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踏勘情况记录表格
- 格式:docx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2
建设用地非确定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指南1 范围本文件提供了建设用地非确定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原则、程序、内容、方法和报告编制的技术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建设用地存在使用历史不清、污染来源不明等情况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
本文件不适用于放射性污染、致病性微生物污染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36600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CJJ/T 7 城市工程地球物理探测标准HJ 25.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 25.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3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4 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5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HJ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68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HJ 1019 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HJ 1231 土壤环境词汇3 术语和定义HJ 682、HJ 12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建设用地 land for construction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来源:HJ 682-2019]3.2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investigation on soil contamination采用系统科学的调查方法,确定地块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
第三方审价工作规程根据原铁道部《关于细化铁路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清理概算送审文件要求的通知》(鉴综函(2012)82号)及《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加强铁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的指导意见》(铁总计统〔2014〕97号)的规定,涉及项目价差、征地拆迁、岩溶和采空区处理工程的变更设计要完成第三方审价。
为规范委托第三方审价工作的内容、范围、格式、深度要求和质量标准等,提高第三方审价成果质量,结合滇西铁路建设实际,制订本工作规程。
一、规程总则1、指挥部成立审价领导小组,指挥部指挥长任组长,分管副指挥长任副组长,指挥部工程管理部部长、外协办负责人、计划财务部部长任组员,第三方审价管理实行归口管理,办公室设在指挥部计划财务部,指挥部工程部、外协办等相关部门及设计、监理单位共同参加,分级审核。
2、指挥部计财部根据上述要求及第三方审价单位的投标承诺,对第三方审价单位的制度、人员、场地等进行核对检查,对不满足要求的及时勒令整改。
3、第三方审价单位根据委托任务参与现场踏勘,收集审价现场资料并填写记录表(附表2)。
第三方审价单位审价过程中如有疑问的不得直接与被审价单位联系,须通过指挥部计财部等相关部门联系转达被审价单位,不得因任何原因无故停止审价工作,并对审价成果保密。
4、审价单位根据工程难易程度一般在3-20日内应审核完毕并初步形成第三方审价意见,及时将审核成果交由指挥部计财部。
5、计财部组织外协办或工程部共同对审价意见进行初审,第三方审价单位根据建指的意见修改补充完善其审价意见。
最终形成正式审价意见后交指挥部计财部。
计财部再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内部审查会议,形成会议纪要后正式行文下达施工单位或产权单位,及时签订补充协议。
二、委托第三方审价工作依据1、经过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及施工图预算。
2、依法签订的工程施工、监理、勘察设计、物资设备供应等合同(含补充合同)。
3、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与云南省签订的铁路建设有关问题会谈纪要以及与各地州人民政府签订的征地拆迁协议书。
xx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试行)xx环境保护局目次1 适用范围2 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基本原则5 工作程序6 场地环境初步调查7 场地环境详细调查8 报告编制附录A 场地环境调查相关表格附录B 场地环境调查报告参考格式附录C 常见场地类型及特征污染物1 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国办发〔2013〕7号)、《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和《xx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为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xx污染场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场地环境调查,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是xx场地环境监管系列技术规范之一,包括:xx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xx场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xx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规范xx污染场地修复方案编制规范本技术规范规定了xx场地内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为场地环境管理、环境监测、风险评估、修复技术方案等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本技术规范不适用于含有放射性污染的场地环境调查。
2 引用文件本技术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稿)适用于本文本。
本技术规范发布后,如国家或xx发布新的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则以新规范和标准为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场地site某一地块范围内一定xx的土壤、浅层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
本标准中的场地限指某一地块内一定xx的土壤和地下水。
一、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类1、建设工程消防行政许可及备案抽查申报制度2、建设工程审验分离制度3、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现场踏勘制度4、建设工程集体会审制度5、建设工程消防技术复核制度6、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交接制度二、消防监督检查类7、消防监督抽查计划制度8、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制度9、消防监督错时检查制度10、防消联勤制度11、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指导制度三、消防监督执法类12、消防监督执法责任制度13、消防监督执法主责承办制度14、法律审核制度15、集体议案制度16、消防监督执法告知制度17、消防监督执法回避制度18、罚缴分离制度19、消防监督执法外部监督制度20、网上执法监督制度21、消防监督执法回访制度22、消防监督执法公开述职述廉制度23、消防监督执法举报投诉处理制度24、消防监督执法工作例会制度25、单位和个人执法档案制度26、湖南省消防监督执法十个严禁四、火灾事故调查类27、火灾事故调查专家组工作制度五、综合类28、警务公开制度29、消防监督管理系统运用管理制度30、法律文书行政审批制度31、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32、消防监督执法岗位资格制度33、消防文职雇员工作制度34、消防监督执法经费保障制度35、消防监督技术装备保障制度36、消防监督执法档案管理制度37、文明行为用语制度一、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类1、建设工程消防行政许可及备案抽查申报制度第一条为了加强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范建设工程消防行政许可及备案抽查申报行为,根据国家消防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申请办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及备案抽查,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的规定,由建设单位进行申报;办理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由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进行申报。
第三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受理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的有关人员申报建设工程消防行政许可或备案抽查时,应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审核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浅层地震》实验实习指导书《浅层地震》实验实习指导书⽬录第⼀章概论 (1)第⼆章野外⼯作⽅法概述 (2)⼀、现场踏勘 (2)⼆、试验⼯作 (2)三、完成⽣产任务 (3)第三章地震仪的认识与操作及野外班报格式 (4)⼀、准备⼯作 (4)⼆、采集软件认识并采集地震数据 (4)三、操作时注意事项 (6)四、野外班报格式 (6)第四章激发条件与震源的选择 (7)⼀、对激发条件的基本要求 (7)⼆、震源 (7)三、震源排列长度与震源点间距的选择 (7)第五章接收条件的选择 (7)⼀、对接收条件的基本要求 (7)⼆、检波器性能的选择 (7)三、检波器的安置条件 (8)四、道⼀致性试验 (8)第六章折射波及⾯波法的野外⼯作⽅法 (9)⼀、观测系统及选择观测系统的意义 (9)⼆、浅层折射波法的激发与接收操作程序 (10)第七章反射波法的野外⼯作⽅法 (11)⼀、浅层反射波法的简单连续观测系统 (11)⼆、多次覆盖观测系统 (11)第⼋章地震资料的整理和解释 (13)⼀、原始记录的检查 (13)⼆、绘制时距曲线或提取频散曲线 (13)三、速度测定 (13)四、地震折射波法资料的解释 (15)五、地震反射波法资料解释 (16)六、⾯波资料解释 (17)第九章实习报告的编写 (18)第⼀章概论浅层地震教学实验实习是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浅层地震》课程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次完整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教学试验实习,⽬的是使同学加深队地震勘探基本概念的理解,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数字地震仪的使⽤和仪器⼯作参数的选择;了解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折射波法、⾯波发、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法,并进⾏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作施⼯的过程以及组织管理⼯作。
在实习过程中要做到:1.认真严谨,积极思维,吃苦耐劳;2.听从指挥,服从分配,遵守纪律;3.爱护学校仪器,注意⼈⾝安全。
希望同学们在进⾏实习之前,认真阅读试验实习指导书,做到⼼中有数,以保证试验实习的顺利进⾏。
§2 地质矿产勘查野外作业地质矿产勘查野外作业主要包括踏勘、地质剖面测量、地质填图、工程编录、样品采集等项工作。
§2.1 踏勘一、地质踏勘原则上开展地质矿产勘查野外工作之前必须进行踏勘,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1、大致了解工区范围,查看工区交通、吃住及物资供给条件,选择项目组大营区及小搬家住地;2、通过踏勘路线大致了解工区地质条件,选择工区主干地质剖面位置等;3、采集必要的分析样品,为勘查工作提供必要依据。
二、矿点踏勘性检查由于目前地质勘查市场的火爆,对有经验有地质工作者还有一种踏勘性检查工作,也就是俗称的“看矿”,是指在充分研究已有矿业权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踏勘,作出初步判断,为业主处置矿业权提供参考、建议及依据,主要的工作内容应包括:1、查明权证所有权归属,价款处置情况及勘查出资方;了解矿权人转让的主要原因;2、了解矿点位置、交通、物资供给条件;3、根据实地测量(多为GPS定位),核对矿(化)体的具体位置,是否在权证范围内;4、了解区域成矿条件、开发现状及老窿分布,周边邻区矿山开发情况;5、了解物化探异常、规模、强度及与矿化体套合情况;6、成矿较好的地段,应初步了解矿种、矿体大致分布范围、形状、产状、规模、埋深、产出部位、含矿性,目测勾绘简单的地质矿产草图;7、了解矿石品位、质量、主要组份及有益有害组份含量;有用矿物含量及粒级;8、掌握已有资料提供的资源量情况,控制网度、332类以上资源量的比例;9、了解水文、工程条件、选冶性能及开发环境等主要的开发条件;10、目前矿产品价格因素。
综合以上因素,根据经验作出结论,编写矿点踏勘简报,提出矿业权的处置意见及下步工作建议。
§2.2 地质剖面测量一、地质剖面测制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在填图工作之前,必须要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统一技术人员认识,为地质填图服务。
剖面比例尺的选择主要依据填图比例尺或根据任务书要求确定,一般1:5万填图要求测1:5000地质剖面,1:1万测1:1000地质剖面,以此类推。