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53.65 KB
- 文档页数:1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类别与专业代码1.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2.专业类别:计算机类3.专业代码:610202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全日制(专科)三、招生对象与学制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和“三校”(中专、中职、技校)毕业生。
2.学制:三年、采用学年学分制。
四、人才需求与社会调研分析1.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网络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
总体而言,在山西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目前对网络技术及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2.我系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定位准确,现行的课程体系基本符合企业对于网络及软件人才技能的要求,但也需要根据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时对课程体系做出相应的微调。
3.课程设置要突出高职特色,以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与工作岗位相对应。
课程内容要与工作任务、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
4.增加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教学设计要做学合一,将“学知识、学技能、培育职业素养”融为一体。
5.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计算机机房要有所扩大,设备数量要充足。
6.加大对学生考证的培训。
7.引进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
8.和高质量培训学校进校合作授课。
9.要注重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培育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
10.注重学生三大职业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技能素养)的培养。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和技能素养,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售前与售后技术支持、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网络应用开发等技能,在中小企业中从事网络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服务器架设与管理、网站设计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1.1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能够在计算机网络领域从事研发、设计、管理和维护等工作,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适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
1.2 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1 知识、理论能力: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协议和关键技术,掌握网络设计、实施、管理和优化的方法和技巧。
1.2.2 技能能力:具备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搭建和调试的能力,熟悉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掌握网络故障排除和安全防护的方法和工具。
1.2.3 实践能力: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能够实施网络方案并提供技术支持。
二、课程设置2.1 基础课程2.1.1 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计算机基础。
2.1.2 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概率论等,为学生提供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1.3 电子电路:介绍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为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提供基础。
2.2 专业课程2.2.1 计算机网络原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和技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深入理解。
2.2.2 网络安全: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常见攻击手段,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2.2.3 网络管理与维护:介绍网络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的网络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
2.2.4 云计算与大数据:介绍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在大规模计算环境中应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2.3 实践环节2.3.1 实验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实验、网络配置与管理实验等,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2 实习实训:在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习实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提要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一)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二)专业代码610202二、学制与招生对象(一)学制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全日制三年,最长可延长至六年。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三、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网络工程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网络业务管理领域,掌握网络设备、网络服务器系统、网络集成、网络营销等知识,熟练应用网络系统集成项目建设、网络及应用服务构建、网络工程业务管理等技术,掌握网络工程实施、网络应用系统服务架构、业务数据分析等技能,具备商务办公应用、高效沟通、时间管理、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能从事网络系统集成、售前/售后网络工程师、网络商务助理岗位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职业岗位分析本专业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可分为第一就业岗位(毕业前3年)、目标岗位(毕业3-5年)、未来发展岗位(毕业5年后),如下图所示。
图1 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路径示意图各岗位描述见下表。
表1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一览表岗位分类岗位名称岗位描述第一就业岗位售后工程师(网络管理)1.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初步掌握云桌面、网络存储、虚拟化等新技术;2.熟练掌握常用办公软件,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3.掌握常见数据库的安装,并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操作;4.独立开展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等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5.了解涉及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等设备的中小型网络项目的规划与设计;6.独立开展小型网络项目(涉及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等设备)的实施与管理,并完成项目培训与验收;7.能协作完成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出口网关、VPN、IDS等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工作;8.具备中小型网络(路由器、交换机、无线等设备)故障排查能力,并完成故障的总结与汇报。
售后工程师(系统一、Windows方向1.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并初步掌握应用加速、负载均衡、高可用等新注:目标岗位是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对接的岗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及学制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者。
2.学制:三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规划、设计、实现、维护和管理各种常用网络的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并能快速跟踪网络新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1)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及其层次、常见网络互联设备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2)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和主要的安全协议与安全系统。
(3)掌握数据库原理基础知识及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技术。
(4)能够分析和解决网络系统的简单技术问题,具有初步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和评估能力。
(5)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计算机专业的有关文献、资料和书籍。
(6)具有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专业能力:(1)组装、操作及维护计算机。
(2)设计、组建、维护和管理各类局域网。
(3)制定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施工、调试和检测计划,并实施;使用专业测试仪、测试设备分析网络结构、排查网络线路故障。
(4)规划设计,制定实施方案,使用工具及资料调试网络设备、分析并解决网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服务器平台和各种系统服务,网络服务和活动目录,防火墙等安装配置,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网络服务运行的故障。
(6)小型企业网站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开发和后期维护。
(7)网络系统中硬件、软件的维护、故障诊断和恢复,保障网络安全运行。
(8)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和工具的熟练使用。
三、毕业标准及就业范围1.毕业标准(1)所修课程的成绩合格,应修满144学分。
(2)获得浙江省网络技术三级证书或信息产业部网络管理员初级证书或劳动社会保障局的计算机高级工证书。
(3)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并达到学院规定的分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导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面向当代信息化时代的学科,培养具备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为满足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
1. 课程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包含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双重培养,以确保学生掌握全面的计算机网络知识。
1.1 基础理论课程(1)计算机网络原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结构,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整体认识。
(2)网络通信原理:深入学习数据通信与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传输、编码与调制等内容,培养学生对网络通信原理的理解。
(3)网络协议与安全:重点学习常见的网络协议、网络安全技术和加密算法,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和应对能力。
(4)网络管理与维护:探讨网络运维和管理的方法与技术,培养学生对网络管理的实践操作能力。
1.2 实践应用课程(1)网络编程与应用:通过实践案例,培养学生对网络编程的技术熟练度和应用实践能力。
(2)网络设备与配置:介绍常见网络设备和配置技术,培养学生网络设备的运维能力。
(3)网络实验与仿真:通过实际操作与仿真实验,提高学生解决计算机网络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2.1 实验实践学生需要参与一系列的实验项目,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项目的设计应紧密结合课程内容,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实习实训学生需要参与实习实训项目,与企业或研究机构合作完成实际项目。
通过实践锻炼,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 科研能力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培养学生具备科研能力是保证其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课程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第一步是合理的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还应加强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如网络安全、云计算等,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同时,将实践课程融入到培养方案中,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践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在于实践操作。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学校可以建立实验室,配备先进的网络设备,提供学生进行实验和项目实践的机会。
此外,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将实习环节融入培养方案中,使学生能够实践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能力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变化迅速,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在培养方案中加入科研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
此外,还可以组织专题讲座和技术研讨会,让学生接触前沿技术和业界专家,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四、实习实训培养方案中的实习实训环节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素质拓展除了专业知识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拓展。
培养方案可以加入人文课程和外语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包括合理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实习实训和素质拓展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培养方案,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一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要求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代码:710202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3年。
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集成与应用领域,培养从事网络组建、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系统维护与管理、网络产品营销以及相关产品销售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范围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客户服务意识。
3.具有网络相关的信息安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质量规范意识。
4.具有向客户介绍主流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性能、用途的能力,并能提供恰当的推荐意见。
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管理、网络系统管理、网络工程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八、课程结构九、核心项目课程分析根据计算机网络行业发展及相关企业计算机网络职业岗位要求,本专业确定Python程序设计、WindoWS网络架构与管理、H5网页设计、动态网站开发、组网与网维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具体标准见核心课程标准部分。
十、教学安排(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分配(71020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表十一、主干课程及顶岗实习环节介绍(一)公共基础课1、英语课程学习内容: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写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达到英语B级基本要求,领会式掌握3000单词,(其中复用式掌握1000),以及由这些构成的常用词组,并具有按照基本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大学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通信技术等领域融合的产物,已成为信息时代发展的必要技术之一。
然而,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的复杂性,培养出优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并不容易。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出质量过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
一、培养目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一门涵盖计算机系统、网络和通信系统的学科,主要培养学生有基本的计算机科学、通信和网络技术理论知识,以及软件开发与系统工程、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能力。
培养目标应该是:1. 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
2. 具备较强的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和通信系统整体设计、开发和维护的能力。
3. 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开发和管理的实践经验,并能够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网络技术问题。
4. 有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并具备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文献阅读能力。
5. 具有创新精神、自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学习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丰富,要求学生扎实地掌握计算机基本技术,如编程、算法和数据结构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学习网络通信、网络协议、区块链技术、数据库及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学习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安排,包括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堂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潜能。
三、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应该是以实际问题为驱动,以学习过程为核心,尽可能的培养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应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主,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项目设计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工作能力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教授基本原理和概念、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等多种教学方式,从而能够使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及知识,同时在获得实践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面向工程技术领域培养具备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专业。
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配置、管理、维护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二、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2.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规划、配置、管理和故障排除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和攻防知识;4.培养学生具备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
三、课程设置1.专业必修课程-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网络协议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安全技术2.专业选修课程-云计算技术-虚拟化技术-网络编程-大数据分析-网络监控与管理-网络攻防与安全测试-无线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四、实践教学1.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使用和配置,包括网络设备的连接、配置和维护以及网络协议的配置与测试等实践操作。
2.实习课程:通过到相关企业或单位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所学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作经验。
3.毕业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个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毕业设计项目,通过实际的项目实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和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质量保障1.完善评估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机制,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期末考试和毕业设计等综合评价。
2.确保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或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习机会,帮助他们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才培养方案•专业概述与目标•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与提升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模式创新•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持续改进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教育科研机构等领域从事网络规划、设计、实施、维护、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协议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
该专业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协议、网络安全、数据库等多个方面,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网络技术的核心原理和应用技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简介培养目标与定位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定位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
毕业生应能够胜任计算机网络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系统集成、网络管理等工作,成为行业内的中坚力量。
市场需求与就业前景市场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对高素质的网络技术人才需求更加迫切。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教育科研机构等领域从事网络规划、设计、实施、维护、管理等工作。
同时,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从事更高层次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应用领域等,帮助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科学的整体认识。
计算机导论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和常见的操作系统实例。
操作系统讲解集合论、图论、逻辑等数学知识,为后续的算法设计和分析打下基础。
离散数学介绍常见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树、图等,以及相应的算法设计和优化方法。
数据结构与算法深入剖析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CPU 、内存、I/O 设备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络应用开发与维护等能力,能够在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网络应用等领域从事技术支持、系统开发、运维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一)知识要求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和协议。
2、熟悉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开发工具。
3、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加密技术等。
4、掌握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二)能力要求1、具备网络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能力。
2、能够进行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3、具有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能力,能够使用编程语言如Java、Python 等进行网络应用开发。
4、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能够处理常见的网络攻击和安全问题。
5、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和用户进行交流和合作。
(三)素质要求1、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能够认真负责地完成工作任务。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遵守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
3、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
4、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在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压力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四、课程设置(一)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体育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
(二)专业基础课程1、计算机基础涵盖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等内容,为后续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奠定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计算机网络技术(0905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计算机网络产业、制造业和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操作、计算机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中小型网络建设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以及各类IT软硬件产品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
五、职业范围六、人才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以下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一)职业素养(1)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的办公软件、常用软件操作能力;(3)具备网页制作能力;(4)具备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5)具备网络搭建、施工与维护能力;(6)具备网络设备安装、配置能力;(7)具备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8)具备网络安全意识及基本网络威胁的排除能力(9)良好的人际关系、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具有团队协作能力。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七、主要接续专业高职:计算机网络八、课程结构(一)课程结构图(二)课程结构表注:①公共基础课(人文课)学时数=基础模块学时+拓展模块人文课学时;②专业课学时数=专业模块学时+拓展模块专业课学时;③一体化教学课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专业课;④校内集中实训指在学校内开展的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的实训教学活动;⑤生产性实训指在学校内开展的有生产性产出效益的实训教学活动。
九、课程设置及要求(一)公共基础课(二)专业核心课(三)专业方向课十、教学时间安排十一、教学实施(一)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载体,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专业课程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理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实践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开展教学,实现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了解金融、会计领域基础理论,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及软件开发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在各类IT企业、金融、政府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规划、建设与维护,网站及网络应用软件和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编程、测试、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二、学制及修业年限基准学制为三年。
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
修业年限2—5年.三、专业特色及培养规格(一)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目标,构建以能力为本的教学体系。
从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安排到毕业设计选题都以面向社会需求为标准,在教学体系中引入华为3com 和锐捷网络两大国内网络技术认证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能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潮流.同时,通过软件编程、web开发、网络编程等相关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在网站、信息安全、数据库应用等领域的开发能力.(二)培养规格1.知识要求(1)具备大专文化基础知识(德育、数学、英语、法律等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企业网络管理中涉及的网络协议;具备网络工程与项目管理知识和信息安全知识;(3)程序设计特别是网站设计、基于网络的程序设计相关知识;(4)数据库理论知识及其应用、管理与维护;(5)了解金融、会计领域的基础知识.2。
能力要求(1)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配置能力;使用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的技能能力;(2)局域网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运行、管理能力;(3)分析网络结构、排查网络故障的能力;网络设备的配置、策略优化技能能力;网络服务器系统的安装、配置、管理能力;(4)大型数据库的安装、运行、维护、管理能力;(5)网站的建设、维护、管理能力;网络程序的设计、维护、运行能力;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维护能力;(6)独立查阅、翻译中英文专业资料和公文处理能力;(7)独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再学习的能力。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级高职专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旳和培养模式1.培养目旳本专业重要面向安徽、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服务IT行业领域, 培养拥护党旳基本路线, 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 面向计算机网络工程、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站建设与维护等领域“德技双馨”旳高素质、高技能型IT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从职业岗位群出发, 以职业关键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完毕经典工作任务为驱动设计课程教学。
学生旳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是一种由低到高旳递增关系。
知识是第一层, 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网站建设、管理和维护及英语、思想法律等。
职业关键能力是第二层次, 从事计算机局域网规划设计、综合布线、施工管理;网络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网站规划建设与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系统检测与调试;智能化综合布线和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设计和实行技能;从事简朴网络程序设计开发。
素质是第三层次, 具有法律和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学习与创新素质。
1)知识目旳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管理服务知识等, 在基本具有外语、法律法规及其他文化知识外, 还应掌握:①计算机系统旳维护和管理旳知识。
②网络操作系统旳安装、配置、管理旳知识。
③中小型数据库旳安装、配置、维护、管理旳知识。
④中小型企业网旳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管理旳知识。
⑤智能化综合布线和智能楼宇弱电系统旳知识⑥网络设备旳设置与管理旳知识。
⑦网站旳设计、开发、维护旳知识。
⑧具有技术推广和顾客支持所需要旳市场营销和人际交往知识。
2)能力目旳⑴基本职业能力①纯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程序设计旳基本能力,②具有计算机硬件旳组装, 软件旳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旳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
③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及多媒体技术在企业、教育等领域旳应用能力。
④具有自我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
⑤具有较强旳英语阅读能力和一定旳听、说、读、写、译能力及能以英语为工具, 获取专业所需要信息旳基本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者。
2.学制:三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规划、设计、实现、维护和管理各种常用网络的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并能快速跟踪网络新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技能与态度:
(1)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及其层次、常见网络互联设备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2)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和主要的安全协议与安全系统。
(3)掌握数据库原理基础知识及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技术。
(4)能够分析和解决网络系统的简单技术问题,具有初步的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和
评估能力。
(5)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计算机专业的有关文献、资料和书籍。
(6)具有人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专业能力:
(1)组装、操作及维护计算机。
(2)设计、组建、维护和管理各类局域网。
(3)制定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施工、调试和检测计划,并实施;使用专业测试仪、测试设备分析网络结构、排查网络线路故障。
(4)规划设计,制定实施方案,使用工具及资料调试网络设备、分析并解决网络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服务器平台和各种系统服务,网络服务和活动目录,防火墙等安装配置,解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网络服务运行的故障。
(6)小型企业网站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系统开发和后期维护。
(7)网络系统中硬件、软件的维护、故障诊断和恢复,保障网络安全运行。
(8)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和工具的熟练使用。
三、毕业标准及就业范围
1.毕业标准
(1)所修课程的成绩合格,应修满144学分。
(2)获得浙江省网络技术三级证书或信息产业部网络管理员初级证书或劳动社会保障局的
计算机高级工证书。
(3)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并达到学院规定的分数。
(4) 参加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并成绩合格。
2.就业范围及就业方向
(1)网络管理方向其主要就业岗位为: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产品销售与技术支持,网络安全方案实施与技术支持。
(2)网站开发维护其主要工作岗位为:企事业单位中、大型网站管理员岗位,以及中小企业的网站开发维护工作。
(3)系统集成方向其主要就业岗位为:在企事业单位和专业网络工程公司从事网络系
统方案的设计、网络系统的安装与维护、网络设备销售与技术支持。
四、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表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一览表
五、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公共课
专业课
(专业支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
备注:课程类型A类为理论课程,B类为理论+实践课程,C类为实践课程。
课程名称前加“★”代表为专业核心课程。
八、素质拓展教学安排
九、专业师资配置
1.专业专任教师的要求
(1)具备计算机类或电子类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通过培训获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具备教学能力;
(2)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具备专业领域的独立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
(3)具备计算机类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企业技术工作经历,具有双师素质;
(4)能独立承担1-2门专业课程,独立知道一门实训课程;
(5)具有指导学生参加专业领域的创新和技能大赛的能力。
2.专业实训指导教师的要求
(1)具备计算机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通过培训获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具备教学能力;(2)具有丰富的技术工作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操作技能;
(3)具备计算机类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企业技术工作经历,具有双师素质;
(4)能独立承担1-2门实训课程,独立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
(5)具有指导学生参加专业领域的创新和技能大赛的能力。
3.校外企业兼职教师的要求
(1)在行业内有一定威望和知名度,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过较大的贡献;
(2)具有较长时间的企业专职技术工作经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3)专业基础扎实,能胜任专业课程的教学或实训指导工作;
十、校内实训基地配置
十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安排
十二、校外实习基地配置
校外主要实习基地配置表
十三、校外实习安排
十四、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认真学习“行动导向”有关理论,积极改革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积极探索“岗位工作过程化”的项目教学模式,围绕岗位实际操作工作流程,以一个全真的职业环境,分组进行角色、岗位演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体验探索学习的过程,感受成功喜悦,让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训练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适应岗位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目的。
(2)教材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教材的选用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选用国家部委组织编写的高职高专教材,其他能够选购到高职高专统编教材的课程均选用高职高专统编教材,这些教材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注重技能训练,简明易懂,受到普遍欢迎。
没有相关高职高专统编教材的课程,本专业发动专业教师在开课的上一个学期,或优选其他大专院校的适合我校特点的教材或及时编写补充教材。
同时,为了让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更加符合当地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发性,我们坚持与企业一起合作,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核心课程校本教材的设计和开发。
(3)考核要求
考核不仅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和基本技能,也要考查学生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再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考核方法除笔试外,还采取口试、答辩、现场测试、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
如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采取闭卷考试,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可取口试或答辩方式,考查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采取论文和调查报告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采取实验操作、技能操作方式。
有企业认证或其它认证的课程则采取企业认证的成绩作为考试成绩。
本专业的学业评价采用技能评价和素质评价、技能评价和素质评价、阶段评价和总结评价形式。
以过程考核为主,着重考核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核由项目考核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而得,其中每个任务考核中都要对分析报告、设计思路方案或总结报告等规范性文档作评价,同时要对完成项目任务的态度、出勤、纪律表现等进行考核。
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方式具体见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
(4)质量控制
学院教学管理队伍机构健全,结构合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管理规范,手段先进,信息化管理程度高,积极主动开展教学管理改革,重视工学结合;不断创新实践,探索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新路子。
学院目前实行院、系(部)两级管理体制。
教学工作由副院长分管,重点负责专业建设和常规教学工作。
学院有院级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督导部,系部有专业教学督导部、科研分管员。
优化人员配置,构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素质高,能够满足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
以加强对教学、科研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教学环节均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其内容涵盖了期初教学检查、平时听课制度、期中教学检查、期中师生座谈会、期末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制度、校外专家评教制度等。
严格执行学生学业考核制度和“双证书”制度,制定了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
在专业课程开设、专业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中,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采用工学结合模式,制定了明确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素质要求,重点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针对课堂教学,学院制定了《教师教学规范》等管理办法。
针对实践教学,学院制定了《实
践教学管理办法》等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针对课程考核,学院制定了《考试工作管理办法》、《监考人员守则》等管理办法;并出台了《教学督导工作条例》《听评课制度》、《教师质量评价方法》、《教学检查制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并且执行良好,从各个层面、全方位地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每个学期初,教师的教学基本文件都要上交给系部的督导,分类收集。
教师听课记录表、期末成绩及评价、学生考勤等教学档案资料,每学期结束时交系教务办办公室保管。
同时系教务办公室将每学期的学生试卷、教师听课记录、学生问卷、同行问卷等基础教学资料收集齐全、装订规范、分类保管。
制定人:马云芳
审核人:张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