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梯台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28
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考评说明一、本评定标准适用于相关水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申请、外部评审及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督审核等相关工作(国家明令工艺落后、等量淘汰的水泥生产企业不适用本标准)。
二、在考核年度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依法生产的水泥企业,可以参加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考评。
三、本评定标准分为13项考评类目(A级元素)、56项考评项目(B 级元素)。
四、在评定标准表中的自评/评审描述列中,企业及评审单位应根据评定标准的有关要求,针对企业实际情况,采用资料核对、抽查考核和现场查证的方法进行;如实进行得分及扣分点说明、描述,并在《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评审扣分原因说明汇总表》(见附表)中逐条列出。
其中:安全管理考评部分,对人员抽查考核的数量不少于现场(或在册)人数的10%。
生产单元考评部分,按主要生产设备设施拥有量(H)的比例抽查:1、H≤5,全部抽查;2、5<H≤20,抽查5台;3、20<H≤50,抽查10台;4、H>50,抽查不少于10台。
五、本评定标准中累计扣分项,无特别说明的均为直到该考评内容分数扣完止,不出现负分。
有特别说明扣分的(在考评办法中特别强调的扣分内容),在该类目总分内进行扣除。
六、本评定标准共计660分,最终标准化得分换算成百分制。
换算公式如下:标准化得分(百分制)=标准化工作评定得分÷(660-不参与考评内容分数之和)×100。
最后得分采用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七、标准化等级共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其中一级为最高。
评定所对应的等级须同时满足标准化得分和安全绩效等要求,取最低的等级来确定标准化等级(见下表)。
八、水泥企业标准化考评程序、有效期、等级证书和牌匾等参照《冶金企业安全标准化考评办法(试行)》(安监总管一〔2008〕23号)中第六至十条的有关要求执行。
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自评/评审单位:自评/评审时间:从年月日到年月日自评/评审组组长:自评/评审组主要成员: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附表水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评审扣分原因说明汇总表本word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1。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1>临边、洞口防护<1.1>水平洞口防护1、边长在25~200mm(含200mm)的水平洞口防护采用洞口楔紧2根木枋(立放),上盖18mm厚木胶合板用铁钉钉牢,面层刷红白相间的警示油漆间距20cm角度45°。
2、边长在200~500mm(含500mm)的水平洞口防护采用洞口上部盖18mm厚木胶合板用Ø8膨胀螺栓固定,面层刷红白相间的警示油漆间距20cm角度45°。
3、边长在500~1500mm(含1500mm)的水平洞口防护采用洞口上部铺木枋(立放)@400mm,上盖18mm厚木胶合板用铁钉钉牢,木枋侧面与地面之间的缝隙也用18mm厚木胶合板封严,面层刷红白相间的警示油漆间距20cm角度45°。
洞口周边设置交圈的Ø48钢管防护栏杆,防护栏杆的水平杆、立杆刷间距为400mm 红白相间油漆,并在最上一道水平杠处悬挂“当心坠落”警示标志。
所有水平杆控制伸出立杆外侧100mm。
4、边长在1500mm以上的水平洞口防护洞口周边设置交圈的Ø48钢管防护栏杆,立杆间距不大于1800mm,防护栏杆下部设置200mm高18mm厚木胶合板挡脚板,防护栏杆的水平杆、立杆以及挡脚板,必须刷间距为400mm红白相间的警示油漆,防护栏杆外立面满挂密目安全网并在最上一道水平杠处悬挂“当心坠落”警示标志。
所有水平杆控制伸出立杆外侧100mm。
<1.2>临边防护<1.2.1>基坑临边防护1、基坑开挖深度超过2000mm时,必须搭设基坑临边防护栏杆。
基坑临边防护栏杆采用钢管搭设,设置三道水平杆,立杆间距不大于1800mm,立杆打入地面以下深度≥700mm(若基坑顶面有混凝土压顶梁则预埋1Ø18钢筋,深度≥500mm、外露150mm,与立杆焊接),防护栏杆下部设置200mm高18mm厚木胶合板挡脚板,防护栏杆的水平杆、立杆以及挡脚板,必须刷间距为400mm的红白相间的警示油漆。
AQ7009-201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Standard for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自 2013-10-1 起执行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4.1基础管理的基本要求4.2基础设施安全条件的基本要求4.3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的基本要求4.4绩效评审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定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安全卫生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培珍、付培元、王朝富、侯永民、陈霖、董长松、陈忠德、徐远荣、蒋宗鼐、刘占杰、范新建、任凤臣、许敏。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制造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以及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和评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6 工业锅炉水质GB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3787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 IP 代码)GB4674 磨削机械安全规程GB/T 4754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 5226.1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 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 5972 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2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 GB 7144 气瓶颜色标志 GB 7231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 7588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 8196 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GB 13495 消防安全标志GB 1395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6754 机械安全 急停 设计原则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 19671 机械安全 双手控制装置 功能状况及设计原则GB 23821 机械安全 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29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T 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195 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 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 2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Z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AQ3009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T9002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AQ/T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9006CJJ 34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JB 5319.2 有轨巷道堆垛起重机安全规范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AQ7009-201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Standard for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自 2013-10-1起执行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4.1基础管理的基本要求4.2基础设施安全条件的基本要求4.3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的基本要求4.4绩效评审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定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机械工业安全卫生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培珍、付培元、王朝富、侯永民、陈霖、董长松、陈忠德、徐远荣、蒋宗鼐、刘占杰、范新建、任凤臣、许敏。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制造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以及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和评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6 工业锅炉水质GB 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3787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 4208外壳防护等级( IP 代码)GB 4674磨削机械安全规程GB/T 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 5226.1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 5972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GB 7144气瓶颜色标志GB 7231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 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 8196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 13495 消防安全标志GB 13955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16754 机械安全急停设计原则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 19671机械安全双手控制装置功能状况及设计原则GB 23821 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29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T 5003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195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GB 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0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 2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Z 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AQ 3009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T 900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CJJ 34 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JB 5319.2有轨巷道堆垛起重机安全规范3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一、《考评标准》简介三大部分组成:基础管理设备设施安全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等。
基础管理部分:基础管理考评部分是以人及其活动为对象,依据系统的观点,考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预防事故发生的组织措施的完善性,考评层次涉及到企业的决策层和执行层、各类人员安全素质高低和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能力。
基础管理考评部分共设置了15项考评项目,共计230分。
设备设施安全部分:设备设施安全考评是系统地评价企业中设备、设施、工具、物资等固有的危险源(因素)的受控状况,从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确保本质安全性。
设备设施安全考评部分选取了机械制造企业中常规,且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设置了51项考评项目,共计600分。
分为:燃爆、热工机械、电气和机械等四部分。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是对企业的作业环境状况,以及职业危害因素、员工个体因素及产生职业病的作用条件以及对其管理的危险性进行度量。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使作业环境保持整洁有序,消除职业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发生,其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改善作业条件,预防职业病。
它既是“硬件”内容,又是“管理效果”的体现。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部分共设置了9项考评项目,共计170分。
二、《考评标准》项目的设置基础管理考评部分15项(230分)设备设施考评部分(600分)其中:燃爆专业14项、196分:热工专业12项、96分:电气专业10项137分机械专业15项171分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考评部分9项(170分)三、《考评办法》简介按照《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的要求,采用资料核对、抽查考核和现场查证的方法进行。
基础管理考评部分,对人员抽查考核数量不少于现场(或在册)人数的10%;设备设施安全考评部分,按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拥有量(H)比例抽样: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以1000分为满分。
冶金等工贸行业小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考评说明1.本评定标准适用于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以下统称冶金等工贸行业)小型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以及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评审、科研、管理和规划。
2.本评定标准所称冶金等工贸行业小型企业,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确定。
3.本评定标准分为8个一级要素、29个二级要素和55条考评标准。
4.评审中对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内容(在评定标准中以“★”标识)100%检查,其他工艺、设备和作业行为随机抽查。
5.企业应根据评定标准的有关要求,根据自评情况,在评定标准表中的自评/评审描述列中如实进行得分及扣分点描述,并在自评/评审扣分点及原因说明汇总表(见附表)中逐条列出。
评审单位应根据评定标准的有关要求,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在评定标准表中的自评/评审描述列中进行扣分点说明、描述,并在自评/评审扣分点及原因说明汇总表(见附表)中逐条列出。
6.评分标准中涉及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规范应使用最新有效版本。
7.本评定标准中累计扣分的,均为直到该项考评内容分数扣完为止。
有特别说明扣分的(一级要素不得分项和二级要素不得分项在考评办法中斜体加粗的内容),应在该当前一级或二级要素内进行扣分。
8.“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小型企业”应满足:申请评审之日前一年内未发生死亡事故,小型企业评审得分≥75分。
冶金等工贸行业小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自评/评审单位:自评/评审时间:从年月日到年月日自评/评审组组长:自评/评审组主要成员:12345678附表自评/评审扣分点及原因汇总表。
小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安全生产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小微企业,可申请开展标准化三级以上企业达标创建。
如果企业未制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或未以文本文件或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发布,将不能得分;如果未按规定配备或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人员,或者设置或配备不符合规定,将不能得分;如果未建立或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全,或者未进行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将扣分。
此外,如果安全生产投入不足或无安全费用档案材料,也将扣分。
5.4危险性作业场所必须设立安全通道,出入口不得少于两个。
门窗应该向外开启,通道和出入口应该保持畅通,并且应该设置安全通道的指示标志。
5.5必须按照规定配置消防设备设施,位置合理,标志明显,并且应该定期检验有效,确保日常有效。
5.6主要设备设施应该建立技术档案和记录,包括产品出厂合格证、使用维护说明、安装技术文件等资料,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以及大修或改造记录。
5.7危险化学品库、油库、油罐等重要设备设施应该设置可靠的安全设备设施,并且应该有相应的记录台账。
5.8传动部位应该设置防护罩、盖或栏,包括以操纵人员站立平面为基准,高度在2米以下的外露传动部位,旋转的键、销、楔等突出大于3毫米的部位,产生切屑、磨屑、冷却液等飞溅,可能触及人体或造成设备与环境污染的部位,产生射线或弧光的部位,伸入通道的超长工件,超长设备后端300毫米以上的工件,容易伤人的设备往复运动部位,悬挂输送装置跨越通道的下部,以及高于地面0.7米的操作平台。
5.9电气设施、配电间环境及安全间距、门窗及孔洞等安全措施、警示标志及工作标志、绝缘及绝缘操作工具、照明及应急照明等措施应该符合要求。
接地系统必须可靠连接接点接触良好,接地也必须可靠。
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电气设备电源线应该用护管软线,没有接头和破损。
5.10吊具应该由专人管理,在其安全系数允许范围内使用。
钢丝绳和链条的安全系数和钢丝绳的报废标准应该符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的相关规定。
(安标)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指导全国机械制造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切实加强基层与基础工作,促进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制定本考核评级办法。
二、本考核评级办法适用于各类机械制造企业。
三、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应当按照《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的要求,使用资料核对、抽查考核与现场查证的方法进行。
其中:基础管理考评部分,对人员抽查考核数量很多于现场(或者在册)人数的10%;设备设施安全考评部分,按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拥有量(H)比例抽样:1.H≤10,抽100%。
2.10<H≤100,抽10台。
3.100<H<500,抽10%。
4.500≤H≤1000,抽50台。
5.H>1000,抽5%。
四、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以1000分为满分。
被考核企业的得分计算方法:各项目实得分之与×[1000÷(1000-各空项分之与)]五、安全质量标准化机械制造企业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很多于900分;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很多于800分;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很多于600分。
各空项分之与超过200分的,不得评为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机械制造企业。
六、考核评级的程序:1.按照《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的要求,企业成立由要紧负责人任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与工会参加的小组进行自评。
2.企业自评后,形成自评报告,向承担安全质量标准化复评任务的机构(下列简称复评机构)提出复评申请(申请表格式见附件1)。
申请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机械制造企业的,应当向中国机械工业安全卫生协会(下列简称中机安协)提出复评申请。
3.复评机构收到企业的复评申请后,应按照《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的要求进行复评,向企业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复评报告(复评报告格式见附件2)。
1 2 生产环境管理定置管理1.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存放,并实现定点、定位,垃圾存放点有防吹散、防污染措施;2.危(wei)险固体废物应有专门存放点,存放点有防渗漏措施,且妥善处理;3.大门开启灵便、方便、迅速,无卡死现象,有门栓;4.路面排水良好,路面平整,盖板齐全,坡度适当;5.厂区门口、危(wei)险路段、需设置限速标牌、限高警示标牌,各种标识清晰可见; 6.交叉路口若有视线盲区则应设反光镜,反光镜无破损,角度和高度应便于观察道路盲区,避免道路盲区和死角;7.通道路面应平整、无台阶、无坑沟;8.利用主干道一边堆放产品或者停置车辆的应有划线标志,不得在转弯处或者通道两侧堆放物品;9.道路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者护栏,夜间要有便于识别的警示;10.各类主干道的通道线内不得存放任何物资、生产(生活)垃圾、车辆等;11.照明灯布局合理,灯具完好,照明有效,无照明盲区;12.消火栓合理配置,且有明显的漆色标志,其 1m 范围内无障碍物、遮蔽物;13.消防器材完好,且灵敏可靠,消防设施、重要防火部位均有明显的消防安全标志;14.工位器具、料箱摆放整齐、平稳,高度合适,沿人行通道两边不得有突出或者锐边物品,工件、物料摆放不得超高,安全通道无遮挡、无积油积水、无绊脚物;15.坑、壕、池应设置盖板或者护栏;16.设备设施与墙、柱间以及设备设施之间应留有足够的距离,或者安全隔离;17.存在职业危害岗位应配置有职业危害因素防护设备设施,实现通风、除尘、净化、屏蔽、吸附、过滤等方式,消除、中和、稀释了职业危害因素,设备设施运转正常,管理有效果;(以下判定未有效管理: a.有防护设备,但其损坏严重、效果差,目测时尘毒、烟雾飞扬。
b.未采取对生产工艺、材料、设备、操作方法等减低职业危害因素的改进措施,或者采取相应措施而无对照监测资料和鉴定报告可证明效果的作业点。
c.只对厂房整体换气或者设置轴流风机换气,没有对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点采取专门措施。
一、安全防护用品的要求1.1、安全帽1. 施工现场应使用合格的安全帽。
2.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系好下颏带。
详见图 2-1。
3. 安全帽进场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
4. 安全帽佩戴时必须按头围的大小调整帽箍。
帽箍对应前额的区域应有吸汗性织物或增加吸汗带。
安全帽的构造见图 2-3。
5. 安全帽佩戴时,帽箍底部至头顶最高点的轴向距离应为 80~90mm。
头顶最高点与帽壳内表面之间的垂直间距应≤50mm。
帽箍与帽壳内侧之间的间距应为 5mm~20mm。
帽壳内侧与帽衬之间存在的突出物高度不得超过 6mm,突出物应有软垫覆盖。
如果安全帽上设置通气孔,通气孔总面积为 150mm²~450mm²。
6. 不得使用帽壳破裂、缺少帽衬、缺少下颚带的破损安全帽。
7. 禁止对安全帽配件进行的改造和更换,否则会对使用者带来危险。
8. 安全帽在经受严重冲击后,即使没有明显损坏,也必须更换。
9. 在施工现场大门入口处,挂设“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的有头像的安全警示标志牌,规格宽×高=600×800。
详见图 2-2。
1.2、安全带1. 图2-5所示安全带适用于高处作业、攀登及悬吊作业中使用。
2. 本图集适用于体重及负重之和不大于100kg的使用者,不适用于消防用途的安全带。
3. 安全带进场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产品说明书。
安全带零部件不应产生带撕裂、环类零件开口、绳断股、连接器打开、带扣松脱、缝线迸裂、运动机构卡死等足以使零件失效的情况。
4. 安全绳(包括未展开的缓冲器)有效长度不应大于2m,有两根安全绳(包括未展开的缓冲器)的安全带,其单根有效长度不应大于1.2m。
5. 安全带应高挂低用,注意防止摆动碰撞,详见图2-4。
6. 不准将绳打结使用。
不准将钩直接挂在安全绳上使用,应挂在连接环上用。
7. 安全带上的各种部件不得任意拆掉。
更换新绳时要注意加绳套。
8. 安全绳不得擅自接长使用。
机械制造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标准(试行)基础管理部分1 安全生产责任制1。
1 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1。
1。
1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完整;1.1。
2 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齐全;1。
1。
3 企业坚持安全生产投入规划与实施;1。
1。
4 企业坚持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并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1.1.5 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完整、齐全,定期组织演练实施;1.1。
6 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能及时、准确向上级汇报;1.1.7 企业定期向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1.2 建立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并且定期进行检查考核.1.3 建立各级各类人员包括管理与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
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1 企业安全规章制度2。
1.1 安全生产检查制度;2。
1.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2。
1。
3 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2。
1.4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2.1。
5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2.1。
6 现场安全管理制度;2.1。
7 电气安全管理制度;2。
1。
8 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2。
1.9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2.1。
10 安全例会制度;2.1.11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2.2 建立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3 安全生产投入3。
1 建立安全生产保障制度,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费用.3。
2 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台帐,做到专款专用。
3.3 企业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交纳工伤保险费。
3。
4 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4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人员4。
1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网络4.1。
1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并积极开展工作;4。
1.2 企业依法设置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人员,并且有管理职能;4。
1.3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参加企业各种涉及安全生产的会议和有关决策决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