
2.解剖腮腺区1.解剖腮腺咬肌筋膜:紧靠耳廓前面,自颧弓至下颌角切开位于腮腺表面的腮腺咬肌筋膜,向前、上、下逐渐翻起除去,修洁时可见到腮腺淋巴结。
2.解剖自腮腺前缘上份至上端穿出的结构:①在腮腺前缘、颧弓下方宽约一指处寻找到腮腺管;①在腮腺的上端找出颞浅动脉和与之伴行的静脉,并在血管的后方找出耳颞神经。
3.解剖自腮腺前缘下份及下端穿出的结构:①在腮腺管下方寻找面神经颊支和下颌缘支;①在腮腺的下端找到面神经颈支和下颌后静脉的前支与后支。
4.解剖面神经、颈外动脉及颞浅动脉、并观察其在腮腺内的位置排列。
1.追踪面神经各支到穿入面肌处,同时找出附近的自颞筋膜穿出的颧颞神经。
2.追踪面神经颧支,翻开眼轮匝肌外侧份,寻找自颧骨穿出的面神经颧支。
将颧大肌、颧小肌及提上唇肌从起点处分离并向下翻开,修洁面动、静脉与它们的分支。
注意寻找面深静脉,它由面静脉越过颊肌处分出,向后穿过脂肪组织至咬肌深面。
3.小心去掉位于咬肌前缘深面的颊脂体,追踪面神经的颊支到至颊肌处,找出颊神经,颊神经与颊支有吻合,修洁颊神经并向后追踪至下颌支前缘。
4.追踪面神经下颌支至降口角肌深面。
5.修洁提口角肌和与颊肌,注意勿损伤颊神经。
追踪腮腺导管到其穿入颊肌处。
6.细心去除腮腺浅部,并向后追踪面神经各支至其本干,寻找耳大神经和耳颞神经的交通支,继续追踪面神经干至茎乳孔,找出面神经干进入腮腺以前的分支:耳后神经及和到二腹肌后腹及茎突舌骨肌之支。
7.继续除去腮腺实质,找出修洁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它们的分支。
8.在面神经进入腮腺处离断面神经,翻向前。
除去下颌后静脉,并在耳后动脉起点上方切断颈外动脉,翻向上。
除去其余的腮腺实质,修洁腮腺周围结构。
3.观察面动脉与面静脉的局部位置在咬肌前缘和下颌支交点处找到面动脉,追踪和修洁面动脉的分支,逐一观察。
在面动脉后方,解剖观察与之伴行的面静脉和其属支。
4.解剖眶上神经、眶下神经、颏神经(1)解剖穿出额肌的滑车上神经、血管以及眶上神经和血管,前者在眶上缘内侧处上方距正中线约一指宽处,后者常见两支,位于外侧。
(2)翻开眼轮匝肌的下内侧份,寻找穿出眶下孔的眶下神经与血管,修洁其分支。
(3)切断并将降口角肌翻向下,找出自颏孔穿出的颏神经。
5. 解剖咬肌:修洁咬肌,观察其起止,将其后缘上部向前翻开,寻找咬肌的神经及血管。
6. 解剖颞肌及颞下颌关节(1)修洁颞筋膜,在颧弓上方纵向切开,此筋膜向下分为两层,浅层附着于颧弓上缘,深层在颧弓深面和咬肌深面筋膜相延续,沿颧弓上缘切断浅层筋膜,用刀柄探查深层筋膜延续情况,然后去除此层筋膜,注意保护颧颞神经和颧中动脉。
(2)锯断颧弓:后断端紧靠颧根结节前方;前断端自颧弓上缘最前端斜越颧骨向前下,至颧骨下缘与上颌骨颧突连接处。
将颧弓与咬肌向下翻到下颌角,在翻开的过程中,必须切断到咬肌的神经和血管,以及由颞肌发出加入咬肌的纤维。
(3)修洁颞肌,观察其起止与形态,在颞肌下部的深面寻找向前下行走的颊神经,将它自颞肌处分离,注意对其加以保护。
然后自下颌切迹中点至下颌支前缘与下颌体交界处斜断冠突。
将冠突和颞肌翻向上,用刀柄分离颞肌与颞窝下部的骨,以显露颞深神经与颞深动脉,和之前已观察到穿入颞筋膜和颞肌深面的颞中动脉。
追踪颧颞神经至其穿出颧骨颞面的小孔。
(4)修洁颞下颌关节关节囊,观察颞下颌韧带,后除去颞下颌韧带,观察关节盘以及关节腔的形态。
7.解剖面侧深区(颞下窝)和舌下区用刀柄自下颌颈与下颌支后缘的深面插入,将下颌颈和下颌支与深在的软组织分离,刀柄向下移动受阻处就是下齿槽神经和血管穿入下颌孔的点。
用骨剪剪短下颌颈,并在紧靠下颌孔上方处水平锯断下颌支,去掉此段骨片,小心去除脂肪纤维组织,露出深部的肌、血管和神经。
依次找出并修洁以下结构:1)在下颌孔处找到下齿槽神经及下齿槽动脉,向上追踪至翼外肌下缘。
蝶下颌韧带为一薄膜状的小带位于下齿槽神经和动脉的内面。
2)在下齿槽神经前方,翼内肌表面找到舌神经。
3)追踪颊神经至翼外肌两头之间,颞深神经与咬肌神经到翼外肌上缘。
4)修洁翼外肌表面的上颌动脉及其分支。
若上颌动脉位于翼外肌深面则待以后再做。
在修洁过程中遇到一些交织成网的小静脉,这即是翼静脉丛,可去除。
翼静脉丛向后下汇合成1~2支较粗大的上颌静脉。
5)修洁翼外肌和翼内肌已暴露的部分,观察它们的起止和形态。
8.解剖面侧深区浅部(1)除去颞下颌关节盘、下颌头和翼外肌,注意保护耳颞神经、上颌动脉和深面的其他结构。
(2)修洁下颌神经及其分支,将舌神经拉向前,找出自其后缘加入的鼓索神经。
凿开下颌管,追踪下齿槽神经至齿根和颏孔。
(3)修洁上颌动脉第一段,寻找它的分支。
追踪脑膜中动脉至棘孔,看清耳颞神经的两个根包绕脑膜中动脉的情况,追踪并修洁耳颞神经。
(4)扭转下颌神经干,尝试寻找位于其深面的耳节及连于耳节的小支。
9.解剖面侧深区深部(1)用骨凿和咬骨钳除去自圆孔到棘孔连线外侧的蝶骨大翼的前外侧部,打开翼腭窝后壁和颞下窝顶,保留圆孔和棘孔,勿损伤其下的软组织。
(2)在圆孔前方仔细分离上颌神经,在上颌神经干下方找出翼腭神经节和与翼腭神经节相连的翼腭神经(神经节支)。
向前方追踪上颌神经,找到它分出的颧神经,上齿槽后神经以及它其本干的延续——眶下神经。
上齿槽后神经通常分为两支,于上颌结节附近穿入上颌骨内。
颧神经从眶下裂入眶,分成两支在眶外侧壁与底交界处穿入颧骨。
眶下神经经眶下裂入眶,再经过眶下沟,眶下管,由眶下孔穿出。
(3)追踪上颌动脉第三段及其终支。
这些终支都和上颌神经的分支伴行。
10. 解剖舌下间隙(1)将头部尽量后仰,沿下颌骨下缘切断面动脉、面静脉及二腹肌前腹,将下颌骨尽量翻向上,用拉钩固定。
(2)再次检查并修洁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
仔细追踪面动脉至下颌下腺后面,找到面动脉在此处分出的扁桃体动脉与腭升动脉。
追踪下颌下腺深部与下颌下腺导管到下颌舌骨肌后缘深面。
找出位于舌下神经上方的舌神经以及连于舌神经下方的下颌下神经节。
(3)切断下颌舌骨肌神经,将二腹肌前腹翻向下,进一步修洁观察下颌舌骨肌。
在下颌舌骨肌起点稍下方切断该肌,向前下翻开,注意口底黏膜恰好在该肌起点上方由下颌骨的内侧面伸展至舌下,勿将其损伤。
(4)下颌舌骨肌翻开后,完全暴露舌骨舌肌,其前方自上而下可见舌下腺、颏舌肌和颏舌骨肌,其后方由上而下可见茎突舌肌、茎突舌骨韧带和茎突咽肌。
舌咽神经绕茎突咽肌向前穿入舌骨舌肌后缘深面。
舌骨舌肌表面自上而下可见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腺深部和导管以及舌下神经等,分离修洁这些结构。
(5)沿舌骨上缘离断舌骨舌肌,将其向上翻,注意勿损伤它浅面的结构,于舌骨大角上方寻找舌动脉,向前追踪。
修洁其他暴露的结构。
二、颅部解剖颅顶部软组织1.切口将尸体头部垫高,将颅顶正中矢状皮肤切口向后方延续至枕外隆突,并自颅顶正中作一冠状切口向下至耳根上方,再向下方切开耳根前后的皮肤,翻去头部所有剩余的皮片。
2.解剖浅筋膜内结构(1)在前额找出前面已找到的滑车上神经与血管,眶上神经与血管,以及颅顶肌的额腹,向上追踪并修洁直至颅顶腱膜的前部,注意颅顶腱膜的外侧缘越过颞线向下延伸到颞部。
(2)向上追踪面神经颞支,并修洁颞筋膜前部。
若面部解剖时没有找到颧颞神经,此时可再进行寻找。
(3)向上推送颞浅血管与耳颞神经,追踪修洁时可见包在颅顶腱膜伸展部内的耳前肌和耳上肌,它们有时相互连成一片,修洁这两块肌及全部颞筋膜。
(4)在耳廓后方,追踪修洁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后血管,耳后神经及耳后肌(5)将尸体翻转,使面部朝下,在枕外隆突处的浅筋膜中寻找由颈部上升的第三颈神经末支。
在距枕外隆突外侧约2.5cm处切开浅筋膜,找到枕动脉和枕大神经,追踪它们至颅顶。
3.解剖帽状键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及颅骨外膜(1)自上而下,修洁颅顶腱膜后部和颅顶肌枕腹,注意勿损伤血管和神经。
(2)于正中线切开颅顶腱膜,将刀柄插入,探查其下的疏松结缔组织与颅顶肌前后左右相连情况。
分层观察帽状键膜,腱膜下的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
(二)开颅取脑1.锯除颅盖自眉间到枕外隆突以及在两侧耳廓之间纵向切开帽状键膜,将4片帽状键膜向下翻。
在眶上缘上方1cm追和枕外隆突上方1cm追的平面上环形扎上细绳,用笔沿绳画线一圈,沿线将骨膜切开,并向上下方剥离,可看到骨膜紧连于骨缝,疏松贴于颅骨。
沿所画的线先锯一浅沟,然后锯开颅骨并撬开颅顶盖,操作时注意勿伤及硬脑膜。
2.打开硬脑膜(1)沿正中线自后向前切开硬脑膜,可见上矢状窦,并将血块除去。
(2)沿上矢状窦的两旁,使用钝头剪刀剪开硬脑膜,再自两侧耳廓处向上剪开硬脑膜,直至上矢状窦两旁,将4瓣硬脑膜向下翻。
(3)切断进入上矢状窦的全部大脑上静脉。
在鸡冠处切断大脑镰,并向后拉。
(4)切断进入直窦的大脑大静脉。
3.取脑(1)将头部移至到解剖台的一端,使脑自然下垂,左手扶脑,使用刀柄将嗅球自筛板处分离,由鼻腔穿过筛板的嗅神经随之离断。
(2)依次切断下列各结构:视神经--色白粗大,穿入视神经孔。
颈内动脉--位于视神经外侧。
漏斗--位于视神经后方正中平面,连于下丘脑的脑垂体之间。
动眼神经--位于鞍背的两旁。
滑车神经--位于动眼神经的外侧,被小脑幕游离缘遮盖,用刀尖将此缘翻起,可看见滑车神经。
(3)将尸体头转向左侧,切断穿入横窦和蝶顶窦的大脑下静脉,将颞极在蝶骨小翼深面分离,轻揭大脑右半球,沿颞骨岩部的上缘,用刀尖切开小脑幕的附着缘和岩部尖处游离缘,切勿切得过深,以防伤及其深面的小脑。
用同法处理左侧的小脑幕。
(4)使脑向后坠(勿用力搬脑,否则易在脑干处拉断),直至脑桥和延髓离开颅后窝前壁时,有:①三叉神经运动根和感觉根,于近颞骨岩部尖处穿硬脑膜;①展神经在鞍背后方穿过硬脑膜;①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穿入内耳道;①舌咽,迷走,副神经自颈静脉孔离开颅腔;①舌下神经分为两股穿硬脑膜出舌下神经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