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94.54 KB
- 文档页数:16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言基础(9分)1. 世纪金榜导学号97874022【解析】选B。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
有天无日:①比喻暗无公理;②比喻肆无忌惮;③比喻无稽言行。
与“肆无忌惮”语意重复。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
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不合语境,句中没有畏惧之意。
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含贬义。
2.课时提升作业三【解析】选C。
A项,句式杂糅,删去“的高度关注”或将“吸引”改为“引起”;B项,不合逻辑,删除“不再发生”之中的“不”;D项,搭配不当,可在第二个“患者”前加“加重了”。
3.课时提升作业十六【解析】选A。
B项,“家父”用于自称。
C项,“寄奉”谦敬不当。
D项,“贵校”称呼母校不当。
二、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世纪金榜导学号978740844、【解析】选D。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A项,无中生有。
说古体诗“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于文无据。
B项,强加因果。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与“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并无因果关系。
C项,偷换概念。
原文是“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这不等于说古体诗更似绝句律诗。
5、【解析】选C。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C项,曲解原意。
原文在第二段,“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这并不意味着唐人古诗“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
6、【解析】选B。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B项,分析不当。
说“本文引用……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恰当。
原文第三段有“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之句,由此可见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节奏感和韵调感很不一样”,并不是为了说明“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湖北省黄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列车已经开走了,隆隆的声音早已消逝在空中,站台上送行的人却依然默默地站立着,注视着远方。
B .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认识到西部地区的稳定繁荣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规划西部、建设西部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重大方略。
C . 专家指出:肥胖症患者乱服减肥药,虽然也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材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
D . “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无刻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
2. (2分) (2017高三下·双流月考)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国足在背负着重担、又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却依然顽强地挺进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这将使球队引起外界高度关注,广告商和赞助商到时肯定会踢破门槛。
B . 教育部近日在全国高校启动了以“阅读传统经典·品味书香生活”为主题不行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C . 名气、地位、财富等让人利令智昏,不少人为之铤而走险,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所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D . 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而且是其反观自身的镜子;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又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位置和价值。
3. (2分) (2017高三上·宜城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一如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无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点化了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昂扬活力。
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象。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江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
或许,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高一级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大自然中,悦耳动听的鸟鸣声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愉悦。
每一类鸟的鸣声都不尽相同。
乌鸦呱呱叫,山雀的鸣声如嘹亮的哨响,隐夜鸫的叫声则似长笛声般悠扬。
那么在复杂的背景噪声下,如何识别鸟鸣声?是否存在可以识别每一类鸟鸣的应用程序?针对上述问题,英国牛津大学的蒂莫·帕帕多普洛斯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种能够识别各类鸟叫声的鸟鸣识别算法。
一般情况下,自然资源保护论者需要通过定期的徒步旅行或者直升机旅行的方式,对生存在特定区域内的鸟类数目进行统计和总结。
然而,如果通过音频录制鸟鸣,再将音频转化为物种计数,采用此方法代替旅行统计方式,将使得鸟类追踪的研究变得轻而易举,为研究鸟类种群数目是否下降或者鸟类的迁徙模式是否改变等,带来很大便利。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丹·斯托博士称:“鸟鸣极其复杂,这些最简单的声音通常难以分辨,因为它们听起来如此相似。
”毕竟我们无法听清远处的,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中的鸟叫声。
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亚洲和欧洲共收录了15种不同鸟类的鸣叫声,包括新疆歌鸲、大山雀、画眉等。
他们收录的鸟鸣声中混杂了不同的音频环境,如市区公园中较为平缓的背景噪声或者露天市场中密集人群的喧嚣声。
如此多样化的混合声音,用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训练过程,通过训练后的机器来选择包含鸟鸣声的音频段。
尽管鸟鸣声与部分噪声频率相近,影响算法的准确性,但这些学习算法仍能成功地从噪声中区分出鸟鸣声。
目前国内福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对于低信噪比鸟鸣识别的算法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图像,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一串被称作特征值的数字,并用这串数字代替声音进行识别。
高一级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湖北黄石有色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B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B项属于强加因果,“因而”前后两部分内容没有因果关系。
2.A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项属于曲解原文,原文有“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之语,在这里“非常完美”不等于“十分漂亮”,而是与具体物象几乎完全吻合。
3.C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项,“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表述有误,西方艺术追求“逼真”,以此来判断,王维的诗只能是“不逼真”。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感恩节的荆棘花束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
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
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
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
“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
”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
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
“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
”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
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
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题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 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
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
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
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
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
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
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们说,老物件儿是有灵气的。
因为手艺人把双手的温度、沉淀的时间、行事的规矩,统统给了它们。
然而,现在不少“手工艺品”,经过流水线加工、规模化生产、简单性复制,看起来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作用还是那个作用,却很难承载起“很家乡”“很传统”“很中国”的那股子精气神了。
前不久在湖北仙桃举办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交流研讨会上,剪纸艺人、专家学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一把刻刀十年功”的技艺正被机器扰乱节奏;对生活的琢磨正在被投机取巧的速成法挑战;对好材料的坚守正在被新工艺猛烈冲击;“北方重浑厚、粗犷,南方尚灵秀、精美”的异彩纷呈也正在被渐渐同化。
诚然,文化产品既然走入了市场经济大潮,就必然逃不开市场规律的制约,生产效率、材料革命是大势所趋。
但是,工业化和商业化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更不意味着放弃对艺术品质的坚守。
今年91岁的工艺美术师陈由明,曾创作了驰名中外的沔阳雕花剪纸《八仙图》,60多年来,他一直创作不息、佳作频出。
谈到创作诀窍,陈老说:“我要搞出一个作品,就是吃饭也在想,睡觉也在思考。
现在的好多东西,功夫不到,火候差得远呐。
只想着赚钱,没有心心念念、反复推敲,哪里出得来好作品呢?”的确,一味追求生产速度和经济效益,必然伤害到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样式的传承和发展。
试想,如若数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传统审美和文化追求遭到蚕食,历史将会何等唏嘘嗟叹?话说回来,坚守古法、传承古意并不意味着泥古不化,而是在保留传统底色、坚持文化特色的同时,顺应历史规律、结合新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将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统一起来。
比如,20世纪50年代,陈由明整理创作的剪纸《八仙图》风靡欧洲,出口近5万套。
湖北省黄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1分)1. (15分) (2017高一下·姜堰期中)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美美与共(节选)费孝通①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
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
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②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
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
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
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
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③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
这场变革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答案1. C.解析:A选项,长歌当(dàng)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力能扛(gāng)鼎:双手能举起一样沉重的东西,形容力气大,也用来比喻笔力雄健。
汗流浃(jiā)背:形容非常恐惧或惭愧。
现也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
"汗流浃背"常误写为"汗流夹背"。
B选项,振聋发聩: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
D选项,叱咤(zhà)风云:叱咤,怒喝声。
意为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借以形容威力极大,多用于形容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剑拔弩张:形容书法笔力遒劲。
也比喻对方摆开了阵势,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2. C.解析:A选项,炙:烤,烧。
手一接触就感觉到热得烫人。
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用于有权势的人,含贬义。
B选项,"莘莘学子"是指众多学生,例句中虽有"学子"条件,却不具备"莘莘"(众多)条件,所不符合语境。
C:鸿,巨、大;篇,篇章;制,写作、作品。
意为规模宏大的长篇或大部头的著作。
D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
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3. A.解析:B项,主宾搭配不当。
“仙岛湖”不是“时候”。
可改为“仙岛湖的夏天,是人们避暑纳凉、读书学习的好时候。
”C项,语序不当,应该是“要求每名学生三个月内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D项,表意不明。
学生会的规定是告诉比赛日期还是不告诉比赛日期。
4. A解析:本题所选文字是谈读书多与少的关系,中心意思是说读书少而精远运胜过多而不求甚解。
抓住这一点就容易选出答案了。
5.D解析:D项数意为屡次,被意为受;A项器意正确,购意为重金征求;B项全对;C项踣意正确,谢意为道歉。
6.CC项均为转折连词却,然而;A项前之意为助词的,后之意为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前以意为连词来,后以意为介词把;D项前于意为介词在,后于意为介词对7.D8.BA原文并未提及丘处机是否大师兄,事实上大师兄是马钰,丘处机排行第四。
高一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D 【解析】由前后文“唯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
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可知,D 项最准确。
2.答案: B 【解析】根据文章最后一段, B 项属强加因果。
3.答案:C 【解析】C 项表述过于绝对。
原文为“他们有时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有时又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带着沉郁顿挫的感情,描述着盛极而衰的苦难,并对苦难中的生灵寄予深切的同情”。
4.答案:C 【解析】A项,“这说明他们现在的生活环境不稳定、不正常”对文章的理解有偏差。
这里是“我”努力想减少离婚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并不代表目前生活不稳定、不正常。
B 项,“这说明两个孩子是非常不听话的”,属于无中生有。
D项,“意在启示我们应珍惜幸福的生活”对小说主旨理解有误,小说讲述了一位单身父亲因年幼的儿子理解自己而感到欣慰的故事,启示我们关爱亲人。
5.小说开篇以孤灯和清冷的光烘托家中冷清的氛围(2分),衬托出“我”被生活折磨得焦头烂额的痛苦心境(2分),并且引出下文对“我”的生活的具体描绘(1分)。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文章开篇描写孤灯及清冷的光,以此烘托出此时家中的气氛。
又根据下文的记叙可知,这样的环境描写也正反映“我”内心的情感。
从结构上看,又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6.“我”是一个离过婚的、需要抚养两个孩子的单身父亲。
①有责任心,能够尽心尽力去抚养照顾孩子;②深爱孩子,尽力给孩子营造稳定、正常的生活环境;③坚强,一个人扛起生活的重担;④也有脆弱的时候,一个人会偷偷流泪。
(每小点2分,答对3点给满分)【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
人物形象的特点主要是通过文章中对人物的记叙、描写体现出来的。
可以先概括出其身份特征,然后再结合他的表现,把其性格特点逐一概括出来,如他的责任心,他爱孩子,他的坚强等。
7. 答案:D 【解析】 A.更;B.乐师;C.竟,竟然;D.疑惑|糊涂。
湖北省黄石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8题;共18分)1. (2分)(2017·浙江)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 风靡(mí)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妨碍交通,成为城市“烂疮(chuāng)疤”,则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 . 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密诀,但也是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 . 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便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 . 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缉(jī)毒战役,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2. (2分) (2017高二下·溧水月考) 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 摩挲勇跃蜾蠃震摄磕磕拌拌B . 佝偻摽紧倾欹兵燹日渐式微C . 壁龛砻糠震憾纤弱各行其事D . 麇集蛰针繁缛揣摩心照不喧3.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________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
②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________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③________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天神”,________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
A . 演化湮没虽然/但是B . 演变淹没即使/但是C . 演变湮没即使/但是D . 演化淹没虽然/但是4. (4分) (2019高二上·北仑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最后要谈的是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
2017-2018学年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茶“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而“茶”这个字出现却较迟。
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
《说文》:“荼,苦荼也。
”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茶经》:“茶之为饮,发之神农氏。
”《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
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
茶是我国特产,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荣誉,它和我国瓷器一样,简直可以代表中国。
我国茶不但品种多而且质量高。
在林林总总的茶叶中,不少是名气很大的,如中国十大名茶:1.杭州龙井。
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而享誉中外。
2.苏州碧螺春。
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
3.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周围。
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
4.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
5.六安瓜片。
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
6.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对采制的要求很严格,芽叶须细嫩、匀齐,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鲜绿,匀齐挺直,状如松针。
7.白毫银针。
这是一种白茶,产于福建北部。
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
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
8.武夷岩茶。
产于武夷山。
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乌龙等,品质独特,茶汤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
9.安溪铁观音。
制作工艺复杂,好的铁观音,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
用小巧的功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10.普洱茶。
普洱属于黑茶,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
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理作用,因此,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茶的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西汉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茶经》是个里程碑,《茶经》诞生后茶大行其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
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
明代文人学士认为,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
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
由于茶能益思,所以诗人饮茶成习,对此体会更深。
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很有味道:“……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中国的茶文化,可谓博大精深,饮誉全球。
有文人学士的参与,更显底蕴丰厚、音韵悠长。
(选自《咬文嚼字·汉字趣编之十六》)1.下列有关“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
《说文》中“荼,苦荼也”和《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就是证明。
B.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从而使茶具有了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
C.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早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的茶业已经在巴蜀地区兴起。
D.“茶”这个字出现较迟,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才出现。
2.下列有关“中国十大名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十大名茶”中,有绿茶、白茶、黑茶等品类,杭州龙井、庐山云雾、恩施玉露属于绿茶。
B.“中国十大名茶”中,有的因产地得名,有的因形得名,因形得名的有苏州碧螺春、六安瓜片、白毫银针。
C.好的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复杂,冲泡后,用小巧的功夫茶具品饮,先闻兰花香,后尝纯浓味,回味无穷。
D.普洱茶被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当作养生妙品,正是因为普洱茶特殊的药理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A.文人饮茶的兴起带来了咏茶的诗词歌赋的出现,茶走入了文化圈,起着精神和社会作用。
B.唐代禅教兴起,寺庙因茶的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而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这导致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C.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这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
D.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暗合了明代文人学士追求的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新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的境界。
【答案】1.B2.D3.D【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可从文中找到与“茶”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A项,张冠李戴,文中“《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是为了证明“茶在我国出现很早”。
C项,“早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的茶业已经在巴蜀地区兴起”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茶的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D项,“‘茶’这个字在汉代才出现”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根据原文可知“‘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
故选B。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项,“正是因为普洱茶特殊的药理作用”这一说法不全面,属于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可知原因还有“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
故选D。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
A项,“起着精神和社会作用”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B项,“这导致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这一说法有误,原文是“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此处属于强加因果。
C项,根据原文“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
”可知,C项颠倒了因果关系。
故选D。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汝训,字古师。
隆庆五年进士。
除元城知县,累迁光禄少卿。
吏科都给事中海宁陈与郊者,大学士王锡爵门生,又附申时行,恣甚。
汝训抗疏数其罪,言:“与郊今日荐巡抚,明日荐监司。
每疏一出,受贿狼籍。
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
吏部尚书杨巍亦尝语侍郎赵焕,谓为小人。
乞速罢谴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天下惟公足以服人。
今言者不论是非,被言者不论邪正,模棱两可,曲事调停,而曰务存大体。
是惩议论之纷纭,而反致政体之决裂也。
乞特敕吏部,自后迁转科道,毋恶异喜同,毋好谀丑正。
”是时,巍以政府故,方厚与郊。
闻汝训言引己且刺之,大恚,言:“臣未尝诋与郊。
汝训以寺臣攻言路,正决裂政体之大者。
”乃调汝训南京。
未几,其子杀人论死,与郊悒悒卒。
汝训入为太常少卿。
孟秋,飨庙,帝不亲行。
汝训极谏。
帝愠甚,以其言直,不之罪也。
寻进太仆卿,调光禄。
汝训先为少卿,寺中岁费二十万,至是滥增四万有奇。
汝训据《会典》,请尽裁内府冗食,不许。
二十二年,改左佥都御史。
汝训性清介,方严疾恶。
巡按御史南昌彭应参亦雅以强直名,相与力锄豪右。
乌程故尚书董份、祭酒范应期里居不法,汝训将绳之。
适应参行部至,应期怨家千人遮道陈牒。
应参持之急,檄乌程知县张应望按之。
应期自缢死,其妻吴氏诣阙诉冤。
帝命逮应参、应望诏狱,革汝训职。
汝训家居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
召改工部,署部事。
初,矿税兴,以助大工为名。
后悉输内帑,不以供营缮。
而四方采木之需多至千万,费益不訾。
汝训屡请发帑佐工,皆不报。
在部岁余,力清夙弊。
中官请乞,辄执奏不予,节冗费数万。
卒,赠工部尚书,谥恭介。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二十三》,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B.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C.且科道以占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D.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通常指晋升或调动;某些时候也指贬谪、放逐,如“迁客骚人”“迁谪”。
B.孟秋,为农历七月,立秋、处暑二节气所在的时段;仲秋为农历八月,白露、秋分二节气所在的时段;季秋为农历九月,寒露、霜降二节气所在的时段。
C.豪右,指豪门大族。
中国古代,右表示尊贵,左表示贫贱,如“位在廉颇之右”表示蔺相如位列廉顿之上;“闾左”多指贫苦人居住的地方。
D.谥号是人们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以及有功绩的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汝训正直果敢。
他直言列举陈与郊的罪行,提出科道应当坚持,然而当权者是陈与郊好友的缘故,王汝训被调往南京。
B.王汝训为公节俭。
他做少卿时,请求朝廷将内府的冗食全部减去;在工部理事时,坚决不予宦官经费,从而节省费用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