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公开课)讲课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1015.50 KB
- 文档页数:12
公开课之文言文断句
余闻文言,乃古文之正脉。
其言简意赅,含蓄典雅,读之如品佳茗,心旷神怡。
断句之艺,犹武中之舞剑,音乐中之击鼓,需心细如发,眼锐如鹰。
今余欲与诸君共探其中奥妙,期诸君有所得。
一、断句之义
文者,物之华也;言者,文之表也。
断句者,乃为文划界,明其义,定其位。
犹医者诊断病情,需辨症施治。
断句之道,亦需观文察义,依理而行。
二、断句之法
1.观词义:文辞之中,意义明晰,如“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须依词义,明其句读。
2.辨句式:文言之中,句式独特,如“壮志骄阳”乃谓
“壮志/骄阳”,非“壮志骄/阳”。
3.察语气:句末之叹号、问号,如“善哉乎/鼓琴”,语气
转折处,当断无疑。
4.考逻辑:文理有序,逻辑分明。
如“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三、断句之用
断句之道,非徒学之而已。
习得其法,能助诸君更深入地理解古文之意,体会古人之心。
此外,考试之中,断句题常出,得此艺者,自能游刃有余。
四、断句之例
昔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盖言读之熟,则义自明。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若不明其义,则句读或乱。
然习得其法,则自然明矣。
总之,文言文断句之道,需细心体味,用心研习。
方能如庖丁解牛,目无全牛而能循其纹理。
吾望诸君习得此艺,共享古文之美!。
文言句式二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2、过程与方法:梳理、点拨----知识迁移----反馈落实(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育目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归纳、总结主要文言句式的特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文言文是我们高中语文学习的一大重点、难点。
要理解一篇文言文,就必须掌握、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请大家回顾我们在高中阶段学习过的特殊的文言句式有哪些?(学生回答)明确: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
本节课,我们学习前三种句式一一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
二.学习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常用判断词是“是”,文言文表判段的常见句式有:(一)用“者” “也”表判断,“者” “也”可以配合共同表判断,也可只用其中一个表判断。
1、用“.... 者,.... 也。
”表示。
(“者”表主语后的提示和停顿,“也”表判断语气)女口:(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用“……者,……”“……也。
”“……者也”也表示。
女口:(1)莲,花之君子者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粟者,民之所种。
★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
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
如: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用“此……”“是……”表示,译为“这(是)如:(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是寡人之过也。
(二)用动词“为” “是”表判断。
汉魏以后,用“是”作判断此的逐渐增多。
女如:(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不知木兰是女郎。
(三)在主谓之间加“乃、贝叽即、皆、本、素、亦、必、诚” 等词来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乃、则、即”有“就是”之意如:(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梁父即楚将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