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和预防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防治体会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hyopneumoniae)是猪世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诊断和防治猪支原体肺炎是保证猪健康、保障养猪业生产效益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诊断和防治两个方面介绍猪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体会。
一、诊断1.临床症状猪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于呼吸道,所以猪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在呼吸系统。
拉稀、咳嗽、呼吸急促、气短、体温升高,这些常常引起猪场工作人员的关注。
2.病理变化猪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以肺部为主,一般表现为肺泡壁增厚,局部肺组织产生大量炎细胞浸润。
通过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是猪支原体肺炎。
3.实验室检测针对猪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PCR法、ELISA法、繁殖试验法和细菌学检测法。
其中PCR法是一种新近发展的检测技术,灵敏度高、可靠性强,能够检测出病毒DNA的存在。
而且检测速度快,可以更快地获得诊断结果。
二、防治1.疫苗预防常用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鸟卵菌疫苗,疫苗的接种可以增强猪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猪支原体肺炎的抗体水平,从而避免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2.抗生素治疗当出现猪支原体肺炎的症状时,可采用抗生素治疗。
目前较为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特比萘芬、罗红霉素、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等。
抗生素治疗要注意用药剂量和药物种类,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抗生素。
3.环境管理做好养殖环境的管理和卫生,可以有效地减少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积淀物,注意通风换气,增加空气湿度和温度的测量和调节。
综上所述,猪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猪世界呼吸道疾病,给养猪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我们要做到早期预防和诊断,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也要做好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以防止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障猪的健康和养猪业的发展。
猪的疾病猪支原体肺炎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 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我国俗称猪气喘病,主要临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
剖检变化为肺的尖叶、心叶和膈叶(主叶)的对称性实变。
病多呈慢性经过,常有其他病菌继发感染。
据我国部分省市规模化养猪场血清学检验,阳性率30%~50%。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许多地区的猪场都有发生。
由于带菌病猪的存在和分布面较广,除直接发生死亡外,病猪生长发育缓慢,生长率降低15%左右,饲料利用率降低20%,造成饲料和人力的浪费。
有的成为僵猪或继发感染死亡。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
二、病原:猪肺炎支原体属支原体科(Mycoplasmataceae)、支原体属(Mycoplasma)成员。
猪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是一种较小的,呈球状、点状、杆状和多形态的微生物。
本菌不易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着色不佳,用姬姆萨和瑞特氏染色良好。
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但发育极为困难,要求有严格的培养条件,分离用的培养基大多是组织培养平衡盐类溶液,加入乳清蛋白水解物、酵母浸出物及猪血清,培养材料中必须没有其他支原体存在。
本菌对乙醚敏感,对葡萄糖能利用并产酸,1:5000的美蓝溶液可抑制生长。
适于在37℃有氧条件下培养。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在接种后培养7~10天,才能用肉眼观察到针尖大小露珠状、圆形、中央隆起、边缘整齐的小菌落。
有些老龄菌落中心稍凹陷,不像一般支原体的“荷包蛋”状菌落。
猪肺炎支原体对外界自然环境及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不强,病原体随病猪咳嗽、喘气排出体外,污染猪舍墙壁、地面、用具,其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36h;日光、干燥及常用的消毒药液,都可在较短时间杀灭病原。
病肺组织中的病原体在-15℃可保存45天,在1~4℃存活7天。
在甘油中O℃可保存8个月,在-30℃可保存20个月仍有感染力。
中国动物保健2021.05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防治程慧(山东省平邑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临沂273300)体是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一种。
这种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猪产生肺炎,该疾病的主要特征为猪发生咳嗽和气喘,因此猪支原体肺炎又被称作猪气喘病。
猪支原体肺炎在一年四季均能够发病,但是主要在寒冷、多雨以及潮湿或者气候突然转变的时候发生。
猪支原体肺炎一旦暴发,如果不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这种疾病就很难再彻底断绝。
因此,该疾病对猪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需要引起养猪人员的重点注意。
支原体;肺炎;诊断;防治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导致的一种疾病,猪感染这种疾病之后主要使猪产生咳嗽、气喘以及肺发生病变。
这种疾病与猪生存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猪生存的环境比较潮湿、通风条件十分差或者猪生活的相当拥挤的时候,就会导致猪产生猪支原体肺炎。
此外,猪的饲料如果发霉变质,也会导致猪产生猪支原体肺炎。
本文主要以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原因、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防治出发,阐述该病。
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养猪业的工作人员提供指导,促进我国健康养猪的发展。
1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原因导致猪产生该病的病原微生物是猪肺炎支原体,这种病原微生物是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一种。
在微生物学中,导致动物产生疾病的微生物主要以细菌和病毒较为常见,支原体感染动物产生疾病的比较少,因为大多数的支原体并不会导致疾病,只有较少的支原体会导致动物产生疾病,猪肺炎支原体就是其中一种致病的支原体。
猪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其形态比较多样,有些呈环状,有些呈球状,有些呈现出杆状等。
猪肺炎支原体对生存的环境比较苛刻,一般情况下猪用具上的支原体在几天之内就会失去活性从而不致病。
一般情况下,一般的化学消毒剂就可以将猪肺炎支原体杀死。
该疾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染病的猪以及带菌的猪,病猪通过咳嗽,以飞沫的形式将致病菌传播到空气中,健康猪呼吸到带菌的气体就会感染。
本病的自然宿主是猪,仔猪最容易感染猪支原体肺炎。
仔猪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仔猪肺炎,常见的支原体形态为球状、干状、丝状和环状。
由于仔猪肺炎支原体对于外界的抵抗力一般不强,在室内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就有可能失去活性,在低温的条件下,虽然可以保存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一般都可以通过使用的药物迅速将其杀死。
支原体能够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嗜中粒细胞的功能,造成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据研究发现支原体也可以增加蓝耳病病毒的毒力,增加猪体内圆环病毒量,且会延长圆环和蓝耳病毒的存活时间,从而影响到疫苗的免疫效果。
1、临床症状仔猪支原体肺炎病以咳嗽和喘气为主要临床病症,急性病症表现为体温上升,食欲不振,呼吸加快,咳嗽喘气,严重的呼吸有喘鸣声、拉风箱声。
2、病理剖检主要病变在肺部,肺部呈肉变或胰变的病理变化。
如果细菌继发感染时,可以看到胸膜炎、肺炎等炎症性病变,严重的时候会出现胸膜粘连、肺坏死。
3、疫苗防控措施疫苗选择支原体疫苗分为直接灭活支原体疫苗和活疫苗注射两类,其中灭活疫苗主要有J株、P-5722-3株、BQ14株三种毒株;其中活疫苗主要有RM48株、Z株以及168株,3个毒株,灭活支原体疫苗肌肉注射疫苗可以直接产生体液进行免疫,使用方便,但是临床研究反映一次体液免疫注射效果不理想,活疫苗肌肉注射可以直接产生细胞占位及体液免疫,免疫的效果甚好,其中Z株、168株疫苗需要通过胸腔或者肺内进行注射,需要一定的疫苗注射技术,而其中RM48株肌肉注射可以通过喷鼻进行免疫,也可以通过胸腔或者肺内进行注射,使用较为方便。
关于支原疫苗的抗体检测效果的评估,支原体疫苗肌肉注射免疫后暂无简易快速评估的抗体检测办法,支原体疫苗感染比较高,抗体的检测不能区分出是支原体疫苗还是野生病毒产生的抗体,并且各种疫苗抗体检测的数值成活率高低与其免疫的效果相关性不大,如此,抗体的检测效果没有太大的意义,临床主要评估方法是通过成活率和料比、仔猪已经出栏的时间、肺部病变性评分等因素来进行评估。
24此方政it猪支原体肺炎流行范围广,发 病率高,死亡率低,难以治愈且是规 模化猪场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 一。
单独地发生本病对猪致死率不 高,一般会使感染、发病猪的生产性 能、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其他传染 性疾病,一旦发生常常难以根治,严 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本文从本病 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 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讨论,希望能为养猪业避免或减少本病发 生,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猪支原体性肺炎(简称MPS),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俗称猪气 喘病,是由猪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 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体温升高及食欲变化不大,有明显的气喘、咳嗽、腹式呼吸,生长发育迟缓,词料报酬低。
病理变 化是肺脏呈双侧对称性实变。
不同 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一年四季 均可发生,尤其在寒冷多雨潮湿或 气候骤变时多发。
一直以来在养猪 业中都极为重视。
1病原本病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属支 原体科,又称霉形体,是一类无细胞 壁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呈高度多 形性,能通过细菌过滤器,革兰氏染 色阴性,姬姆萨或瑞特氏染色良好,含有DNA和RNA,二分裂或芽生繁 殖。
本菌广泛分布于环境和动物体 中,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不强,附着 在猪生活环境以及用具上,2~3天就失活了。
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存在 于病猪呼吸器官内,生长需求对环 境要求苛刻,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 养基上生长,但发育较困难,对消毒 剂、日光和温热等没有较强抵抗力,一般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即可消毒灭 菌。
2流行病学2.1传染源自然条件下,病猪与带菌猪是 主要传染源,尤其是隐性带菌猪,病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何星云(邯郸市邯山区农业农村局,河北邯郸056000)菌主要存在于病猪和带菌猪呼吸道中。
2.2传播途径病原体随病猪咳嗽、喘气、打喷嚏排出体外,污染猪舍墙壁、地面、用具,通过接触传播,或者直接形成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
而病母猪传染给吃奶小猪,使得本病在猪群长久存在。
猪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和预防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表现咳嗽、气喘和生长迟缓,感染率高、死亡率低。
感染猪的呼吸道纤毛屏障被破坏,使其它疾病(如猪蓝耳病、圆环病毒、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混合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肺脏病变加重,呼吸功能和饲料转化率下降,经济损失巨大。
该病是一种原发性呼吸道疾病,也是呼吸道病复合体(PRDC)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多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使临床表现和剖检症状变得复杂。
本文通过对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评价和检测方法的分析,为其鉴别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1 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目前,商品猪场几乎100%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带菌散毒猪群普遍存在.仔猪出生后两周内,一般不会自然感染猪支原体肺炎。
随着日龄增加,应激增大、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随之提升.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潜伏期为3周左右,所以咳嗽症状多出现在7周龄之后,10周龄为发病和抗体转阳高峰,被称之谓“十周龄墙”.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首先黏附在猪呼吸道纤毛顶端,进而繁殖并释放代谢中间产物,使纤毛脱落、黏膜受损,呼吸道屏障系统被破坏.吸入空气中的异物、黏膜分泌物和脱落的纤毛,沉降到肺泡中,导致连续干咳和气喘的发生,并逐渐形成肺脏肉变或胰样变.肺脏功能遭到破坏,生长受阻、饲料转化率下降;同时呼吸道纤毛脱落,失去过滤异物、清除病原的能力,增加了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可能。
猪肺炎支原体能长期定居于猪呼吸系统,且具有免疫逃避的特性,难以通过药物或免疫清除,经常反复发病。
而纤毛脱落和肺部实变,均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终生受其影响,严重的可变成僵猪.2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咳嗽指数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猪群,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发病初期多表现连续性的干咳,后期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猪呈腹式呼吸),部分严重的极度消瘦。
若继发感染其它细菌和病毒,则体温升高,死亡率增加。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作者:肖新宇,徐建云,姚琛,朱明星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第9期肖新宇1,徐建云2,姚琛2,朱明星2(1.江苏省兴化市戴南畜牧兽医站 225721,2.江苏省兴化市畜牧兽医站 225700)猪支原体肺炎是被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出现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也叫做猪气喘病。
临床表现为气喘、咳嗽,虽然死亡率不高,但是也会给养殖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对猪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猪的抵抗力减弱,出现很多疾病,甚至会因为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所以需要积极的预防治疗。
1 流行病学患病猪和携带病原体的猪都是传染源,该疾病可以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空气、飞沫是主要途径,患病的猪在咳嗽和气喘的时候会将病原体以飞沫形式传染到健康猪体内。
该疾病只有猪会发生,并且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会发病,仔猪的发病率高,会造成死亡,健壮猪不会死亡,有咳嗽症状;该疾病的过程比较缓慢。
四季均会发病,冬季和春季发病率较高,气候寒冷、气温骤降时容易产生,使用一般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让患病症状消退,复发率高,猪是肺炎支原体的唯一天然宿主。
2 临床症状该病一般会有10~16天的潜伏期,临床中以咳喘为主要表现,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①急性型:不多见,病原菌进入易感猪群后,会出现大范围的暴发,各年龄的猪都会发病.能够达到100%发病,10日龄乳猪也会被感染,一般会持续3个月,然后变成慢性型。
②慢性型:比较多见,3~lO周龄会出现首批症状,然后是10~16天潜伏期。
于咳频发,晨间进行饲喂后以及运动后症状加剧。
病猪对饮食通常无影响,但是生长发育会受到限制。
病猪外表康复后,在16周龄会有可能第二次暴发。
部分病猪因巴氏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影响会发展为急性肺炎。
③隐性型:病猪症状不明显,有轻度咳嗽,生长发育正常,X线检查可见气喘病灶。
3病理剖检解剖检查可见猪的两肺心叶、尖叶和膈叶有对称性病变。
肺中间叶实变,初期有豆大分散分布的淋巴结肿大,然后融合为大叶性病变。
猪肺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肺疫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病原体为猪肺疫支原体,主要通过
空气传播,引起猪群中肺炎的流行。
本文将介绍猪肺疫的鉴别诊断及防治
措施,旨在帮助养殖户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传播。
鉴别诊断:
1.病历观察:养殖户应详细记录疫情的起病日期、发病率、死亡率等
信息,以便后续诊断和疫情监测。
2.临床症状:猪肺疫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呼吸急促、流涕、打喷嚏、发热等,严重时可见肺部充血、水肿、渗出性炎症等。
3.病理学观察:进行病理解剖,发现受感染的猪肺呈现灰色至暗红色、肺充血、肉眼可见渗出物、肺组织水肿等特征。
防治措施:
1.加强环境卫生: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污
秽物,保持猪舍内的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合理饲养管理:喂养高营养、易消化的饲料,保证猪群的免疫力;
避免饲养密度过高,减少疫情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3.疫苗注射:按照兽医指导,定期对猪群进行疫苗注射,增强猪群的
抵抗力,预防病原体的侵袭。
4.隔离病猪:一旦发现病猪,应及时将其隔离,避免疫情继续蔓延;
同时,要对猪群进行密切的观察和监测,及时并准确地识别患病猪只。
5.合理使用药物:如发现猪群中有疫情暴发,可根据兽医的建议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控制病情的发展。
总结:
猪肺疫的鉴别诊断是通过对病历观察、临床症状及病理学观察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
在疫情防治方面,加强环境卫生、合理饲养管理、疫苗注射、隔离病猪及合理使用药物等措施是非常关键的。
养殖户要密切关注猪群的健康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遏制疫情的扩散,以保障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和预防
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表现咳嗽、气喘和生长迟缓,感染率高、死亡率低。
感染猪的呼吸道纤毛屏障被破坏,使其它疾病(如猪蓝耳病、圆环病毒、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混合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肺脏病变加重,呼吸功能和饲料转化率下降,经济损失巨大。
该病是一种原发性呼吸道疾病,也是呼吸道病复合体(PRDC)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多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使临床表现和剖检症状变得复杂。
本文通过对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评价和检测方法的分析,为其鉴别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1 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
目前,商品猪场几乎100%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带菌散毒猪群普遍存在。
仔猪出生后两周内,一般不会自然感染猪支原体肺炎。
随着日龄增加,应激增大、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随之提升。
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潜伏期为3周左右,所以咳嗽症状多出现在7周龄之后,10周龄为发病和抗体转阳高峰,被称之谓“十周龄墙”。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首先黏附在猪呼吸道纤毛顶端,进而繁殖并释放代谢中间产物,使纤毛脱落、黏膜受损,呼吸道屏障系统被破坏。
吸入空气中的异物、黏膜分泌物和脱落的纤毛,沉降到肺泡中,导致连续干咳和气喘的发生,并逐渐形成肺脏肉变或胰样变。
肺脏功能遭到破坏,生长受阻、饲料转化率下降;同时呼吸道纤毛脱落,失去过滤异物、清除病原的能力,增加了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可能。
猪肺炎支原体能长期定居于猪呼吸系统,且具有免疫逃避的特性,难以通过药物或免疫清除,经常反复发病。
而纤毛脱落和肺部实变,均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终生受其影响,严重的可变成僵猪。
2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咳嗽指数
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猪群,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
发病初期多表现连续性的干咳,后期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猪呈腹式呼吸),部分严重的极度消瘦。
若继发感染其它细菌和病毒,则体温升高,死亡率增加。
临床上为了与其他因素引起的咳嗽症状进行区分,现将不同因素引发的疾病与咳嗽类型和所对应的临床表现总结如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表现为咳嗽、体温高且口鼻流有泡沫或带血黏液、可视粘膜发绀等;猪肺疫表现为连续咳嗽、时有喘鸣声、咽喉部肿胀导致呼
吸困难呈犬坐、体温升高等;副猪嗜血杆菌病表现为短促咳嗽、流脓鼻液、发热、腕、跗关节肿大等;猪萎缩性鼻炎表现为咳嗽、打喷嚏、鼻歪、有黑色泪斑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高热、精神沉郁等;猪链球菌病表现为咳嗽、高热、关节肿胀等;猪丝虫病表现为阵发性咳嗽、脓粘性鼻涕;猪流感表现为阵发性咳嗽、体温升高、眼鼻有粘性分泌物;异物性咳嗽表现为突发的连续性、剧烈、痛苦的咳嗽,异物咳出后,咳嗽平息。
在育肥猪群中以典型的连续性干咳为统计目标,测定咳嗽指数对评价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和发病程度有一定意义,方法如下。
对每个育肥舍的猪进行随机选择,通过喊叫、拍手和惊吓三分钟后的一段时间观察,咳嗽十秒后不再咳嗽,计下咳嗽数。
对同一批猪,重复一次,并以同样的方式对另一批猪进行测试。
平均咳嗽指数=咳嗽猪的数量/总检测的猪数×监测总时间。
所建立的定量评估育肥猪干性咳嗽评估体系配合猪肺炎支原体血清血检测,更具有衡量群体免疫水平价值。
3 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变特征与病变指数
病初期剖,检肉眼可见心叶有点状、小片状肺部硬化,周围组织下陷低于周围正常肺组织,肺门淋巴结肿大。
后期剖检可见肺脏呈对称状肉变、实变、虾样变。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肺部有紫红色肝变、肺炎区坏死、硬化、粘连;猪肺疫肺紫色肝样变且常有坏死;副猪嗜血杆菌病肺脏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蓝耳病肺前叶有肺炎实变灶;猪链球菌病呈化脓性肺炎状;猪丝虫病肺膈叶后边缘有楔形气肿灶,内部有灰红色实变;猪流感肺脏前下部紫红色实变、气肿、出血。
根据江苏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邵国青等制定的猪支原体肺炎肺脏病变评判标准(见下表)对剖杀猪的肺部病变进行判定。
猪肺脏由7个肺叶(左右心、尖、膈叶,副叶)构成,各肺叶得分相加即为肺病变得分,最大得分为28分。
通过临床症状和肺部病变可作为初步的临床诊断,而且咳嗽指数和病变指数评价体系证明,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部损伤与气喘病典型的临床症状有着紧密的联系。
但在复杂的混合感染状况下,疾病确诊和损失评价仍需要借助于实验室检测手段。
4 猪肺炎支原体实验室检测方法
4.1 猪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
目前多采用ELISA方法检测,前腔静脉采血,血样需冷藏保存并于两天内送达实验室,分离到的血清-20℃保存、备用。
由于无法区别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在对猪群免疫之前,先对猪群随机抽血采样,作为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率评价指标之一。
对没有血清抗体的猪群进行疫苗免疫,二十天后抽血检测,作为猪群免疫后的评价指标。
临床上评价猪支原体肺炎感染程度和损失大小,仍需结合其它指标。
试验证明,猪群自然感染MPS病引发气喘病时,血清阳性率≥0.5时,一般咳嗽指数≥2.5%。
如果血清阳性率≥0.5,而咳嗽指数<2.5%,说明猪群感染了猪肺炎支原体,但临床防控效果较好。
如果血清阳性率<0.5,而咳嗽指数≥2.5%,说明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严重。
4.2 猪肺炎支原体病原学检测
取感染的肺组织直接分离猪肺炎支原体来诊断猪气喘病最为可靠,但直接分离要求较高、且费时费力,临床上这项“金标准”很难实现。
因此,选用其他方式来诊断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十分必要。
目前,应用最广、操作最方便的是PCR(普通PCR方法、套式PCR方法、多重PCR方法、荧光定量PCR方法、LAMP、芯片检测等)。
普通PCR是猪肺炎支原体检测常规方法,具有简洁、方便、快速节约成本的优点。
多重PCR方法,可同时检测其他病原,节约了时间;荧光定量PCR,可以达到准确定量的目的;芯片检测是一种更快速、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但费用过高。
病、死猪尸体采样,猪剖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肺脏,剪切正常与病变交界处的样本即可,是目前最常用的采样方式。
活体采样不必剖杀猪只,可选猪的鼻腔拭子、咽、气管拭子或肺泡灌洗液等方法,灌洗液检出率与感染情况最为符合,其它依次为咽、气管拭子、鼻试子。
采集空气样本中的气溶胶,需专用气泵抽取猪场内空气,注入到无菌PBS,后高速离心,收集沉淀进行检测。
此方法评价病原的气溶胶传播情况,对猪场的猪肺炎支原体临床净化、监测提供便利。
5 猪肺炎支原体的防控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飞沫在环境中传播,其传播距离可达9.2km,健康猪接触病猪或吸入空气中带有猪肺炎支原体的气溶胶而发生感染,一旦发现感染猪应立即隔离、治疗。
传统的呼吸道药物虽不能治疗猪支原体肺炎,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和缓解。
对呼吸困难(尤其是颈部肿胀)的猪不建议颈部肌肉注射,通常将对猪肺炎支原体敏感的药物(如土霉素、卡那霉素、林肯霉素、泰乐菌素等)加到饮水或食物中,对于重病猪可后肢注射尼可刹米缓解呼吸困难,同时针对某些特定的症状对症治疗及预防其他病原菌的继发感染。
饲养管理中添加黄芪
多糖、淫羊藿皂苷、维生素等进行猪群保健提高机体抵御外界野毒的感染能力。
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只有一个血清型,疫苗免疫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仔猪出生后两周内,一般不会自然感染,但随着日龄增加、应激增大、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随之提升。
小猪在7-14日龄,肺内免疫高效的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活疫苗168株,直达靶部位,占据呼吸系统纤毛受体位点,形成优先占位效应;同时,弱毒疫苗株的快速繁殖诱导机体产生局部粘膜免疫和细胞免疫;即使环境中再有猪肺炎支原体野毒存在而进入呼吸道,也会因缺乏受体位点而难以附着、生长、繁殖,最终被黏膜抗体捕获、吞噬、清除。
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具有免疫逃避特性,且猪呼吸系统粘膜纤毛的特殊结构,造成体液免疫抗体水平不足以有效地清除猪肺炎支原体野毒和形成有限的免疫保护力。
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对一些消毒剂及恶劣环境具有抵抗力,一旦感染本病很难彻底净化。
目前,国外通过疫苗和药物,采用全进全出管理制度及单独通风和清粪系统,在不完全减群的情况下初步净化了育肥群中的猪肺炎支原体;国内,邵国青等建立了以免疫、消毒、隔离、淘汰为主要技术措施的猪支原体肺炎控制和净化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猪支原体肺炎多发生于通风不良、饲养环境改变、猪群运输、转群、混群应激、湿度过高、气温骤变等因素下。
为有效地防控猪支原体肺炎在养猪生产中带来的危害,建议做到以下几点:一、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好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猪圈清洁度等);二、提供全面的营养;三、减少应激因素;四、全进全出,空圈并进行严格消毒;五、三点式繁育体系,将产房、保育和育肥分开饲养;六、坚持自繁自养,如需引猪,要做好严格的检疫和隔离措施;
七、适时的猪肺炎支原体弱毒活疫苗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