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7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防治体会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hyopneumoniae)是猪世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诊断和防治猪支原体肺炎是保证猪健康、保障养猪业生产效益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诊断和防治两个方面介绍猪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体会。
一、诊断1.临床症状猪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集中于呼吸道,所以猪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在呼吸系统。
拉稀、咳嗽、呼吸急促、气短、体温升高,这些常常引起猪场工作人员的关注。
2.病理变化猪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变化以肺部为主,一般表现为肺泡壁增厚,局部肺组织产生大量炎细胞浸润。
通过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是猪支原体肺炎。
3.实验室检测针对猪支原体肺炎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PCR法、ELISA法、繁殖试验法和细菌学检测法。
其中PCR法是一种新近发展的检测技术,灵敏度高、可靠性强,能够检测出病毒DNA的存在。
而且检测速度快,可以更快地获得诊断结果。
二、防治1.疫苗预防常用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鸟卵菌疫苗,疫苗的接种可以增强猪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猪支原体肺炎的抗体水平,从而避免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2.抗生素治疗当出现猪支原体肺炎的症状时,可采用抗生素治疗。
目前较为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特比萘芬、罗红霉素、多西环素和阿奇霉素等。
抗生素治疗要注意用药剂量和药物种类,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抗生素。
3.环境管理做好养殖环境的管理和卫生,可以有效地减少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积淀物,注意通风换气,增加空气湿度和温度的测量和调节。
综上所述,猪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猪世界呼吸道疾病,给养猪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我们要做到早期预防和诊断,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也要做好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以防止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障猪的健康和养猪业的发展。
猪支原体肺炎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浅析猪支原体肺炎(PPA)是由猪支原体引起的一种猪类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炎症。
猪支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菌,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易在养殖场内扩散。
猪支原体肺炎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临床上,患猪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肺部水肿、出血和渗出物,导致猪的呼吸功能受限。
病理学检查可见肺部组织肿胀、出血和渗出物。
实验室检测主要包括猪支原体的分离培养和PCR检测,前者可以从猪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猪支原体,后者可以检测猪支原体的DNA是否存在。
针对猪支原体肺炎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预防和治疗两个方面。
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如严格控制外来猪只的进出和限制人员流动,防止猪支原体的传播;加强猪舍环境的管理,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病原菌的存在;对于新生猪,可以通过给予高质量的母乳和注射猪支原体疫苗来提高抗体水平,增强免疫力。
定期检测猪舍内的猪支原体感染情况,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猪,防止疾病扩散。
治疗方面,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可以治疗猪支原体肺炎,治疗主要依靠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
对于重症病例,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来控制继发细菌感染,同时还需要给予支持治疗,如提供高能量饲料、保持猪舍的适宜温度和湿度等,帮助猪恢复健康。
猪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对猪的生产和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于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可以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来确定。
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管理猪舍环境、提高猪的免疫力等。
在治疗方面,目前主要依靠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来缓解症状和促进猪的康复。
猪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和预防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表现咳嗽、气喘和生长迟缓,感染率高、死亡率低。
感染猪的呼吸道纤毛屏障被破坏,使其它疾病(如猪蓝耳病、圆环病毒、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混合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肺脏病变加重,呼吸功能和饲料转化率下降,经济损失巨大。
该病是一种原发性呼吸道疾病,也是呼吸道病复合体(PRDC)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多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使临床表现和剖检症状变得复杂。
本文通过对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评价和检测方法的分析,为其鉴别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1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目前,商品猪场几乎100%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带菌散毒猪群普遍存在。
仔猪出生后两周内,一般不会自然感染猪支原体肺炎。
随着日龄增加,应激增大、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随之提升。
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潜伏期为3周左右,所以咳嗽症状多出现在7周龄之后,10周龄为发病和抗体转阳高峰,被称之谓“十周龄墙"。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首先黏附在猪呼吸道纤毛顶端,进而繁殖并释放代谢中间产物,使纤毛脱落、黏膜受损,呼吸道屏障系统被破坏。
吸入空气中的异物、黏膜分泌物和脱落的纤毛,沉降到肺泡中,导致连续干咳和气喘的发生,并逐渐形成肺脏肉变或胰样变。
肺脏功能遭到破坏,生长受阻、饲料转化率下降;同时呼吸道纤毛脱落,失去过滤异物、清除病原的能力,增加了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可能.猪肺炎支原体能长期定居于猪呼吸系统,且具有免疫逃避的特性,难以通过药物或免疫清除,经常反复发病.而纤毛脱落和肺部实变,均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终生受其影响,严重的可变成僵猪。
2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咳嗽指数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猪群,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
发病初期多表现连续性的干咳,后期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猪呈腹式呼吸),部分严重的极度消瘦。
若继发感染其它细菌和病毒,则体温升高,死亡率增加.临床上为了与其他因素引起的咳嗽症状进行区分,现将不同因素引发的疾病与咳嗽类型和所对应的临床表现总结如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表现为咳嗽、体温高且口鼻流有泡沫或带血黏液、可视粘膜发绀等;猪肺疫表现为连续咳嗽、时有喘鸣声、咽喉部肿胀导致呼吸困难呈犬坐、体温升高等;副猪嗜血杆菌病表现为短促咳嗽、流脓鼻液、发热、腕、跗关节肿大等;猪萎缩性鼻炎表现为咳嗽、打喷嚏、鼻歪、有黑色泪斑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表现为咳嗽、流鼻涕、高热、精神沉郁等;猪链球菌病表现为咳嗽、高热、关节肿胀等;猪丝虫病表现为阵发性咳嗽、脓粘性鼻涕;猪流感表现为阵发性咳嗽、体温升高、眼鼻有粘性分泌物;异物性咳嗽表现为突发的连续性、剧烈、痛苦的咳嗽,异物咳出后,咳嗽平息。
猪的疾病猪支原体肺炎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 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我国俗称猪气喘病,主要临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
剖检变化为肺的尖叶、心叶和膈叶(主叶)的对称性实变。
病多呈慢性经过,常有其他病菌继发感染。
据我国部分省市规模化养猪场血清学检验,阳性率30%~50%。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我国许多地区的猪场都有发生。
由于带菌病猪的存在和分布面较广,除直接发生死亡外,病猪生长发育缓慢,生长率降低15%左右,饲料利用率降低20%,造成饲料和人力的浪费。
有的成为僵猪或继发感染死亡。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
二、病原:猪肺炎支原体属支原体科(Mycoplasmataceae)、支原体属(Mycoplasma)成员。
猪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是一种较小的,呈球状、点状、杆状和多形态的微生物。
本菌不易着色,革兰氏染色阴性,着色不佳,用姬姆萨和瑞特氏染色良好。
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但发育极为困难,要求有严格的培养条件,分离用的培养基大多是组织培养平衡盐类溶液,加入乳清蛋白水解物、酵母浸出物及猪血清,培养材料中必须没有其他支原体存在。
本菌对乙醚敏感,对葡萄糖能利用并产酸,1:5000的美蓝溶液可抑制生长。
适于在37℃有氧条件下培养。
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在接种后培养7~10天,才能用肉眼观察到针尖大小露珠状、圆形、中央隆起、边缘整齐的小菌落。
有些老龄菌落中心稍凹陷,不像一般支原体的“荷包蛋”状菌落。
猪肺炎支原体对外界自然环境及理化学因素的抵抗力不强,病原体随病猪咳嗽、喘气排出体外,污染猪舍墙壁、地面、用具,其生存时间一般不超过36h;日光、干燥及常用的消毒药液,都可在较短时间杀灭病原。
病肺组织中的病原体在-15℃可保存45天,在1~4℃存活7天。
在甘油中O℃可保存8个月,在-30℃可保存20个月仍有感染力。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防治体会
猪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原微生物,会造成猪呼吸系统疾病,如猪支原体肺炎。
本
文将介绍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体会。
首先,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呼吸困难、流涕、眼部发炎、发热等。
但这些症状并不一定都出现,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定确诊。
目前,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有病理解剖、病理组织学检查、病原体分离、PCR检测、免疫学检测等。
综合诊断的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确诊猪支原体肺炎。
除了临床症状和实验
室检测,还需要充分了解该猪群的饲养环境、饲料情况、疫苗生产及接种情况等,因为这
些都与猪支原体肺炎的发生和传播有关。
针对猪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定期清洗养殖场环境,保持合适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增
强猪的免疫力,避免交叉感染等。
其次是加强管理,实行严格的动物检疫制度,防范疫情的扩散。
此外,还要加强饲料和水源的质量管理,选择抗体力强、免疫效果好的疫苗进行接种,提高猪的免疫力。
如果出现疫情,需要及时隔离患病猪,对于病死猪体要进行妥善处理。
总之,猪支原体肺炎对于养殖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危害,应该从生物安全、治疗方案
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的防控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防治体会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猪的呼吸道黏膜上,病猪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排放病原体,使周围猪只感染该病。
该疾病对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产生很大影响,严重的时候甚至导致死亡。
对于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一、诊断(一)临床症状诊断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鼻流清涕、喉部充血、咳嗽时有明显的呼吸困难,重的还可引起报腿、后足压跛、体温升高等。
病猪的活跃性、食欲和生长都明显下降。
通过观察病猪的临床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猪支原体肺炎。
(二)病理学检查诊断猪支原体肺炎的病理学特点主要是病猪肺部有明显的浮肿,肺泡扩张,肺部呈柏油状,严重者可见肺出血等病变。
病理学检查可以通过解剖病猪的尸体来进行,通过观察肺部的病变情况来确诊猪支原体肺炎。
(三)实验室检查诊断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从病猪的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猪支原体,并进行血清学检测。
目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主要包括PCR法、ELISA法等。
这些实验室检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猪支原体,并进行分型鉴定,从而得出诊断结果。
二、防治(一)环境改善猪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环境对于病原体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改善猪舍的环境条件对于预防和控制猪支原体肺炎很重要。
提供清洁、干燥、通风良好的猪舍环境,可有效降低病原体的传播和繁殖,减少猪只感染该病的机会。
(二)规范养殖管理规范的养殖管理对于预防猪支原体肺炎具有重要意义。
做到以下几点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 严格消毒:定期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杜绝病原体的存留和滋生。
2. 合理的饲养密度: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以减少猪之间的接触机会,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3. 合理的饲养结构:分娩、幼保、育肥等环节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标准来进行分区饲养和管理,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4. 良好的饲养水质:保证饮用水的质量干净、新鲜,减少水源异物和病原体的污染。
24此方政it猪支原体肺炎流行范围广,发 病率高,死亡率低,难以治愈且是规 模化猪场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 一。
单独地发生本病对猪致死率不 高,一般会使感染、发病猪的生产性 能、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其他传染 性疾病,一旦发生常常难以根治,严 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本文从本病 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 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讨论,希望能为养猪业避免或减少本病发 生,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猪支原体性肺炎(简称MPS),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俗称猪气 喘病,是由猪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 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体温升高及食欲变化不大,有明显的气喘、咳嗽、腹式呼吸,生长发育迟缓,词料报酬低。
病理变 化是肺脏呈双侧对称性实变。
不同 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一年四季 均可发生,尤其在寒冷多雨潮湿或 气候骤变时多发。
一直以来在养猪 业中都极为重视。
1病原本病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属支 原体科,又称霉形体,是一类无细胞 壁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
呈高度多 形性,能通过细菌过滤器,革兰氏染 色阴性,姬姆萨或瑞特氏染色良好,含有DNA和RNA,二分裂或芽生繁 殖。
本菌广泛分布于环境和动物体 中,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不强,附着 在猪生活环境以及用具上,2~3天就失活了。
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存在 于病猪呼吸器官内,生长需求对环 境要求苛刻,能在无细胞的人工培 养基上生长,但发育较困难,对消毒 剂、日光和温热等没有较强抵抗力,一般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即可消毒灭 菌。
2流行病学2.1传染源自然条件下,病猪与带菌猪是 主要传染源,尤其是隐性带菌猪,病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何星云(邯郸市邯山区农业农村局,河北邯郸056000)菌主要存在于病猪和带菌猪呼吸道中。
2.2传播途径病原体随病猪咳嗽、喘气、打喷嚏排出体外,污染猪舍墙壁、地面、用具,通过接触传播,或者直接形成飞沫,通过呼吸道传播。
而病母猪传染给吃奶小猪,使得本病在猪群长久存在。
猪支原体肺炎的病原、症状与防治
病原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支原体引起的疾病。
猪支原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它在猪类中广泛存在,是猪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猪支原体可通过空气传播、粪口途径和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
症状
猪支原体肺炎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咳嗽和喘息:病猪出现咳嗽和喘息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气急和呼吸
困难的情况。
2.消瘦:由于猪支原体会影响猪的食欲,病猪常常出现消瘦、疲劳等情
况。
3.腹泻:部分病猪还会出现腹泻与腹部不适的症状。
4.发热:病猪常常有发热的情况。
5.感染其他病菌:猪支原体感染可以加重其他病原菌的繁殖,导致猪患
上更加严重的疾病。
防治
猪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病原菌性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点在于减少病原菌的感染和控制疾病的扩散。
常见的防治措施如下:
1.提高猪舍卫生管理水平:定期清理猪舍、消毒器具和饮水设施等,保
持卫生干净。
2.加强病猪的饲养管理:饲喂高质量的饲料,补充营养,提高猪体免疫
力。
3.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注射
疫苗来提高猪的免疫力,减少病原菌的污染和感染。
4.使用抗生素: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可使用抗生素控制病菌的繁殖和
扩散。
5.隔离病猪:及时发现患病猪只,将其隔离,以避免疾病扩散。
总之,对于猪支原体肺炎,预防胜于治疗,一旦发现疫情,应及早采取防治措施以尽早消灭病源。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代刚1 1.奇峰畜牧兽医站)
摘要:猪支原体肺炎是养猪业中常遇到的疾病,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养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
单独地发生本病对猪致死率不高,但它使感染、发病猪的生产性能、抵抗力下降,易导致猪爆发其他传染性疾病,并且猪场一旦发生此病常常难以根治,是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大病老病,在养猪业中需要引起重视。
本文就该病的病原、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诊断、预防措施等进行讨论,以期为养猪业避免或减少本病发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支原体肺炎诊断防治
猪衣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MPS),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swine enzootic pneumonia),俗称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1]。
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理变化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成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本病不同年龄、品种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多发[2]。
单独地发生本病对猪致死率虽然不高,但它使感染、发病猪的生产性能、抵抗力下降,易导致猪爆发其他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大病老病,一直以来在养猪业中都极为重视。
1.病原
本病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hyopneumonia),又称为霉形体,是一类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缺乏细胞壁,不能维持固定的形态,呈球形、短杆形、分支丝状等多形态性,最常呈分支丝状[3]。
其革兰氏染色阴性,但着色不佳,吉
姆萨或瑞士染色良好。
本菌在无细胞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条件苛刻。
液体培养基由水解乳蛋白的组织缓冲液、酵母浸液和猪血清组成。
细胞培养可选用猪肺埋块、猪肾和猪睾丸细胞继代培养。
病料接种乳兔,经连续传代600多代,对猪的致病力减弱,并仍保持较好的免疫原性,也可在鸡胚中生长。
猪肺炎支原体对自然环境抵抗力不强,圈舍、用具上的支原体,一般在2-3d失活,病料悬液中支原体在15-20℃放置36℃即丧失致病力。
对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和磺胺类药物不敏感,对放线菌素D、丝裂菌素C最敏感,对壮观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螺旋霉素敏感。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2.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仅感染猪,不同年龄段、品种猪均能感染,但乳猪和断乳仔猪易感性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次是怀孕后期和哺乳期的母猪,育肥猪发病较少,病情也较轻。
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
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尤其在饲料质量、猪舍潮湿和拥挤、通风不良等影响较大。
如继发或并发其他疾病,常引起临诊症状加剧和死亡率升高。
本病传染源是病猪和带病猪,主要通过接触或飞沫经呼吸道传染,皮下、静脉、肌注或胃管接种病原体都不致病。
3.发病机理
支原体聚集并粘连在支气管、细致器官及器官上皮细胞上,首先
附着在纤毛上皮细胞上,然后逐渐引起感染细胞病理变化与死亡,导致纤毛萎缩脱落及功能受损。
肺部感染后,发展为支气管肺炎,严重影响肺的正常功能。
同时,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免疫抑制,也是该病的重要发病机理。
4.临诊症状
本病潜伏期15d左右,以X检查发现肺炎灶为标准,主要临诊症状为气喘和咳嗽。
可根据病程经过,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3个类型。
4.1急性型
主要见于新建猪场及新感染的猪群,以仔猪、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多发。
病猪常突然发病,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呼吸次数剧增,每分钟60-120次,有明显的腹式呼吸;咳嗽次数少而低沉,发出喘鸣声(俗称拉风箱)。
体温一般正常,如有继发感染则可升高到40℃以。
病程一般为7-14d,病死率较高。
4.2慢性型
慢性型:多发于大猪、半大猪,常发于早晨和晚上,活动及吃食后发生咳嗽。
随着病程发展,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时轻时重,病猪采食量变化不大,但呈现消瘦,生长缓慢,常形成僵猪。
病死率与饲养管理关系密切,管理得当,病死率低,死亡病例主要由于并发或继发其他疾病引起,多见于夏末秋初气温骤变时期。
4.3隐性型
隐性型:多见于老疫区。
感染猪临床症状不明显,偶见个别猪发生咳嗽,生长发育正常,解剖后见猪肺尖端有病变。
5.剖解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部位在于肺部及胸腔内淋巴结。
病变由肺的心叶开始,逐渐扩展到尖叶、中间叶的前下部,病变部位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两侧肺叶病变分布对称,呈灰红色似新鲜的肌肉样,俗称“肉变”,切面流出微浑浊灰白色带泡沫的浆性或粘性液体。
病程长或重时,病变部呈淡紫色、深紫色或灰白色、灰黄色,坚韧度增加,俗称“胰变”或“虾肉样变”。
支气管淋巴结及纵膈淋巴结出现具有特征性的水肿性肿大,气管、支气管带有泡沫性渗出物。
6.诊断
根据猪场发病史、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病死猪剖解特征进行诊断,老疫区以咳嗽为主,妊娠期母猪和仔猪有较高死亡率。
临床上常根据以上特征进行诊断。
本病还需与常见的流行性感冒、猪肺疫及蓝耳病等进行鉴别诊断。
本病与流感都有精神不振,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
但猪流感的病原为猪流感病毒。
病猪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内有黏稠的黏液,肺有下陷的缺氧造成的深紫色区。
与猪肺疫的区别在于,后者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炎症状,全身症状较重,症程较短,剖检时见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变化。
慢性病例体温不定,咳嗽重而气喘轻,高度消瘦,剖检时在肝变区可见到大小不一的化脓灶或坏死灶。
后者体温和采食变化不明显,无败血和胸膜炎。
与蓝耳病的区别在于虽都有呼吸症状,但后者病原为病毒,病猪呈多病灶性至弥漫性肺炎,体温升高明显,甚至后期有缺氧体表发绀表现,而妊娠母猪则
可能表现为死胎、流产和木乃伊胎儿。
实验室确诊须从病料中分离到致病性支原体。
在成功分离培养病原微生物后,可通过血清学试验、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血清平板凝集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补体、结合反应试验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等或通过液氮碾碎组织,提取总DNA进行针对支原体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用PCR方法进行检测。
7.防治措施
在养殖业中,针对任何传染性疾病都要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念,本病也不例外。
7.1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猪场日常的卫生清洁工作,定期消毒,制定并施行科学合理的免疫预防程序。
保证猪饲料中营养的均衡,改善猪群的饲养环境,包括良好的通风、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合理的温度控制;同时防止猪群的密度过大并且定期的进行驱虫等。
同时结合本人临床经验,建议猪场饲料投递尽量减少干湿分离投料,以免造成猪发生呼吸道炎症从而继发本病。
一定要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脂溶性维生素A和E,以增强对呼吸道的保护力。
同时根据本病发生特点,在季节变化大时,通过人为调控,减小环境应激。
7.2药物预防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在常发季节、换季时节和断奶时期,采用策略性阶段性药物预防。
如母猪可于产后3d,后备母猪配种前1周,选用 10%支原泰妙混饲1周,剂量为1Kg拌1t料; 公猪每间隔2-
周用药一次,每次1周,药物可选用支原泰妙,剂量为1Kg拌料1t; ;仔猪哺乳期至断奶后一周内,连续7天混饲泰舒平或支原泰妙,剂量分别为1-1.5Kg拌料1t。
转群变料后可按照上述仔猪用药物和剂量连续给药 1周,也可按每吨饲料添加400~800g霉素碱长时间饲喂,进行预防。
7.3治疗
用抗生素可以减缓该病的临床症状和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也可以配合使用中成药注射液。
常用的抗生素有四环素、泰乐菌素、林肯霉素、泰妙菌素、奎诺酮类等。
但总的来说,使用抗生素不会恢复组织的损伤,且一旦停止用药容易复发;另外支原体的耐药性强,抗生素在肺部粘膜表面的有效浓度低,因此使用抗生素的使用效果也很难保证。
猪场发生本病后,单独使用土霉素或卡那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有一定效果。
泰乐菌素每千克体重10m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3-4d 为一疗程。
或者在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和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各20mg拌料,喂10d为一疗程。
硫酸卡那霉素,每Kg体重2-4万单位,1次/d,肌肉注射,5天为一疗程,也可作气管注射。
本药与土霉素盐酸盐,可交替注射,防止产生抗药性。
鱼腥草和土霉素混合注射液、鱼腥草和卡那霉素混合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气喘病效果良好。
7.4接种疫苗
由于支原体的特殊性,安全可靠的疫苗接种是解决该病的最佳选择。
目前无论是在规模化猪场还是中小养猪户,随着养殖观念的更新和进步,开始使用疫苗进行预防。
目前常用的疫苗有中国兽药监察所研制的猪喘气病弱毒苗、美国辉瑞的支原体灭活苗,使用方法为:仔猪出生后1周2ml/头份,间隔两周后加强免疫一次;种猪和后备猪每年流行季节8-10月份免疫1次,剂量为5 ml/头份,在右侧胸腔注射。
8.结语
猪支原体肺炎的控制除了要考虑药物防治和疫苗免疫,还需特别注重加强饲养管理,通过增强猪自身抵抗力,避免或减少本病发生。
同时有条件时,可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以便于制定更科学的免疫和保健程序,保障猪场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